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造林母竹的方法

文档序号:27326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造林母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子移栽造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
背景技术
母竹造林或造园移栽时母竹的处理方法有三种:
一、大多数是直接从竹林挖掘竹苗移栽,因为挖苗伤及竹子的鞭根很多,需要修枝去梢,泥球也容易破碎不完整,往往造林成活率不高。用这样的竹苗园林造景时,景观效果需要I年以上的生长恢复期,因此影响景观效果。二、有少量生产者用大田假植的方法提高竹苗成活率,即在春、秋季节挖起竹苗,在苗圃地开出浅沟,把挖起的母竹假植到浅沟里覆土培植,客户采购竹苗时取出假植苗销售。这种方法对提高竹苗成活率有一定帮助,但起苗时所带的泥球不完整,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三、极少数生产者 采用盆栽方法育苗,可以解决提高成活率和景观效果的问题,但因为生产成本高,且由于竹苗离土栽培生长效果差,不便于水肥管理,因此极少有生产使用。CN100490635C (2009-5-27)公开了一种植物组培苗假植炼苗方法,然而该方法不
适合用于母竹假植培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管理、培育成本低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是挖取母竹并栽植到营养袋中,然后把营养袋按距离排列到空地上,营养袋之间填埋紧实泥土,成活培育3-8个月,竹株生长旺盛后起苗,起苗时连带所述营养袋捆扎土球后运输,栽植前除去所述营养袋用以定植移栽。本发明所述的母竹是挖取移栽的、用于繁殖材料的带鞭根系统的竹株或母体。所述的营养袋是由软质价廉的薄膜、塑料、无纺布等薄材料制成的下部有漏水孔的圆形袋状、杯状或钵状容器,因此也可以称为营养杯或营养钵,其中不包含营养液或营养土。本发明的优点是:
(1)用于造林或造园的竹苗经过半年左右的营养袋假植生长的培育,枝叶和鞭根的生长完整,长势好,移栽时基本不损伤鞭根,因此质量好,成活率高,用于园林造景后马上成景,相对于盆栽移植方法,具有便于管理,长势好,培育成本低的优点;
(2)我国北方冬季干旱,冬春季节少雨且干冷风肆虐,对竹子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很大,而运用营养袋假植培育的母竹改在雨季造林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优选,所述方法依次包括步骤:(1)选择场地要求保证水源供应和交通、管理方便且比较平整;
(2)、选择营养袋:营养袋为薄膜、塑料或无纺布材料制作的下部有漏水孔的圆形袋状、杯状或钵状容器,大小根据母竹胸径粗细与土球大小相匹配;
(3)、栽植母竹苗:把挖好的符合造林要求的母竹苗按照常规方法栽植到所述营养袋里,填肥土或轻质营养土壅紧,栽植时修剪掉枯死的鞭根和多余的鞭根和土球,然后把装袋的母竹苗排列到所述场地,袋距与营养袋的口径相仿,在袋距空隙间加填当地土壤使之紧实;
(4)、栽后管理:搭建防风支架、施肥、浇水,成活后培育3-8个月;
(5)、起苗:起苗时清除所述营养袋之间的土壤,连带营养袋捆扎土球后运输;
(6)、造林栽植:除去所述营养袋后造林。更优选地,所述步骤(I)场地为空地、水泥地、废地、暂时不用的林地或农地。选择场地后进行清理平整,配置浇灌和管理设施。更优选地,所述步骤(2)营养袋的口径为22-55cm,高度为20_50cm。营养袋颜色和质地不拘,经济性好,大小与母竹胸径和土球大小相适宜。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母竹竹株胸径为l_2cm时,所述营养袋的口径为22-28cm、高度为20_28cm。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母竹竹株胸径为2-3cm时,所述营养袋的口径为25-35cm、高度为23_35cm。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母竹竹株胸径为3_4cm时,所述营养袋的口径为30_40cm、高度为28_40cm。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母竹竹株胸径为4_5cm时,所述营养袋的口径为35_50cm、高度为32_45cm。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母竹竹株胸径为5_6cm时,所述营养袋的口径为45_55cm、高度为40_50cm。更优选地,所述步骤(3)栽植竹苗时填土所用的土是以混合有机肥的肥沃壤土或粘土与有机质、肥料配比混合而成的混合土。更优选地,对于起苗造林时需要长距离运输的母竹,栽植竹苗时填土所用的土为轻质栽培基质材料。更优选地,所述营养袋之间距离相隔不超过一个营养袋口径距离,所填土壤为当地一般土壤。营养袋之间距离因母竹枝叶多寡而异,一般相隔不超过一个营养袋口径距离。