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9795043阅读:10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濒危野生动物种质资源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秦岭细鳞鲑苗 种的培育方法,适用于秦岭细鳞鲑自然种群恢复及人工保种方面。
【背景技术】
[0002] 秦岭细鱗娃(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俗称花鱼、五色鱼、梅花鱼,隶 属鲑形目(SaI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为我国特有种、局部分布的陆封型冷水性鱼 类。秦岭细鳞鲑分布范围极为狭窄,栖息水域条件严格,天然种群稀少,仅分布于秦岭太白 山峯东麓的黑河,北麓的石头河、南麓的滑水河和太白河,陇县的千河支流及甘肃渭河上游 及支流(陕西省动物所等,1987)。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秦岭细鳞鲑栖息与生存 环境日趋恶化,种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已被列入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乐珮琦和陈宜 瑜,1998),对秦岭细鳞鲑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随着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及各种养殖方 式的日趋成熟,加之我国加大对濒危物种保护重视,采用全人工培育及科学管理成为保护 秦岭细鳞鲑资源成为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但由于秦岭细鳞鲑个体小型化严重,性成熟资源 量锐减,生境条件苛刻,加之秦岭细鳞鲑性急躁、喜跳善游,体表黏液少,体被细鳞,应激性 强等特点,其个体容易擦伤起病致死(施德亮等,2012)。秦岭细鳞鲑为肉食性冷水鱼类,雌 鱼绝对怀卵量小;性成熟一般需要3~4年,500 g鱼生长周期一般在4~5年。在自然环境中 其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低,且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人工驯养较难;这增加秦岭细鳞 鲑种质资源恢复的难度。近年来,通过多年实践探索,研究出一种成熟、高效的秦岭细鳞鲑 苗种培育及科学的驯养技术,提高了苗种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培育方法,克 服了秦岭细鳞鲑人工养殖环境中的高死亡率和生长速度慢等问题,大幅提高了秦岭细鳞鲑 受精卵孵化率、子代鱼的生长率和成活率;子代鱼体健壮、匀称,具有较强的环境耐受性和 抗病力,并大幅地降低了畸形的发生。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实践应用性好,完全适用于苗 种的规模化生产,从而用于秦岭细鳞鲑物种资源保护及其自然种群恢复。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秦岭细鳞鲑苗种的培育方法,其步骤是: 1) 人工孵化: a) 到繁殖季节的3月底(28~31日)至4月中旬(13~17日),对培育的野生秦岭细鳞鲑进行 人工催产,将受精卵倒入避光的孵化槽中孵化,水温调控在10~12 °C,水深为10~20 cm,溶 氧高于8 mg/L,水流以鱼卵不粘黏为度,pH为7.8~8.4; b) 每日及时剔除死亡卵,并轻微抖动孵化槽,使受精卵均匀地铺在槽底,每日早晚在进 水口倒入粗盐(Nacl含量:2 90 %)2~3 kg。