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叉鱼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8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动叉鱼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钩,尤其涉及一种既能防止鱼逃脱又能拓展适用范围的活动叉鱼钩。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从而为人们追求个性生活提供极其优异的条件。其中,钓鱼却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运动项目,从而促进鱼具行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在鱼具行业中,鱼钩是钓鱼者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钓鱼的效果。现有的鱼钩可以分为单侧方向鱼钩、三角方向鱼钩、弹簧式爆炸鱼钩(一个弹簧上四周插布满多个单侧方向鱼钩组成的)、八字吊向鱼钩(即是两个单侧方向鱼钩吊在一个杠杆的两头形成的)及绕固式多向鱼钩(四周多个单侧方向鱼钩固定好组成的)。 尽管上述的鱼钩五花八门,但是它们都是由基本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通过某种方式固定在一起的,它们均存在以下的不足。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钓鱼的工作原理如图I所示,由于鱼吞入上好鱼饵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并往图I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拉扯时,而捆绑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拉线产生如图I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力,借助平行线的反向力,故使鱼被鱼钩钩住,此时的固定叉刺入了鱼的肌肉内。但由于平行的向力反向力的缘故,当鱼的奋挣力Fl的方向刚好与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向力F2同向时,鱼就极易摆脱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固定叉对其束缚而逃跑。为了使得固定叉能更可靠的钓住鱼,故在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钩尖处开设有倒刺,该倒刺的幅值太小却难以防止鱼的逃脱,该倒刺的幅值太大又影响到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钩入鱼肉的深度,故使得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不能有效地防止上钩的鱼逃跑。同时,对于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它的大小已确定的,它只能钓鱼嘴的大小稍稍大于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的鱼。但对于大嘴鱼来说,由于大嘴鱼的嘴比较大,令大嘴鱼极易地将吞入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吐出来;而对于小嘴鱼来说,由于小嘴鱼不能吞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从而出现浮标不动鱼饵已被吃完的情况;因此,使得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适用范围极其有限。因此,急需要一种既能防止钓到的鱼逃跑又能拓展适用范围的活动叉鱼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叉鱼钩,该活动叉鱼钩一方面能防止钓到的鱼逃跑;另一方面能拓展其适用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活动叉鱼钩,包括钩架及活动叉,其中,所述活动叉呈可自转的连接于所述钩架上,且所述活动叉的两端往远离所述钩架的中心方向延伸出主叉和副叉,所述主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副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的距离,且所述主叉与所述副叉呈弯折设置,外界拉线穿过所述钩架并与所述副叉连接。较佳地,所述主叉的末端还设置有倒刺,能更稳地将鱼钩住,最大限度的防止鱼逃跑。较佳地,所述主叉与所述副叉的夹角为135度,改变主叉刺入鱼肉内的方向(即是 45度的折向力),因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借助平行的向力反向力钩鱼而导致鱼滑钩的缺陷。较佳地,所述主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的距离为所述副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距离3倍,使主叉与副叉的设计符合杠杆放大原理,使得副叉处于张开时主叉呈收拢状态,而主叉张开时副叉处于收拢状态,且主叉张开的幅度大于副叉张开的幅度,相对于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来说,由于副叉张开的幅度直径小于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而主叉张开的幅度直径又大于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 故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能进一步地克服现有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造成的鱼滑钩的缺陷;另一方面能进一步地拓展了本实用新型活动叉鱼钩的适用范围。较佳地,所述钩架的底端固定设有单方向固定叉钩头,实现多种钓鱼的效果。较佳地,所述活动叉以所述钩架为中心呈对称的设置,达到最优的防止鱼滑钩的目的。较佳地,所述钩架的顶端向外延伸出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开设有第一引线孔,所述钩架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引线孔,所述活动叉的副叉的末端对应开设有固线孔,外界拉线依次穿过第一引线孔和第二引线孔并固定在固线孔上。