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中药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中药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消毒剂以五倍子、山楂、柳叶为最基本原料药,另外还可以添加苍术、连翘、白芷、贯众、金银花、牡丹皮、丹皮酚、芒硝、野菊花或桂枝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原料药。在制备方法上,根据每味中药的不同特性,分别以煎煮提取、乙醇提取、冷浸提取得到各提取液,提取液浓缩后,再混合得到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本发明所述消毒剂具有清热解毒、化湿祛浊的功效,可用于抗菌、抗病毒,经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该消毒剂安全、无毒,可用于空气消毒,尤其在抑菌以及清洁湿润空气方面具有独到的功效,且使用时人、畜均无需离开消毒空间。
【专利说明】一种纯中药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纯中药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空气中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是呼吸道、皮肤 等感染的重要源头,也是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常见原因,而且病原菌耐药性问题的出现 更对临床治疗微生物感染等疾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0003] 表皮葡萄球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它是医院引起交叉感染的最重要病原菌之一,占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第一位,特别是由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术后感染趋势更为 明显。该病菌进入人体后,在感染部位形成生物被膜,尤其容易在生物材料上粘附,如置导 管、植入材料。感染该致病菌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恶性反应,如免疫力下降、反复的慢性感 染甚至引起败血症,最终不得不将植入材料通过手术移除,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和 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0004] 流感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发病原之一,常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造 成更严重的感染。在临床上流感引起的并发症有咳嗽、发热、流涕、咽喉肿痛,严重还会引起 腹泻、呕吐等类似胃肠道疾病。每年季节性的流感疾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和社会的安定。
[0005] 目前多采用化学试剂以及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化学消毒剂与抗生素均属于 特殊抑杀病原菌的物质,它们抑杀微生物的机理大致相同。因此,在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 药性的同时,它们也有可能对化学消毒剂产生抗性,在同等条件下就需要使用更大浓度更 大剂量的消毒剂。众所周知,化学消毒剂具有高刺激性、腐蚀性、漂白性和毒性等缺点,会引 起粘膜、器官的损伤,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致癌。紫外线照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破坏病原体的 DNA结构使其失去生存以及繁殖的机会,但是在照射的同时需要病人离开病室,否则会引起 机体皮肤出现红疹、眼视力下降以及粘膜损伤。另一方面,紫外线的强弱还受紫外灯的强 弱、室内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对于不便离开 病床的病人造成一定的困扰。
[0006] 现在国内消毒产品琳琅满目,消毒剂市场竞争激烈。众多消毒产品中以化学产品 为主导,含氯产品以及含碘产品居销量的前两位。随着化学消毒剂弊端的不断涌现,国民对 健康的高层次追求催生了许多纯天然植物空气消毒剂,但现阶段的植物消毒剂多以醇或其 它低毒有机溶剂为溶媒,对人体呼吸道还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类消毒剂多以喷雾方 式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带色的中药消毒剂或植物消毒剂会对室内家具、墙壁进行沉淀染 色。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消毒剂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纯中药消毒剂。所 述纯中药消毒剂考虑了中药之间的协同性,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科学组方,既可杀菌抑 菌、抗病毒、防流感,还能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000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纯中药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0009]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纯中药消毒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10?100份五倍子、10? 150份山楂、15?100份柳叶。
[0010] 优选地,所述原料药还含有苍术、连翘、白芷、贯众、金银花、牡丹皮、丹皮酚、芒硝、 野菊花或桂枝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消毒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10? 100份五倍子、10?150份山楂、15?100份柳叶、10?50份牡丹皮。
[0012]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消毒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10? 100份五倍子、10?150份山楂、15?100份柳叶、10?50份牡丹皮、1?20份桂枝。
