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2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勺式排种器,特别涉及一种排种器的排种盘结构。
背景技术
排种器,主要用于点播玉米、大豆、甜菜、花生等农作物的种子,其可分为圆盘式排种器、窝眼轮式排种器以及勺式排种器等结构形式,而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勺式排种器进行改进。现有的勺式排种器,在种箱内设有作同步旋转的排种盘与导种叶轮,该排种盘与该导种叶轮之间设有隔板,排种盘上分布有18 M个小勺,该导种叶轮相应地分布有 18 M个容槽,当排种盘的小勺通过种箱下部的充种区时,小勺内能够舀上1 2粒种子, 而当排种盘的小勺向上旋转到种箱上部时,多余的种子在重力作用下滑落下来,使每个小勺内仅留一粒种子,当排种盘的小勺继续旋转,到达隔板的缺口位置,小勺内仅留的一粒种子将从该隔板缺口处落入该导种叶轮上相应的容槽内,该导种叶轮再接着旋转,将该容槽内的种子旋转带动到下方的底座排出口,并使该种子最终落入种沟内。然而,现有的勺式排种器,还有两个不足之处1、现有勺式排种器的排种盘在旋转过程中,小勺内的种子容易与隔板发生摩擦, 导致种子表皮破损,降低了种子存活率;2、现有勺式排种器仅能作单行播种,无法提高播种效率。为此,特提供本实用新型,希望能够增进勺式排种器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种器,解决现有排种器容易导致种子表皮破损,以及工作效率无法提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种器,具有一个座体,该座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充种区,该座体内还穿置有一根伸入该充种区内的回转轴,该回转轴由动力机构带动旋转,且该回转轴伸入该充种区内的部分带动一个导种叶轮以及一个排种盘作同步旋转,该排种盘的圆周上均勻分布有多个小勺,每个小勺内具有一个凹坑,而该导种叶轮的圆周上相应地分布有与该小勺数量相等的多个容槽,在该排种盘与该导种叶轮之间还设有隔板,该隔板固定在座体上,该隔板的上部边缘还设有一个缺口 ;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小勺的凹坑相邻于隔板的一侧设有一个挡壁。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座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的充种区,该回转轴中间部分由该动力机构带动旋转,该回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一个所述的充种区中,各端分别带动一个所述的导种叶轮以及一个所述的排种盘作同步旋转。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回转轴中间部分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并连接有一个具有六边形内孔的传动链轮,该传动链轮由该动力机构带动旋转。[0013]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回转轴的各端的截面形状均设为六边形,并分别与一个具有六边形内孔的该导种叶轮套接。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排种盘通过螺钉固设在该导种叶轮的外侧。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该座体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面罩,每个面罩与该座体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的充种区。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面罩上还设有一个连通至该充种区的入料斗。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隔板外缘通过螺钉固定在该座体上。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挡壁与该小勺是一体结构。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挡壁与该小勺焊接或胶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排种器以及排种盘的结构改进,提高了产品的工作效率,避免了种子的破损,即提高了种子的存活率。

图1、图IA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种盘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种盘的侧视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A、图2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勺式排种器的剖视图、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分解结构示意图,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对称式结构,图2中仅绘示出了其中一侧元件的分解结构,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个座体10,该座体10由对称设置的分座组接而成,该座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面罩11,每个面罩11与该座体10之间形成一个充种区12,该面罩11上还设有一个引导种子进入该充种区12的入料斗13。该座体 10内穿置有一根回转轴20,该回转轴20中间部分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并套接有一个具有六边形内孔的传动链轮21,该传动链轮21可以由动力机构(如电动机、内燃机等)带动旋转,当然,该回转轴20中间部分也可以键连接传动链轮21或者传动齿轮,再由动力机构驱动该传动链轮21或者传动齿轮,这些实现形式属于简单替换,在此就不予赘述了。