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白蚁防治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9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白蚁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堤坝白蚁防治技术。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堤坝进行探测并对发现的白蚁进行防治,主要是采用雷达法和高密度电测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法对白蚁巢穴进行探测,对雷达法和高密度电测法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根据巢穴的成像特征来判断巢穴的位置及深度,然后对发现的白蚁巢穴进行综合防治。本发明方法应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法探测堤坝白蚁巢工作效率高,不受死巢、活巢的限制,可基本确定蚁巢的地下空间位置和规模大小,是目前灭白蚁护堤坝最理想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专利说明】堤坝白蚁防治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白蚁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堤坝白蚁防治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共有8.7万余座水库,水库的坝型90%以上为土石坝,山塘约630万座,各类堤防26万km,其中主要堤防6.57万公里。水库大坝、堤防工程作为一种现实的、长期的防洪措施在我国防洪工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0003]白蚁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距今约有2.5亿年的历史。白蚁对堤坝等水利工程的危害早有历史记录。如公元前234年,韩非子《喻世篇》记有“千丈之堤,以蝼蚊之穴溃”;公元1590年,明潘季驯《河防一览》记有“江河一决,澎湃难支,始而蚁穴,继而滥觞,终必至于滔天而莫可收拾。”以上文献说明了白蚁危害江河堤防的普遍性和悠久历史。
[0004]据水利部水利管理司统计表明,我国南方省区一半以上的堤坝工程存在蚁害,其中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蚁害率高达90%以上。
[0005]近年来,过去一直认为不适宜白蚁生存的海塘也有白蚁危害的报道,2003年在深圳西海塘7.6公里的西乡段多次发现土栖白蚁的危害;2000年在钱塘江标准海塘的建设过程中多次发现蚁患,后据浙江省白蚁防治所对钱塘江临江一线118.843公里海塘蚁情调查表明,蚁害严重的海塘占23.9%,蚁害一般的海塘占30.6%。
[0006]南京市普查数据表明,各区县堤坝工程普遍受到堤坝白蚁危害,有蚁害的水库共有189座,占水库总数的75% ;流域性堤防652公里,有蚁害的堤防186公里,占堤防总长数的29%。1983年六合区三友水库汛期高水位时放水涵洞出现浑水现象;1983年六合区玉带江堤,在汛期高水位时出现渗漏、管涌险情,并迅速扩大,漏水洞中冲出白蚁和菌圃,经全力抢险才避免了决堤;1998年溧水县石白湖堤发生管涌,以上险情均为白蚁病害所致。
[0007]以上资料表明白蚁对土质堤坝造成的危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后果严重时则会酿成崩堤垮坝的大灾难,因此对堤坝白蚁进行防治于水利建设和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对白蚁防治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应用推广具有社会现实意义。
[0008]目前,国内外对白蚁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生物防治法、物理防治法、化学防治法、生态防治法及检疫防治法等。我国防治白蚁的方法除了诱杀、药杀、烟熏,常用的就是挖巢。
