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

文档序号:26358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川西北高寒沙地植被恢复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高寒沙地的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地区高寒沙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置沙障;b.选种:选择红景天实生苗或根茎分株繁殖苗为种苗,红景天为大花红景天或狭叶红景天;c.栽植:采用穴栽方式移栽在川西北高寒沙地上,在秋季进行栽种;d.管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e.采种:生长5年后采种。本发明首次在川西北高寒沙地成功栽植红景天,狭叶红景天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由于红景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川西北地区成功种植红景天,不仅具备生态价值,而且具备经济价值,从而实现了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可持续性。
【专利说明】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川西北高寒区域或类似区域的川西北高寒沙地植被恢复的方法,特别 涉及一种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高寒沙地的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草地退化、沙化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问题,川西北地区也不例外。
[0003] 川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是长江和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平均海拔 3600m以上,气候类型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寒冷,四季难以明显划 分,全年春秋短促,长冬无夏,热量低;干雨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幅射强烈;灾 害性天气多。年平均气温为〇?6°C,极端最高气温为25. 0°C,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 为-38.9°C,出现在2月。年均日照1600?2400小时,10°C以上活动积温1000?1500°C。 年降水量500-900mm,80 %是集中在5?10月,年均积雪期为76天,长可达3个月,短在2 个月左右。土壤肥料含量少,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0004] 为了防止草地的进一步沙化和治理退化草原,川西北地区一直积极致力于退化、 沙化草地的植被恢复工作。如王岩春(川西北退牧还草工程区围栏草原植被恢复效果的研 究,草业科学,2008)等从地上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草群高度和盖度方面全面评价了川 西北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区围栏草原植被恢复的效果。刘兵(草场管理措施及退化程度对土 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等探索了川西北地区不同措施下的高寒 天然放牧草原土壤肥力,研究发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含量明显升高,土壤速效N、P含量 也明显上升。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退化沙地恢复的措施、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环境变化及 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这些研究都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0005] 另外,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目前多集中在生态层面的治理,如通过栽种高红柳和 硬杆仲冰草。由于这些植被经济效益有限,而目前高寒地区退化草地人工植被恢复均是国 家扶持项目,待项目结题后,没有持续的资金继续投入,加上植被成活率不高,没有后续经 济效益将导致后期无人问津,最终致使沙地又恢复沙化。
[0006] 如何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高寒沙地,将荒漠植被真正恢复,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 的问题。
[0007] 面对上述问题,人们开始寻找实现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目前, 在沙地成功种植的经济价值较高药材有在新疆的肉苁蓉和在内蒙的甘草。但是由于川西北 沙地特殊的气候条件,环境恶劣,这两种药材在川西北沙地均不能成活。可见,退化沙地中 植被的选择非常重要,要实现高寒沙地可持续地恢复植被是很不容易的。
