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1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尤其是一种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种植技术已日趋成熟,对于大规模的种植普遍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其成本是家庭及小型种植望尘莫及的。对于传统的家庭阳台种植,以往的专利都没有做到考虑周全,有的只是做了简单的缺水检测,而有的则没有考虑成本,只顾一味的做土壤环境检测,实际上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其通过对土培植物主要生长环境参数的监测,提示种植者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包括栽培花盆,所述栽培花盆包括控制及显示区域、培植区域、蓄水区域,所述控制及显示区域位于栽培花盆侧面,所述蓄水区域位于培植区域下方,培植区域底部设置渗水漏斗,连通至蓄水区域;所述栽培花盆的上沿设有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所述培植区域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和PH值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PH值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所述蓄水区域底部设置常闭的排水阀,所述排水阀通过控制线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在接收到开启信号时才打开;蓄水区域内设有水位开关和浮子,浮子上带有磁体,当磁体靠近水位开关时,水位开关产生信号发送至控制及显示区域。所述控制及显示区域包括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具有运算和存储能力的微控制器。当有2个光照传感器时,光照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栽培花盆的两侧。所述蓄水区域内自下而上设有多个水位开关。所述多个水位开关依次设置在竖直轴上,所述浮子随水位沿竖直轴上下运动。所述控制线埋设于栽培花盆底部。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对植物主要生长环境参数的监测,并将监测的参数与预设的参数值比较判断,来提示种植者采用相应的处理办法,取代了传统的只会为植物浇水的种植理念,以智能提示用户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本发明通用性好,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提高种植的效果。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所述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包括栽培花盆18,所述栽培花盆包括控制及显示区域1,培植区域2,蓄水区域3。所述控制及显示区域I位于栽培花盆18侧面,所述蓄水区域3位于培植区域2下方,培植区域2底部设置渗水漏斗4,连通至蓄水区域3。所述栽培花盆18的上沿设有光照传感器5,光照传感器5通过设于栽培花盆18侧壁内的导线7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1,图中,光照传感器5分别设置在栽培花盆18的两侧。所述培植区域2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9和PH值传感器8,温、湿度传感器9和PH值传感器8通过密封在防水套管内的导线10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I。所述蓄水区域3底部设置常闭的排水阀16,所述排水阀16通过控制线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1,在接收到开启信号时才打开;蓄水区域3内设有水位开关和浮子15,浮子15上带有磁体14,当磁体14靠近水位开关时,水位开关产生信号发送至控制及显示区域I。所述控制及显示区域I包括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具有运算和存储能力的微控制器及外围电路,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系统参数和监测数据,可以采用发光LED显示。在本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种植植物前,首先由厂商将种植植物的种类固化到控制区域内的处理器FLASH中,当系统上电后,处理器首先进入设备初始化,此步骤完成处理器芯片及其他芯片功能引脚的配置。步骤完成从FLASH调取种植植物参数到内部RAM中,如预设PH值中的PH上限值、PH下限值,预设光照强度值的光照强度上限值、光照强度下限值,预设温湿度值的温湿度上限值、温湿度下限值,然后进入各监测参数的判断。如图I所示,水位开关包括高水位开关U、中水位开关12、低水位开关13,由常开干簧管构成,干簧管会因靠近的磁体而使两端极化,从而实现短接。3个水位开关依次设置在竖直轴6上,浮子15随水位沿竖直轴6上下运动。浮子15由压缩泡沫构成,磁体14嵌入在浮子15上。所述浮子15随水位不同而经过不同的水位开关,当浮子15处在低水位开关13时,磁体14引起低水位开关13的干簧管短接,信号传送到控制及显示区域1,此时判断为缺水,控制及显示区域I的发光LED给出缺水提示。当浮子15处在中水位开关12时,磁体14引起中水位开关12的干簧管短接,信号传送到控制及显示区域I,此时判断为满水,控制及显示区域I的发光LED给出满水提示。