[0009]南京市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曾用开挖探沟、烟剂熏杀、追踪蚁道、解剖巢位的方法防治白蚁。后用使用“灭蚁灵”系列药物进行诱杀防治。1987年开始应用“灭蚁灵”型诱杀包,现在使用新型药物“蚁克星”诱饵剂诱杀包,效果较好。
[0010]随着我国白蚁防治科技工作者对堤坝白蚁活动规律、防治技术、防治方法等研究的不断深入,防治理念的更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在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了不少堤坝白蚁综合治理的新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类。
[0011](I)由广东省水利厅白蚁防治中心站经过长期实践研究总结形成的“三环节、八程序”法的新技术。
[0012]内容包括:
第一环节为找、标、杀。找一找堤坝白蚁的外露特征:泥被、泥线和分群孔;标一将找到的特征标志起来,以免丢失;杀一投馆药杀。
[0013]第二环节为找、标、灌。找一找药杀后长出堤坝表面的死巢指示物:碳棒菌;标一将死巢指示物标志起来;灌一对死巢进行灌泥浆(不需加农药)填洞、固坝。以上两个环节是在堤坝上实行的。
[0014]第三环节为找、杀(防),在堤坝周围400米内的蚁源区,见蚁投饵杀死白蚁,能有效地控制蚁源区的白蚁有翅成虫飞进堤坝定居筑巢,形成堤坝周围400米内无白蚁的环境,这是在堤坝外进行的环节。
[0015](2)由浙江省诸暨市白蚁防治所研究总结出的一套“找、标、杀、灌、防、控”为主要内容的堤坝白蚁防治质量保证体系。
[0016]其主要内容是:积极寻找白蚁地表活动迹象,标出白蚁主巢初步位置及危害范围,运用多种灭蚁技术加以灭杀,并及时做好药土回填等防治工作。在完成防治工作后定期进行复查、防治,总量控制白蚁危害,确保堤坝安全。
[0017](3)南京市六合区白蚁防治中心引进美国陶氏益农公司较为先进的白蚁防治技术,经三年的野外课题研究试验,该诱杀系统选用的环保型药剂,不与土壤接触,不污染水源,又可回收处理,对于确保堤坝防洪安全和环境保护,尤其是水源地的保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18]作为白蚁防治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巢穴的探测在以往堤坝白蚁综合防治过程中主要采取人工实地踏勘法,一般是根据堤坝白蚁的生活习性,在工蚁外出觅食时要修筑泥线、泥被及繁殖蚁分飞时要筑分群孔等地表迹象,在白蚁活动盛期(分飞季节),组织专业人员对堤坝表层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同时认真记录所发现的泥线、泥被、白蚁取食迹象和分飞孔的具体位置。发现分飞时应详细记录分飞孔的数量及分布图形,以便可大致判断主巢的位置。在雨季还应注意与堤坝白蚁有共生关系的、被称为活巢指示物的鸡纵菌,如在堤坝发现有该类菌的存在,不仅表明堤坝存在蚁患,而且可判断其下位置有活巢巢腔或主蚁道。具体采取以下方法:
(I)从主蚁道追挖找巢。通过对白蚁活动个体或白蚁活动迹象,如泥线、泥被、分飞孔等的追踪,或在白蚁活动迹象不明显时也可采用直接开沟的方式截出蚁道,寻找主蚁道。找到主蚁道后继续追挖,如发现蚁道变大并向下扎;几条蚁道汇合一个方向;大量出现菌圃,且颜色渐深,由小到大;工蚁封闭迅速,兵蚁活动激烈;锄头挖土有空荡的回声等,说明已进入巢区或离主巢很近,继续追挖即可获得主巢。
[0019](2)根据真菌指示物找巢。由于堤坝白蚁巢腔内的菌圃有许多与白蚁共生的真菌,在有白蚁活动的情况下,如条件适宜可在巢腔或主蚁道上方的地面上长出鸡揪菌、三踏菌、鸡揪花等多种食用菌,顺着该类真菌下挖,容易找到主巢;而在白蚁巢群衰亡或死亡时,能在巢腔上方地面长出炭棒菌,因此,可根据该类真菌确定巢位。
[0020](3)利用锥探找巢。采用钢锥在堤坝上布点打眼,根据锥探时自然掉锥感和回填沙量异常情况确定巢位。
[0021]这种仅仅通过白蚁生物迹象采用传统的巢位探测方式显然是不完全合适的,特别是对一些白蚁活巢尚缺少地表指示物的情况下尤为困难,这种模式一方面对堤坝工程的安全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经济性差。因此如何在确保堤坝安全的情况下高效寻找到深埋在堤坝土壤里的白蚁巢穴,是解决堤坝白蚁病害隐患安全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0022]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单位开始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声音探测、地球物理等方法进行白蚁巢穴探查。其中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物探,物探除具有工效高、成本低、装备轻便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透视功能”,它能通过专门的仪器激发或发射各种波,并接收反射、折射、叠加或衰减后的波信号,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对接收到的各种信号作出合理解释,最终得出地层中结构的不同物理性状,如空洞、松散、致密等。
