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

文档序号:26705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点斑篮子鱼投放到需要进行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海区水体中。本发明所述的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采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生态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可以利用点斑篮子鱼用来摄食珊瑚礁生境中的藻类,以减少珊瑚的竞争者数量和密度,达到快速、有效的促进净化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境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珊瑚礁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扰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导致全球珊瑚礁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出现全球性的严重退化。面对珊瑚礁资源持续衰退的严峻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珊瑚礁生境修复技术研究,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宝贵的珊瑚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0003]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生态系统食物链被破坏,导致珊瑚竞争者藻类大量繁衍,强食珊瑚赖以生存的饵料,以及珊瑚生境被碎屑覆盖而污染等。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有效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点斑篮子鱼投放到需要进行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海区水体中。
[0006]具体的,所述的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点斑篮子鱼的个体选择:根据修复环境的需要,选择周边地区的点斑篮子鱼物种,同时选择食量大、生长迅速、耐受性强的活泼健康个体;
步骤2点斑篮子鱼的驯养:将点斑篮子鱼驯养于与修复海区环境条件相似的小型水体中,期间对一些不健康、受伤或不适应投放要求的鱼进行筛除;
步骤3点斑篮子鱼的放流:根据海区中珊瑚礁的密度和丝状藻类的密度,将步骤2中驯养符合要求的点斑篮子鱼的投放于修复的海区中。
[0007]进一步,步骤I所述的点斑篮子鱼的个体体重范围在40_80g之间,优选50_60g之间,长度在8-12cm之间的点斑篮子鱼个体。
[0008]进一步,步骤2中点斑篮子鱼的驯养方法优选先在海区采用围网或网箱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性养殖,养殖期间对鱼进行观察和筛选。
[0009]进一步,还包括根据水体中丝状藻密度的情况,将部分个体较大的点斑篮子鱼移出水体的步骤。
[0010]优选的,所述的将部分个体较大的点斑篮子鱼移出水体的步骤,采用钓竿或者地笼网进行捕获点斑篮子鱼。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采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生态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可以利用点斑篮子鱼用来摄食珊瑚礁生境中的藻类,以减少珊瑚的竞争者数量和密度,达到快速、有效的促进净化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3]本发明通过将点斑篮子鱼投入到需要进行生境修复的珊瑚礁区,以摄食珊瑚礁生境中的藻类和碎屑,协助珊瑚排除多余竞争者藻类,以及通过摄食碎屑增加水体透明度,从而进行珊瑚礁生境修复。
[0014]具体步骤包括:
Cl)点斑篮子鱼的个体选择
由于选取的鱼种需具备协助珊瑚排除水体中多余的竞争藻类,以及通过摄食碎屑增加水体透明度的能力,应从以藻类及碎屑为主食的鱼类中选取投放目标,并且该鱼种为暖水岩礁性鱼种,适宜在温暖的热带珊瑚礁海区生存。此外,选取的鱼种还必须满足:①不以珊瑚虫为食,在摄食方面不与珊瑚产生竞争可以对珊瑚礁区生境起到改善作用,与珊瑚有良好的互利共生关系;③适于在珊瑚礁海区投放,成活率较高且能在珊瑚礁海区正常生长与繁育。
[0015]点斑篮子鱼是一种喜栖息于岩礁及珊瑚丛中,主要以附着于礁石及珊瑚上的丝状绿藻、褐藻等藻类为食的鱼种,集群性较为明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因此,可以利用点斑篮子鱼来摄食珊瑚礁生境中的藻类,促进净化珊瑚礁生境。点斑篮子鱼的个体体重范围在40-80g之间,优选50-60g,长度在8-12cm之间的点斑篮子鱼个体。
[0016](2)点斑篮子鱼的驯养
由于点斑篮子鱼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类,使用于珊瑚礁生境修复的篮子鱼需要食量大、生长迅速、耐受性强的活泼健康个体,且需根据修复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在海南三亚珊瑚礁海区进行生境修复,选择三亚周边海区的群体,有利于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同时选择个体较大、花纹明显,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个体。
[0017]另外,如条件允许,最好对使用于珊瑚礁生境修复的篮子鱼进行驯养,将其驯养于与修复海区环境条件相似的小型水体中,期间对一些不健康、受伤或不适应投放要求的鱼进行筛除,符合要求的鱼可以投放于修复的海区中,可先在海区采用围网或网箱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性养殖,期间对鱼进行观察和筛选。
[0018](3)点斑篮子鱼的放流
根据海区中珊瑚礁的密度和丝状藻类的密度,将步骤2中驯养符合要求的点斑篮子鱼的投放于修复的海区中。投放密度由海区中珊瑚礁的密度和丝状藻类的密度决定,并根据丝状藻剩余密度决定对篮子鱼的收获力度。对于50 g左右的篮子鱼,丝状藻覆盖率在10%左右、珊瑚礁覆盖率在30%左右的海区,投放密度为每亩水面20-30尾为参考。
[0019]一般而言,点斑篮子鱼投放后不再移出水体,但如果丝状藻密度低至篮子鱼食物缺乏,可将部分篮子鱼移出水体,如需减少篮子鱼的密度,尽量选择群体中个体较大的鱼移出,从而调节海区中篮子鱼密度。在收获篮子鱼时最好采用钓竿或者地笼网进行捕获,比较方便地用来调节篮子鱼密度。
[0020]点斑篮子鱼在水中促进生境的过程:使用篮子鱼摄食生长于珊瑚礁附近的丝状藻,可以减少丝状藻对珊瑚虫体内虫黄藻的竞争,增加水体的能见度,并且篮子鱼摄食珊瑚丛周边的碎屑物质,增加水体透明度,使虫黄藻能更大程度地进行光合作用,珊瑚能更良好地生长。
[0021]将上述方法用于海南三亚西排珊瑚礁海区修复实践中,经过投放篮子鱼摄食丝状藻,水体丝状藻覆盖率可以下降5-8个百分点,水体透明度能上升20-30cm,珊瑚礁覆盖率可以上升5个百分点左右。
[0022]综上所述,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本发明可以控制珊瑚礁海区丝状藻,修复了珊瑚礁海区生境,保证了珊瑚礁海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此外,通过将多余的篮子鱼移出海区的方法,实现海区富营养化的资源化利用,因此本发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0023]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点斑篮子鱼投放到需要进行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海区水体中。
2.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点斑篮子鱼的个体选择:根据修复环境的需要,选择周边地区的点斑篮子鱼物种,同时选择食量大、生长迅速、耐受性强的活泼健康个体; 步骤2点斑篮子鱼的驯养:将点斑篮子鱼驯养于与修复海区环境条件相似的小型水体中,期间对一些不健康、受伤或不适应投放要求的鱼进行筛除; 步骤3点斑篮子鱼的放流:根据海区中珊瑚礁的密度和丝状藻类的密度,将步骤2中驯养符合要求的点斑篮子鱼的投放于修复的海区中。
3.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点斑篮子鱼的个体体重范围在40-80g之间。
4.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点斑篮子鱼的个体体重为50-60g之间,长度在8-12cm之间。
5.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点斑篮子鱼的驯养方法优选先在海区采用围网或网箱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性养殖,养殖期间对鱼进行观察和筛选。
6.根据权利要2所述的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水体中丝状藻密度的情况,将部分个体较大的点斑篮子鱼移出水体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一种利用点斑篮子鱼进行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部分个体较大的点斑篮子移出水体的步骤,采用钓竿或者地笼网进行捕获点斑篮子鱼。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255602SQ201410490748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林龙山, 陈永俊, 张静 申请人: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集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