[0008] 综上可见,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所选植被必须同时带来生 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植被的选择在治理退化沙地或草地中非常重要。
[0009] 红景天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根入药,味微涩。我国科研工作者近年来 对红景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化学成分方面已从红景天植物中分离得到30多种化合 物;红景天中分离得到的红景天苷、两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功酶以及岩白菜素 (II )等功能 性成分,普遍地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红景天有抗衰老、抗疲劳、抗缺氧、活血化瘀的 功效,可用于心功能衰弱、贫血、糖尿病、低血压、病后体虚、健忘、神经衰弱等症。可见,红景 天具有很好的药用经济价值。
[0010] 本申请的发明人长期致力于红景天的育苗和人工栽培的研究。前期研究成果(专 利200810304937. 2)公开了一种大花红景天种子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其公开的大花红景 天栽培方法包括:a、选地、整地,b、栽培,c、田间管理,d、采收。
[0011] 面对川西北高寒地区沙地的严重退化,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实 现退化沙地植被恢复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尚未发现有利用红景天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 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12] 针对上述现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即在 高寒沙地上种植红景天,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实现了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 寒沙地的目的。
[001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4]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地区高寒沙地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0015] a、建置沙障:在川西北地区高寒沙地上采用常规的建障方式建置沙障;
[0016] b、选种:选择红景天实生苗或根茎分株繁殖苗为种苗,所述红景天为大花红景天 或狭叶红景天,
[0017] 对于实生苗:实生苗育苗时间彡3年,实生苗苗茎的直径彡2cm;
[0018] 对于根茎分株繁殖苗:大花红景天根茎直径> 2cm,根茎长> 15cm ;狭叶红景天种 苗直径彡8cm ;
[0019] c、栽植:将b步骤所选种苗采用穴栽方式移栽在设有沙障的川西北高寒沙地上, 沙地下埋有肥料,且在秋季进行栽种;栽种后,用细土从四周向内培土,盖土应超过顶芽 5?8cm ;其中,栽种量为4200-6000株/亩;所述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用 量为3000?5000kg/亩;
[0020] d、管理:
[0021] (1)施肥:喷施肥料,一年1?2次;其中肥料为无机肥,其施肥量为:氮:以尿素 计,2kg/亩;钾磷:以磷酸二氢钾计,2kg/亩;肥料浓度为0. 5?lwt % ;
[0022] (2)病虫害防治:防治根腐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鼠害;
[0023] e、米种:生长5年后米种,米种时每丛米摘其1/3?2/3即可。
[0024] 其中,a步骤中的建置方式为:以高原红柳为材料,设置高立式或半隐式生物沙 障;高立式沙障设置在沙丘顶部迎风面和风蚀窝,设置方向与主风向垂直;半隐式沙障设 置在退化草丘背风面和地势平缓的地方。
[0025] 进一步的,建置沙障时,高原红柳采用短枝扦插育苗,以苗龄> 2年的材料进行沙 障建置。
[0026] 更进一步的,高原红柳的栽植方式为:采取穴栽植方法,高原红柳移栽前用促生根 材料(吲哚丁酸钾)处理(用吲哚丁酸钾200-00ppm浸高原红柳基部0· 5- 1小时),移栽 株间距2?4m,穴的大小和深度略大于苗木根系;栽植时,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 实,最后覆上虚土;其中,中度退化草地栽种量应为60?160株/亩,重度退化草地栽种量 应为200?600株/亩。
[0027] 步骤b中,所述红景天优选为狭叶红景天。
[0028] 步骤b中,实生苗选用体型大、芽苞大而饱满且健壮、无病、无机械损伤的种苗;根 茎分株繁殖苗选用无病虫害、表皮无损伤的种苗。
[0029] 步骤c中,栽植时,当沙地有其他植被时,栽种株距为30?35cm,行距为35? 40cm ;当沙地没有其他植被时,株距为30?35cm,行距为30?35cm。
[0030] 优选的,步骤c中种苗移栽前采用消毒液处理。