该回转轴20的两端分别伸入一个充种区12中,而且,各端的截面形状优选设为六边形,以分别带动一个具有六边形内孔的导种叶轮22同步旋转,该每个导种叶轮22的外侧还通过螺钉固设有一个排种盘23,该排种盘23沿圆周均勻分布有18 24 (并不绝对限定其数量)个小勺24,每个小勺M内具有一个用来容纳种子50的凹坑M1,而该导种叶轮22相应地分布有18 M个容槽221,在该排种盘23与该导种叶轮22之间还设有隔板25,该隔板25外缘通过螺钉(未予图示)固定在座体10上,该隔板25的上部边缘还设有缺口 251,该缺口 251将该排种盘23上的其中数个小勺M与该导种叶轮22上相应的数个容槽221相互连通,以供种子通过该缺口 251从该小勺M的凹坑241进入该导种叶轮22的容槽221中。[0028]由于本实用新型每一侧充种区12内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原理均与背景技术部分中介绍的相同,在此就不予赘述了。其区别在于,通过一根回转轴20,能够带动两个排种盘 23以及两个导种叶轮22同时工作,相对于现有单勺排种器来说,提高了一倍的工作效率。而针对小勺M内的种子容易与隔板25发生摩擦而破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排种盘23的小勺M结构也进行了改进,请参阅图1、图3、图4、图5、图6所示,每个小勺M 内原本就具有一个用来容纳种子50的凹坑M1,而本实用新型是在该凹坑241相邻于隔板 25的一侧增加了一个挡壁M2,通过该挡壁242将种子50与隔板25间隔开来,来防止种子 50与隔板25发生摩擦。该挡壁M2既可以是在小勺M的成型过程中一体加工成型,成为小勺M的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在现有小勺M的结构基础上,焊接或者胶接上去的零件。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排种器以及排种盘23的结构改进,提高了产品的工作效率,避免了种子的破损,即提高了种子的存活率。虽然上述实施例是以双勺式排种器为例进行说明,而实际上,在小勺M的凹坑 241相邻于隔板25的一侧增加了一个挡壁M2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单勺式排种器结构中去。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排种器,具有一个座体,该座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充种区,该座体内还穿置有一根伸入该充种区内的回转轴,该回转轴由动力机构带动旋转,且该回转轴伸入该充种区内的部分带动一个导种叶轮以及一个排种盘作同步旋转,该排种盘的圆周上均勻分布有多个小勺,每个小勺内具有一个凹坑,而该导种叶轮的圆周上相应地分布有与该小勺数量相等的多个容槽,在该排种盘与该导种叶轮之间还设有隔板,该隔板固定在座体上,该隔板的上部边缘还设有一个缺口 ;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小勺的凹坑相邻于隔板的一侧设有一个挡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种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的充种区,该回转轴中间部分由该动力机构带动旋转,该回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一个所述的充种区中,各端分别带动一个所述的导种叶轮以及一个所述的排种盘作同步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种器,其特征在于该回转轴中间部分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并连接有一个具有六边形内孔的传动链轮,该传动链轮由该动力机构带动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种器,其特征在于该回转轴的各端的截面形状均设为六边形,并分别与一个具有六边形内孔的该导种叶轮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排种器,其特征在于该排种盘通过螺钉固设在该导种叶轮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在该座体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一个面罩, 每个面罩与该座体之间形成一个所述的充种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种器,其特征在于该面罩上还设有一个连通至该充种区的入料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种器,其特征在于该隔板外缘通过螺钉固定在该座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种器,其特征在于该挡壁与该小勺是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种器,其特征在于该挡壁与该小勺焊接或胶接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种器,其座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充种区,该座体内还穿置有一根伸入该充种区内的回转轴,该回转轴由动力机构带动旋转,且该回转轴伸入该充种区内的部分带动一个导种叶轮以及一个排种盘作同步旋转,该排种盘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小勺,而该导种叶轮的圆周上相应地分布有与该小勺数量相等的多个容槽,在该排种盘与该导种叶轮之间还设有隔板,该隔板固定在座体上,该隔板的上部边缘还设有一个缺口;每个小勺内具有一个凹坑,在每个小勺的凹坑相邻于隔板的一侧设有一个挡壁。通过该挡壁的阻隔作用,防止种子与隔板发生摩擦,避免了种子的破损,即提高了种子的存活率。
文档编号A01C7/20GK201986370SQ2011200068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1日
发明者钱全胜 申请人:钱全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