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植物与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植物与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尤其是涉及鱼、菜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进行的陆地化养殖或种植的结构比较单一。排放物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污染物,同时养殖或种植的花费较大。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与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解决陆地化养殖或种植结构单一、排放物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污染物以及投入成本加大的问题。[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与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设置多个植物养殖盆和一个水生动物养殖箱,所述的植物养殖盆设置在高于水生动物养殖箱的墩柱上,所述的植物养殖盆中设有植物栽培基,所述的植物养殖盆中部连接一个漏管,所述的植物养殖盆底部设有漏孔,所述的漏孔下部套接一根出水管,所述的植物养殖盆的盆壁上还设置连接进水管的侧孔,所述的出水管和排水管延伸至水生动物养殖箱中,在出水管延伸至水生动物养殖箱中的末端还连接进水总管,所述的进水总管的端部还连接抽水泵。[0005]所述的水生动物养殖箱中还设有增氧泵。[0006]所述的植物栽培基为陶粒。[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共生系统,其间的鱼与植物间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利用生态共生互促关系达到平衡物种间和谐共生运行良好,鱼的排泄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经植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无任何污染的排放。植物无需再加任何肥料和营养液,并且该系统具有资源节约化管理。是城市、农村陆地进行养殖和种植的最佳生态模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000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0009]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0010]图2为图I的局部示意图。示意植物养殖盆的结构。[0011]图中1.植物养殖盆、2.水生动物养殖箱、3.墩柱、4.植物栽培基、5.漏管、6.漏孔、7.出水管、8.侧孔、9.进水管、10.进水总管、11.抽水泵、12.增氧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如图I、图2所示,一种植物与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设置多个植物养殖盆I和一个水生动物养殖箱2,所述的植物养殖盆I设置在高于水生动物养殖箱2的墩柱3上,所述的植物养殖盆I中设有植物栽培基4,所述的植物养殖盆I中部连接一个漏管5,所述的植物养殖盆I底部设有漏孔6,所述的漏孔6下部套接一根出水管 7,所述的植物养殖盆I的盆壁上还设置连接进水管9的侧孔8,所述的出水管7和排水管9 延伸至水生动物养殖箱2中,在出水管7延伸至水生动物养殖箱2中的末端还连接进水总管10,所述的进水总管10的端部还连接抽水泵11。[0013]所述的水生动物养殖箱2中还设有增氧泵12。[0014]所述的植物栽培基4为陶粒。[0015]该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共生系统,其间的鱼与植物间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利用生态共生互促关系达到平衡物种间和谐共生运行良好,鱼的排泄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经植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无任何污染的排放。植物无需再加任何肥料和营养液,并且该系统具有资源节约化管理。是城市、农村陆地进行养殖和种植的最佳生态模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0016]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0017]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 一种植物与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设置多个植物养殖盆和一个水生动物养殖箱,所述的植物养殖盆设置在高于水生动物养殖箱的墩柱上,所述的植物养殖盆中设有植物栽培基,所述的植物养殖盆中部连接一个漏管,所述的植物养殖盆底部设有漏孔,所述的漏孔下部套接一根出水管,所述的植物养殖盆的盆壁上还设置连接进水管的侧孔,所述的出水管和排水管延伸至水生动物养殖箱中,在出水管延伸至水生动物养殖箱中的末端还连接进水总管,所述的进水总管的端部还连接抽水泵,所述的植物栽培基为陶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动物养殖箱中还设有增氧泵。
专利摘要一种植物与水生动物共生的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多个植物养殖盆和一个水生动物养殖箱,植物养殖盆设置在高于水生动物养殖箱的墩柱上,植物养殖盆下部套接一根出水管,植物养殖盆的盆壁上连接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延伸至水生动物养殖箱中的末端连接进水总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共生系统,其间的鱼与菜间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利用生态共生互促关系达到平衡物种间和谐共生运行良好,鱼的排泄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经植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无任何污染的排放。植物无需再加任何肥料和营养液,并且该系统具有资源节约化管理。是城市、农村陆地进行养殖和种植的最佳生态模式。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2799887SQ20122037295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6日
发明者裴宝平, 陈运动 申请人: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