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缘天牛的引诱剂及其引诱方法

文档序号:178876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缘天牛的引诱剂及其引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涉及植物害虫的防治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红缘天牛的引诱剂及其引诱方法。
背景技术
红缘天牛halodendri (Pallas)]又称红缘亚天牛,在分类上属鞘翅目(Coleopto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fna),分布范围广,国内分布区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南面跨过长江,到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东至山东、江浙一带,西达青海、西藏等地,中部还包括了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河北;国外分布于朝鲜、前苏联(西伯利亚、远东沿海地区)和蒙古国境内。红缘天牛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其幼虫靠取食植物树干心材的部分为食,严重破坏了树木养分和水分的输导,使树木枯萎死亡。已报道的寄主植物包括沙棘、四合木、枣、沙枣、酸率、小叶榆、刺槐、旱柳、榆、枸杞、糖槭、忍冬、苹果、李、柳、锦鸡儿、栎、白栎、油茶、加杨、梨、葡萄、桃、酸刺等。此虫对生长衰弱的林木危害严重,尤其是对截干后的刺槐、白榆及剥皮后受伤的果树受害严重,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植物枯死。在内蒙古境内,红缘天牛对重要经济林木沙棘和仅存于西鄂尔多斯地区的濒危植物四合木的危害十分严重。妙锡XHippophaerhamnoides)是胡颓子科(Elaeagnceae)妙觀MiiMippophaeI、植物,是一种野生带刺落叶灌木,是水土保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红缘天牛是沙棘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对沙棘的危害之分严重。早在1993年,范仁俊、董晋明等就对山西地区沙棘红缘天牛的发生和防治做了研究;郭百平和王子科于1998年也对该地区红缘天牛的危害和防治做了报道;2008年,田润民、陆群等对危害沙棘的两种蛀干害虫一红缘天牛和沙棘木蠹蛾的偏利生活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2]。由于红缘天牛的危害,致使大面积沙棘林长势衰退,座果率下降,甚至干枯死亡,严重影响了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四合木(TfeireaaamongoIica Maxim.)蔡藜科(Zygophyllaceae)植物,枝条富含油脂,极易燃,为优良燃料,长期以来被当地居民作为薪柴,故有“油柴”之称。四合木的分布范围极为有限,只在亚洲中部荒漠区有少量分布,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库布齐沙漠以南,乌兰布和沙漠以东,亚玛雷克沙漠以北的桌子山的山麓地带,少量延伸至相邻的乌达低山残丘区,该地区在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 区。从2006年开始,在西鄂尔多斯的四合木核心保护区内发现四合木遭受红缘天牛等蛀干害虫的严重危害,因此对四合木的保护工作日益严峻。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对红缘天牛等蛀干害虫的治理。关于红缘天牛一般采用的防治方法