(粗盐即为食用盐,但较其纯度略低,颗粒较大) 2) 鱼苗开口投喂: a) 鱼苗开口后第二天开始全池泼洒高稳Ve,每隔7~10天泼洒一次,泼洒量为1~2 g/m3; b) 当80~90 %鱼苗口裂出现4~5天、鱼苗体色加深,同时卵黄囊吸收体积比例占初始体 积的1/3~2/3进行开口投喂,开口饵料使用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密度为8~10 个/ml,每隔5~10 min投喂一次,连续投喂3~5次,通过肉眼观察到80~95 %鱼苗口咽腔或肠 道中有食饵后,间隔2 h投喂一次,每日投喂8次左右,不超过10次; 3) 移出孵化槽培育: a) 90 %鱼苗出现冲游行为,50~60 %鱼苗巡游模式建立后,全部移出孵化槽,转至鱼盆 或网箱进行培育,放苗前对鱼盆或网箱进行清洗消毒,鱼苗放养量为5000~7000尾/m 3,水 流量0.01~0.05 1113/8,水温<16°(:,水深为30~35〇11,溶氧高于6 11^/1,?!1为7.8~8.4;鱼 苗卵黄囊消失1/3~2/3开始逐渐增加自然光照,由完全遮蔽逐渐过渡到半遮蔽再至部分遮 蔽,透光面积由0 %~50 %~70 %;光照强度由5~10 lx~100~200 lx~200~400 lx,当鱼苗体长 大于5 cm时,透光面积可提高到90 %,光照强度<800 lx,光照时间由自然光照时间长度逐 渐过渡到12 h再至16 h,< 18 h; b) 每隔3~5天后连续3天,每日早晚在进水口倒入粗盐(Nacl含量:290 %)3~5 kg;每隔 5~7天进行聚维酮碘溶液水体消毒,不停水,在进水口进行泼洒,使用浓度为3~5 m 1 / m3,连 续使用3天,阴雨天停用; d) 每日早晚清理鱼盆或网箱,挑出畸形和死亡鱼苗,清理鱼盆底部鱼类粪便及杂物; 发现异常进行鱼苗体检,记录数据; e) 鱼苗长至1.5~2 cm,使用经营养强化卤虫无节幼体和水艇蝴剁碎(<1 mm)混合物进 行投喂,在进水口位置进行缓慢投喂,每隔2 h/次,每日投喂7~9次,投喂量以15~20 min吃 完为准再进行下次投喂,随着鱼苗生长增加早(6:00)晚(20:00)单次投喂量,增加量为鱼苗 体重增量的5 %或8 %或10 %; 4) 分池驯养: a) 鱼苗体长达到3 cm时,每隔20~30天对鱼苗进行分池,将鱼苗体长相差小于2 cm的分 在一起,及时挑出规格差别的个体,防止鱼苗互相残食,水温<16 °C,水深为30~35 cm,溶 氧高于6 mg/L,pH为7.8~8.4;每隔3~5天后连续3天,每日早晚在进水口倒入粗盐3~5 kg;每 隔5~7天进行聚维酮碘溶液水体消毒,不停水,在进水口进行泼洒,使用浓度为3~5 ml/m3, 连续使用3天,阴雨天停用;每日早晚清理鱼盆或网箱,挑出畸形和死亡鱼苗,清理鱼盆底部 鱼类粪便及杂物;发现异常进行鱼苗体检,记录数据,每次投饵前清除残留饵料;鱼盆或网 箱不再避光,局部设置遮光板用于鱼苗匿藏,水蚯蚓经1~2 mg/L乳酸恩诺沙星水溶液浸泡 18~22min后,消毒的棉纱网包裹悬挂在水体表面供鱼苗逐食; b) 当培育鱼苗体长达到3 cm以上时,使用水蚯蚓和人工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水蚯蚓剁 碎1.5 cm)投喂量为鱼苗体重的10 %,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3~5 g/千尾?次,每隔2 h/次,每日投喂8次; c) 当鱼苗体长达到5 cm以上时,水温<18 °C,水深35-50 cm,溶氧高于6 mg/L,pH为 7.8~8.4,采用人工光源增加光照时间,昼夜比例<18 : 6,光照强度不大于800 lx,全部投 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4~6次,每次投喂量以30 min吃完为准,每日早(6:00~7:00)晚 (19:00~20:00)增加单次投喂量; 所述的经营养强化卤虫无节幼体是将新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转移至培养槽中,密度为 100~300个/ml,加入螺旋藻粉(0.5~1 g/L)强化0.5~1 h; 所述的水艇蚓用浓度为1~2 mg/L的乳酸恩诺沙星水溶液浸泡15~20 min后,用清水淘 洗后再剁碎; 所述的人工饲料为微粒子人工配合饲料,主要成分:粗蛋白质250 %,粗脂肪28 %,粗 纤维< 3 %,粗灰分< 17 %,微量元素2 3.5 %,钙< 3 %,赖氨酸2 3.5 %。
[0005] 所述的步骤1)中a)步骤中孵化槽的底部有多空箅子。
[0006] 所述的步骤1)中b)步骤中每日用自制吸管及时剔除死亡卵,动作需轻缓,粘黏卵 可用吸管轻轻吹离,轻微抖动孵化槽使卵均匀平铺在槽底;所述的自制吸管为3~5 ml的塑 料吸管,将开口尖端剪去再用酒精灯烘烤圆润,口径为4~5 mm。
[0007] 所述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