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15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农用滴灌带和地膜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滴灌技术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滴灌技术应用涉及的主要设备就是滴灌带。滴灌带是以聚烯烃为主要原料,采用挤出吹塑成型的带有滴头的塑料节水灌溉器材。使用该产品具有节水、节肥、压碱、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可回收等特点,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量逐年增大。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我国每年地膜应用量近百万吨,地膜覆盖作物达40多种。地膜覆盖技术已成为确保 农业生产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它以增温、抗旱、保墒、抑制杂草生长、促苗早发、增加作物产量等显著特点为优势,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益显著,所以发展很快。但由于长期使用地膜,农膜在土壤中年残留量不断增加。多数农膜是由一种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聚氯乙烯)组成,性能稳定,在自然环境中光解性较差,也不易通过细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即使降解也会产生有害物质。因而在土壤中长期积累,造成“白色污染”,如此下去会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的生长产生较大影响,譬如土壤透气性变差,水分、养分的流动受阻,土壤板结,根系得不到正常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等。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滴灌及膜下滴灌技术的背景下,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就是废弃滴灌带及地膜的回收,这些工作可以降低塑料制品对土壤的危害,同时可以使得一些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得以回收再利用。为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业长足稳健的发展,有必要将滴灌带及地膜进行回收处理,现有的回收手段是通过人力或简单的机械回收。然而现有的机械技术手段无法做到有效的清除干净。现有的滴灌带回收机或地膜回收机对于农田条件要求较高,人力消耗较大,而且耗能高,回收机械制作成本高,回收效率较低。实践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而衡量农业科技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为了降低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和研发低成本、高效率、高的用户接受率以及实用性高的滴灌带及地膜联合回收机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一次性同时且高效回收滴灌带及农用地膜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包括中空的车架、动力传输装置、滴灌带回收装置和地膜回收装置,所述的车架包括回收架体、安装于回收架体下部由车轮轮轴两两串接的前部车轮和后部车轮、安装于前部车轮前侧的由轮轴串接的定位轮组,所述的动力传输装置包括前置齿轮组、齿轮箱和皮带轮组,所述的前置齿轮组连接动力源并将动力传输至齿轮箱,齿轮箱带动皮带轮组转动,皮带轮组带动滴灌带回收装置和地膜回收装置运转,所述的滴灌带回收装置包括导带器组和集带轮组,所述的导带器组包括安装在回收架体前部上和后部上的导带器,所述的集带轮组由集带轮轮轴串接并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安装于回收架体后部上,所述的地膜回收装置包括地膜回收转轴、地膜回收槽、设置在地膜回收槽内的传送带和设置于回收架体底部侧面的压包装置,所述的地膜回收转轴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长钉齿,所述的地膜回收槽设置于回收架体下部且在靠近地膜回收转轴的一侧开有供长钉齿通过的缺口,地膜回收转轴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设置于回收架体底部且长钉齿能接触地面。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所述的定位轮组包括三个定位轮,所述的定位轮由定位轮轴串接并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安装于回收架体内,定位轮包括定位车轮和引导槽,所述的定位车轮安装于引导槽的下部,所述的引导槽的前端呈锥状,内部设·有用于引导滴灌带的斜槽,斜槽上方设有用以隔断附着在滴灌带上的杂草的割刀。