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工厂化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262217阅读:9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工厂化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工厂化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赤点石斑鱼(办ahara)隶属鲈形目、鲈亚目、鯧科,石斑鱼属,俗称红斑、红绘,是一种名贵的岛礁性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南海以及印度、日本和朝鲜沿岸。其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石斑鱼中的最名贵品种之一,并且便于活体运输和暂养,人工养殖前景非常好,开展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国际上,只有日本在赤点石斑鱼人工繁育领域有相关报道,在国内,对赤点石斑鱼的研究主要涉及育苗早期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分析、性别转换控制以及成鱼养殖领域,但对赤点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的报道局限于试验阶段,获得苗种量少,并且可重复性差,仍未达到产业化的水平。赤点石斑鱼人工繁育是业内公认的难题,育苗成活率一直较低。就苗种培育过程中,在仔鱼开口阶段,容易发生大批量死亡,此时仔鱼从吸收卵黄内源营养转换为摄取人工培养的生物饵料等外源营养后,摄食饵料不足或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是导致苗种大批量死亡的一个原因。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因生长差异而导致苗种间的自残现象,也是影响苗种成率的一个原因;此外,对于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培育各环节的相关指标参数,并未形成一套详细体系,并且苗种培育的精细化操作规范也未建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工厂化培育方法,建立各环节指标参数,以适于我国多数工厂化养殖场实施;同时,通过对开口饵料的选取以及对SS轮虫高密度培养技术的研发,解决赤点石斑鱼初孵仔鱼因饵料供应不足或营养不足导致死亡率高的问题;构建幼鱼定期筛苗具体操作规范,有效控制了赤点石斑鱼因个体大小差异而导致的自残现象;建立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培育各环节的相关指标参数,实现精细化操作;建立石斑鱼病毒性性神经坏死病快速检测技术,及时有效检测和预防该病害的发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赤点石斑鱼受精卵经过16h孵化,将上浮卵布到育苗池,微充气,布池密度5-8g/m3,控制水温24°C ±0. 5°C,布池次日起每12h升温O. 5°C直至26°C开始恒温培育;仔鱼孵化3天后开始人工投喂,投喂前先向育苗池中投放一定浓度的光合细菌(投放20ppm的光合细菌),并加入一定量小球藻;第3飞天投喂牡蛎受精卵,投喂量为20个/ml/天;第5飞天投放牡蛎幼体,投喂量20个/ml/天;第7天投喂SS轮虫及牡蛎幼体,投喂量为牡蛎幼、SS轮虫各8 10个/ml/天;第8 20天投喂SS轮虫,投喂量8 10个/ml/天;第If 39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f 3个/ml/天;温度及溶解氧换水量随着苗种的发育逐渐加大,孵化后第广10天日换水量为10%,第1(Γ15天日换水量10% 30%,第15天 20天日换水量30 60%,第20天 30天日换水量100%,第30天 45天日换水量150% 200% ;第46天以后日换水量300% 400%,且培育水温提高到26 27°C,通过充氧确保池内溶解氧4mg/L以上。苗种平均体长在lcnT3Cm期间,每7天分一次苗,之后分苗间隔天数逐步增长直至苗种平均体长12cm ;分苗是利用分苗筛,根据不同分苗筛上筛孔直径大小不同而将苗种分开。育苗过程中,定期对苗种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是利用试剂盒对所抽取的样品进行分析,一旦发现阳性样品,则对育苗池进行隔离防治,以防交叉感染。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提高了苗种成活率。赤点石斑鱼初孵仔鱼个体较小,开口口裂在60um左右,只能摄食一些初孵的轮虫或个别浮游动物,本发明利用牡蛎受精卵和SS轮虫作为赤点石斑鱼的开口饵料,显著降低了因赤点石斑鱼开口摄食量不足导致死亡率高的问题,使该阶段苗种成活率由20%提高到30%以上。降低了苗种畸形率。赤点石斑鱼室内育苗容易出现畸形苗,常见畸形苗有三种一是脊柱弯曲,表现为身体前后明显不在一条直线,个别腹部膨大、背部弯曲;二是嘴部突出,上下颌明显不齐,主要是下颌偏长或向一侧倾斜,有的上下颌不能合拢;三是眼部变形,左右不对称。石斑鱼苗种畸形问题是育苗过程中常见问题,本发明中利用大水体育苗,前期减少换水量,并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保持水温、盐度、氨氮、溶氧理化因子稳定,有效降低了苗种畸形率。提高了成活率赤点石斑鱼发育至稚鱼阶段时,由于生长速度不均衡,使得个体间存在大小差异,存在自残的现象,一般死亡率可达20%,本发明利用自制分苗筛,定期对苗种进行筛苗,减少苗种的自残,提高了苗种成活率。饵料营养是人工育苗的关键,饵料个体大小、形状、活动能力和营养成分,直接影响到苗种的生长和存活。本发明中SS轮虫、野生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全部利用裂壶藻强化剂进行营养强化后投喂,保证苗种对于DHA和EPA的需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育苗池赤点石斑鱼育苗池为全封闭工厂化室内水泥池,一般为方形圆抹角鱼池,有效水面积40平方米,平均水深O. 5米,最大水深I米。赤点石斑鱼受精卵经过16h孵化后,(通过静置采集法)将上浮卵布到育苗车间,微充气(充气量以微微泛出气花为宜,切忌过急充气造成仔鱼损伤),布池密度5-8g/m3,控制水温24°C ±0.5°C,布池次日起每12h升温0.5°C直至26°C开始恒温培育。布池当日即可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1. 35-1. 45mm,卵黄囊呈球形。仔鱼孵化3天后,卵黄囊能连消耗殆尽,此时开始人工投喂。投喂前先向育苗池中投放一定浓度的光合细菌(投放20ppm的光合细菌),并加入小球藻保持小球藻浓度30万cell/ml (ml代表毫升,下同)(每日添加浓缩小球藻2次);第:Γ6天投喂牡蛎受精卵,投喂量为20个/ml/天;第5飞天投放牡蛎幼体,投喂量20个/ml/天;第7天投喂SS轮虫及牡蛎幼体,投喂量为牡蛎幼、SS轮虫各8 10个/ml/天;第8 20天投喂SS轮虫,投喂量8 10个/ml/天;第18天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Γ3个/ml/天;自第40天后开始投喂卤虫成体,自第45天后开始逐步转化为配合饲料。