进一步优选地,在春、秋季节栽植母竹苗,然后浇透水分,搭建支架防止被风刮倒,培育养护3-8个月用于造林。更优选地,所述步骤(4)栽后管理以水肥管理为主,栽植成活后浇施I次以氮肥为主的追肥,促使竹叶返绿;如果有少量的竹苗死亡或生长不良时,应予换苗补植;平时出现竹叶下垂情况就要浇水,浇水要对营养袋内外的土壤都要浇透;视竹苗生长情况每1-2个月浇施追肥氮磷钾全面的复合肥I次。更优选地,所述步骤 (5)起苗需要用苗时,提前2-3天浇一次透水,先拆去支架,然后从旁边开始,按顺序清除营养袋外的土壤,连带营养袋完整地移出母竹竹株,以草绳连带营养袋捆扎土球。在竹株生长旺盛后的雨季重新起苗用于造林,可提高竹子造林成活率。进一步优选地,连带营养袋完整地移出母竹竹株后,用草绳简单捆扎带袋土球后装车运输。运输途中避免风吹失水。运输途中2-3天内不需要浇水,其余与常规方法相同。
具体实施例方式1.场地准备。选择场地要求保证水源供应和交通方便且比较平整。空地、水泥地、废地以及暂时不用的林地、农地均可。选择场地后进行清理平整,配置浇灌和管理设施。2.选择营养袋。营养袋颜色和质地不拘,经济性好,大小与母竹胸径和土球大小相适宜,参照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挖取母竹并栽植到营养袋中,然后把营养袋按距离排列到空地上,营养袋之间填埋紧实泥土,成活培育3-8个月,竹株生长旺盛后起苗,起苗时连带所述营养袋捆扎土球后运输,栽植前除去所述营养袋用以定植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包括步骤: (1)、场地准备:选择场地要求保证水源供应和交通、管理方便且比较平整; (2)、选择营养袋:营养袋为薄膜、塑料或无纺布材料制作的下部有漏水孔的圆形袋状、杯状或钵状容器,大小根据母竹胸径粗细与土球大小相匹配; (3)、栽植母竹苗:把挖好的符合造林要求的母竹苗按照常规方法栽植到所述营养袋里,填肥土或轻质营养土壅紧,栽植时修剪掉枯死的鞭根和多余的鞭根和土球,然后把装袋的母竹苗排列到所述场地,袋距与营养袋的口径相仿,在袋距空隙间加填当地土壤使之紧实; (4)、栽后管理:搭建防风支架、施肥、浇水,成活后培育3-8个月; (5)、起苗:起苗时清除所述营养袋之间的土壤,连带营养袋捆扎土球后运输; (6)、造林栽植:除去所述营养袋后造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营养袋的口径为22-55cm,高度为20_5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母竹竹株胸径为l_2cm时,所述营养袋的口径为22-28cm、高度为20_28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母竹竹株胸径为5-6cm时,所述营养袋的口径为45-55cm、高度为40_50cm。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栽植母竹苗时填土所用的土是以混合有机肥的肥沃壤土或粘土与有机质、肥料配比混合而成的混合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春、秋季节栽植母竹苗,然后浇透水分,搭建支架防止被风刮倒,培育养护3-8个月用于造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袋之间距离相隔不超过一个营养袋口径距离,所填土壤为当地一般土壤。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栽后管理以水肥管理为主,栽植成活后浇施I次以氮肥为主的追肥,促使竹叶返绿;如果有少量的竹苗死亡或生长不良时,应予换苗补植;平时出现竹叶下垂情况就要浇水,浇水要对营养袋内外的土壤都要浇透;视竹苗生长情况每1-2个月浇施追肥氮磷钾全面的复合肥I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起苗需要用苗时,提前2-3天浇一次透水,先拆去支架,然后从旁边开始,按顺序清除营养袋外的土壤,连带营养袋完整地移出母竹竹株,以草绳连带营养袋捆扎土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竹子移栽造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营养袋假植培育母竹的方法。它是先挖取母竹并栽植到营养袋中,然后把营养袋按距离排列到空地上,营养袋之间填埋紧实泥土,成活培育3-8个月,竹株生长旺盛后起苗,起苗时连带所述营养袋捆扎土球后运输,栽植前除去所述营养袋用以定植移栽。本发明的优点是用于造林或造园的竹苗经过半年左右的营养袋假植生长的培育,枝叶和鞭根的生长完整,长势好,移栽时基本不损伤鞭根,因此质量好,成活率高,用于园林造景后马上成景,相对于盆栽移植方法,具有便于管理,长势好,培育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098638SQ201310060378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
发明者陈贤喜, 张雨 申请人:陈贤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