[0013]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消毒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10? 100份五倍子、10?150份山楂、15?100份柳叶、10?50份牡丹皮、1?20份桂枝、10? 50份贯众。
[0014]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消毒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10? 100份五倍子、30?100份苍术、30?120份连翘、10?150份山楂、10?150份白芷、 15?100份柳叶、10?50份贯众、10?50份金银花、10?50份牡丹皮、0. 1?20份丹 皮酚、1?30份芒硝、10?50份野菊花、1?20份桂枝。
[0015] 更优选地,所述消毒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五倍子60份、苍 术70份、连翘80份、山楂60份、白芷60份、柳叶40份、贯众30份、金银花40份、牡丹 皮20份、丹皮酚3份、野菊花40份、芒硝3份、桂枝20份。
[0016] 所述纯中药消毒剂是以五倍子、苍术、连翘、山楂、白芷、柳叶、贯众、金银花、牡丹 皮、丹皮酚、芒硝、野菊花、桂枝的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药学 常用的制剂。优选地,如上所述空气消毒剂的药剂为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0017] 本发明所述的纯中药消毒剂可以用于各种消毒领域,优选用于空气消毒方面。本 发明所述消毒剂由纯中药构成,其内蕴藏着丰富的抑菌杀菌成分,它对细菌耐药具有一定 的逆转作用并可以减轻细菌的选择压力,不易产生耐药性。同时,本发明所述消毒剂安全无 毒、在消毒时产生的气味还可以提神醒脑,人、畜均无需离开消毒空间,极其适合医院的空 气消毒以及密闭的公共场所、家庭及其养殖场的空气消毒。
[0018] 优选地,所述纯中药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 取柳叶、贯众、金银花、牡丹皮、桂枝、野菊花采用合煎进行提取,收集水提液,减压 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52. 取五倍子、连翘采用乙醇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 1?3g/ml备用; 53. 取山楂、白芷、苍术采用乙醇冷浸,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 为1?3g/ml备用; 54. 取SI、S2、S3所述的浓缩液体与丹皮酚、芒硝混合,过滤,加入辅料,制备成液体制 剂或固体制剂。
[001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1中,所述合煎方法可选为将柳叶切段,贯众、金银花、 牡丹皮、野菊花以及桂枝粉碎成粗粉,加入8?12倍量水,浸泡0. 5?2h,提取2次,每次提 取时间1. 5?3h。
[002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2中,所述采用乙醇提取可选为将五倍子、连翘粉碎成 粗粉,加入8?12倍量50?95%乙醇水溶液,提取两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 5?3h。
[002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3中,所述冷浸法可选为将山楂、白芷以及苍术粉碎成 粗粉,置于密闭容器,加入8?12倍量50?95%乙醇水溶液,浸提7天,期间更换新鲜溶剂 2?3次。
[002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4中,可选为将水提浓缩液、醇提浓缩液、浸提浓缩液混 合,过滤,最终液体制剂加入少量柠檬香精调节香型。
[0023] 优选地,所述纯中药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 取柳叶、贯众、金银花、牡丹皮、野菊花以及桂枝粉碎成超微粉; 52. 取五倍子、连翘采用乙醇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 1?3g/ml备用; S3.取山楂、白芷、苍术采用乙醇冷浸,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 为1?3g/ml备用; S4.取S1中的超微粉和丹皮酚、芒硝一起加入S2以及S3中的液体混合,加入辅料,过 筛、干燥制成颗粒制剂。
[0024] 其实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提取方法,只要是获取本发明所述各原料药提取物的常规 提取方法,按道理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5] 本发明所述纯中药消毒剂是采用熏蒸方法消毒,微量的水蒸气会带出大量中药有 效成分,它们在空气中与细菌交互,从而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带出的水蒸气也会湿润空 气、沉淀尘埃。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纯中药消毒剂通过优选方药,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经过现代药理学研 究证明,可应用于空气消毒,对杀灭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着优良的效用。本发明所述纯 中药消毒剂的成分以清热解毒、化湿祛浊功效为主,其杀菌机制多为破坏细菌正常形态,抑 制其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活动,引起细菌细胞生理代谢困难,从而影响细菌的生存和繁殖。
[0027] 本发明利用上述各味中药经过现代工艺研究,开发成一种新的纯中药消毒剂,有 利于中药的商业化以及国际化,该制剂纯天然,无毒,安全有效,不易产生耐药性,还克服了 现代空气消毒时人群必须离开消毒环境的弊端。该制剂可以长期使用,有利于预防流感病 毒,而且运输储藏方便,为现代空气消毒提供一种新的制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 图1急性眼刺激试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具体实施例 并不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定。除非特别说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试剂、方法均为本领域常用的 试剂和方法。
[0030]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60克、山楂100克、柳叶80克。
[0031] 制备方法为: S1.取柳叶采用合煎进行提取,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提取2小时,过滤,压榨药渣,收 集水提液。药渣再加入8倍量的蒸馏水提取1.5个小时。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 1?3g/ml备用。