[0023]主要探测方法包括:
(I)探地雷达探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和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堤坝白蚁巢,通过模拟试验、实地探巢试验和垂直切片式开挖解剖分析,证明应用探地雷达技术能够准确地确定出蚁巢在地下的空间位置,并掌握了蚁巢的影像特征和蚁巢规模大小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能以步行的速度探测,也可以车载方式探测,且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和几何分辨率,并以直观的图像实时显示,探测深度可达3米左右,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0024](2)电阻勘探。电阻勘探的理论依据是地球勘探方法中的电阻法。即人工产生地下电场,而一般某一特定地段的土层可视为均质土壤,其电阻率无明显变化。当有白蚁蚁巢存在时,这部分土壤存在很多空洞,由于空气通常可视为绝缘介质。因此,这部分土壤对地下电场呈现高阻抗性质,排斥电力线,使该处地表部分的电场强度增大,从而判断该处有蚁巢或空洞。
[0025](3)浅震反射法。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传到地下岩层中,当遇到弹性和密度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在界面上发生波的反射,当遇到不均匀体时将发生绕射和折射,通过仪器在地面上把反射和折射的地震波接收记录下来,测定其到达地面各接收点的时间和振动特征,经过分析解释就可以确定地质界面的埋深和产状。当地下有蚁穴等不均匀体时,波的同相轴就会发生分叉等现象,还可观察到绕射特征,形成“眼状”异常。
[0026]以上这些方法,有的仅仅是提出一种理论和概念,有的仅仅处于试验阶段,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验证工作,才能应用于实际堤坝白蚁防治中。


【发明内容】

[002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堤坝白蚁综合防治技术,即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堤坝白蚁进行探测,进而进行综合防治。
[0028]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堤坝白蚁防治技术,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堤坝进行探测并对发现的白蚁进行防治,主要是采用雷达法和高密度电测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法对白蚁巢穴进行探测,对雷达法和高密度电测法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根据巢穴的成像特征来判断巢穴的位置及深度,然后对发现的白蚁巢穴进行综合防治。
[0029]雷达法探测程序如下:
测线布置一连接天线与主机一设定测量模式一参数设置一拖动天线,扫描探测一扫描结束一数据预处理一数据回放一编辑处理一速度分析一滤波、反褶积一能量均衡一偏移一图形处理一成像显示一判定被巢穴位置和深度一开挖验证。
[0030]高密度电测法基本步骤为根据实地状况进行场地电极布置,根据现场土质环境设置参数并采集信号,将数据导入计算机中进行反演分析_,最后对成图进行分析。
[0031]本发明结合两种方法的成像特点和结果,对白蚁巢穴进行反复分析排查,对可疑区域进行加密、多次、重点探测,进一步缩小巢穴范围并最终确定其位置。而后进行开挖验证,并对发现的白蚁巢穴进行综合防治。
[0032]本发明所述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诱杀法、挖巢法、灌浆法、烟熏法。