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所述的导带器组包括第一导带器组、第二导带器组和第三导带器组,所述的第一导带器组挂靠在第一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并设置于回收架体前部靠下位置,所述的第二导带器组挂靠在第二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并设置于回收架体前部靠上位置,所述的第三导带器组挂靠在第三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并设置于回收架体后部,所述的导带器为方孔状,在方孔四边的上分别套有转管以减小滴灌带通过时的阻力。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所述的集带轮组包括三个同轴安装的集带轮,所述的集带轮为由两部分所组成的轮轴状部件,每部分上均设有用于缠绕滴灌带的缠绕轴、旋转轮和用于固定的突起,所述的缠绕轴和突起分别设置于旋转轮的两侧,其中一部分的缠绕轴直径略小于另一部分的直径以便插入组成集带轮。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所述的地膜回收槽为开口向上的槽体,地膜回收槽所开的供长钉齿通过的缺口宽度比地膜回收转轴上的钉齿直径宽5-20毫米,地膜回收槽在靠近压包装置的一侧开有缺口以供所回收的地膜进入压包装置,传送带表面设有凸棱。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所述的压包装置包括压包箱、挡板、挡板顶杆、套管、连杆、连杆轮、推杆轮、推杆、推板和挂钩,所述的挡板设置于压包箱的入料口位置,所述的连杆轮与推杆轮同轴平行连接,所述的连杆为三段式连杆,三段连杆的一端均通过同一转轴连接,三段连杆可活动的另三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至挡板的下端、连杆轮和套管的底端,所述的挡板顶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固定于挡板的下端的连杆连接到一起,挡板顶杆的另一端置于套管中,所述的套管的底端固定于压包箱的底板上,所述的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于推杆轮上,另一端固定于推板上,所述的推板设置于压包箱内并可沿压包箱内由推杆推动,所述的挂钩设置于压包箱的出口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整个装置设计简单,制作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在回收过程中,滴灌带的回收和地膜的回收是同时进行的,两者在同一系统内且互不影响,回收结束后地膜被压包装置压制成包,便于运输和贮存;收集好的地膜从可拆装的集带轮上取下后可以扎成捆,方便运输及储存。该装置可以高效的对滴灌带和地膜进行回收,完成物料回收及环境保护的目的。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地膜回收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地膜回收槽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地膜回收槽的右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集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集带轮拆分后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集带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定位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定位轮的俯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定位轮的右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导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压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压包装置的俯视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压包装置的右视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定位轮,2、前置齿轮组第四齿轮,3、第一皮带轮,4、齿轮箱,5、传送带,6、第二皮带轮,7、地膜回收槽,8、摇柄,9、地膜回收转轴,10、第三皮带轮,11、集带轮,12、后部车轮,13、第四皮带轮,14、第五皮带轮,15、压包装置,16、第六皮带轮,17、第七皮带轮,18、传送带齿轮,19、