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01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木移植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树木移植中的吊装保护网兜。
背景技术
树木在移栽或运输过程中,由于树木树干较粗,一般人工直接搬动会费事费力,所以树木在转运的过程中都会用机器将其直接吊装,然后再进行移栽。现有树木吊装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传统的树木吊装方式用稻草或麻片包裹树干,然后采用钢丝吊绳或宽带软绳套在稻草外面直接将树木树干起吊;这种方式中树木树干与钢丝吊绳或宽带软绳直接接触稻草绳或麻布片,而起吊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吊绳安装位置偏离树木重心位置,稻草绳不能有效阻止钢丝绳对树干的滑动;这时,树木一旦起吊,由于受力不均,吊绳就会在树木树干上发生滑动,直至树木受力平衡为止;上述过程中,与树木树干直接接触的吊绳就会损伤树皮,而树皮是树木传输营养物质的关键部位,因此树皮受到损伤后的树木在移栽后存活率一般较低。鉴于上述原因,园林工人有时会在树木与吊绳或软绳之间使用平木板,然后用钉子将木板钉在树干上,这样在安装的时候吊绳或软绳就不会直接与树干接触,而是通过木板间接达到固定树木的作用。不过上述方式中钉子在钉入树干后,树木的树皮仍然会受到损伤;另外,上述方式中,当树木起吊后,其吊绳的安装位置仍经常会出现偏离树木重心位置的情况;这时,树木起吊后,由于受力不均,吊绳会滑出木板,这时树皮就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导致树木存活率偏低。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改变了树木起吊时的主要受力位置由树干转移到了土球上,避免了树干在起吊时树皮被损伤,从而提高了树木的存活率,降低了树木移植成本。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包括直接与起吊装置相连的起吊绳以及用于包裹土球的包裹绳,在该起吊绳与包裹绳上还设置有连接环。进一步的,上述连接环包括吊环与包裹环。作为优选,所述吊环设置于起吊绳的两端,同时还设置在包裹绳上。作为优选,所述包裹环设置于两根包裹绳之间。再进一步的,上述起吊绳的数量为两根,包裹绳的数量为四根,起吊环的数量为四个,包裹环的数量为四个。作为优选,所述包裹绳成环状,且通过包裹环依次相连。作为优选,所述起吊绳通过吊环分别连接在两相邻的包裹绳上,且在一根包裹绳上仅设置有一个吊环。更进一步的,上述包裹环又包括套环与拆卸环,在四个包裹环中任意一个为拆卸环,其他三个都为套环。作为优选,所述套环包括成梯形的导向环体以及设置于该导向环体之内并与两腰平行的挡杆。另外,上述拆卸环包括成梯形的拆卸环体以及设置于该拆卸环体之内并与两腰平行的挡杆,该拆卸环体的一腰为拆卸杆,该拆卸杆为一根螺栓,同时在该拆卸环体的上下两条边上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拆卸杆的螺栓孔与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根起吊绳与四根包裹绳,能够更好的在起吊过程中将树木的重力分散承受,减小每一根绳索上承受的力量,能够更好的保护绳索,进而大大的增加量了绳索的使用寿命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2)本实用新型的吊环为密封吊环,能够很好的避免吊绳或包裹绳在起吊过程中从吊环中滑落,很好的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3)本实用新型的包裹绳在吊环以及包裹环中都可以滑动,能够自动调节自身受力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同时还能通过滑动吊环与包裹环改变作用于土球底部的绳环的大小,有着更好的适应性与便捷性;(4)本实用新型的包裹环上设置有挡杆,能够很好的限制绳索在其上的固定位置,避免绳索在起吊过程中产生大幅度位移造成起吊重心偏离,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树木的起吊;(5)本实用新型的包裹环的形状为梯形,能够很好的对设置在其上的包裹绳进行倒向,很好的减少了包裹绳的磨损,增大了其使用寿命,进而进一步地减少了使用成本;(6)本实用新型的包裹环采用三个套环与一个拆卸环的方式进行设置,在安装前现将拆卸环拆卸开来,使得包裹绳能够更加容易的对放置于地上的树木的土球进行包裹,很好的提高了包裹土球的效率;(7)本实用新型将树木在进行移植中的起吊方式由对树干起吊改变为了对土球进行起吊,能够很好的避免树干在起吊过程中受到损伤,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树木在移植过程中的存活率,进而为树木的移植节约了大量的成本;(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跟加工的成本较低,能够很好的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与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简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简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吊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路是,提供一种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改变了树木起吊时的主要受力位置由树干转移到了土球上,避免了树干在起吊时树皮被损伤,从而提高了树木的存活率,降低了树木移植成本。