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

文档序号:212199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济林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也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油料作物,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的综合利用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亚油酸、亚麻酸、山茶甙、茶多酚、维生索E、锌,硒等,是可与橄榄油媲美的优质保健食用油,因而,具有很高的药用或食用价值。目前,油茶在我国的种植,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方法,因而,普遍存在成林时间长、产量低、品质差的现象。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油茶价值的认识和油脂价格的升高,开始对油茶的品种和种植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品种的选育和种植的管理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改善土壤性能、培肥地力,又能快速营造品质好、产量高的油茶林的营造方法。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㈠、营造林地的选择与整理选择坡度在30°以下、向阳的宜林山地,除去林木或灌木的树蔸和杂草,再按照常规方法,整理成为油茶营造林地;㈡、土壤改良A、土壤改良剂配制分别取硫酸亚铁、泥沙、稻草、秸杆,分别粉碎(成为20mm以下的颗粒)后混合,成为土壤改良剂;其具体的重量百分比为硫酸亚铁O. 5-4 泥沙40-50 秸杆20-30 稻草20-30 ;B、土壤改良剂使用按照240-420kg/667 m2的用量,将土壤改良剂均匀施用在油茶营造林地的土壤表面,再将土壤垦复,然后,自然保持2-5个月,成为油茶营造林改良地;㈢、土壤培养C、土壤培养剂配制分别取经过提取有效成份后的黄芪药渣、白芍药渣、紫锥菊药渣、当归药渣、茯苓药渣、黄花药渣、金银花药渣、茶饼渣、党参药渣、桑树药渣和多功能微生物菌,混合,成为土壤培养剂;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黄芪药渣 8-12白芍药渣3-6 紫锥菊药渣5-10当归药渣 5-10秩苓药渣5-10 黄花药渣 3-7金银花药渣5-11茶饼潼 10-15 党参药渣 i0-i6
桑树药渣 5-8多功能徽生物菌O. 5-5;所述的多功能微生物菌包括草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酵母菌、解钾菌、黄单胞菌、固氮根瘤菌、解磷菌中的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或全部,当采用二种或多种或全部时,各组份的配比为等额,或其它比例;D、土壤培养剂使用将油茶营造林改良地的土壤地挖深至O. 1-0. 7m,按照每667m2 300-800kg的用量,覆上土壤培养剂,土壤培养剂的厚度为2-6cm,再覆盖土壤,然后,自然保持2-5个月,成为油茶营造林培养地; ㈣、油茶林营造E、种植将按常规方法培育的、苗高在O. Sm以上、根系发达、分枝3个以上的优质油茶树苗,带土植入油茶营造林培养地,树苗间距为I. 5-2. 5m,树苗行距为4-6m,植入深度为 O. 2-0. 35m ;F、管理油茶树苗种植后,在距离树苗O. 2-0. 5m处,开挖土深O. 1-0. 3m的土沟,按照100-200kg/667 m2的用量,施入农家有机肥和N、P、K肥料(农家有机肥和N、P、K肥料之间的比例,按照常规方法配比);以后,在每年的春、秋两季,按照上述方法,各施肥一次;5-6年后,即成高效油茶林。第A步骤中的泥沙是黄沙或砂石中的一种或两种,当采用二种时,两者的配比为等额或其它比例。油茶适宜在砂质、酸性土壤中生长,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段;良好的生长环境,不仅能提供油茶树生长的各种营养,还能改善油茶籽的品质。本发明的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从改良土壤入手,应用硫酸亚铁,改善了土壤的酸度,控制土壤的PH值在5. 4-6. O ;添加泥沙,可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施用秸杆和稻草,可提供部分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滋润土壤。同时,还培肥地力,采用经过提取有效成份后的黄苗[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或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ao]药潘、白苟[Paeonia lacttiflora Pall.]