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藻礁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891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人工藻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藻礁及其制备方法,详细讲是一种投入水中后,礁体上形成附着孔、便于藻类的附着生长,可以快速建设藻场的人工藻礁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藻礁作为人工鱼礁的一种,是为改善海洋藻类栖息环境,增殖保护渔业资源而投放的水下构造物。藻礁投放后,其裸露的表面会吸附生物和沉积物,并开始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根据条件的不同,一般几个月至数年后,礁体会附着大量的藻类、贝类、棘皮动物等固着和半固着生物。
海藻附着在礁石或其它稳固基质后,才能稳定地得到它们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光照和营养物质。如果附着不牢固,从基质上脱落后,可能被水流带入深海或漂浮至海面,由于光照过弱或过强而死亡。另外,有些海藻结构疏松,易破损,但是吸收营养能力强,适合在风浪小的背浪面生活;有些海藻结构坚实、韧性强,但吸收能力差,因此可以在浪大、流急的迎浪面生活。稳固的附着基质是藻类生存的基础。
目前制作人工藻礁的材料主要有石块、混凝土、废旧船舶等,建造的材料不同,附着效果也各有差异。表面粗糙的礁体与表面光滑的礁体相比,前者更有利于海藻的附着和生长。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在构件表面建槽、绑缚,或事先附着藻类后再投礁等方法促进藻类群落的形成。但这种做法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投放。大部分还是直接把用石块、混凝土、 废旧船舶等材料制成的礁体投放海底,使海水中海藻孢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受精卵、能进行营养繁殖的繁殖枝等)自然附着并生长,但此类方法形成藻场的进度缓慢。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详细讲是一种投入水中后, 礁体上形成附着孔,增加人工藻礁表面粗糙度,利于藻类的附着和生长,提高了人工藻场的形成速度和规模的人工藻礁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藻礁,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藻礁主体,其特征在于藻礁主体设有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为I一60mm,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O. 01%—O. 6%。
本发明中所述的藻礁主体为中空的几何体,藻礁的壁厚8—20cm,藻礁侧壁上设有开孔。藻礁主体尺度在l_3m。
本发明中所述的藻礁主体按重量份配比,包括2— 6份的水泥、3 —10份的砂、8— 12份的石子。
本发明中所述的藻礁主体表层均布有粒径为I一 10mm、全部裸露的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O. 01% — O. 04% ;植物胶颗粒裸露部分的面积占藻礁主体表面积的30%-90%。
本发明中所述的藻礁主体内散布有粒径为10 — 60mm、部分裸露的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O. 2%—O. 6%。
一种人工藻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配比选取2—6份水泥、3—10份砂、8—12份石子和O.001一O. 008份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I一 IOmm ;2)、将选取的水泥、砂、石子,加入其总重量10-15%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导入设置有钢筋骨架的模具内浇注成型;3)、待硬化之前,将植物胶颗粒散布并压入藻礁主体表面,使每个植物胶颗粒嵌入藻礁主体表层。
一种人工藻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配比选取2—6份水泥、3—10份砂、8—12份石子和O.025一O. 16份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10—60mm ;2)、将选取的水泥、砂、石子,加入其总重量10-15%的水,搅拌混合均匀;3)、加入植物胶颗粒,搅拌均匀,导入设置钢筋骨架的模具内浇筑成型。
