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使观赏鱼的体色变红的方法

文档序号:245074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使观赏鱼的体色变红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福寿螺雌螺蛋白腺使观赏鱼的体色变红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对观赏鱼投喂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来实现的。本发明着色效果持久稳定,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既实现了将福寿螺“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目的,又可以增加观赏鱼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实际推广应用意义。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使观赏鱼的体色变红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着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福寿螺雌螺红色蛋白腺使观赏鱼的体色变红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福寿螺(/7Offiacea canaliculata)是世界性恶性入侵水生动物,自1980年引入至今已有30余载,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数亿元,2008年仅广东省经济损失就高达100亿元,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同时,福寿螺还是引起人类嗜酸性脑膜炎的广州管园线虫(Angiostrongy luscantonensis)的中间宿主,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在我国温州和北京等地已发生因食用福寿螺引起嗜酸性脑膜炎群体发病事件。因此,福寿螺在我国已引起严重的经济、生态和人类健康等问题。
[0003]我国对福寿螺危害的防治方法很多,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所有的防治方法在控制福寿螺时都是有用的,并各有优势,但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是完全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合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因此,亟待探索福寿螺的转化利用途径,既可有效防治螺害,又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福寿螺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最佳防控策略。
[0004]福寿螺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特别是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均较高,与鱼粉相似,已有把螺肉作为鱼粉替代品和制作风味酱油的相关研究。福寿螺雌螺生殖腺有一个蛋白腺,合成多种蛋白质包裹并沉积在受精卵的卵周液中,为产于离水面IOcm左右的卵胚胎发育提供营养,以及抵御阳光直射、干燥等外界环境不利因素。在蛋白腺体所合成的蛋白质中,卵红蛋白和perivitelline2在福寿螺卵捕食防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发育成熟的蛋白腺体呈鲜红色,含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繁殖期可达螺软体部重量的五分之一。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不仅能有效控制福寿螺的数量和危害,而且可以为观赏鱼增色拓展新思路。目前这方面还未见相关的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使观赏鱼的体色变红的方法。
[000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要由福寿螺雌螺蛋白腺制备得到的生物着色剂、饲料添加剂及饲料。
[0007]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使观赏鱼的体色变红的方法,包括使用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投喂观赏鱼。
[0008]上述使观赏鱼体色变红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取福寿螺雌螺的红色蛋白腺;
(2)将红色蛋白腺粉碎后与基础饲料混合,得混合饲料;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饲 料投喂观赏鱼。
[0009]所述观赏鱼为鹦鹉鱼。[0010]一种生物着色剂,其含有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
[0011]一种水产饲料添加剂,其含有上面所述的生物着色剂。
[0012]一种水产饲料,其含有上面所述的饲料添加剂。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来使观赏鱼的体色变红,着色效果持久稳定,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既实现了将福寿螺“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目的,又可以增加观赏鱼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实际推广应用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鱼体尾鳍a*值随投喂时间的变化;
图2鱼体皮肤a*值随投喂时间的变化;
图3鹦鹉鱼体重随时间的变化;
图4鹦鹉鱼体长随时间的变化;
图5鹦鹉鱼体高随时间的变化;
图6投喂60天鹦鹉鱼皮肤、尾鳍和肌肉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
图7鹦鹉鱼着色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
[0016]本实施例将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添加至基础饲料中,投喂鹦鹉鱼使其体色增红,过程中对着色效果进行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1、采集福寿螺,根据螺厣凹凸分辨雌雄,去除螺厣凸出的雄螺,只留下螺厣凹的雌螺;
2、将雌螺剪碎或敲碎,取出红色的蛋白腺;
3、将蛋白腺清洗干净,研磨或粉碎机打成糊状;
4、测定蛋白腺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糊状物放在4°C或一20°C保存待用;
5、根据测定的蛋白腺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按每千克基础饲料添加200mg类胡萝卜素的比例将蛋白腺与基础饲料搅拌均匀,例如:蛋白腺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为220mg/kg,则用0.91kg的蛋白腺与Ikg饲料搅拌均匀,40°C烘干或室温晾干,待用;
6、每天投喂鹦鹉鱼2次,投喂量以鱼5~10分钟吃完为准,每周换水2~3次,持续60
天;
7、每隔15天用电子天平和直尺测定鹦鹉鱼的体重、体长和体高等生长相关性状,用柯尼卡美能达CR-400色彩色差计测定鹦鹉鱼体侧皮肤和尾鳍的读数;
8,60天后,取鹦鹉鱼的皮肤(含鳞片)、尾鳍和肌肉,测定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9,60天后继续用基础饲料投喂30天,用色差计测定鹦鹉鱼体侧皮肤和尾鳍的读数,观察鱼体色褪色情况。
[0017]本实施例试验的鹦鹉鱼共计120尾,随机分为2组,分别标记为A、B。60尾/组,每组设三个平行重复,即每个平行20尾。其中,A组观赏鱼投喂含有相当于类胡萝卜素含量为200mg的福寿螺雌螺蛋白腺的混合饲料;B组为只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每隔15天每个平行取6尾鹦鹉鱼进行生长及体色测定,60天后每个平行取3尾鹦鹉鱼,测定皮肤、尾鳍和肌肉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
[0018]实验结果如下:
色差计测定的a*值范围为一 60~60,由小变大意味着绿色的减退,红色的增强。从图1和图2可以看到,投喂60天后,A组鹦鹉鱼尾鳍a*值从-0.85增至20.92,皮肤的a*值从-4.81增至11.31 ;均与对照B组有显著差异。可见,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福寿螺蛋白腺可以使鹦鹉鱼体色变红,达到较好的增色效果。
[0019]图3、图4和图5是投喂过程中鱼的体重、体长和体高变化,可见实验A组与对照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添加了福寿螺雌螺蛋白腺的饲料对鱼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0020]投喂60天后,测定鹦鹉鱼皮肤、尾鳍和肌肉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由图6可见,实验A组尾鳍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B组。
[0021]图7为实验A组和对照B组在投喂15天、30天、45天和60天的着色效果对比图,可见,投喂含福寿螺蛋白腺的饲料后,鹦鹉鱼的体色明显变红,提高了鹦鹉鱼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0022]以上实施例仅为介绍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所进行 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和改进,都应被视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使观赏鱼的体色变红的方法,包括使用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投喂观赏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福寿螺雌螺的红色蛋白腺;(2)将红色蛋白腺粉碎后与基础饲料混合,得混合饲料;(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饲料投喂观赏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赏鱼为鹦鹉鱼。
4.一种生物着色剂,其含有福寿螺雌螺的蛋白腺。
5.一种水产饲料添加剂,其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着色剂。
6.一种水产饲料,其含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饲料添加剂。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749353SQ201410004145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3日
【发明者】胡隐昌, 杨叶欣, 顾党恩, 罗渡, 徐猛, 汪学杰, 牟希东, 宋红梅, 刘超, 刘奕, 罗建仁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