牡蛎受精卵每日投喂6 8次,轮虫等饵料每日投喂2次,牡蛎幼体每日投喂I次,卤虫无节幼体每日投喂4次,卤虫成体每日投喂12次。温度及溶解氧换水量随着苗种的发育逐渐加大,一般孵化后第f 10天日换水量为10%,第10 15天日换水量10% 30%,第15天 20天日换水量30 60%,第20天 30天日换水量100%,第30天 45天日换水量150% 200% ’第46天以后(标苗期)日换水量300% 400%,且培育水温提高到26 27°C,通过充氧确保池内溶解氧4mg/L以上。仔鱼孵化后的前3天游动能力较弱,开口摄食后游动能力逐步增强,孵化12天之后背鳍开始出现,14天后三叉戟开始形成,18天后可以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随着仔鱼游动能力的增强逐渐增加充氧量,以保证培育池内足量的溶解氧。培育22天后,鱼苗平均体长达到7. 97mm左右,三叉戟明显形成,鱼苗主要摄食卤虫无节幼体。
培育45天后鱼苗全长可达15. 86mm,全部进入幼鱼期,开始投喂摄食配合饲料。鱼苗进入稚鱼期后开始出现自残现象,该时期一定要保证充足饵料供应以减少自残几率,稚鱼后期三叉戟逐渐回收并发育成为幼鱼。筛苗幼鱼期是鱼苗生长最快的时期,每月体重可以增加100%以上。该时期鱼苗大小分化严重,经常出现大鱼吃小鱼现象,而当较大个体口裂还不足以吞下较小个体时,往往会造成大鱼被卡死,小鱼被咬死,所以该时期要经常分鱼,将不同规格的鱼苗分开。一般前期(苗种平均体长在lcnT3cm间)7天分一次苗,后期分苗间隔天数逐步增长,苗种平均体长12cm以上时不用进行分苗。分苗是利用分苗筛,根据不同分苗筛上筛孔直径大小不同而将苗种分开。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快速检测育苗过程中,要定期对苗种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是利用试剂盒对所抽取的样品进行分析,一旦发现阳性样品,则对育苗池进行隔离防治,以防交叉感染。
权利要求
1.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赤点石斑鱼受精卵经过16h孵化,将上浮卵布到育苗池,微充气,布池密度5-8g/m3,控制水温24°C ±0. 5°C,布池次日起每 12h升温O. 5°C直至26°C开始恒温培育;仔鱼孵化3天后开始人工投喂,投喂前先向育苗池中投放一定浓度的光合细菌(投放20ppm的光合细菌),并加入一定量小球藻;第3飞天投喂牡蛎受精卵,投喂量为20个/ml/天;第5飞天投放牡蛎幼体,投喂量20个/ml/天;第7天投喂SS轮虫及牡蛎幼体,投喂量为牡蛎幼、SS轮虫各8 10个/ml/天;第8 20天投喂SS 轮虫,投喂量8 10个/ml/天;第If 39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f 3个/ml/天;温度及溶解氧换水量随着苗种的发育逐渐加大,孵化后第广10天日换水量为10%,第1(Γ15天日换水量10% 30%,第15天 20天日换水量30 60%,第20天 30天日换水量100%,第30天 45天日换水量150% 200% ;第46天以后日换水量300% 400%,且培育水温提高到26 27°C, 通过充氧确保池内溶解氧4mg/L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点石斑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苗种平均体长在lcnT3cm期间,每7天分一次苗,之后分苗间隔天数逐步增长直至苗种平均体长12cm ;分苗是利用分苗筛,根据不同分苗筛上筛孔直径大小不同而将苗种分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点石斑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过程中,定期对苗种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是利用试剂盒对所抽取的样品进行分析,一旦发现阳性样品, 则对育苗池进行隔离防治,以防交叉感染。
全文摘要
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工厂化培育方法。本发明是一种赤点石斑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方法,赤点石斑鱼受精卵经过16h孵化后,将上浮卵布到育苗池,布池密度5-8g/m3,控制水温24℃,之后每12小时升温0.5℃直至26℃开始恒温培育。仔鱼孵化3天后,开始投喂。第3~6天投喂牡蛎受精卵,第5~7天投放牡蛎幼体及SS轮虫,第8~20天投喂轮虫,第18天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第40天后开始投喂卤虫成体,第45天后开始逐步转化为配合饲料。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并进行定期筛鱼,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进行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检测。使仔鱼开口阶段苗种成活率达到30%以上。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004669SQ20131000320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6日
发明者翟介明, 李波, 武鹏飞, 李文升, 庞尊方, 马文辉, 刘江春, 张英光 申请人: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