[0031] 具体的,移栽前将种苗用浓度为0. 1-0. 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0?30min。
[0032] 所述消毒液的浓度优选为0. 1-0. 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
[0033]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4] 本发明首次在川西北高寒地区成功栽植红景天,狭叶红景天的成活率可达90%以 上,大花红景天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由于红景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川西北地 区成功种植红景天,不仅具备生态价值,而且具备经济价值,从而实现了治理川西北高寒沙 地的可持续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本发明提供一种川西北高寒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a、建置沙障:在川西北高寒退化草地上采用常规的建障方式制得沙障;
[0037] b、选种:选择红景天实生苗或根茎分株繁殖苗为种苗,其中,实生苗育苗时间> 3 年,种苗莖的直径彡2cm ;根莖分株繁殖:大花红景天根莖直径彡2cm,根莖长彡15cm,狭叶 红景天团块状种苗直径应> 8cm ;由于川西北高寒地区特定的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 其对种苗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并非所有的红景天种苗均适合在川西北高寒地区种植,经 探索发现实生苗需育苗时间> 3年,种苗茎的直径> 2cm ;根茎分株繁殖:大花红景天根茎 直径> 2cm,根莖长> 15cm,狭叶红景天团块状种苗直径应> 8cm ;
[0038] 在6至8月间,在晴天时沙地地表温度最高可达56°C以上,若种苗过小,种苗在沙 地里会被烤干而枯死,只有种苗茎达到足够大时才能在沙地里正常生长。经试验发现:种苗 茎的直径小于2cm成活率均低于40%,而种苗茎的直径大于2cm成活率均高于70% ;
[0039] c、栽植:将b步骤所选种苗采用穴栽方式移栽在设有沙障的川西北高寒沙地上, 沙地下埋有肥料,且在秋季进行栽种,栽种后,用细土从四周向内培土,盖土应超过顶芽 5?8cm ;其中,栽种量为5000-6000株/亩,肥料为农家肥,肥料用量为大于3吨/亩;栽植 时根据立地条件设置栽植条件,当沙地有其他植被时,株距为30?35cm,行距35?40cm ; 当沙地没有其他植被时,株距为30?35cm,行距30?35cm ;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 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农家肥为有机肥料,其特点是所含营 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
[0040] d、管理:
[0041] (1)施肥:喷施肥料,一年1?2次;其中肥料为无机肥:氮(以尿素计)2kg/亩、 钾磷(以磷酸二氢钾计)2kg/亩,可用水兑成0. 5?1 %的浓度喷施;
[0042] (2)病虫害防治:防治根腐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鼠害;
[0043] e、采种:生长5年后采种,采种时每丛采摘其1/3?2/3即可,一株红景天成活后 生长为多丛,采摘时只需采摘每丛的1/3 - 2/3即可;剩下的继续生长,从而实现可持续性 生长。
[0044] 其中,a步骤中的建置方式为:以高原红柳为材料,设置高立式或半隐式生物沙 障;高立式沙障设置在沙丘顶部迎风面和风蚀窝等条件恶劣的地方,设置方向与主风向垂 直;半隐式沙障设置在退化草丘背风面和相对地势平缓的地方。
[0045] 进一步的,建置沙障时,高原红柳采用短枝扦插育苗,以苗龄> 2年的材料进行沙 障建置。
[0046] 更进一步的,高原红柳的栽植方式为:采取穴栽植方法,高原红柳移栽前用促生根 材料处理,移栽株间距2?4m,穴的大小和深度略大于苗木根系;栽植时,苗干要坚直,根系 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并且,中度退化草 地栽种量应为60?160株/亩,重度退化草地栽种量应为200?600株/亩。
[0047] 步骤b中,实生苗选用体型大、芽苞大而饱满且健壮、无病、无机械损伤的种苗;根 茎分株繁殖苗选用无病虫害、表皮无损伤的种苗。
[0048] 根茎分株繁殖苗指先将种苗放在阳光下晒半天至1天,剔除带病和无芽眼的红景 天,然后对红景天整株种苗进行分切,使每块根茎种苗保留2?3个芽眼,大花红景天根长 应> 15cm,狭叶红景天团块状种苗直径应> 8cm。
[0049] 本发明红景天仅限于秋季移栽。
[0050] 步骤c中应均匀种植,每穴栽一个种苗,沟深7?10cm,实生种苗直立入穴,根茎分 株繁殖苗平放入穴。均保证根系舒展开、芽向上。栽种后,用细土从四周向内培土,盖土应 超过顶芽5?8cm。秋季移栽,盖土应适当加厚,以利防寒及防止产生冻拔现象。
[0051] 本发明中,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在品种的选择上必须兼具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创造性地选择红景天作为沙地恢复植被。但是,若仍然采用专利 号为200810304937. 2专利中公开的栽培方法,在川西北高寒地区并不能成功地栽培红景 天。可能由于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不同,对种苗的选择性、红景天栽种条件及管理方 面的要求均不相同。本发明 申请人:通过大量地创造性劳动,探索出了在川西北高寒地区栽 培红景天的方法,实现了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
