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

文档序号:166610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杨潜叶跳象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 Chen最早是刘世儒1986年首次报导, 称杨潜叶跳象为杨跳象,并对此虫进行初步的形态描述。杨潜叶跳象成虫为黑色至黑褐色近椭圆形,体长2. 3 2. 7mm,宽I. 3 I. 5mm。生物学研究中提出在山东省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地表越冬。取食加拿大杨 P. canadensis,小叶杨Psimonii和八里庄杨。198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象甲分类学者陈元清等将杨跳象正式定名为杨潜叶跳象,并指出这是一新种。1989年张连翔等在辽宁省对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报导杨潜叶跳象在辽宁省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随着研究的深入,河北、山西也发现了该虫。北京市近年来在杨树上也发现了此虫。2001年在北京市密云县首次发现杨潜叶跳象危害,从3月下旬杨树萌芽开始至10 月中旬杨树落叶前都对杨树进行危害,危害期长达7个月。杨潜叶跳象造成整株树叶被害,使树叶变得千窗百孔,远远看去,象被火烧;近处看去,象发生过雹灾。由于受到杨潜叶跳象的危害,严重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树势衰弱,对树木生长影响很大。杨潜叶跳象现已成为杨树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因而需要进一步对杨潜叶跳象发生、危害、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杨潜叶跳象以成虫越冬,成虫个体较小,体色为黑色至黑褐色,冬季和早春处于休眠状态,身体粘有沙粒,在土壤表层很难发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它解决了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难以监测的难题,对其它较小虫体越冬情况监测具有指导意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I)、选株收集样本,放入塑料袋中并标识;2)、对样本,采用提高温度法打破越冬成虫休眠;在17°C室温下,杨潜叶跳象成虫从收集的样本中爬向塑料袋口 ;将跳象从塑料袋内挑出,记录数量,得到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进一步地,所述选株收集样本方法为在杨树片林,采取对角线的取样方法随机选择10株杨树,先将树冠投影面积分为3部分,第I部分为树干基部0-30cm半径范围内;
第2部分为树干基部30-60cm半径范围内;第3部分为树干基部60cm半径以外范围;将各半径范围内枯枝落叶、石头及3cm厚度的表土收集到一起,用孔径Icm的筛子筛除枯枝落叶、大的石子,将过筛后的样本装入塑料袋中进行标记。树基60cm以内面积为11304cm2,树基30cm以内面积为2826cm2,占60cm以内总面积的1/4,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66. 5% ;从30cm到60cm处占60cm以内总面积的3/4,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33. 5% ;树干基部到30cm处杨潜叶跳象昆虫数量比30-60cm范围的密度大。或者,进一步地,所述选株收集样本方法为随机选择4株杨树,将树干基部半径 60cm的面积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成30cm内和30_60cm范围共八个部分;将各部分内枯枝落叶、石头及3cm厚度的表土收集到一起,用孔径Icm的筛子筛除枯枝落叶、大的石子, 将过筛后的样本装入塑料袋中进行标记。通过监测,四个方位的越冬虫量在树下分布情况监测结果为东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21. 6% ;南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20. 1% ;西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19.8% ;北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38. 5%。本发明通过研究,发明了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的新的监测方法,解决了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难以监测的难题,对其它较小虫体越冬情况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分别在穆家峪镇辛安庄村和北庄镇苇子峪村杨树片林,采取对角线的取样方法随机选择10株树。先将树冠投影面积分为3部分,第I部分为树干基部0-30cm半径范围内; 第2部分30-60cm半径范围内;第3部分60cm半径以外范围。将各半径范围内枯枝落叶、石头及3cm厚度的表土收集到一起,用孔径Icm的筛子筛除枯枝落叶、大的石子。然后将混有杨潜叶跳象的砂土装入食品袋内封好口,并用口取纸注明。如第I株(0-30cm半径范围)。采用提高温度法打破越冬成虫休眠;在17°C室温下,杨潜叶跳象成虫从土壤中爬向塑料袋口。将跳象从塑料袋内挑出,记录数量,得到越冬情况。