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06786阅读:3114来源:国知局
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朱红栓菌人工栽培方法,包括朱红栓菌菌种分离选育、原种制备及人工栽培方法。本发明用含有适合野生朱红栓菌生长繁殖的木屑等培养基筛选朱红栓菌菌种,选取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进行组织分离培养,保证筛选的菌种性状优良、活力强;朱红栓菌原种培养基为木屑、棉籽壳、麸皮等,接入朱红栓菌母种后避光培养;朱红栓菌人工栽培采用固体熟料袋栽技术,栽培料以木屑、棉籽壳、麸皮为主的培养基,发菌后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环境空气湿度85~90%,培养温度25~28℃,采用立式棚栽技术出菇可采两茬子实体;该菌主要特征是子实体从外到内都是鲜艳的橙色至红色,内剖面颜色比表层稍浅,人工栽培朱红栓菌比野生菌成本降低50%以上。
【专利说明】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特别是药用菌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朱红栓菌Trametes cinnabarina (Jacg.) Fr.,又名红栓菌等(《新华本草纲要》)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密孔菌属,是一种药用真菌。夏秋季生于栎、槭、杨、柳等阔叶树和松、杉等针叶树枯倒木上,群生或叠生。其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真菌多糖、朱红栓菌素、朱砂菌酸、生物酶等,可药用,具有除风湿、消炎止血、解毒生肌、抗癌等功效;有抑制癌细胞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90%。用火烧研粉敷于疮伤处可消炎止血。朱红栓菌可以转化蒂巴因碱(theoine —种罂粟碱),由此可以提取此类成分或者进行人为修饰转化获得更多药物前提成分,研究创制新型止痛药物。据文献报道能明显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的重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促进T细胞体外增殖及接触性皮炎反应,提高小鼠血清凝集素滴度,它有强烈抑制小鼠肉瘤s — 180的功效,抑制率达90 %。红栓菌 多糖作为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可以提高动物造血功能。
[0003]有研究表明,朱红栓菌固培物多糖对于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达90%;朱红栓菌固培物水浸膏经临床验证,对食管癌、贲门癌有治疗作用。红栓菌胞外多糖PPS2具有较理想的抗肿瘤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有研究从发酵培养的朱红栓菌菌丝体中得到水溶性多糖PCP,实验结果表明PCP对小鼠的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功能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它能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的重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促进T细胞体外增殖及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抗体生成的能力,给药剂量与生理作用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还有研究利用朱红栓菌菌丝体与固体培养混合物制备并纯化朱红栓菌多糖,并对朱红栓菌多糖进行了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朱红栓菌多糖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能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起着延长生命的作用,并且安全无毒,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免疫促进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朱红栓菌培养物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0004]已公开的专利文献CN01126150.1 “菩提祛痘膏”,是采用卵黄油、朱红栓菌等组分结合生物工程技术制成治疗痤疮(粉刺)的药膏;CN 200610171364.1 “一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是选用含有朱红栓菌和树舌制备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CN1277783C “一种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是用朱红栓菌等作为菌种,对造纸产生的黑液进行生化处理制作有机肥的技术。因此朱红栓菌在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由于朱红栓菌的野生资源有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阔的消费空间,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利用人工栽培方法获得所需朱红栓菌子实体的有效技术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突破朱红栓菌人工栽培技术瓶颈,提供一种药用真菌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0006]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朱红栓菌菌种分离和选育