使用本发明构建人工藻场时,将人工藻礁投入选定的地点,待植物胶遇水溶解后, 可在礁体表面形成微孔结构,从而增加礁体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了石莼、蜈蚣藻、海带等海洋藻类孢子的附着几率,提供适宜其附着和生长的固着基质,促进海洋藻类的固着和生长, 加速人工藻场的形成和发展,进而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栖息场所。优化海底环境,实现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人工藻礁,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藻礁主体,藻礁主体按重量份配比,包括2—6份的水泥、3 —10份的砂、8 —12份的石子;将其加水混合均匀后浇筑在钢筋骨架上硬化、干燥制成。所述的藻礁主体为中空的几何体,藻礁的壁厚8—20cm,藻礁侧壁上设有开孔;开孔可供水流的通过和鱼类的进出。藻礁主体的尺度一般在l-3m左右。藻礁主体设有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为I一60mm,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O. 01%—O.6%。
为了满足如石莼、蜈蚣藻等假根或固着器较小的海洋藻类固着需求,仅在藻礁主体表层均布有粒径为I一 10mm、全部裸露的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O. 01%—O. 04% ;植物胶颗粒裸露部分的面积占藻礁主体表面积的30%-90%。每颗植物胶颗粒一部分嵌入藻礁主体内,一部分裸露在外,便于与水的接触、溶解;根据植物胶颗粒的添加量与嵌入藻礁主体的深度不同,植物胶颗粒裸露部分占据藻礁主体表面积总和占藻礁主体表面积的30%-90%。待礁体入水后,植物胶颗粒外露部分与水接触而溶解,然后在藻礁主体上形成与植物胶颗粒外形相同的凹坑,即附着孔。与常规混凝土表面相比,本发明的人工藻礁表面粗糙,可有效地减缓了水流对其固着器或假根的冲刷,使其更容易附着和生长。
为了满足海带等假根或固着器较大的海洋藻类的生长需要,所述的藻礁主体内均布有粒径为10 — 60mm、部分裸露的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均布在藻礁主体内,一部分植物胶颗粒的一侧裸露在外,不被混凝土完全包裹;一部分植物胶颗粒包裹在混凝土内部,与一侧裸露的植物胶颗粒接触;一部分植物胶颗粒被单独的包裹在混凝土内。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O. 2%—O. 6% ;植物胶颗粒裸露部分的面积占藻礁主体表面积的 20%-80%。待礁体入水后,部分裸露的植物胶颗粒首先遇水溶解,随后与其相接触的植物胶颗粒溶解,由于水在混凝土中具有渗透性,少部分独立的植物胶颗粒也会缓慢溶解;藻礁主体部分形成尺度为I一6cm的多孔介质结构。与常规人工藻礁相比,本发明人工藻礁的多尺度多孔介质结构,一方面可满足海带等假根或固着器较大的海洋藻类生长需要;另一方面, 可减缓海流而形成丰富多样的流场结构,形成具有理想的营养盐转运环境,在促进海洋藻类的固着和生长的同时,吸引其它水生生物聚集,达到保护、增殖资源的目的,最终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一个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的栖息场所。另外,植物胶的溶解,又可为海洋藻类的繁殖、生长提供养料。
一种藻礁主体表面设有植物胶颗粒的人工藻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按重量份配比选取2—6份水泥、3—10份砂、8—12份石子和O. 001一O. 008份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I一IOmm ;植物胶颗粒粒径可以统一规格、如全部粒径为6 mm, 也可以是多种规格的混合,如30%的粒径为2mm、30%的粒径为5mm、30%的粒径为8mm、10% 的粒径为10mm。
2)、将选取的水泥、砂、石子,加入其总重量10-15%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导入设置钢筋骨架的模具内浇注成型。
3)、待硬化之前,将植物胶颗粒散布并压入藻礁主体表面,使每个植物胶颗粒嵌入藻礁主体表层。
一种藻礁主体内散布有植物胶颗粒的人工藻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按重量份配比选取2—6份水泥、3—10份砂、8—12份石子和O. 025一O. 16份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10 — 60_ ;同样,植物胶颗粒粒径可以统一规格、如全部粒径为 30mm,也可以是多种规格的混合,如30%的粒径为15mm、30%的粒径为30mm、30%的粒径为 40mm、10% 的粒径为 50mm。
2)、将选取的水泥、砂、石子,加入其总重量10-15%的水,搅拌混合均匀。
3)、加入植物胶颗粒,搅拌均匀,导入设置有钢筋骨架的模具内浇筑成型。
本发明中所述的植物胶颗粒为田菁胶颗粒、瓜尔胶颗粒、胡麻胶颗粒、香豆胶颗粒和阿拉伯胶颗粒中的一种或几种。植物胶颗粒中植物胶含量不低于颗粒重量的25%。
实施例I按重量份配比选取4份水泥、6份砂、10份石子和O. 006份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4_ ;将水泥、砂、石子混合,加入2. 5份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导入设置钢筋骨架的模具内浇注成型;静置一段时间,在硬化之前,将植物胶颗粒散布并压入藻礁主体表面,使每个植物胶颗粒嵌入藻礁主体表层。在初步硬化成型后,拆除模具,即可将植物胶颗粒散布并压入藻礁主体表面。