前置齿轮组第三齿轮,20、导带器,21、前置齿轮组第二齿轮,22、前置齿轮组第一齿轮,23、回收架体,24、地膜清理转轴,25、传送带的凸棱,26、缺口,27、割刀,28、定位轮导套,29、斜槽,30、定位车轮,31、导带器导套,32、转管,33、第一锥形齿轮,34、第二锥形齿轮,35、齿轮箱第一齿轮,37、齿轮箱第二齿轮,38、齿轮箱第三齿轮,39、第三锥形齿轮,40、第四锥形齿轮,41、支架轴,42、通孔,43、连杆轮,44、第八皮带轮,46、挡板,47、推板,48、推杆,50、推杆轮,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顶杆,54、挂钩55、套管,56、第三连杆,57、第三导带器组,58、第一导带器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I、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中空的车架、动力传输装置、滴灌带回收装置和地膜回收装置,车架包括回收架体、安装于回收架体下部由车轮轮轴两两串接的前部车轮和后部车轮、安装于前部车轮前侧的由轮轴串接的定位轮组,动力传输装置包括前置齿轮组、齿轮箱和皮带轮组,前置齿轮组连接动力源并将动力传输至齿轮箱,齿轮箱带动皮带轮组转动,皮带轮组带动滴灌带回收装置和地膜回收装置运转,滴灌带回收装置包括导带器组和集带轮组,导带器组包括安装在回收架体前部上和后部上的导带器,集带轮组由集带轮轮轴串接并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安装于回收架体后部上,地膜回收装置包括地膜回收转轴、地膜回收槽、设置在地膜回收槽内的传送带和设置于回收架体底部侧面的压包装置,地膜回收转轴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长钉齿,地膜回收槽设置于回收架体下部且在靠近地膜回收转轴的一侧开有供长钉齿通过的缺口,地膜回收转轴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设置于回收架体底部且长钉齿能接触地面。定位轮组包括三个定位轮,定位轮由定位轮轴串接并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安装于回收架体内,定位轮包括定位车轮和引导槽,定位车轮安装于引导槽的下部,引导槽的前端呈锥状,内部设有用于引导滴灌带的斜槽,斜槽上方设有用以隔断附着在滴灌带上的杂草的割刀。导带器组包括第一导带器组、第二导带器组和第三导带器组,第一导带器组挂靠在第一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并设置于回收架体前部靠下位置,第二导带器组挂靠在第二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并设置于回收架体前部靠上位置,第三导带器组挂靠在第三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并设置于回收架体后部,导带器为方孔状,在方孔四边的上分别套有转管以减小滴灌带通过时的阻力。集带轮组包括三个同轴安装的集带轮,集带轮为由两部分所组成的轮轴状部件,每部分上均设有用于缠绕滴灌带的缠绕轴、旋转轮和用于固定的突起,缠绕轴和突起分别 设置于旋转轮的两侧,其中一部分的缠绕轴直径略小于另一部分的直径以便插入组成集带轮。地膜回收槽为开口向上的槽体,地膜回收槽所开的供长钉齿通过的缺口宽度比地膜回收转轴上的钉齿直径宽5-20毫米,地膜回收槽在靠近压包装置的一侧开有缺口以供所回收的地膜进入压包装置,传送带表面设有凸棱。压包装置包括压包箱、挡板、挡板顶杆、套管、连杆、连杆轮、推杆轮、推杆、推板和挂钩,挡板设置于压包箱的入料口位置,连杆轮与推杆轮同轴平行连接,连杆为三段式连杆,三段连杆的一端均通过同一转轴连接,三段连杆可活动的另三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至挡板的下端、连杆轮和套管的底端,挡板顶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固定于挡板的下端的连杆连接到一起,挡板顶杆的另一端置于套管中,套管的底端固定于压包箱的底板上,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于推杆轮上,另一端固定于推板上,推板设置于压包箱内并可沿压包箱内由推杆推动,挂钩设置于压包箱的出口处。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人工将滴灌带依次通过定位轮组、导带器组,最后缠绕至集带轮上,集带轮分为两层,滴灌带均匀缠绕在外层上,回收完成后将集带轮取下,将集带轮分离后取下缠绕好的滴灌带。与此同时,地膜被带有钉齿的地膜回收转轴勾起,在通过带有缺口的挡板的地膜回收槽时被挡板挡下,挡下来的地膜被箱体内的传动轴传送至装置底部侧面的压包装置内,完成压制成包的过程,最后排出装置。整个装置由拖拉机或其他农用机械牵引前进。具体工作流程滴灌带回收装置由定位轮组、导带器组,集带轮组组成。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人工将滴灌带依次通过定位轮组、第一导带器组、第二导带器组、第三导带器组,最后缠绕至集带轮上。定位轮组由定位轮串接并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安装于回收架体内。