通过监测杨潜叶跳象以成虫在石头、枯枝落叶下和表土内越冬。成虫集中分布在距树干60cm半径范围内进行越冬,其中30cm半径范围内是主要分布区,占越冬虫量的 66. 5%,30-60cm半径范围内越冬虫量占33. 5%。60cm半径范围外无成虫越冬。树基30cm以内面积为2826cm2,其树基60cm以内面积为11304cm2,其中从树基到 30cm处占总面积的1/4,而虫量占越冬虫量的66. 5% ;从30cm到60cm处占总面积的3/4, 而虫量占越冬虫量的33.5% ;因此在树干基部到30cm处昆虫数量比30-60cm范围的密度大。实施例2在穆家峪镇辛安庄村杨树片林随机选择4株树,进行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将树干基部半径60cm的面积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成30cm内和30_60cm八部分进行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将各部分内枯枝落叶、石头及3cm厚度的表土收集到一起,用孔径Icm的筛子筛除枯枝落叶、大的石子。然后将混有杨潜叶跳象的砂土装入食品袋内封好口,并用口取纸注明。如第I株(0_30cm半径范围东部分)。采用提高温度法打破越冬成虫休眠;在17°C室温下,杨潜叶跳象成虫从土壤中爬向塑料袋口。将跳象从塑料袋内挑出,记录数量,得到越冬情况。通过监测,四个方位的越冬虫量在树下分布情况监测结果东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21. 6% ;南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20. 1% ;西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19.8% ;北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38. 5%。由于杨潜叶跳象以成虫越冬,成虫个体较小,体色为黑色至黑褐色,冬季和早春处于休眠状态,身体粘有沙粒,在土壤表层很难发现。本发明所述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解决了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难以监测的难题,对其它较小虫体越冬情况监测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D、选株收集样本,放入塑料袋中并标识;2)、对样本,采用提高温度法打破越冬成虫休眠;在17°C室温下,杨潜叶跳象成虫从收集的样本中爬向塑料袋口 ;将跳象从塑料袋内挑出,记录数量,得到杨潜叶跳象越冬越冬情况。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株收集样本方法为在杨树片林,采取对角线的取样方法随机选择10株杨树,先将树冠投影面积分为3部分,第I部分为树干基部0-30cm半径范围内;第2部分为树干基部30-60cm半径范围内;第3部分为树干基部60cm半径以外范围;将各半径范围内枯枝落叶、石头及3cm厚度的表土收集到一起,用孔径Icm的筛子筛除枯枝落叶、大的石子,将过筛后的样本装入塑料袋中进行标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树基60cm以内面积为11304cm2,树基30cm以内面积为2826cm2,占60cm以内总面积的1/4,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66. 5% ;从30cm到60cm处占60cm以内总面积的3/4,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33. 5% ;树干基部到30cm处杨潜叶跳象昆虫数量比30-60cm范围的密度大。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株收集样本方法为随机选择4株杨树,将树干基部半径60cm的面积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成 30cm内和30-60cm范围共八个部分;将各部分内枯枝落叶、石头及3cm厚度的表土收集到一起,用孔径Icm的筛子筛除枯枝落叶、大的石子,将过筛后的样本装入塑料袋中进行标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东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21. 6%南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20. 1%西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19. 8%北部杨潜叶跳象虫量占越冬总虫量的38. 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选株收集样本,放入塑料袋中并标识;2)、对样本,采用提高温度法打破越冬成虫休眠;在17℃室温下,杨潜叶跳象成虫从收集的样本中爬向塑料袋口;将跳象从塑料袋内挑出,记录数量,得到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本发明解决了杨潜叶跳象越冬情况难以监测的难题,对其它较小虫体越冬情况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599108SQ2012100346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王小军, 王玉朋, 陈海霞 申请人:王小军, 王玉朋, 陈海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