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

文档序号:244332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鲵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鲵,俗名娃娃鱼、山椒鱼,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养殖量较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和路子。但是种苗价格昂贵,限制了农民的发展;因此,探索发明大鲵的原生态繁殖技术,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了。原有技术缺陷
I、人为干涉过多。在大鲵繁殖季节,多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测定雌鲵卵径大小,确定产 卵鲵卵径范围。人为干涉之后,乱的成熟度更差,极不利于大鲵的繁殖。2、人工催产与催产药物危害较大、剂量难于控制
大鲵在自然界,雌雄性成熟个体差异较大,通过相互信息交流,求偶配对,即可产卵排精,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欲使其产卵排精,多采用外源激素的作用完成。生产实践表明,提高大鲵人工催产率具有很大危害,究其原因,与亲鲵培养、催产季节、催产激素的选择、配比、剂量等有关。关键是亲鲵培养,只有发育良好的鲵体,选择适宜季节,采用适宜的外源激素进行人工催产。大鲵的人工催产药物有HCG、Dom、鲑鱼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PG等。至于剂量问题,在催熟试验中,采用LHRH — 4ug/kg的剂量促使雌鲵产了卵,也有人使用HCG4500iu/kg+LHRH — A+PG等给大鲵催产的。剂量大对亲本的损伤大,剂量小对亲本产卵、排精也不利,关键是根据大鲵的生理特性,采取适当的药物配伍。因不同的药物其作用机理不同作用途径也不同,如HCG主要作用于性腺,促使亲本性腺发育成熟,达到催精催产效果,而LHRH — A则主要作用于脑垂体,促使动物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诱发其排卵或排精。据我们观察和实践证明,人工催产与催产药物危害较大,剂量难于掌控,成功可能性较小。3、原有的大鲵人工受精技术成熟度不够
试验结果证明,大鲵卵的受精率,低值是零,高值达66%。I、人工受精质量差。如2007年至2012年我县皆有人工受精试验,介意失败告终。其中,2012年,在已产31尾雌鲵中,真正顺产卵只有2尾,其余均为难产,产出卵子质量差,表现为卵膜模糊,卵球稀、软、发粘、发白,卵带易断,卵黄易变形,且产卵数量少。雄鲵产死精、产畸形精或产出精子活力低。雄鱼,共催产雄鲵49尾,获产精3尾,其中2尾IOkg个体产后精子镜检个别活,激活后40%—50%活,但游速较正常精子慢30% — 50%,其余个体产的都是死精,有头无尾精,身体弯曲的畸形精。这样的精卵质量其受精率就可想而知了。即使受精也是一种假受精现象,即卵子在精子的激活下,出现早期的细胞分裂(二细胞、四细胞),但精卵没有实现真正的融合,在较长的孵化过程中受精卵或早或迟死亡,最终不能孵化出小苗。2、精子活力差。据观察,雌雄顺产,卵子质量好,大鲵精子活力较强,即使使用大鲵精子激活剂,进行人工受精,受精率也才达49%,较常规受精方法差。3、成活率极低,我县人工受精法,连续5年皆没有繁育出I尾幼苗,都是产卵数量大,都达到了 8000粒以上,前期发育较好,到后期就逐步坏死、散烂在壳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长江水系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解决现有的人工繁殖大鲵导致的繁殖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措施
a、造设原生态环境和水中生物链条造设仿自然河道,引入自然河道水源;河道内投放活体饵料和自然河道生物;
b、构筑大鲵栖身巢穴建造适于种鲵的洞穴,构筑引道于洞穴口,设置遮阴网;
C、种鱼培养和病害防止选育异地种鱼,适时投放种鱼,配置野生大鲵,发现病情隔离 治疗,病愈后放归仿自然河道;
d、控制种鱼食量,控制种鱼过度肥胖。进一步地