定位轮前部表面有斜槽,滴灌带铺设在槽里,然后经定位轮内部通过斜槽后与导带器连接。定位轮前端上下均较宽,中间部位设有割刀,用以隔断附着在滴灌带上的杂草等,同时也为后面的地膜的回收清障。定位轮通过定位轮导套挂靠在回收架上,定位轮导套上设有摇柄,通过摇柄可调节定位轮的位置,以便在不同播种行距的农田内正常工作。定位轮下方设有定位车轮,用以支持定位轮前进。导带器组由导带器组支撑轴串接并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安装于回收架体内。导带器由导带器导套固定在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导带器的转管可转动,以便减小滴灌带通过导带器时的摩擦。导带器通过摇柄定位在导带器横轴上的位置,并可以通过旋紧或旋松摇柄调节导带器位置,以便使导带器和定位轮在同一直线上运行。集带轮分为A、B两部分,使用时将B部分插入A部分,然后将组合好的集带轮两侧的边轴卡在集带轮支架的卡槽中,将卡槽上下闭合,通过螺杆将其旋紧。滴灌带均匀缠绕在外层A层上,回收完成后将集带轮由集带轮支架上取下,将集带轮A、B两部分分离后取下缠绕好的滴灌带。集带轮支架的支架轴呈约四十五度角,支架轴顶端连接有圆筒形的盒体,该盒体由一个圆筒分为等分的两个半圆,在沿半筒半径的平面上,两个半筒通过短轴连接,两个半筒可开合。半筒内设有圆筒,圆筒内部呈正方形的通孔,正方形边长与集带轮两端的凸轴边长相同,以便集带轮可以插入两侧的圆筒。装置装配时,集带轮分别插入两侧的圆筒。然后将两个半圆形的圆筒合下,再通过定位摇柄将上下两个半圆筒的另一端固定。因此集 带轮可随内部的圆筒一起转动。集带轮支架上其他装置的设置与此相同,例如两端的皮带轮。地膜回收装置包括地膜回收转轴、地膜回收槽、设置在地膜回收槽内的传送带和设置于回收架体底部侧面的压包装置,所述的地膜回收转轴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长钉齿,地膜回收槽设置于回收车架下部且在靠近车架后部车轮转轴的一侧开有供长钉齿通过的缺口,地膜回收转轴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设置于回收架体下部且长钉齿能接触地面。地膜回收槽为开口向上的槽体,地膜回收槽所开的供长钉齿通过的缺口宽度比地膜回收转轴上的钉齿直径宽5-20毫米。地膜回收槽的倾斜的下底板上的缺口宽度和地膜回收转轴上的钉齿直径宽度相近。地膜回收转轴转动时,设在地膜回收转轴上的长钉齿将在地面上接触的地膜勾起,并在通过缺口时地膜被挡下,挡下的地膜通过传送带的传送经地膜回收槽底部的缺口进入压包装置。传送带表面有橡胶的凸棱。地膜清理转轴表面粗糙,其作用是防止有地膜碎屑卡在传送带表面的凹陷处。地膜由地膜回收槽底部的缺口通过压包装置顶端的进入压包装置。入料口位置有挡板,挡板一边与压包装置边缘通过转轴连接,相对的一边可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其底部设有顶杆,顶杆置于套管中,套管底端与压包装置底部固定,所以顶杆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三段连杆的端部相互连接,另外三段端部分别通过转轴与顶杆顶部、套管底端和连杆轮的侧面的边缘相连。推杆轮和第八皮带轮与连杆轮同轴切转速相同。推杆轮通过转轴与推杆连接,连接位置与连杆轮和第一连杆的连接位置相同。推杆推动推板在压包装置的通道内做往复运动。当转轴随推杆轮运动至最右端时,推板运动位置达到最右端。此时,转轴同样位于最右端,顶杆被拔出,顶起挡板,堵住缺口,阻止地膜继续下落至压包装置内。当转轴随推杆轮运动至最左端时,推板运动位置达到最左端。此时,转轴同样位于最左端,顶杆被压下,拉下挡板,缺口开放,地膜继续下落至压包装置内。压包装置右端出料口上、下方设有挂钩,收集地膜的编织袋开口挂在挂钩上。地膜被推板推进编织袋内,完成地膜的回收。[0046]前置齿轮组第一齿轮通过链条与前置齿轮组第二齿轮连接,前置齿轮组第二齿轮与前置齿轮组第三齿轮同轴,转速相同。前置齿轮组第三齿轮通过链条与前置齿轮组第四齿轮连接,前置齿轮组第四齿轮与齿轮箱第二齿轮、第二皮带轮同轴,转速相同。在齿轮箱第二齿轮轴线两侧分别设有齿轮箱第一齿轮和齿轮箱第三齿轮并分别与其接触。齿轮箱第一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同轴,转速相同;齿轮箱第三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同轴,转速相同。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接触,第三锥形齿轮与第四锥形齿轮接触。动力转换箱内所 有齿轮的轴线都在同一平面上。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一皮带轮同轴,转速相同;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七皮带轮、传送带齿轮同轴,转速相同。第二皮带轮与第六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提供地膜回收箱内的传送带所需的动力。第一皮带轮与第三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七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提供集带轮组所需的动力。