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2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蒜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大蒜收获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大蒜收获机。
背景技术
[0002]大蒜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在大量种植大蒜的地区,收获大蒜已经由人工改为机械化。传统大蒜收获机存在以下缺陷:1)不能对挖掘出来的大蒜连同蒜杆有效排序,很散乱,不易收起;2)挖掘大蒜的同时不能筛土,泥土连着蒜头;3)工作档杆和行走档杆合二为一,这样单独行走时收获机依然工作,危险性大。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加工、对环境无污染的大蒜收获机。[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大蒜收获机包括与手扶拖拉机连接的机架、传动包、变速箱、行走轮架和挖掘刀架,所述的机架的前侧设置有与手扶拖拉机连接的传动包,传动包后侧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的底部设置有挖掘刀架,挖掘刀架底端设置有C型挖掘刀,C型挖掘刀上方的挖掘刀架上设置有蒜杆拨齿,挖掘刀架的内侧设置有聚拢筛土犁;机架的中部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架,行走轮架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0005]所述的机架的后端设置有把手,把手的底部设置有手闸,把手的下方设置有座椅。[0006]所述的机架的前端上方设置有行走档杆,机架的前端下方设置有挖掘分离杆。[0007]所述的行走轮架的顶部设置有深浅调节钮,深浅调节钮的下方设置有锁紧杆;行走轮的两侧设置有踏板。[0008]本实用新型的大蒜收获机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操作方便、调节灵活、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等特点。


[000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0]附图为大蒜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1、机架,2、行走档杆,3、把手,4、手闸,5、深浅调节钮,6、锁紧杆,7、传动包,8、变速箱,9、挖掘分离杆,10、行走轮架,11、座椅,12、挖掘刀架,13、蒜杆拨齿,14、聚拢筛土犁,15、C型挖掘刀,16、踏板,17、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3]本实用新型的大蒜收获机,其结构包括与手扶拖拉机连接的机架1、传动包7、变速箱8、行走轮架10和挖掘刀架12,所述的机架I的前端上方设置有行走档杆2,机架I的前端下方设置有挖掘分离杆9,机架I的前侧设置有与手扶拖拉机连接的传动包7,传动包7后侧与两个间距可以调节的变速箱8连接,机架I的中部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和指针,从而使得两个变速箱8之间的距离调节具体化;变速箱8的底部设置有挖掘刀架12,挖掘刀架12底端设置有C型挖掘刀15,C型挖掘刀15上方的挖掘刀架12上设置有蒜杆拨齿13,挖掘刀架12的内侧设置有聚拢筛土犁14 ;机架I的中部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架10,行走轮架10的顶部设置有深浅调节钮5,深浅调节钮5的下方设置有锁紧杆6 ;行走轮架10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17,行走轮17的两侧设置有踏板16 ;机架I的后端设置有把手3,把手3的底部设置有手闸4,把手3的下方设置有座椅11。[0014]本实用新型的大蒜收获机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0015]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大蒜收获机,包括与手扶拖拉机连接的机架、传动包、变速箱、行走轮架和挖掘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的前侧设置有与手扶拖拉机连接的传动包,传动包后侧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的底部设置有挖掘刀架,挖掘刀架底端设置有C型挖掘刀,C型挖掘刀上方的挖掘刀架上设置有蒜杆拨齿,挖掘刀架的内侧设置有聚拢筛土犁;机架的中部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架,行走轮架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的后端设置有把手,把手的底部设置有手闸,把手的下方设置有座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的前端上方设置有行走档杆,机架的前端下方设置有挖掘分离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轮架的顶部设置有深浅调节钮,深浅调节钮的下方设置有锁紧杆;行走轮的两侧设置有踏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蒜收获机,属于农用机械领域,其结构包括与手扶拖拉机连接的机架、传动包、变速箱、行走轮架和挖掘刀架,所述的机架的前侧设置有与手扶拖拉机连接的传动包,传动包后侧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的底部设置有挖掘刀架,挖掘刀架底端设置有C型挖掘刀,C型挖掘刀上方的挖掘刀架上设置有蒜杆拨齿,挖掘刀架的内侧设置有聚拢筛土犁;机架的中部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架,行走轮架的底端设置有行走轮。本实用新型的大蒜收获机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操作方便、调节灵活、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D13/00GK202958184SQ20122066373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孙启亮, 陈广同 申请人:孙启亮, 陈广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