(I)林业防治加强对园林的综合管理和栽培管理,提高林木自身的抗虫能力,增强树势,及时清除衰弱木、枯萎木、被压木、风倒木、过火木、困山木及严重被害木。(2)化学防治红缘天牛成虫飞翔能力较弱,可以采取成虫期树冠喷雾防治。用4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于成虫期进行树冠喷雾,灭杀成虫,杀虫率在80%以上;幼虫期树干打孔注射药剂。红缘天牛幼虫期最长,危害隐蔽,受天敌和环境影响最小,选择具有内吸传导性、较强的扩散渗透能力和较强的触杀与胃毒作用的药剂,如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配制成5倍液,于幼虫发生初期进行干基打孔注射防治效果较好,杀虫率在84%以上。(3)生物防治利用红缘天牛的天敌抑制其种群数量的增长。红缘天牛在自然条件下有两种寄生蜂,分别是凿姬蜂Ofe1S Sp.和姓姬蜂5bArei/ 6 ria Sp.。这两种姬蜂均 是红缘天牛的单体外寄生蜂,其卵期与幼虫期是在寄主幼虫体上度过的;在林间于天牛幼虫期也可通过人工饲养释放管氏肿腿蜂guani Xiao et Wu成蜂或廖氏阜莫跳小蜂Zao遞 Oeflcjriw1S liaoi Triapitzin等天敌来控制红缘天牛危害。此外,红缘天牛幼虫期还受白僵菌寄生,但寄生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缘天牛的引诱剂及其引诱方法。由于普通防治天牛方法常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人工防治及一些营林措施。化学药剂防治常使用氧化乐果、氯氰菊酯、敌敌畏、康福多和乐斯本等,这种方法对环境污染严重,毒性作用强,使用过程中同时会杀伤天敌和益虫,大量使用会导致天牛抗药性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并且会产生大量残留等。人工防治,该方法较为局限,成本高,费时费力并且效率不高。而营林措施周期性较长,不能在短时期内控制害虫,红缘天牛羽化时间集中,所以采用此方法会错过诱集的最佳时期,该方法可以作为一项长期防治天牛的措施持续下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内容
一种红缘天牛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的成分组成
诱剂成分浓度范围最佳浓度重量百分比
带花沙率精油 O. 5ug/ul_10 ug/ul 5ug/ul90%
顺-3-己烯-I-醇 0.05ug/ul_5 ug/ul O. 5ug/ul3%
反-2-己烯醒O. 05ug/ul_10 ug/ul O. 5ug/ul7%。本发明公开的采用引诱剂引诱红缘天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①诱芯制作的材料与方法选用青霉素小瓶为诱芯载体,在瓶盖中央钻一小孔以减缓
诱剂释放速率,瓶内加入琼脂作为缓释剂,其中琼脂与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50 ;将配制好的诱剂200ul注入装有琼脂的小瓶内。②诱捕器制作的材料与方法诱捕器均采用550 ml无色无味的纯净水瓶,在瓶口以下1/4处,在瓶身两侧的对称位置刻开2个正方形小口,小口直径为I cm,将薄片向上翻起,与瓶身成90度,瓶内加入1/4纯净水瓶体积的敌百虫稀释液,稀释倍数按I :600加水稀释,用细铁丝将已准备好的诱芯垂直悬挂于诱捕器内,为下一步的野外诱集做好准备。③野外诱集将诱捕器用细铁丝悬挂四合木植株上,各诱捕器间距为10 m,悬挂位置选择通风良好处,每组诱剂设置10个重复;各组诱剂在实验区域内以平行方式排列,行间距为10 m;第一批诱剂诱捕期为21 d,第二批诱剂诱捕期为11 d;每次检查时根据诱捕器内液体的蒸发情况,适时添加。本发明更加详细的方法如下
野外诱集实验研究表明,诱剂W效果最为明显,其具体成分如下:
诱齐Il成分_各成分浓度百分比
有花沙枣精油^gZul90%
顺-3-己烯-I-酉享 O. 5ug/ul_3%_
反-2-己烯醒_O. 5ug/ul_7%_
引诱剂的引诱的方法
①诱芯制作的材料与方法选用青霉素小瓶为诱芯载体,在瓶盖中央钻一小孔以减缓诱剂释放速率,瓶内加入琼脂作为缓释剂(琼脂与水比例为1:50).将配制好的诱剂注入装有琼脂的小瓶内。②诱捕器制作的材料与方法诱捕器均采用550 ml无色无味的纯净水瓶,在瓶口以下1/4处,在瓶身两侧的对称位置刻开2个正方形小口,小口直径为I cm,将薄片向上翻起,与瓶身成90度,有助于防止雨水的进入,并且有利于引诱剂向外扩散,瓶内加入1/4纯净水瓶体积的敌百虫稀释液,稀释倍数按I :600加水稀释,用细铁丝将已准备好的诱芯垂直悬挂于诱捕器内,为下一步的野外诱集做好准备。③野外诱集将诱捕器用细铁丝悬挂四合木植株上,各诱捕器间距为10 m,悬挂位置选择通风良好处,每组诱剂设置10个重复。各组诱剂在实验区域内以平行方式排列,行间距为10 m。第一批诱剂诱捕期为21 d,第二批诱剂诱捕期为11 d。每次检查时根据诱捕器内液体的蒸发情况,适时添加。采用本发明的诱剂实际诱捕效果的检查
