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生竹类微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7447阅读:7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生竹类微繁方法。

背景技术:
混生竹类主要用于园林绿化,是重要的观赏竹类型,大部分较耐寒的地被或中小型的竹种都属于混生竹类。传统的混生竹类繁殖方式,例如分株繁殖或野外埋鞭繁殖,需要母竹量大、挖鞭对林地的破坏性极强,繁殖占地面积大,长期无性繁殖后成活率低、竹苗观赏品质大大下降;目前,也有学者开展了竹子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但是应用于产业化生产的还较少,且组培苗存在成本高、个体小,马上投入绿化造林缓冲期长的问题;另外,不同类型的竹子组织培养技术组培再生能力还存在差异,竹子成林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混生竹类微繁方法,该技术包括混生竹组织培养微繁技术和微鞭容器繁殖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生竹类微繁方法,旨在解决试管育苗直接造林个体小,变异大,成林慢和传统的无性繁殖母竹需要量大、占地面积大,繁殖系数低的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生竹类微繁方法,该技术的实施步骤如下:步骤一:选取生长健壮的混生竹类枝条顶芽或侧芽,对混生竹的外植体进行消毒,剥取顶端分生组织并将芽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诱导;步骤二:将诱导获得含的无菌侧芽1-2个/丛作为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在适当的光照和温度下进行高效增殖;步骤三:将高效增殖培养获得不定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溶液诱导混生竹生根;步骤四:选生根良好的试管苗移栽驯化,并做好日常养护工作,移栽一年后的盆苗即为微鞭繁殖的材料;步骤五:组培苗移栽1年后的盆苗,鞭根发达,取其带2-4芽微型鞭段;步骤六:将切好的鞭段置于直径穴盘或营养钵内,埋鞭2个月后生长成混生竹。进一步,消毒的具体方法为用洗洁精溶液清洗,自来水冲洗2h小时左右后在超净台上用75%乙醇消毒30s(期间不断摇动)并用无菌水冲洗3次(期间不断摇动),用有效氯0.5%次氯酸钠灭菌20min(小型竹)或者0.1%升汞灭菌15min+2%NaClO灭菌15min(中型竹),无菌水冲洗5~6次(每次3min,期间不断摇动)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进一步,剥取顶端分生组织1~3mm,对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TDZ0.001mg/L+蔗糖30g/L+琼脂粉7g/L+pH5.7;进一步,高效增殖的培养基为MS+30g/L蔗糖+4g/LGelrite+BA4mg/L+NAA0~0.05mg/L+pH5.7,光照强度为5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5±2℃,增殖为每4周继代一次;进一步,根部培养基为MS+IBA0.3mg/L++7g/L琼脂粉(pH5.7),试管苗生根时当小型混生竹添加50g/L蔗糖直接生根,中型混生竹添加50g/L蔗糖首先诱导试管内竹鞭形成,再在鞭芽基部长芽生根进一步,移栽驯化与日常养护是将生根良好的试管苗放在驯化室内10天,如无异常可以移栽到塑料营养钵内,套袋保湿,10天后待新叶开展后即可逐步剪口适当透风,一周后可以完全脱袋。移栽基质为1/2(珍珠岩∶泥炭∶蛭石=1∶1∶1)与1/2泥土的混合物,移栽温度15-26℃均可,光照为自然光。移栽成活后三个月园艺化管理,水分要求为见干见湿,夏季每天浇一次水、春秋2天一次,冬季一周一次;移栽成活后施肥1次,然后按照每年3月、6月、9月各施肥一次;进一步,微型鞭段的长度约为5-10cm左右,微鞭容器繁殖技术的繁殖时间为1月~4月,繁殖介质为1/2(珍珠岩∶泥炭∶蛭石=1∶1∶1)与1/2田园土的混合物或者1/2河砂与1/2田园土的混合物;进一步,小型竹鞭段置于直径5-10cm的穴盘,或中型竹的鞭段置于营养钵内,每盆鞭段数量为2-3段。