(O组织分离:采集野生的新鲜幼朱红栓菌子实体,用清水洗去表面浮土,选取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用剪刀取下幼嫩组织,再置于75%酒精中表面消毒2~3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放在无菌培养皿备用;
(2)母种培养:削去外部分组织,用无菌剪刀将菌肉组织切成0.2cm小块,接种于母种斜面培养基上,将接种的培养基放置在25-28°C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制成朱红栓菌母种;
(3)母种培养基组成:朱红栓菌母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培养基制成:马铃薯200g,琼脂15-20g,木屑10-50g,葡萄糖10-20g,磷酸二氢钾I~5g,硫酸镁1-2g,水1000ml ;
第二步:朱红栓菌固体原种的制备
(O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各组分按以下重量比配制:木屑50-80g,棉籽壳15-25g,
麦麸8-15g,石膏粉0.5-1.0g,磷酸二氢钾0.1-0.5g,硫酸镁0.05-l.0g,糖
0.5-1.5 g,生石灰 0.5 -1.5g,水 60 -70g,pH 值为 6.5 -7.0 ;
(2)制作方法:将上述成分按配比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塑料袋中,装料后在料中央打通
气孔,封严口,于121-125°C保温灭菌2小时;
(3)固体菌种培养:无菌条件下接入长好的朱红栓菌母种,于25-28°C下培养30-50天至菌丝长满,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得朱红栓菌固体原种备用;
第三步:朱红栓菌人工栽培
(1)栽培料各组分按以下重量比配制:木屑50-80g、棉籽壳15-30g、麦麸8-20g、石膏粉0.5-1.0g、磷酸二氢钾0.1-0.5g、硫酸镁0.05-1.0g、糖0.5-1.5 g、生石灰
0.5-1.5g、水 60-65g、PH 值为 6.5—7.5 ;
(2)配料灭菌:将上述成分按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规格为17X35cm的塑料袋中,装料后在料中央打通气孔,封严口,于121-125°C保温灭菌2.0-2.5小时或采用100°C常压蒸汽灭菌10-12小时;
(3)接菌:待灭菌料袋降至30°C以下时,放入经严格消毒灭菌的接菌箱内,接入已培养好的固体原种菌种块,封口 ;
(4)发菌管理:将培养架用消毒水擦拭消毒,最后整个培养室用甲醛熏蒸灭菌;将接菌后的培养袋转入培养架上,空气相对湿度55-65%,避光培养,每天通风换气;发菌前期温度控制室温在25-28°C,中期温度控制在20-25°C;培养期间及时监控料袋内温度,如料袋内温度超过32°C,需及时倒袋,并加强通风换气;30-50天菌丝长满袋,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可;
(5)转色管理:栽培袋完全长满长满菌丝,发菌管理结束后,将栽培袋移入出菇棚,整齐摆放成立体菌墙,控制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控制棚内培养温度18-28°C,棚内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以利转色;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待菌袋由原来的洁白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转色完成;
(6)头潮菇管理:转色完成后,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棚内培养温度18-28°C,棚内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菇蕾,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95%,从出现原基到采收子实体需要20-40天;
(7)后潮菇管理:待头潮菇采收完毕后,将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保持棚内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棚内培养温度18-28°C,7天左右又会生长第二茬子实体,按照头潮菇出菇方法培养管理,20-30天可生长好第二茬子实体;
(8)采收及采收后管理:采收子实体时从基部用刀将朱红栓菌子实体切下,低温烘干或自然晾干至含水量12%,装入塑料袋中避光保存。