从诱捕器悬挂之日起,每天逐一检查各个诱捕器内的诱虫情况,把诱集到的昆虫全部捞出,对红缘天牛数量及雌雄性别进行统计,并将诱集到的其它种类昆虫带回室内进行统计和鉴定。下表中是25种诱剂的诱捕效果,诱剂W的效果最好。W诱剂就是本项申请专利的诱剂。不同引诱剂的引诱效果
(1)试验方法
本次田间诱捕实验共诱捕到成虫87只,其中雌虫36只,雄虫51只,结果见表I。若以“相对诱捕率”为衡量指标,第二批(T Y)各诱剂的引诱效果均明显好于第一批(A S),其中诱剂W的效果最好,相对诱捕率达到21. 84%,显著高于其他24种诱剂UKQ. 05),其次为诱剂T,相对诱捕率达到17. 24%,显著高于其他23种诱剂(P〈0. 05)。第一批(A S) 19种诱剂中诱剂D的诱捕效果较好。T、X诱剂配比
诱剂Bi分备戚分浓度_g_分比 __ mmmm
T 带花沙寧糧油SuguI50^17.2
*冬己鋒冬_OJuguI7.5%
反-2-己,譲IO 5Ug ul17 ;βο
1-.22烯OJ* 10-Hg. 125^
X 带 Ε沙枣糧油SugIIl議%9-2
(2)实验的结果表I 25种引诱剂的诱集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红缘天牛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的成分组成 诱剂成分浓度范围重量百分比 带花沙率精油 O. 5ug/ul_10 ug/ul90% 顺-3-己烯-I-醇 O. 05ug/ul_5 ug/ul3% 反-2-己烯醒0.05ug/ul_10 ug/ul7%。
2.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的成分组成诱剂成分浓度重量百分比 带花沙枣精油5ug/ul90% 顺-3-己烯-I-醇O. 5ug/ul3% 反-2-己烯醒O. 5ug/ul7%ο
3.ー种采用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诱剂引诱红缘天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步骤进行 ①诱芯制作的材料与方法选用青霉素小瓶为诱芯载体,在瓶盖中央钻ー小孔以减缓诱剂释放速率,瓶内加入琼脂作为缓释剂,其中琼脂与水的重量体积比为1:50 ;将配制好的诱剂200ul注入装有琼脂的小瓶内; ②诱捕器制作的材料与方法诱捕器均采用550ml无色无味的纯净水瓶,在瓶ロ以下1/4处,在瓶身两侧的对称位置刻开2个正方形小ロ,小口直径为I cm,将薄片向上翻起,与瓶身成90度,瓶内加入1/4纯净水瓶体积的敌百虫稀释液,稀释倍数按I :600加水稀释,用细铁丝将已准备好的诱芯垂直悬挂于诱捕器内; ③野外诱捕将诱捕器用细铁丝悬挂四合木植株上,各诱捕器间距为10m,悬挂位置选择通风良好处,每组诱剂设置10个重复;各组诱剂在实验区域内以平行方式排列,行间距为10 m ;第一批诱剂诱捕期为21 d,第二批诱剂诱捕期为11 d;毎次检查时根据诱捕器内液体的蒸发情况,适时添加。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缘天牛的引诱剂及其方法,它是由5ug/ul,90%的带花沙枣精油;0.5ug/ul,3%的顺-3-己烯-1-醇和0.5ug/ul,7%的反-2-己烯醛组成。其引诱方法包括①诱芯制作的材料;②诱捕器制作;③野外诱捕等步骤。采用本发明的引诱剂诱捕红缘天牛具有引诱剂无毒害、环保无污染、无残留、对人畜安全;针对性强,不伤害天敌和益虫,不会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操作简便,诱杀成本低的特点。本引诱剂研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诱集到较多成虫,进而减少了成虫对四合木的危害。
文档编号A01N65/08GK102657238SQ201210099910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刘强, 寻锋, 李敏, 秦勤, 肖方叔, 魏丹 申请人:天津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