[0032] S2.取五倍子采用乙醇合提,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提取2小时,过滤,压榨药渣, 分别收集醇提液。药渣再加入8倍量的75%乙醇提取1. 5个小时。,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 室温下为1?3g/ml备用。
[0033] S3.取山楂采用乙醇冷浸,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三天,过滤,收集滤 液,再加入8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7天,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 下为1?3g/ml备用。
[0034] S4.取S1、S2、S3所述的各单味药的浓缩液体进行混合,过滤,加入辅料,制备成液 体制剂。
[003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30克、山楂150克、柳叶40克。
[003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7]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100克、山楂50克、柳叶90克。
[0038]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39]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70克、山楂50克、柳叶60克、牡丹皮20克。
[0040] 制备方法为: 51. 取柳叶、牡丹皮采用合煎进行提取,收集水提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 1?3g/ml备用; 52. 取五倍子采用乙醇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 ml备用; 53. 取山楂采用乙醇冷浸,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 备用; 54. 取SI、S2、S3所述的浓缩液体混合,过滤,加入辅料,制备成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004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40克、山楂100克、柳叶40克、牡丹皮40克。
[004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04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100克、山楂30克、柳叶100克、牡丹皮10克。
[004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004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90克、山楂30克、柳叶50克、牡丹皮15克、桂枝5 克。
[0046] 制备方法为: 51. 取柳叶、牡丹皮、桂枝采用合煎进行提取,收集水提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 下为1?3g/ml备用; 52. 取五倍子采用乙醇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 ml备用; 53. 取山楂采用乙醇冷浸,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 备用; 54. 取SI、S2、S3所述的浓缩液体混合,过滤,加入辅料,制备成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0047] 实施例8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40克、山楂120克、柳叶70克、牡丹皮45克、桂枝20 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7。
[0048] 实施例9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40克、山楂60克、柳叶90克、牡丹皮20克、桂枝20 克、贯众50克。
[0049] 制备方法为: 51. 取柳叶、贯众、牡丹皮、桂枝采用合煎进行提取,收集水提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 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52. 取五倍子采用乙醇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 ml备用; 53. 取山楂采用乙醇冷浸,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 备用; 54. 取SI、S2、S3所述的浓缩液体混合,过滤,加入辅料,制备成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0050]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90克、山楂100克、柳叶40克、牡丹皮10克、桂枝2 克、贯众20克。
[005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9。
[0052]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30克、山楂30克、柳叶50克、桂枝20克、连翘70克。
[0053] 制备方法为: S1.取柳叶、桂枝进行提取,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提取2小时,过滤,压榨药渣,收集水 提液。药渣再加入8倍量的蒸馏水提取1.5个小时。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 3g/ml备用。
[0054] S2.取五倍子、连翘采用乙醇合提,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提取2小时,过滤,压榨 药渣,分别收集醇提液。药渣再加入8倍量的75%乙醇提取1. 5个小时。,减压浓缩至生药 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0055] S3.取山楂采用乙醇冷浸,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三天,过滤,收集滤 液,再加入8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7天,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 下为1?3g/ml备用。