[0052] 以下非限定性实施例更具体详细的描述,将有助于本发明的理解,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来决定。
[0053] 实施例1狭叶红景天在川西高寒沙地的种植
[0054]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治理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0055] 1、恢复地确认主要恢复流程:勘测一围栏建设一沙障建置一植被恢复;草地退化 等级划分按GB19377-2003执行:
[0056] 1. 1勘测:选择中度、重度退化的高寒沙地,勘测地理位置、草地类型、栽种面积等 相关基本信息,制定总体生态修复及植被恢复规划;
[0057] 1.2围栏建设:围栏建设在栽植前后进行均可;围栏质量及架设参照JB/ T51068-1999、NY/T 1237-2006 的规定执行;
[0058] 1· 3建置沙障:
[0059] 建置方式:以高原红柳为材料,设置高立式或半隐式生物沙障;高立式沙障主要 设置在沙丘顶部迎风面和风蚀窝等条件恶劣的地方,设置方向应与主风向垂直;半隐式沙 障主要设置在退化草丘背风面和相对地势平缓的地方;
[0060] 建置材料要求:高原红柳采用短枝扦插育苗,以苗龄> 2年的材料进行沙障建置;
[0061] 栽植方式:采取穴栽植方法,高原红柳移栽前应用促生根材料处理(即用吲哚丁 酸钾200-00ppm浸高原红柳基部0. 5?1小时),移栽株间距2?4m,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 大于苗木根系;栽植时,苗干要坚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 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0062] 建置密度要求:中度退化草地栽种量应为60?160株/亩,重度退化草地栽种量 应为200?600株/亩。
[0063] 2、选种:选择景天科红景天属狭叶红景天作为治理高寒退化沙地的栽植品种;
[0064] 2. 1种苗选择与处理
[0065] 红景天种苗分实生苗和分株繁殖苗。
[0066] A)实生苗:在育苗3年后,种苗的茎直径彡2cm可移栽;实生苗按大小、芽苞、健壮 情况分级;体型最大、芽苞大而饱满且健壮者为优;体型中等、芽苞饱满且健壮者为良;无 病、无机械损伤、芽苞饱实者为合格者;除此以外均为次品,不提倡使用;
[0067] B)根茎分株繁殖苗:先将种苗放在阳光下晒半天至1天,剔除带病和无芽眼的红 景天,然后对红景天整株种苗进行分切,狭叶红景天团块状种苗直径应> 8cm ;必须使每块 根茎种苗保留2?3个芽眼,尽量保证所选种苗无病虫害、表皮无损伤;
[0068] 2. 2栽植时间:秋季栽植;
[0069] 2. 3种苗处理:移栽前用0. 1-0. 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0?30min对种苗消 毒;
[0070] 3、栽培:
[0071] 3. 1栽植方法:采取穴栽方法:行距40cm,株距35cm,每667 m2栽5000株左右;均 匀种植,每穴栽一个种苗,实生种苗直立入穴,根茎分株平放入穴,均保证根系舒展开、芽向 上;栽种后,用细土从四周向内培土,盖土应超过顶芽5?8cm,秋季移栽;栽植时,当沙地 有其他植被时,栽种株距为30?35cm,行距为35?40cm ;当沙地没有其他植被时,株距为 30?35cm,行距为30?35cm ;栽植时沙地下埋有肥料;所述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 辅,有机肥用量为3000?5000kg/亩;
[0072] 4恢复地管理与维护
[0073] 4. 1灌溉:栽种后对栽种地进行适时浇水与灌溉,可参照SL 334-2005的有关规定 执行;
[0074] 4. 2施肥:喷施肥料,一年1?2次;其中肥料为无机肥,其施肥量为:氮(以尿素 计),2kg/亩;钾磷(以磷酸二氢钾计),2kg/亩;肥料浓度为重量百分比0. 5?1 % ;肥料 的使用应符合DB51/338的规定;
[0075] 4. 3补苗:建植后,如发现缺窝死苗,应及时对沙障及红景天进行补植,保证苗全;
[0076] 4. 4实施围栏封育管理,参照NY/T 1176-2006的规定执行;
[0077] 4. 5综合防治鼠虫害,参照NY/T 1240-2006的规定执行。
[0078] 采用实施例1方法首次在川西北高寒地区成功栽植红景天,狭叶红景天的成活率 可达90%以上。
[0079] 实施例2大花红景天在川西高寒沙地的种植
[0080]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仅有所选品种不同,本实施例中使用大花红景天,且在根茎分 株繁殖苗选取时,选用大花红景天时,根茎直径> 2cm,根茎长> 15cm。其余步骤均与实施 例1相同,采用实施例2方法首次在川西北高寒地区成功栽植红景天,大花红景天的成活率 可达70%以上。
[0081] 对比例1品种不同和栽种方法不同