药潘、紫维菊[Echinacea purpurea]药禮:、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药禮:、获茶[Wolfiporia cocos (Schw.)Ryv. &Gibn ]药潘、黄花[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药潘、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 Thunb]药禮、茶饼[Camellia oleifera Abel]禮、党参[Root of PiloseAsiabelI]药渣、桑树[Morus alba L]药渣,并配备了包括草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酵母菌、解钾菌、黄单胞菌、固氮根瘤菌和解磷菌的多功能微生物菌,其多菌共生环境较好,生物活性较强,因而,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抗病虫害和抗旱能力、抑制农作物对重金属及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净化和修复土壤方面等性能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排除了无机化肥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拮抗,更好地发挥无机化肥和微生物之间互惠、协同、强化的作用,使各种肥料元素在作物的生长过程得到较好利用,达到作物增产增收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的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既能改善土壤性能,培肥地力,还能快速营造出品质好、产量高的高效油茶林。本发明的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曾在湖南省永州市的零陵区和冷水滩区进行了油茶林营造对比试验,下表为试验对照数据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㈠、营造林地的选择与整理 选择坡度在30°以下、向阳的宜林山地,除去林木或灌木的树蔸和杂草,再按照常规方法,整理成为油茶营造林地; ㈡、土壤改良 A、土壤改良剂配制分别取硫酸亚铁、泥沙、稻草、秸杆,分别粉碎后混合,成为土壤改良剂;其具体的重量百分比为 硫酸亚铁O. 5-4 泥沙40-50 秸杆20-30 稻草20-30 ; B、土壤改良剂使用按照240-420kg/667m2的用量,将土壤改良剂均匀施用在油茶营造林地的土壤表面,再将土壤垦复,然后,自然保持2-5个月,成为油茶营造林改良地; ㈢、土壤培养 C、土壤培养剂配制分别取经过提取有效成份后的黄芪药渣、白芍药渣、紫锥菊药渣、当归药渣、茯苓药渣、黄花药渣、金银花药渣、茶饼渣、党参药渣、桑树药渣和多功能微生物菌,混合,成为土壤培养剂;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黄芪药渣8-12白芍药渣3-6 紫·着药渣5-10当归药渣5-10茯苓药渣5-10 黄花药渣 3-7金银花药渣5-11茶饼渣 10-15 党参药渣 i0-16桑树药渣5-8多功能微生物菌O. 5-5; 所述的多功能微生物菌包括草芽孢杆菌、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酵母菌、解钾菌、黄单胞菌、固氮根瘤菌、解磷菌中的一种或二种或多种或全部,当采用二种或多种或全部时,各组份的配比为等额,或其它比例; D、土壤培养剂使用将油茶营造林改良地的土壤地挖深至O.1-0. 7m,按照每667 Hl2300-800kg的用量,覆上土壤培养剂,土壤培养剂的厚度为2-6cm,再覆盖土壤,然后,自然保持2-5个月,成为油茶营造林培养地; ㈣、油茶林营造 E、种植将按常规方法培育的、苗高在O.Sm以上、根系发达、分枝3个以上的优质油茶树苗,带土植入油茶营造林培养地,树苗间距为I. 5-2. 5m,树苗行距为4-6m,植入深度为O. 2-0. 35m ; F、管理油茶树苗种植后,在距离树苗O.2-0. 5m处,开挖土深O. 1-0. 3m的土沟,按照100-200kg/667 m2的用量,施入农家有机肥和N、P、K肥料;以后,在每年的春、秋两季,按照上述方法,各施肥一次;3-4年后,即成高效油茶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A步骤中的泥沙是黄沙或砂石中的一种或两种,当采用二种时,两者的配比为等额或其它比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效油茶林的营造方法,涉及经济林种植技术领域,其具体步骤包括营造林地的选择与整理、土壤改良、土壤培养、油茶林营造;具有既能改善土壤性能、培肥地力,又能快速营造品质好、产量高的油茶林等特点,适合于所有的油茶种植地区用于营造油茶林,也可用于适宜酸性土壤种植的其它经济林的快速营造。
文档编号A01B77/00GK102771353SQ20121029512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8日
发明者李文东, 管天球, 邹先明 申请人:管天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