[0007]本发明通过对人工栽培的朱红栓菌子实体与采收的野生朱红栓菌子实体进行了有效化学成分检测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朱红栓菌子实体与采收的野生朱红栓菌子实体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基本接近,人工栽培的朱红栓菌子实体与采收的野生朱红栓菌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分别1.82g/100g和1.89g/100g,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7.79g/100g和
12.36g/100g,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2.13g/100g和17.38g/100g,粗脂肪含量1.76g/100g和1.85g/100g,粗纤维含量25.51g/100g和24.27g/100g,其中主要功效成分多糖的含量基本接近,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含量甚至超过了野生子实体。此外化学试剂检测表明人工栽培的朱红栓菌子实体与采收的野生朱红栓菌子实体含有有机酸、酚类、生物碱、香豆素萜类内酯等其它功效成分也较为齐全。分析野生子实体的功效成分含量与生长的具体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等有一定关系。人工栽培的朱红栓菌子实体由于培养基中固定而丰富的成分含量、统一的栽培环境而使其具有较为丰富的功效成分。结果表明人工栽培朱红栓菌可以进行硒、锗等具有生理功能微量元素的富集栽培,将微量元素与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多糖等结合,形成具有强化治疗作用的生物反应调节剂(简称BRM), 申请人:目前在此项研究中已获得了初步有效的实验结果。
[0008]本发明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本发明解决了朱红栓菌野生资源短缺的问题,可满足朱红栓菌在多领域的重要应用,人工栽培朱红栓菌比野生菌成本降低50%以上;其人工栽培朱红栓菌子实体比较功能性化学成分含量接近或超过野生菌,朱红栓菌培养物安全无毒、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2、本发明利用朱红栓菌野生子实体筛选菌株,筛选出的菌株活力强,定植迅速;选取幼嫩子实体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组织,进行菌种优化分离,保证了菌株健壮,活力强。
3、朱红栓菌出菇培养采用固体袋料栽培、立式棚栽技术,环境条件可控性强,出菇管理时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生长条件,即可成功栽培出朱红栓菌子实体。新鲜的朱红栓菌子实体一般较小,呈扇形、扁半球形,新鲜时肉质,干后木栓质;该菌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从外到内都是鲜艳的橙色至红色,内剖面颜色比表层稍浅。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0]一、朱红栓菌菌种分离培养:
1、母种培养基配方:朱红栓菌菌母种由下述含有适合野生朱红栓菌生长繁殖的含有木屑的基础培养基,成分按重量配比制成:马铃薯200g、木屑30g、琼脂16g、葡萄糖15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水1OOOml ;
2、配制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加入一定量的水煮沸半小时,用滤布滤去马铃薯块,加入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补足水分,加热煮沸,使琼脂溶化,趁热用8层纱布过滤,分装在试管中,棉塞封口后灭菌,灭菌条件为121~1231:高压灭菌20min,摆成斜面备用;
3、组织分离:采集野生的新鲜幼朱红栓菌子实体,用清水洗去表面浮土,选取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用剪刀取下幼嫩组织,再置于75%酒精中表面消毒2~3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放在无菌培养皿备用;
4、菌种培养:削去外层组织,用无菌剪刀将菌肉组织切成0.2cm小块,接种于母种斜面培养基上;将接种的培养基置于25~28°C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制成朱红栓菌一代母种。
[0011]用含有适合野生朱红栓菌生长繁殖的木屑的基础培养基筛选朱红栓菌菌种,菌丝能够健壮正常的生长,保证筛选出性状优良、活力高的朱红栓菌菌种。选取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筛选出的菌株活力强,定植迅速。
[0012]二、朱红栓菌二级种的制备(朱红栓菌二级种按固体菌种培养方式制备)
1、固体原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
(1)培养基配方:
配方1:木屑60g,棉籽壳25g,麦麸12g,石膏粉0.5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05g,糖0.5 g,生石灰1.5g,水65g, pH值为7.5 ;
配方2:木屑51g,棉籽壳25g,麦麸20g,石膏粉lg,磷酸二氢钾0.2g,硫酸镁0.3g,糖
1.5 g,生石灰 1.0g,水 68g, pH 值为 7.0 ;
配方3:木屑70g,棉籽壳15g,麦麸12g,石膏粉0.8g,磷酸二氢钾0.lg,硫酸镁0.8g,糖1.5 g,生石灰0.5g,水65g, pH值为6.5 ;
(2)制备方法:将上述成分按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规格为17X35cm的聚丙烯袋