当浮子15处在高水位开关11时,磁体14引起高水位开关11的干簧管短接,信号传送到控制及显示区域1,此时判断为过水,控制及显示区域I的发光LED给出过水提示,并通过埋设于栽培花盆18底部的控制线17控制排水阀16打开。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工作流程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PH值、预设温度值、预设湿度值、预设光照强度值及预设光照时间值都是根据所选定种植植物的类型来确定的,不同的植物应当设置不同的预设参数,以满足相应植物生长环境参数,达到提高植物生长环境的目的。工作时,PH值传感器8向控制及显示区域I内的控制器输入检测的土壤PH值,光照检测电路向控制及显示区域I内的控制器输入植物的光照强度值,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向控制及显示区域I内的控制器输入土壤温度值及湿度值。控制及显示区域I内的控制器首先判读检测的PH值是否超过预设PH值,如果超过预设PH值,则判断是否超过预设PH下限值,如果超过预设PH下限值,则进入显示酸性报警,如果没有超过PH下限值,则进入显示碱性报警。控制及显示区域I内的发光LED会给出相应提示,直至种植人通过相应的处理程序处理后使得土壤的PH值与预设PH值匹配为止。如果检测的PH值与预设PH值匹配时,则进入判断光照时间是否超过预设光照时间上限值,如果光照时间超过预设上限值,则进入判断检测的光强度是否超过预设光强上限值,如果检测的光强度超过预设光强上限值,则进入显示光强报警程序,如果光强度没有超过预设光强上限值,则进入下一判断程序。当光照时间未超过预设光照时间的下限值时,通过控制及显示区域I内的发光LED提示种植者需要补充光照。当判断完光照时间则进入判断土壤温度是否超过预设温度上限值、预设温度下限值,如果检测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上限值、温度下限值,则进入显示温度报警程序。
如果土壤温度没有超过预设温度上限值、下限值,则进入土壤湿度判断步骤。如果土壤湿度超过预设湿度值,则判断土壤湿度是否超过预设湿度上限值,如果土壤湿度超过预设湿度上限值,则进入显示湿度报警程序,并开启排水阀,如果土壤湿度没有超过预设湿度上限值,则直接返回。本发明通过对植物主要生长环境参数的监测,并将监测的参数与预设的参数值比较判断,来提示种植者采用相应的处理办法,取代了传统的只会为植物浇水的种植理念,以智能提示用户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操作简单,通用性好。
权利要求
1.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包括栽培花盆(18),其特征是,所述栽培花盆(18)包括控制及显示区域(I)、培植区域(2)、蓄水区域(3),所述控制及显示区域(I)位于栽培花盆(18)侧面,所述蓄水区域(3)位于培植区域(2)下方,培植区域(2)底部设置渗水漏斗(4),连通至蓄水区域(3);所述栽培花盆(18)的上沿设有光照传感器(5),光照传感器(5)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1),所述培植区域(2)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9)和PH值传感器(8),温、湿度传感器(9)和PH值传感器(8)通过导线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I);所述蓄水区域(3)底部设置常闭的排水阀(16),所述排水阀(16)通过控制线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1),在接收到开启信号时才打开;蓄水区域(3)内设有水位开关和浮子(15),浮子(15)上带有磁体(14),当磁体(14)靠近水位开关时,水位开关产生信号发送至控制及显示区域(I)。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及显示区域(I)包括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具有运算和存储能力的微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当有2个光照传感器(5)时,光照传感器(5)分别设置在栽培花盆(18)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蓄水区域(3)内自下而上设有多个水位开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个水位开关依次设置在竖直轴(6)上,所述浮子(15)随水位沿竖直轴(6)上下运动。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线埋设于栽培花盆(18)底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型土培植物生长栽培装置。其包括栽培花盆,栽培花盆包括控制及显示区域,培植区域,蓄水区域。控制及显示区域位于栽培花盆侧面,蓄水区域位于培植区域下方,培植区域底部设置渗水漏斗,连通至蓄水区域;所述栽培花盆的上沿设有光照传感器,培植区域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和PH值传感器,蓄水区域底部设置常闭的排水阀,连接到控制及显示区域,在接收到开启信号时才打开;蓄水区域内设有水位开关和浮子,浮子上带有磁体,当磁体靠近水位开关时,水位开关产生信号发送至控制及显示区域。本发明通过对植物主要生长环境参数的监测,并将监测的参数与预设的参数值比较判断,来提示种植者采用相应的处理办法;操作简单,通用性好。
文档编号A01G9/02GK102835273SQ20121037608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高扬, 徐高松, 张瑞清, 刘耕 申请人: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