[0056] S4.取S1、S2、S3所述的各单味药的浓缩液体进行混合,过滤,加入辅料,制备成液 体制剂。
[0057]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80克、山楂100克、柳叶30克、桂枝10克、连翘30 克。
[0058] 制备方法为: S1.取柳叶、桂枝分别进行提取,分别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提取2h,过滤,压榨药渣,收 集水提液。药渣再分别加入8倍量的蒸馏水提取1.5h。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 1?3g/ml备用。
[0059] S2.取五倍子、连翘采用乙醇合提,分别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提取2h,过滤,压 榨药渣,分别收集醇提液。药渣再分别加入8倍量的75%乙醇提取1. 5h。,减压浓缩至生药 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0060] S3.取山楂采用乙醇冷浸,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三天,过滤,收集滤 液,再加入8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7天,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 下为1?3g/ml备用。
[0061] S4.取SI、S2、S3所述的各单味药的浓缩液体进行混合,过滤,加入辅料,制备成 液体制剂。
[0062]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30克、苍术70克、连翘70克、山楂30克、白芷30克、 柳叶30克、贯众10克、金银花20克、牡丹皮10克、丹皮酚1克、芒硝5克、野菊花10克、桂 枝10克。
[0063] 制备方法为: S1.取柳叶、贯众、金银花、牡丹皮、桂枝、野菊花采用合煎进行提取,第一次加入10倍 量的蒸馏水提取2h,过滤,压榨药渣,收集水提液。药渣再加入8倍量的蒸馏水提取1. 5h。 减压浓缩药液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0064] S2.取五倍子、连翘采用乙醇合提,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提取2h,过滤, 压榨药渣,收集醇提液。药渣再加入8倍量的75%乙醇提取1. 5h。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 室温下为1?3g/ml备用。
[0065] S3.取山楂、白芷、苍术采用乙醇冷浸,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三 天,过滤,收集滤液,再加入8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7天,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 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0066] S4.取SI、S2、S3所述的浓缩液体与芒硝混合,过滤,加入辅料,制备成液体制剂。
[0067]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60克、苍术70克、连翘80克、山楂60克、白芷60克、 柳叶40克、贯众30克、金银花40克、牡丹皮20克、丹皮酚3克、芒硝3克、野菊花40克、桂 枝20克。
[0068] 制备方法为: S1.取柳叶、贯众、金银花、牡丹皮、桂枝、野菊花分别进行提取,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 提取2h,过滤,压榨药渣,收集水提液。药渣再加入8倍量的蒸馏水提取1.5h。分别减压浓 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0069] S2.取五倍子、连翘采用乙醇分别进行提取,分别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提取2h, 过滤,压榨药渣,分别收集醇提液。药渣再分别加入8倍量的75%乙醇提取1.5h。减压浓缩 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0070] S3.取山楂、白芷、苍术分别采用乙醇冷浸,分别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 第三天,过滤,收集滤液,再分别加入8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7天,过滤,合并滤液。减 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0071] S4.取SI、S2、S3所述的各单味药的浓缩液体与芒硝进行混合,过滤,加入辅料, 制备成液体制剂。
[0072]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药为:五倍子10克、苍术70克、连翘70克、山楂10克、白芷10克、 柳叶15克、贯众40克、金银花20克、牡丹皮20克、丹皮酚0. 1克、野菊花20克、桂枝10克。 [0073] 制备方法: 51. 取柳叶、贯众、金银花、牡丹皮、野菊花以及桂枝粉碎成超微粉; 52. 取五倍子、连翘采用乙醇合提,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提取2h,过滤,压榨 药渣,收集醇提液。药渣再加入8倍量的75%乙醇提取1. 5h。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 下为1?3g/ml备用; 53. 取山楂、白芷、苍术采用乙醇冷浸,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三天, 过滤,收集滤液,再加入8倍量的75%乙醇,冷浸至第7天,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生 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54. 取上述S1中的超微粉和丹皮酚加入S2以及S3中的液体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淀粉 和崩解剂制成软材,过筛制颗粒,50 °C下干燥制成颗粒制剂。
[0074] 实施例16 药效实验:取实施例1~15所述消毒剂进行抗菌实验结果如下: 一、体外抑菌实验: 1.平板抑菌实验: 细菌培养基的准备:称取蛋白胨l〇g、牛肉膏粉3g、氯化钠5g、琼脂15g并置于一铁容 器内,加入去离子水l〇〇〇ml,加热至牛肉膏跟琼脂完全溶解,补足蒸发的水分,并调节PH为 7. 3±0. 2 ;将上述培养基分装至3个300ml的锥形瓶中,套上胶塞,并用报纸包好,121°C湿 热灭菌20min。