[0033]本发明一种典型的优选方案:探地雷达技术参数选取如下:天线200/400MHZ ;发射率10Khz ;米样率512samp/scan ;时窗100ns/60ns ;介电常数在5.6-6.3之间;扫描速度为64scan/sec;行进速度采用10cm/s ;垂向高通滤波器50MHz (10MHz)、垂向低通滤波器400MHz (800MHz)。
[0034]高密度电法技术参数选取如下:电极间距0.5-1.0MHz ;测量方式α排列,剖面数8-12。测线布置及其他参数根据实际地形变化。
[0035]上述优选方案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地区土质、环境条件下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0036]本发明方法应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法探测堤坝白蚁巢工作效率高,不受死巢、活巢的限制,可基本确定蚁巢的地下空间位置和规模大小,是目前灭白蚁护堤坝最理想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描述。
[0038]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某水库堤坝进行的。
[0039]探地雷达法实施方式:
1、系统组成
本实施例使用的探地雷达探测仪系美国地球物理测量系统公司生产的SIR-3000探地雷达系统。该系统为便携式单通道探地雷达,探地雷达主机外部主要组件包括:键盘、彩色SVGA显示屏、连接面板、电池插槽、指示灯。可以在屏幕上实时地观测探测资料或者回放显示资料。试验时采用200MHz或400MHz天线,天线与主机通过可拆卸插头连接。
[0040]2、仪器技术指标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I)主机
双通道实时数字采集处理器,操作平台为Windows NT。通道数:可同时记录2个通道的数据。
[0041]分辨率:5ps
量程增益:-20?10dB,自动或用户可选;增益曲线分段可以从I?8进行选择。
[0042]扫描速率:每秒2?800次扫描可选,具有DSP数据快速采集系统。
[0043]时基精度:0.02%
信噪比:> I1db。
[0044]动态范围:120dB。
[0045]记录长度:自动或用户可选,O?8000ns ;
迭加:2?32768个扫描。
[0046](2)天线
天线类型:兼容屏蔽式或非屏蔽式、连续拖动或点测、地面直接耦合天线。
[0047]天线和主机之间用同轴电缆进行数据传输。
[0048](3)软件
图像处理使用美国地球物理测绘公司开发的RADAN 6.5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主要进行目标位置修正、消除背景干扰、垂直堆栈等处理,使目标影像清晰,便于解释。
[0049]3、探测步骤
在可能存在蚁穴隐患的堤坝段,在堤坝顶部布置两到三条测线。探测时,探地雷达天线底面紧贴坝顶表面,人工拖动天线缓慢前进,接收天线收反射的信号。外业工作结束后,进行内业数据分析。内业工作首先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通过探地雷达后处理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均衡等处理,打印时间剖面图。时间剖面图是用作判读、解释和计算的基本图件。根据处理过的图像,找出电阻明显异常高的区域,确定其位置、形状和大小。
[0050]高密度电阻率法实施方式
1、系统组成
实施例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仪器采用重庆奔腾WGMD-6A三维高密度测量系统,系统由主机、PDS-1分布式开关适配器、分布式开关电缆与不锈钢电极、PDZ-1分布式开关自检器、电法处理软件组成。
[0051]该系列分布式高密度测量系统具有存储量大、测量准确快速、操作方便等特点,并且可方便地与国内常用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配合使用,使解释工作更加方便直观。
[0052]2、仪器技术指标
(1)测量系统主机接收部分:
电压通道:±6 V
测量精度=Vp彡1mV时,±0.5% ±1个字 Vp < 1mV 时,± 1% ±1 个字电流通道:5 A
测量精度=Ip彡1mA时,±0.5% ±1个字
Ip < 1mA 时,±1% ±1 个字
视极化率测量精度:土 1% 土 I个字