[0082] 我们初始尝试在川西北高寒地区上栽植肉苁蓉和甘草,但都没有成活。这主要是 由于肉苁蓉与甘草均生长在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地区,该地区海拔较低,冬季寒 冷漫长,春夏季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年 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日照充足。与川西北沙化地区气候特点完全不同,特别是川西北 沙化地区的降雨量与严冬对肉苁蓉和甘草生长十分不利,夏季出现大量烂根,冬天难以顺 利越冬。
[0083] 在实验中,我们开展了小丛红景天、玫瑰红景天等的沙地栽种,经实验,小丛红景 天基本上全部死亡(当年成活率小于5%),玫瑰红景天无法正常越冬(第二年春发芽率小 于 5% )。
[0084] 此外,本发明中,若仍然采用专利号为200810304937. 2专利中公开的栽培方法, 在川西北高寒地区并不能成功地栽培红景天;可能由于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因素不同,对 种苗的选择性、红景天栽种条件及管理方面的要求均不相同。
[0085] 对比例2种苗要求
[0086] 在6至8月间,在晴天时沙地地表温度最高可达56°C以上,若种苗过小(实生苗育 苗时间< 3年、种苗茎的直径< 2cm或根茎分株繁殖苗选用大花红景天时,根茎直径< 2cm, 根茎长< 15cm ;选用狭叶红景天时,根茎分株繁殖苗直径< 8cm时),种苗在沙地里会被烤 干而枯死,只有种苗茎达到足够大时才能在沙地里正常生长。经试验发现:种苗茎的直径小 于2cm成活率均低于40%,而种苗茎的直径大于2cm成活率均高于70%。
【权利要求】
1. 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 建置沙障:在川西北地区高寒沙地上采用常规的建障方式建置沙障; b、 选种:选择红景天实生苗或根茎分株繁殖苗为种苗,所述红景天为大花红景天或狭 叶红景天, 对于实生苗:实生苗育苗时间彡3年,实生苗苗茎的直径彡2cm; 对于根茎分株繁殖苗:大花红景天根茎直径> 2cm,根茎长> 15cm ;狭叶红景天种苗直 径 > 8cm ; c、 栽植:将b步骤所选种苗采用穴栽方式移栽在设有沙障的川西北高寒沙地上,沙 地下埋有肥料,且在秋季进行栽种;栽种后,用细土从四周向内培土,盖土超过顶芽5? 8cm ;其中,栽种量为4200-6000株/亩;所述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用量 3000 ?5000kg/ 亩; d、 管理: (1) 施肥:喷施肥料,一年1?2次;其中肥料为无机肥,其施肥量为:氮:以尿素计, 2kg/亩;钾磷:以磷酸二氢钾计,2kg/亩;肥料浓度为0. 5?lwt% ; (2) 病虫害防治:防治根腐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鼠害; e、 米种:生长5年后米种,米种时每丛米摘其1/3?2/3即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a中建置沙障的方式为:以高原红柳为材料,设置高立式或半隐式生物沙障;高 立式沙障设置在沙丘顶部迎风面和风蚀窝,设置方向与主风向垂直;半隐式沙障设置在退 化草丘背风面和地势平缓的地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建置沙障时,高原红柳采用短枝扦插育苗,以苗龄> 2年的材料进行沙障建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高原红柳的栽植方式为:采取穴栽栽植方法,高原红柳移栽前用促生根材料处 理,移栽株间距2?4m,穴的大小和深度大于苗木根系;栽植时,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 土踩实,最后覆上虚土;其中,中度退化沙地栽种量为60?160株/亩,重度退化沙地栽种 量为200?600株/亩;所述促生根材料为吲哚丁酸钾,所述用促生根处理指用吲哚丁酸钾 200-00ppm浸高原红柳基部0· 5?1小时。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红景天为狭叶红景天。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实生苗选用体型大、芽苞大而饱满且健壮、无病、无机械损伤的 种苗;根茎分株繁殖苗选用无病虫害、表皮无损伤的种苗。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栽植时,当沙地有其他植被时,栽种株距为30?35cm,行距为 35?40cm ;当沙地没有其他植被时,株距为30?35cm,行距为30?35cm。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种苗移栽前采用消毒液处理,所述消毒液为浓度为0. 1-0. 5wt% 的高锰酸钾水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红景天可持续性地治理川西北高寒沙地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种苗移栽前采用消毒液处理的方法为:将种苗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0?30min。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145691SQ201410427173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贾国夫, 何正军, 赵文吉, 尼科, 李洪泉 申请人: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