[0075] 菌悬液的制备:取适量菌种悬液接种于5-10ml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表皮葡萄球 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在37°C摇床振动培养6-8h,链球菌在7°C摇床振动培养16-18K白 色念珠菌在30°C培养箱静止培养48-72h ;用接种环取上述第一代菌悬液划线接种于营养 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在上述条件下培养,再挑取典型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上培养。用接 种环挑取上述斜面培养物于无菌PBS液中,梯度稀释至适宜浓度备用(1 X 107?5 X 108cfu/ ml)。真菌菌悬液的制备方法同理。将制备好的菌悬液贴好相应的标签放入冰箱4°C下保 存,当天使用。
[0076]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用二倍稀释法将上述各样品分别稀释成含250mg/ml、 125mg/ml、62. 5mg/ml、31. 25mg/ml、15. 62mg/ml、7. 81mg/ml、3. 90mg/ml、l. 95mg/ml、 0· 98mg/ml、0· 49mg/ml (原生药浓度)共10种浓度溶液。将直径6mm的圆滤纸片放入不 同浓度的溶液中浸泡20min后取出,在无菌条件下晾干。将培养基倒入各平板中,每个平 板约15 mL,水平放置冷却后待用。将已制备好的各菌悬液用移液枪吸取0.1 mL,分别注 入相应的培养皿中,用已灭菌的涂布棒将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镊子夹取上 述晾干的含药滤纸片对号贴在含菌培养基表面,呈正三角分布,每菌每液做3个平衡样,并 做相应的空白对照。把做好的平皿放入培养箱中,细菌37°C下培养24 h,真菌27°C下培 养48h,按时取出,测定抑菌圈直径,以产生抑菌圈的最小的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〇
[0077] 实施例1~15所述消毒剂对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痢疾杆菌以及白色 念珠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菌数据见表1。
[0078] 表1各实例组合物对不同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g/mL)结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纯中药消毒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10?100份 五倍子、10?150份山楂、15?100份柳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纯中药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还含有苍术、连翘、白 芷、贯众、金银花、牡丹皮、丹皮酚、芒硝、野菊花或桂枝中的一种或多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纯中药消毒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的药剂,10?100份五倍子、10?150份山楂、15?100份柳叶、10?50份牡丹皮。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纯中药消毒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 成的药剂,10?100份五倍子、10?150份山楂、15?100份柳叶、10?50份牡丹皮、1? 20份桂枝。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纯中药消毒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 成的药剂,10?100份五倍子、10?150份山楂、15?100份柳叶、10?50份牡丹皮、1? 20份桂枝、10?50份贯众。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纯中药消毒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 成的药剂,10?100份五倍子、30?100份苍术、30?120份连翘、10?150份山楂、10? 150份白芷、15?100份柳叶、10?50份贯众、10?50份金银花、10?50份牡丹皮、0.1? 20份丹皮酚、1?30份芒硝、10?50份野菊花、1?20份桂枝。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纯中药消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为液体制剂 或固体制剂。
8. 权利要求7所述纯中药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 取柳叶、贯众、金银花、牡丹皮、桂枝、野菊花采用合煎进行提取,收集水提液,减压 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1?3g/ml备用;
52. 取五倍子、连翘采用乙醇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 1?3g/ml备用;
53. 取山楂、白芷、苍术采用乙醇冷浸,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 为1?3g/ml备用;
54. 取SI、S2、S3所述的浓缩液体与丹皮酚、芒硝混合,过滤,加入辅料,制备成液体制 剂或固体制剂。
9. 权利要求7所述纯中药消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 取柳叶、贯众、金银花、牡丹皮、野菊花以及桂枝粉碎成超微粉;
52. 取五倍子、连翘采用乙醇提取,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为 1?3g/ml备用;
53. 取山楂、白芷、苍术采用乙醇冷浸,过滤,收集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浓度在室温下 为1?3g/ml备用;
54. 取S1中的超微粉和丹皮酚、芒硝一起加入S2以及S3中的液体混合,加入辅料,过 筛、干燥制成颗粒制剂。
10. 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纯中药消毒剂在空气消毒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01P3/00GK104082353SQ201410316077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李钟 , 韩彬, 谭文影, 何庭华, 张建湘 申请人:李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