所述仿自然河道内放置沙石,种植河边水草覆盖,四周设防护设施,对造设仿自然河道消毒避害;防护设施包括围墙、铁丝网,防止大鲵被盗、天敌入侵或大鲵逃逸;投放的自然河道生物包括野生鱼苗、虾蟹、河螺,以及河道植物。所述洞穴便于种鱼护洞穴、刨产室、守卫、翻动受精卵和保护幼鱼;构筑的引道适宜大鲵居住、捕食、出入和产卵;遮阴网确保河道潮湿、凉爽,并具有一定的透光和透气性倉泛。选育的种鱼,野生种鱼年龄大于5年,人工养殖种鱼年龄大于7年。更进一步地
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仿天然受精方法人工将手放在雄鱼体表抚摸,安抚雄鱼,雄鱼随即连续排精。天敌防治和防止干扰防止蛇、蛙、鱼虾、水蛭、蜻蜓幼虫等侵害受精卵,禁止受精卵长时间曝光,禁止闪光红外线拍照,禁止手电长时间照射,禁止翻动巢穴打搅。孵化育苗控制方法隔离受精卵,雄鱼自行护卵,孵化过程避光、水质清新、喂足雄鱼饵料,幼鱼孵化出壳后,卵壳飘出巢外,翻巢及时清除卵壳、未受精的卵、卵带和杂物,防止卵壳和卵带缠绕出壳的幼苗导致死亡,待大部分幼鱼出壳后,捞出幼苗,捞苗过程轻拿轻放,禁止远距离运输,防止卵黄摩擦导致物理性、机械性破裂而死亡。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I、本发明的方法没有任何药物刺激。卵、精完全自然成熟、自然或辅助排出,因此受精卵质量高。2、本发明不伤害种鱼,且能够多年连续繁殖。人工繁殖技术很容易伤害种鱼,人工催卵技术甚者将种鱼直接催死,也不能够连续多年孵化;对亲鱼的伤害很大。3、“大鲵原生态繁殖技术”孵化出的幼鱼成活率较高,苗子壮、生长势头较好,抗病能力显者提闻;养殖效益很闻。4、该法投资很小,没有化学药物污染,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也便于推广利用,为农民增收致富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建造类似自然环境下的河道,放置沙石,种植河边水草覆盖,四周围设围墙或者铁丝网防止大鲵被盗、天敌入侵和大鲵逃逸。对造设的河道消毒避害,引入自然河道水源,河道放入全活体饵料、投放天然河道野生鱼苗、虾蟹、河螺及自然河道生物等,造设原生态环境和水中生物相素、链条。2、构筑大鲵栖身的巢穴。建造种鲵适宜居住、捕食、出入和产卵的洞穴,构筑引道于洞穴口,便于种鱼护洞穴、刨产室、守卫翻动受精卵和保护幼鱼。设置遮荫网,确保河道潮湿、凉爽,但要保证一定的透光和透气性能。3、种鱼的培养和病害防止。选育不同地域的种鱼合理配置,防止近亲交配导致基 因退化,引起群体质量下滑。适时投放种鱼,配置野生大鲵,至少要求在5年以上的种鱼,人工养殖的至少要7年龄的种鱼,才有性能力,才能发情受惊。保证一定数量的亲鱼群体,才有可能受精成功。平时注意种鱼的健康检查,多防病,发现疾病及时隔离医治,治好之后才能放归河道。4、聘请饲养员和安全员守护,全天候看管河道水质,平时防止病饵料入池,防治毒鱼、烧鱼现象,防止偷盗和山洪侵袭。注意饵料的投入超标,控制种鱼过度肥胖,影响发育、发情和受精。5、做好观察纪录,正确识别发情种鱼,做好河道管理、场地管理、受精管理、受精卵保护和幼苗管理。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第一、分辨种鱼发情技术。正确识别发情的种鱼,发情的种鱼体表呈现棕红色,烦躁不安,肚皮胀大,泄殖孔呈红色,翻转可见液体断续排出,常在水流湍急处寻找配偶,并有打架现象发生,此间要阻止种鱼咬伤、打斗。将体弱和体强的发情雄鱼赶入不同水道,以免打斗致伤或导致死亡。发情的种鱼要刨窝,一旦发现刨窝的,就重点保护,不再进行干扰,并喂足食物。第二、辅助原天然受精技术一般种鱼产卵会延续一段时间,要将卵带遗留在水道里。一旦在产卵之后,雄鱼会前往排精,辅助一条或者多条发情的雄鱼排精,将手放在雄鱼体表轻轻抚摸,雄鱼会很安详很舒服的样子,随即连续排精,让卵和精液在自然环境下完成体外受精过程,在24小时内保证卵子的受精率达到100% ;如果精液充足,会有一卵多鱼的现象出现,解决受精难的问题。第三、天敌防治和防止干扰技术。采取防止天敌的办法保护受精卵,具体措施是防止蛇、蛙、鱼虾、水蛭、蜻蜓幼虫等侵害受精卵。受精卵不能长时间的曝光,不能闪光红外线拍照,不能手电长时间照射,紫外线过强会杀死受精卵。不要翻动巢穴打搅,一旦护卵的亲鲵被惊吓、干扰,就会发生自噬现象。第四、孵化育苗控制技术。受精卵要隔离,雄鱼会自行护卵(雌鱼产卵后就离开了),注意避光、水质清新、喂足雄鱼饵料。受精卵在自然温度下发育,随时掌握水温变化规律,掌握受精卵发育时段,摸索出了不同水温下的出壳时间,不同的水温和不同的种鱼产出的卵,出壳时间也不一样。掌握好出壳时间,及时捞苗是成功的关键。