其中,通过上述的弯折部设置有第一引线孔,便于外界拉线做指定性的上下滑动;通过上述的第二引线孔,便于外界拉线做指定性的左右滑动;通过上述的固线孔,便于外界拉线与副叉的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呈可自转的连接于钩架上,活动叉的主叉到自转中心的距离大于副叉到自转中心的距离,且主叉与副叉呈弯折设置,从而使得主叉与副叉的设置符合杠杆放大原理,在蚯蚓的一端穿在主叉上,而蚯蚓的另一端夹在副叉与钩架的夹缝里后,因而使得主叉在自然状态下呈收拢状态,而副叉呈张开状态以便于鱼将活动叉吞入嘴里,在鱼将活动叉吞入嘴里并想跑或者想吐时,由于外界拉线产生的拉力促使主叉迅速张开,副叉迅速收拢,且张开的主叉的幅度直径大于鱼嘴的直径,从而使主叉的叉尖深深地刺进鱼嘴的肌肉内,因而有效地防止鱼因滑钩而逃跑。同时,对于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来说,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副叉张开的幅度直径小于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而主叉张开的幅度直径又大于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相对于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具有更宽广的适用范围。

图I是现有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钓鱼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上的鱼滑钩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a至6c是图5所示第三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3,图3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的第一实施例,在图3中,本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包括钩架11及一个活动叉12,其中,所述活动叉12呈可自转的连接于所述钩架11上,具体是,在活动叉12上开有安装孔、在钩架11上对应的开设有安装孔,然后借助连接件14将活动叉12连接于钩架11上以实现活动叉12既可自转又可绕钩架11转动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在活动叉12在开设转动孔,在钩架11凸设出一转轴,通过转动孔与转轴的配合以实现活动叉12在钩架11上自转的目的,且所述活动叉12的两端往远离所述钩架11的中心方向延伸出主叉121和副叉122,该主叉121邻近于钩架11的顶端,而副叉 122邻近于钩架11的底端,主叉121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12的自转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副叉122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12的自转中心的距离,且所述主叉121与所述副叉122呈弯折设置,外界拉线2穿过所述钩架11并与所述副叉122连接。其中,为了更稳固地将鱼钩住以防止鱼逃跑,故在所述主叉121的末端还设置有倒刺(图中未示),更具体地,如下较优者,上述提到的主叉121与副叉122的夹角为135度以改变主叉121刺入鱼肉内的方向(即是45度的折向力),因而有效地克服了现有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借助平行的向力反向力钩鱼而导致鱼滑钩的缺陷。同时,上述提到的主叉121的末端到上述提到的活动叉12的自转中心的距离为上述提到的副叉122的末端到上述提到的活动叉12的自转中心距离3倍以使主叉121与副叉122的设计符合杠杆放大原理,使得副叉122处于完全张开时主叉121处于完全收拢状态,而主叉121处于完全张开时副叉122处于完全收拢状态,且主叉121张开的幅度直径大于副叉122张开的幅度直径,相对于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来说,由于副叉122张开的幅度直径小于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而主叉121张开的幅度直径又大于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故一方面使得本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能进一步地克服现有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产生的鱼滑钩的缺陷;另一方面能进一步地拓展了本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的适用范围。同时,上述提到的钩架11的顶端向外延伸出弯折部111,所述弯折部111开设有第一引线孔112,上述提到的钩架11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引线孔113,上述提到的活动叉12的副叉122的末端对应开设有固线孔1220,外界拉线2依次穿过第一引线孔112和第二引线孔113并固定在固线孔1220上。其中,通过上述的弯折部111设置有第一引线孔112,便于外界拉线2做指定性的上下滑动;通过上述的第二引线孔113,便于外界拉线2做指定性的左右滑动;通过上述的固线孔1220,便于外界拉线2与副叉122的固定。请参阅图4,图4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的第二实施例,在图4中,本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与第一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区别点仅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还比第一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多设有单方向固定叉钩头13,该单方向固定叉钩头13固定设于上述提到的钩架11的底端上,该单方向固定叉钩头13呈弧形并与上述提到的活动叉12呈异向的设置。其中,通过多增加单方向固定叉钩头13以实现多种钓鱼的效果。请参阅图5,图5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的第三实施例,在图5中,本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与第一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区别点仅在于活动叉12 在钩架11上的布局,本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的活动叉12是以钩架11的中心线呈对称的设置,其数量为2个,当然,活动叉12也可以不以钩架11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对于不以钩架1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活动叉12的数量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设定的。