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降低pm2.5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绿化领域,涉及降低PM2. 5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PM2. 5指环境空气中当量直径小于和等于2. 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 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虽然PM2. 5只是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 5粒径小,富含大量有毒物、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 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本发明基于城市PM2. 5空间分布规律,强化城市道路绿化中分带绿化带位置效应及乔灌草复层配置效应,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机动车排出的PM2. 5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本配置方法降低PM2. 5浓度是常规道路绿化模式的I. 86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PM2. 5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以克服传统的栽植模式(乔灌、草灌)造成的滞尘量低、降低PM2. 5效果差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降低PM2. 5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包括如下步骤(1)3月上旬,在道路的中分带、侧分带和道路两侧,按一定的株行距挖树穴,并在树穴内施饼肥或复合肥;(2)道路的中分带,采用香樟X红叶石楠X紫薇X金叶女贞X地被植物(麦冬)配置模式。香樟选择高450 500cm、胸径15 20cm、枝下高230 250cm,紫薇高200 250cm、胸径5 8cm,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高40 50cm、冠幅30 40cm,按一定的株行距及色块图案栽植,浇足定根水;(3)道路侧分带采用桂花X红枫X金边黄杨X地被植物(葱兰)的立体配置模式。桂花选择高250 300cm、胸径5 10cm、冠幅120 150cm,红枫高150 200cm、胸径5 8cm,金边黄杨30 40cm、冠幅30 40cm,按一定的株行距及色块图案栽植,烧足定根水;(4)道路两侧采用栾树X夹竹桃X红花檣木X海桐X地被植物(马尼拉草)的立体配置模式。栾树选择高450 500cm、胸径15 20cm、枝下高280 350cm,夹竹桃高200 250cm、冠幅80 120cm,红花檣木、海桐高40 50cm、冠幅30 40cm,按一定的株行距及色块图案栽植,浇足定根水;(5)把地被植物栽植于株行之间空地上,浇水保湿。步骤⑴中,所述的施饼肥或复合肥数量为1200 1800kg/hm2。步骤(I)中,所述的树穴大小乔木为150X150X120 200 X 200 X 150cm。
步骤(2)中,所述的株行距香樟为400 X 400cm,紫薇为200 X 200cm,红叶石楠、金叶女贞25株/平方米,麦冬每丛点栽距离10 20cm。步骤(3)中,所述的株行距桂花、红枫为300 X 300cm,金边黄杨25株/平方米,葱兰点栽株距3 5cm。步骤(4)中,所述的株行距栾树为400 X 400cm,夹竹桃为200 X 200cm,红花檣木25株/平方米,海桐16株/平方米,草坪切成2 X 2cm方块,点栽株距10 20cm。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城市PM2. 5空间分布规律,强化城市道路绿化中分带绿化带位置效应及乔灌草复层配置效应,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机动车排出的PM2. 5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本配置方法降低PM2. 5浓度是常规道路绿化模式的I. 86倍。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I :2012年3月,在江苏省南京市,3800米道路实施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的复层绿地配置。在道路的中分带,采用香樟X红叶石楠X紫薇X金叶女贞X地被植物(麦冬)的立体配置模式。香樟选择高450 500cm、胸径15 20cm、枝下高230 250cm ;紫薇高200 250cm、胸径5 8cm ;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高40 50cm、冠幅30 40cm。道路侧分带采用桂花X红枫X金边黄杨X地被植物(葱兰)的立体配置模式。桂花选择高250 300cm、胸径5 10cm、冠幅120 150cm红枫高150 200cm、胸径5 8cm ;金边黄杨30 40cm、冠幅30 40cm。道路两侧采用栾树X夹竹桃X红花檣木X海桐X地被植物(马尼拉草)的立体配置模式。栾树选择高450 500cm、胸径15 20cm ;夹竹桃高200 250cm、冠幅80 120cm ;红花檣木、海桐高40 50cm、冠幅30 40cm。道路的中分带、侧分带及两侧按一定的株行距及色块图案栽植,浇足定根水,地被植物栽植于株行之间空地上,浇水保湿。由于制定的养护措施得当,并派专人进行管理,树木的成活率达到98%。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枝繁叶茂的树木可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机动车排出的PM2. 5及重金属等污染物。
权利要求
1.一种降低PM2. 5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其特征在于该配置包括如下步骤 (1)3月上旬,在道路的中分带、侧分带和道路两侧,按一定的株行距挖树穴,并在树穴内施饼肥或复合肥; (2)道路的中分带,采用香樟X红叶石楠X紫薇X金叶女贞X地被植物(麦冬)配置模式。香樟选择高450 500cm、胸径15 20cm、枝下高230 250cm,紫薇高200 250cm、胸径5 8cm,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高40 50cm、冠幅30 40cm,按一定的株行距及色块图案栽植,浇足定根水; (3)道路侧分带采用桂花X红枫X金边黄杨X地被植物(葱兰)的立体配置模式。桂花选择高250 300cm、胸径5 10cm、冠幅120 150cm,红枫高150 200cm、胸径5 8cm,金边黄杨30 40cm、冠幅30 40cm,按一定的株行距及色块图案栽植,烧足定根水; (4)道路两侧采用栾树X夹竹桃X红花檣木X海桐X地被植物(马尼拉草)配置模式。栾树选择高450 500cm、胸径15 20cm、枝下高280 350cm,夹竹桃高200 250cm、冠幅80 120cm,红花檣木、海桐,高40 50cm、冠幅30 40cm,按一定的株行距及色块图案栽植,浇足定根水; (5)把地被植物栽植于株行之间空地上,浇水保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施饼肥或复合肥数量为1200 1800kg/hm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树穴大小乔木为 150 X 150 X 120 200 X 200 X 150c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株行距香樟为400 X 400cm,紫薇为200 X 200cm,红叶石楠、金叶女贞25株/平方米,麦冬每丛点栽距离10 20c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株行距桂花、红枫为300 X 300cm,金边黄杨25株/平方米,葱兰点栽株距3 5c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株行距栾树为400 X 400cm,夹竹桃为200 X 200cm,红花檣木25株/平方米,海桐16株/平方米,草坪切成2 X 2cm方块,点栽株距10 20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PM2.5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3月上旬,在道路的中分带、侧分带和道路两侧,按一定的株行距挖树穴,并在树穴内施饼肥或复合肥。道路的中分带,采用香樟×红叶石楠×紫薇×金叶女贞×地被植物(麦冬)配置模式;道路侧分带采用桂花×红枫×金边黄杨×地被植物(葱兰)配置模式;道路两侧采用栾树×夹竹桃×红花檵木×海桐×地被植物(马尼拉草)配置模式。按一定的株行距及色块图案栽植,浇足定根水。本发明基于城市PM2.5空间分布规律,强化城市道路绿化中分带绿化带位置效应及乔灌草复层配置效应,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机动车排出的PM2.5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本配置方法降低PM2.5浓度是常规道路绿化模式的1.86倍。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884923SQ20121035262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1日
发明者张纪林, 张冠一, 李淑琴 申请人:张纪林, 张冠一, 李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