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2、3、4、5、6所示,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包括直接与起吊装置相连的起吊绳I以及用于包裹土球的包裹绳2,在该起吊绳I与包裹绳2上还设置有连接环。上述连接环包括吊环3与包裹环4。作为优选,所述吊环3设置于起吊绳I的两端,同时还设置在包裹绳2上。作为优选,所述包裹环4设置于两根包裹绳2之间。上述起吊绳I的数量为两根,包裹绳2的数量为四根,起吊环3的数量为四个,包裹环4的数量为四个。作为优选,所述包裹绳2成环状,且通过包裹环4依次相连。作为优选,所述起吊绳I通过吊环3分别连接在两相邻的包裹绳2上,且在一根包裹绳2上仅设置有一个吊环3。上述包裹环4又包括套环与拆卸环,在四个包裹环4中任意一个为拆卸环,其他三个都为套环。作为优选,所述套环包括成梯形的导向环体41以及设置于该导向环体41之内并与两腰平行的挡杆42。另外,上述拆卸环包括成梯形的拆卸环体43以及设置于该拆卸环体43之内并与两腰平行的挡杆42,该拆卸环体43的一腰为拆卸杆44,该拆卸杆44为一根螺栓,同时在该拆卸环体43的上下两条边上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拆卸杆44的螺栓孔与通孔。按照上述方式将吊装保护网兜组装起来后,将拆卸环上的拆卸杆卸下,调整好用于包裹土球底部的包裹绳长度,然后将包裹绳绕土球一周后再将拆卸杆通过螺母固定在拆卸环上,如此便能很好很快速的完成对土球进行包裹。在包裹好土球后将两根吊绳都勾放于起吊装置上,然后在树干的相应位置设置一个吊装用保护套,将另外的吊绳一端缠绕在该吊装用保护套上,同时将其的另一端一同勾放于起吊装置上,如此变能很好的保证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树木进行起吊时树木在树干平衡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倾倒,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与实用性。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关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接与起吊装置相连的起吊绳(I)以及用于包裹土球的包裹绳(2 ),在该起吊绳(I)与包裹绳(2 )上还设置有连接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包括吊环(3)与包裹环(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3)设置于起吊绳(I)的两端,同时还设置在包裹绳(2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环(4)设置于两根包裹绳(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绳(I)的数量为两根,包裹绳(2)的数量为四根,起吊环(3)的数量为四个,包裹环(4)的数量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绳(2)成环状,且通过包裹环(4)依次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绳(I)通过吊环(3 )分别连接在两相邻的包裹绳(2 )上,且在一根包裹绳(2 )上仅设置有一个吊环(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环(4)又包括套环与拆卸环,在四个包裹环(4)中任意一个为拆卸环,其他三个都为套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包括成梯形的导向环体(41)以及设置于该导向环体(41)之内并与两腰平行的挡杆(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环包括成梯形的拆卸环体(43)以及设置于该拆卸环体(43)之内并与两腰平行的挡杆(42),该拆卸环体(43)的一腰为拆卸杆(44),该拆卸杆(44)为一根螺栓,同时在该拆卸环体(43)的上下两条边上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拆卸杆(44)的螺栓孔与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包括直接与起吊装置相连的起吊绳(1)以及用于包裹土球的包裹绳(2),在该起吊绳(1)与包裹绳(2)上还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包括吊环(3)与包裹环(4);包裹环(4)又包括套环与拆卸环,在四个包裹环(4)中任意一个为拆卸环,其他三个都为套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树木移植的吊装保护网兜,改变了树木起吊时的主要受力位置由树干转移到了土球上,避免了树干在起吊时树皮被损伤,从而提高了树木的存活率,降低了树木移植成本。
文档编号A01G23/04GK202918796SQ2012206232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
发明者颜昌绪 申请人:颜昌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