其中,通过上述的活动叉12沿钩架11的中心线呈对称设置以达到最优的钓鱼和防止鱼滑钩的目的。请参阅图6a至图6c,对第三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的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上好鱼饵后,此时的副叉122呈如图6a所示的完全张开状态,而主叉121却处于如图6a所示的完全收拢状态,使得活动叉鱼钩相对于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还要小,故适用于钓鱼嘴比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还要小的鱼。当鱼将活动叉鱼钩吞入鱼嘴里并想跑或想吐出时,由于外界拉线2的拉力促使活动叉12的副叉122绕图6a中副叉122处的箭头所指的方向迅速收拢的同时,主叉121却沿图6a中主叉121处的箭头所指的方向迅速张开(见图6b所示),当副叉122完全收拢而主叉121完全张开时(见图6c 所示),此时的主叉121张开的幅度直径远大于鱼嘴的直径,因而使得主叉121呈八字形的深深地刺进鱼的肌肉内,从而防止已上钩的鱼逃跑。取钩时,先把活动叉鱼钩往鱼嘴的里面推进直到活动叉12的主叉121完全退出鱼的肌肉后,然后用牙签压住主叉121并往鱼嘴外拉,即可取出本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由于第一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和第二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的活动叉12的工作原理均与第三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的活动叉12相同,故在此不再对第一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和第二实施例的活动叉鱼钩的工作原理做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12呈可自转的连接于钩架11上,活动叉12的主叉121到自转中心的距离大于副叉122到自转中心的距离,且主叉121与副叉122呈弯折设置,从而使得主叉121与副叉122的设置符合杠杆放大原理,在蚯蚓的一端穿在主叉121上,而蚯蚓的另一端夹在副叉122与钩架11的夹缝里后,因而使得主叉121在自然状态下呈收拢状态, 而副叉122呈张开状态以便于鱼将活动叉12吞入嘴里,在鱼将活动叉12吞入嘴里并想跑或者想吐时,由于外界拉线2产生的拉力促使主叉121迅速张开,而副叉122迅速收拢,且张开的主叉121的幅度直径大于鱼嘴的直径,从而使主叉121的叉尖深深地刺进鱼嘴的肌肉内,因而有效地防止鱼因滑钩而逃跑。同时,对于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来说,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副叉122张开的幅度直径小于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而主叉 121张开的幅度直径又大于该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的直径,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相对于同一型号的单侧方向固定叉鱼钩具有更宽广的适用范围。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活动叉鱼钩,包括钩架及活动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叉呈可自转的连接于所述钩架上,且所述活动叉的两端往远离所述钩架的中心方向延伸出主叉和副叉,所述主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副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的距离,且所述主叉与所述副叉呈弯折设置,外界拉线穿过所述钩架并与所述副叉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活动叉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叉的末端还设置有倒刺。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活动叉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叉与所述副叉的夹角为135度。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活动叉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的距离为所述副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距离3倍。
5.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活动叉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架的底端固设有单方向固定叉钩头。
6.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活动叉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叉以所述钩架为中心呈对称的设置。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活动叉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架的顶端向外延伸出弯折部, 所述弯折部开设有第一引线孔,所述钩架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引线孔,所述活动叉的副叉的末端对应开设有固线孔,外界拉线依次穿过第一引线孔和第二引线孔并固定在固线孔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动叉鱼钩,包括钩架及活动叉,其中,所述活动叉呈可自转的连接于所述钩架上,且所述活动叉的两端往远离所述钩架的中心方向延伸出主叉和副叉,所述主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的距离大于所述副叉的末端到所述活动叉的自转中心的距离,且所述主叉与所述副叉呈弯折设置,外界拉线穿过所述钩架并与所述副叉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叉鱼钩既能防止上钩的鱼逃跑,又能拓展其适用范围。
文档编号A01K83/00GK202340626SQ20112050263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王征仕 申请人:王征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