实施例2按重量份配比选取4份水泥、6份砂、10份石子和O. 08份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30mm;将水泥、砂、石子混合,加入2. 5份的水,搅拌均匀,水与水泥、砂、石子充分混合后, 加入植物胶颗粒,搅拌均匀,导入设置有钢筋骨架的模具内浇筑成型。待礁体入水后,植物胶颗粒遇水溶解,而在礁体主体部分形成有尺度为3cm的多孔介质结构。尤其是制成中空的藻礁主体,植物胶颗粒溶解后在藻礁主体上形成不规则的内外通道,不仅更适合海带等假根或固着器较大的海洋藻类生长需要,而且可减缓海流而形成丰富多样的流场结构,形成具有理想的营养盐转运环境,促进海洋藻类的固着和生长。在侧壁上设有开孔,使鱼类等生物能够自由进出,为其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达到保护、增殖资源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海洋藻类固着部分附着生长的需要,来选择与之相适宜的植物胶颗粒粒径,进行人工藻礁的制备,从而提高人工藻场的形成速度和规模。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藻礁,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藻礁主体,其特征在于藻礁主体设有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为I一60mm,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O. 01%—O.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礁主体为中空的几何体,藻礁的壁厚8 — 20cm,藻礁侧壁上设有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礁主体按重量份配比,包括2— 6份的水泥、3 —10份的砂、8 —12份的石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礁主体表层均布有粒径为I一 10mm、全部裸露的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O. 01%—O. 04% ;植物胶颗粒裸露部分的面积占藻礁主体表面积的30%-9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藻礁主体内散布有粒径为10—60mm、部分裸露的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O. 2% — O. 6%。
6.一种人工藻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选取2—6份水泥、3—10份砂、8—12份石子和O.001一O. 008份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I一 IOmm ; 2)、将选取的水泥、砂、石子,加入其总重量10-15%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导入设置有钢筋骨架的模具内浇注成型; 3)、待硬化之前,将植物胶颗粒散布并压入藻礁主体表面,使每个植物胶颗粒嵌入藻礁主体表层。
7.—种人工藻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配比选取2—6份水泥、3—10份砂、8—12份石子和O.025一O. 16份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10—60mm ; 2)、将选取的水泥、砂、石子,加入其总重量10-15%的水,搅拌混合均匀; 3)、加入植物胶颗粒,搅拌均匀,导入设置钢筋骨架的模具内浇筑成型。
全文摘要
一种人工藻礁及其制造方法,涉及人工藻礁及其制备方法。人工藻礁,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藻礁主体,藻礁主体设有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为1—60mm,植物胶颗粒的重量占人工藻礁总重量的0.01%—0.6%。人工藻礁的制造方法是按重量份配比选取2—6份水泥、3—10份砂、8—12份石子和0.001—0.008份植物胶颗粒,植物胶颗粒粒径1—10mm;将水泥、砂、石子与钢筋骨架制成藻礁,在硬化之前加入植物胶颗粒。使用时,植物胶遇水溶解后,在礁体表面形成微孔结构,增加礁体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了藻类孢子的附着几率,提供适宜其附着和生长的固着基质,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栖息场所。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972324SQ20121058228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姜昭阳, 柏铭, 梁振林, 朱立新, 梅俊学, 刘扬 申请人:山东大学(威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