传送带齿轮与推杆轮通过链条连接,提供压包装置运作所需的动力。整个装置通过拖拉机的机械连接,并提供装置内各齿轮运作的主动力。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车架、动力传输装置、滴灌带回收装置和地膜回收装置,所述的车架包括回收架体、安装于回收架体下部由车轮轮轴两两串接的前部车轮和后部车轮、安装于前部车轮前侧的由轮轴串接的定位轮组,所述的动力传输装置包括前置齿轮组、齿轮箱和皮带轮组,所述的前置齿轮组连接动力源并将动力传输至齿轮箱,齿轮箱带动皮带轮组转动,皮带轮组带动滴灌带回收装置和地膜回收装置运转,所述的滴灌带回收装置包括导带器组和集带轮组,所述的导带器组包括安装在回收架体前部上和后部上的导带器,所述的集带轮组由集带轮轮轴串接并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安装于回收架体后部上,所述的地膜回收装置包括地膜回收转轴、地膜回收槽、设置在地膜回收槽内的传送带和设置于回收架体底部侧面的压包装置,所述的地膜回收转轴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长钉齿,所述的地膜回收槽设置于回收架体下部且在靠近地膜回收转轴的一侧开有供长钉齿通过的缺口,地膜回收转轴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设置于回收架体底部且长钉齿能接触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轮组包括三个定位轮,所述的定位轮由定位轮轴串接并沿车轮轮轴的平行方向安装于回收架体内,定位轮包括定位车轮和引导槽,所述的定位车轮安装于引导槽的下部,所述的引导槽的前端呈锥状,内部设有用于引导滴灌带的斜槽,斜槽上方设有用以隔断附着在滴灌带上的杂草的割刀。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带器组包括第一导带器组、第二导带器组和第三导带器组,所述的第一导带器组挂靠在第一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并设置于回收架体前部靠下位置,所述的第二导带器组挂靠在第二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并设置于回收架体前部靠上位置,所述的第三导带器组挂靠在第三导带器组支撑轴上并设置于回收架体后部,所述的导带器为方孔状,在方孔四边的上分别套有转管以减小滴灌带通过时的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带轮组包括三个同轴安装的集带轮,所述的集带轮为由两部分所组成的轮轴状部件,每部分上均设有用于缠绕滴灌带的缠绕轴、旋转轮和用于固定的突起,所述的缠绕轴和突起分别设置于旋转轮的两侧,其中一部分的缠绕轴直径略小于另一部分的直径以便插入组成集带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膜回收槽为开口向上的槽体,地膜回收槽所开的供长钉齿通过的缺口宽度比地膜回收转轴上的钉齿直径宽5-20毫米,地膜回收槽在靠近压包装置的一侧开有缺口以供所回收的地膜进入压包装置,传送带表面设有凸棱。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包装置包括压包箱、挡板、挡板顶杆、套管、连杆、连杆轮、推杆轮、推杆、推板和挂钩,所述的挡板设置于压包箱的入料口位置,所述的连杆轮与推杆轮同轴平行连接,所述的连杆为三段式连杆,三段连杆的一端均通过同一转轴连接,三段连杆可活动的另三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至挡板的下端、连杆轮和套管的底端,所述的挡板顶杆的一端通过转轴与固定于挡板的下端的连杆连接到一起,挡板顶杆的另一端置于套管中,所述的套管的底端固定于压包箱的底板上,所述的推杆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于推杆轮上,另一端固定于推板上,所述的推板设置于压包箱内并可沿压包箱内由推杆推动,所述的挂钩设置于压包箱的出口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滴灌带及地膜回收的装置,包括中空的车架、滴灌带回收装置和地膜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人工将滴灌带依次通过导带器,最后缠绕至集带轮上,集带轮分为两层,滴灌带端部固定在集带轮外侧上,方便最后取下。与此同时,地膜被带有钉齿的轮轴勾起,在通过带有缺口的挡板的回收箱时被挡板挡下,挡下来的地膜被箱体内的传送带传送至装置侧面的压包装置内,完成压制装包的过程,最后排出装置。整个过程中,滴灌带的回收和地膜的回收是同时进行的,但是又不会相互影响,装置的设计简单,成本低,同时也保证了回收的高效性。
文档编号A01B43/00GK202594542SQ201220256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赵鹏亮, 谢炜, 王培璐, 匡加才, 曾斌建, 陈荣, 唐维, 龙春光 申请人:长沙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