中,
每袋装料量0.2kg (干料),装料完毕,在料中央打一通气孔,封严口,于121~125°C温度条件下,保温灭菌2小时;
(3)固体菌种培养:无菌条件下接入长好的朱红栓菌母种,在25~28°C条件下培养30~50天至菌丝长满,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得朱红栓菌固体原种。
[0013]表1:不同配方对朱红栓菌固体发酵的影响结果_
【权利要求】
1.一种朱红栓菌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朱红栓菌菌种分离和选育 (1)组织分离:采集野生的新鲜幼朱红栓菌子实体,用清水洗去表面浮土,选取菌盖前沿呈橘红色的生长先端,用剪刀取下幼嫩组织,再置于75%酒精中表面消毒2-3min,用无菌水反复冲洗,放在无菌培养皿备用; (2)母种培养:削去外部分组织,用无菌剪刀将菌肉组织切成0.2cm小块,接种于母种斜面培养基上,将接种的培养基放置在25-28°C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制成朱红栓菌母种; (3)母种培养基组成:朱红栓菌母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培养基制成:马铃薯200g,琼脂15-20g,木屑10-50g,葡萄糖10-20g,磷酸二氢钾I-5g,硫酸镁I-2g,水IOOOml ; 第二步:朱红栓菌固体原种的制备 (O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各组分按以下重量比配制:木屑50-80g,棉籽壳15-25g, 麦麸8-15g,石膏粉0.5-1.0g,磷酸二氢钾0.1-0.5g,硫酸镁0.05-`1.0g,糖0.5 -1.5 g,生石灰 0.5 -1.5g,水 60 -70g,pH 值为 `6.5 -7.0 ; (2)制作方法:将上述成分按配比混合搅拌均匀,装入塑料袋中,装料后在料中央打通 气孔,封严口,于121-125°C保温灭菌2小时; (3)固体菌种培养:无菌条件下接入长好的朱红栓菌母种,于25-28°C下培养30-50 天至菌丝长满,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得朱红栓菌固体原种备用; 第三步:朱红栓菌人工栽培 (1)栽培料各组分按以下重量比配制:木屑50-80g、棉籽壳15-30g、麦麸8-20g、石膏粉0.5-1.0g、磷酸二氢钾0.1-0.5g、硫酸镁0.05-1.0g、糖0.5-1.5 g、生石灰`0.5 -1.5g、水 60 -65g、PH 值为 6.5—7.5 ; (2)配料灭菌:将上述成分按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规格为17X35cm的塑料袋中,装料后在料中央打通气孔,封严口,于121-125°C保温灭菌2.0-2.5小时或采用100°C常压蒸汽灭菌10-12小时; (3)接菌:待灭菌料袋降至30°C以下时,放入经严格消毒灭菌的接菌箱内,接入已培养好的固体原种菌种块,封口 ; (4)发菌管理:将培养架用消毒水擦拭消毒,最后整个培养室用甲醛熏蒸灭菌;将接菌后的培养袋转入培养架上,空气相对湿度55-65%,避光培养,每天通风换气;发菌前期温度控制室温在25-28°C,中期温度控制在20-25°C;培养期间及时监控料袋内温度,如料袋内温度超过32 °C,需及时倒袋,并加强通风换气;30-50天菌丝长满袋,菌丝整体浓密洁白,表面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可; (5)转色管理:栽培袋完全长满长满菌丝,发菌管理结束后,将栽培袋移入出菇棚,整齐摆放成立体菌墙,控制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控制棚内培养温度18-28°C,棚内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以利转色;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待菌袋由原来的洁白稍带散布的朱红色菌体即转色完成; (6)头潮菇管理:转色完成后,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棚内培养温度18-28°C,棚内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每天通风换气两次,每次30分钟,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菇蕾,控制空气相对湿度90-95%,从出现原基到采收子实体需要20-40天; (7)后潮菇管理:待头潮菇采收完毕后,将培养袋重新排放于棚内,保持棚内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5-95%,棚内培养温度18-28°C,7天左右又会生长第二茬子实体,按照头潮菇出菇方法培养管理,20-30天可生长好第二茬子实体; (8)采收及采收后管理:采收子实体时从基部用刀将朱红栓菌子实体切下,低温烘干或自然晾干至含水量12%,装 入塑料袋中避光保存。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444433SQ20131039174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王艳华, 徐国华, 刘艳玲, 李莉, 李剑梅, 朱万琴, 赖耕, 盖晓宇, 郭玲玲, 修翠娟 申请人: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3年12月12日 18:10
    请问收回多少钱一斤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