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9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海洋生态渔业中所用到的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増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了优良的人工鱼礁,应该能够产生较好的流场效应和阴影效应。流场效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水流在人工鱼礁的上方由于礁体的阻碍,形成了上升流,可将海水下层的营养物质带至中上层,ニ是指水流在礁体的后方形成涡流,涡流的形成也可聚集营养物质以吸引鱼群。阴影效应主要是指礁体的结构在海水中形成阴影,很多鱼类喜欢在阴影处觅食和生活,对其产生庇护的功能。然而,浅水海床位置的水流情况,容易受到近岸位置的阻挡,水文条件复杂,现有的人工鱼礁不能很好地产生所述的两种效应。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包括若干根平行布置的涵管,所述涵管与设在其下方的支架联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扁平的方形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前后对边上竖立有侧架,所述涵管的两端分别搭在这两个侧架的上沿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底座为一中空框架,侧架亦为框架结构,其上沿中间高起、两肩下沉,呈“凸”字形结构,并由此与底座一起形成若干级台阶,所述涵管 即搭在所述台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涵管共有6根,左右对称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涵管的上部开有多个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支架为耐腐蚀构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涵管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架以及多根平行布置的涵管构成人工鱼礁,其既拥有供平行水流通过的管道,又因结合支架与涵管本身竖直方向上的面积而具有阻挡侧面水流,形成上升流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流场效应特别明显,涵管本身的管道设计,也为鱼类提供了ー个良好的隐蔽场所,容易吸引鱼类聚集,有利于丰富渔业资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在水产养殖的浅水水域中作为人工鱼礁使用。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的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I是本 实用新型的轴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況,通过添加或減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參照图1,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包括若干根平行布置的涵管3,所述涵管3与设在其下方的支架联接。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包括扁平的方形的底座1,所述底座I的前后对边上竖立有侧架2,所述涵管3的两端分别搭在这两个侧架2的上沿上。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I为一中空框架,侧架2亦为框架结构,其上沿中间高起、两肩下沉,呈“凸”字形结构,并由此与底座I 一起形成若干级台阶,所述涵管3即搭在所述台阶上。这种连接结构,有助于稳固礁体,避免因受到强流冲击而侧翻、破坏。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涵管3共有6根,左右对称分布。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涵管3的上部开有多个孔。这些孔洞可供小型鱼类进出,丰富其活动空间。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为耐腐蚀构件。进ー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涵管3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礁体应该具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才能既经久耐用又吸引鱼群,为了节省成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本实用新型制用方便简单,涵管3内腔及整个礁体可为鱼类提供蔽护空间,表面积较大,可供附着生物生长,涵管3与支架的设计既保证了上升流的形成,也可形成较好的通透性,利于礁体保持稳定。适于放置在较浅的水域。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根平行布置的涵管(3),所述涵管(3)与设在其下方的支架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扁平的方形的底座(I ),所述底座(I)的前后对边上竖立有侧架(2),所述涵管(3)的两端分别搭在这两个侧架(2)的上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为ー中空框架,侧架(2)亦为框架结构,其上沿中间高起、两肩下沉,呈“凸”字形结构,并由此与底座(I) 一起形成若干级台阶,所述涵管(3)即搭在所述台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3)共有6根,左右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3)的上部开有多个孔。
6.根据权利要求I 5任一项所述的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耐腐蚀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I 5任一项所述的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管(3)为钢筋混凝土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包括若干根平行布置的涵管,所述涵管与设在其下方的支架联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支架以及多根平行布置的涵管构成人工鱼礁,其既拥有供平行水流通过的管道,又因结合支架与涵管本身竖直方向上的面积而具有阻挡侧面水流,形成上升流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流场效应特别明显,涵管本身的管道设计,也为鱼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隐蔽场所,容易吸引鱼类聚集,有利于丰富渔业资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在水产养殖的浅水水域中作为人工鱼礁使用。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2396302SQ2011205404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唐振朝, 贾春斌, 贾晓平, 陈丕茂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