幼鱼孵化出壳之后,卵壳会飘出巢外,翻巢及时清除卵壳、未受精的卵、卵带和杂物,防止卵壳和卵带缠绕出壳的幼苗导致死亡;待大部分幼鱼出壳后,捞出幼苗,捞苗过程要轻拿轻放,不可以远距离运输,防止卵黄摩擦导致物理性、机械性破裂而死亡。申请人:经4年研究获得以上技术方案,并经试行取得成功,以19尾亲鲵,产卵218粒,受精218粒,孵化出幼苗216尾,成活212尾。经测算,该法受精率达到100 %、孵化率达到99%、成活率达到97%。本发明为大鲵放归自然河流、保护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做用,产生较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生物种群保障、技术支撑,促进该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壮大。·
权利要求
1.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措施 a、造设原生态环境和水中生物链条造设仿自然河道,引入自然河道水源;河道内投放活体饵料和自然河道生物; b、构筑大鲵栖身巢穴建造适于种鲵的洞穴,构筑引道于洞穴口,设置遮阴网; C、种鱼培养和病害防止选育异地种鱼,适时投放种鱼,配置野生大鲵,发现病情隔离治疗,病愈后放归仿自然河道; d、控制种鱼食量,控制种鱼过度肥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自然河道内放置沙石,种植河边水草覆盖,四周设防护设施,对造设仿自然河道消毒避害;防护设施包括围墙、铁丝网,防止大鲵被盗、天敌入侵或大鲵逃逸;投放的自然河道生物包括野生鱼苗、虾蟹、河螺,以及河道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洞穴要便于种鱼护洞穴、刨产室、守卫、翻动受精卵和保护幼鱼;构筑的引道适宜大鲵居住、捕食、出入和产卵;遮阴网确保河道潮湿、凉爽,并具有一定的透光和透气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育的种鱼要满足野生种鱼年龄大于5年,人工养殖种鱼年龄大于7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措施当雌鱼排卵后,人工将手放在雄鱼体表抚摸,安抚雄鱼,从而辅助雄鱼连续排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敌防治和防止干扰措施防止蛇、蛙、鱼虾、水蛭、蜻蜓幼虫侵害受精卵,禁止受精卵长时间曝光,禁止闪光红外线拍照,禁止手电长时间照射,禁止翻动巢穴打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孵化育苗控制方法隔离受精卵,雄鱼自行护卵,孵化过程避光、水质清新、喂足雄鱼饵料,幼鱼孵化出壳后,卵壳飘出巢外,翻巢及时清除卵壳、未受精的卵、卵带和杂物,防止卵壳和卵带缠绕出壳的幼苗导致死亡,待大部分幼鱼出壳后,捞出幼苗,捞苗过程轻拿轻放,禁止远距离运输,防止卵黄摩擦导致物理性、机械性破裂而死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鲵原生态繁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措施a、造设原生态环境和水中生物链条造设仿自然河道,引入自然河道水源;河道内投放活体饵料和自然河道生物;b、构筑大鲵栖身巢穴建造适于种鲵的洞穴,构筑引道于洞穴口,设置遮阴网;c、种鱼培养和病害防止选育异地种鱼,适时投放种鱼,配置野生大鲵,发现病情隔离治疗,病愈后放归仿自然河道;d、控制种鱼食量,控制种鱼过度肥胖。本发明的方法没有任何药物刺激、受精卵质量高、不伤害种鱼,孵化出的幼鱼成活率较高,苗子壮、生长势头较好,抗病能力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很高。该法投资很小,没有化学药物污染,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也便于推广利用,为农民增收致富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2934625SQ20121048954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邓德颖 申请人:邓德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