本发明提供的混生竹类微繁方法,首先从混生型母竹中采集侧枝的顶端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微繁技术进行生产,将获得试管苗作为原原种,此种繁殖系数高,观赏品质好;移栽1年后的盆苗作为原种,开展容器微鞭繁殖技术,规模化生产,成本低廉。微繁与容器微鞭繁殖结合,循环往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规模生产种苗,即能克服试管苗直接造林个体小,变异大,成林慢的问题,又能解决传统的无性繁殖母竹需要量大、占地面积大,繁殖系数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混生竹类微繁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结合附图1,一种混生竹类微繁方法,该技术的实施步骤如下:S101:选取生长健壮的混生竹类枝条顶芽或侧芽,对混生竹的外植体进行消毒,剥取顶端分生组织并将芽接种到中进行诱导;S102:将诱导获得含的无菌侧芽1-2个/丛作为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在适当的光照和温度下进行高效增殖;S103:将高效增殖培养获得不定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溶液诱导混生竹生根;S104:选生根良好的试管苗移栽驯化,并做好日常养护工作,移栽一年后的盆苗即为微鞭繁殖的材料;S105:在组培苗移栽1年后的盆苗上取其带2-4芽微型鞭段;S106:将切好的鞭段置于直径穴盘或营养钵内,埋鞭2个月后生长成混生竹;进一步,消毒的具体方法为用洗洁精溶液清洗,自来水冲洗2h小时左右后在超净台上用75%乙醇消毒30s(期间不断摇动)并用无菌水冲洗3次(期间不断摇动),用有效氯0.5%次氯酸钠灭菌20min(小型竹)或者0.1%升汞灭菌15min+2%NaClO灭菌15min(中型竹),无菌水冲洗5~6次(每次3min,期间 不断摇动)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进一步,剥取顶端分生组织1~3mm,对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TDZ0.001mg/L+蔗糖30g/L+琼脂粉7g/L+pH5.7;进一步,高效增殖的培养基为MS+30g/L蔗糖+4g/LGelrite+BA4mg/L+NAA0~0.05mg/L+pH5.7,光照强度为500LX,光照时间为16h/d,温度为25±2℃,增殖为每4周继代一次;进一步,根部培养基为MS+IBA0.3mg/L++7g/L琼脂粉(pH5.7),试管苗生根时当小型混生竹添加50g/L蔗糖直接生根,中型混生竹添加50g/L蔗糖首先诱导试管内竹鞭形成,再在鞭芽基部长芽生根;进一步,移栽驯化与日常养护是将生根良好的试管苗放在驯化室内10天,如无异常可以移栽到塑料营养钵内,套袋保湿,10天后待新叶开展后即可逐步剪口适当透风,一周后可以完全脱袋。移栽基质为1/2(珍珠岩∶泥炭∶蛭石=1∶1∶1)与1/2泥土的混合物,移栽温度15-26℃均可,光照为自然光。移栽成活后三个月园艺化管理,水分要求为见干见湿,夏季每天浇一次水、春秋2天一次,冬季一周一次;移栽成活后施肥1次,然后按照每年3月、6月、9月各施肥一次;进一步,微型鞭段的长度约为5-10cm左右,微鞭容器繁殖技术的繁殖时间为1月~4月,繁殖介质为1/2(珍珠岩∶泥炭∶蛭石=1∶1∶1)与1/2田园土的混合物或者1/2河砂与1/2田园土的混合物;进一步,小型竹鞭段置于直径5-10cm的穴盘,或中型竹的鞭段置于营养钵内,每盆鞭段数量为2-3段。本发明提供的混生竹类微繁方法是通过选取生长健壮的混生竹类枝条顶芽 或侧芽,对混生竹的外植体进行消毒,剥取顶端分生组织并将芽接种到中进行诱导;将诱导获得含的无菌侧芽1-2个/丛作为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中,在适当的光照和温度下进行高效增殖;将高效增殖培养获得不定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添加蔗糖溶液诱导混生竹生根;选生根良好的试管苗移栽驯化,并做好日常养护工作,移栽一年后的盆苗即为微鞭繁殖的材料;在组培苗移栽1年后的盆苗上取其带2-4芽微型鞭段;将切好的鞭段置于直径穴盘或营养钵内,埋鞭2个月后生长成混生竹。该技术繁殖的混生竹类每鞭出笋数达3.18,埋鞭一年后出每个鞭段出笋数可达36.53,繁殖能力提高4倍,比野外苗埋鞭出笋数高4倍多。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