对50Hz工频干扰(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压制优于SOdB
输入阻抗:> 50 M Ω
发射部分
最大供电电压:900 V (做分布式高密度电法时,最高允许电压800V)
(2)分布式开关电缆
电缆:护套为宽温聚胺脂材料,外径09mm
电缆开关盒数:10道/每串(也即每串电缆可接十个电极)
开关盒间距:1?10米(用户定货时指定)
开关盒尺寸:Φ25ι?πιΧ IlOmm (仅开关盒), Φ 25mm X 1 70mm (含压胶头)
最大工作电压:800V 最大工作电流:3A
电缆绝缘:A、B供电线间及其与低压线间彡1000MΩ/1000V 低压线间彡500ΜΩ/500ν 工作温度:-20°C?+70°C
(3)ros-1分布式开关适配器
绝缘性能:A、B接线柱间及其与低压端口间彡1000MΩ/1000V
低压端口间彡500M Ω /500V
与主机连接:A、B、Μ、N接线柱,RS-232接口
与电缆开关盒连接:12芯插座
仪器电源:1号电池(或用同样规格的镍镉电池)18节
(有外接24V电瓶插座,电瓶电压必须大于20V)
体积:220X 130X210 mm 3 重量:2 K g 工作温度:-10°C?+50°C 3、探测步骤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在可能存在蚁穴隐患的堤坝段,平行于坝肩布置一条测线,将全部电极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当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的结果。找出电阻明显异常高的区域,确定其位置、形状和大小。具体操作如下:
(I)现场布置 ①布置电极
首先,根据要探测的断面将电极沿断面方向(直线)等间隔的打在断面上方。
[0053]②布置、组装电缆
分布式开关电缆串规格为每串10个开关盒,从头至尾依次编号为I?10,即每串可接10个电极。
[0054]将组装前的电缆串沿断面方向依电缆串头尾顺序放置电缆串,放置电缆串时应注意让电缆串上的开关盒尽量靠近其要连接的电极。待全部电缆串放置完毕且经检查无误后,将所有相邻电缆串头尾插头相连即完成电缆组装。
[0055]③连接电极与电缆开关盒
将电缆开关盒紧靠电极置于电极上的弹簧的上方,再将弹簧上的拉环从电极顶部的螺母套入电极,即完成电极与电缆开关盒的连接。
[0056]④连接仪器
a.连接供电电源一分别用导线将电池盒正、负极与主机“高压+”、“高压接线柱连接起来。
[0057]b.用系统配备的A、B、M、N连接线分别将主机A、B、M、N接线柱对应连接至开关适配器的A、B、M、N接线柱。
[0058]c.用系统配备的通讯连接线把主机与开关适配器连接起来。
[0059]d.将开关电缆插头插入开关适配器的开关电缆插座。
[0060](2)现场测量
①在电极等布置完成后,打开主机,选择工作模式。
[0061]②进行接地电阻监测,主机通过开关适配器分别对实接电极扫描测量其接地阻。此方法也是检查电极开关好坏的一种手段。
[0062]③电池电压
a.检查测量主机电池电压,当电压低于9.6V时,将显示:“电源电压过低! ”需更换电池。
[0063]b.测量开关适配器电池电压。
[0064]④设置工作参数:包括:断面号、装置、滚动数、电极数、极距、剖面数。
[0065]⑤测量,测试个点电磁参数。
[0066](3)内业数据反演
野外测试结束后,将数据导入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圆滑处理,再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然后进行自动二维反演,最后对成图做出合理的解释。
[0067]实施例雷达探测的技术要点测线布置的要点
测线是沿主、副坝上、下游坝面平行于坝轴线布设,线距(相邻两测线间的斜坡距)的选择是关键,过小或者过大均不易快速有效的探测巢穴,由于本水库库龄较长,白蚁群体已相当成熟,根据以往开挖揭露显示,蚁穴侵蚀面宽度大都在I m以上,故选择基本线距为2 m较为合适,探测时对有异常情况的区域加密至I m,在背水坡坝脚附近可放宽至4m。
[0068]参数设置要点
本次检测使用美国地球物理测量系统公司生产的SIR-3000型探地雷达,和配套的收一发组合一体式200MHz和400MHz检测天线。该系统是时间域探地雷达系统,在测量中可实时自动显示彩色雷达剖面记录图像。
[0069]为完成本次探测任务,可靠的获取地下目标体的相关信息,现场参数设置如下:天线频率200MHz (400MHz),采样点数512samp/scan,采样数为16位,扫描速度64scan/sec,时窗100ns (60ns),垂向高通滤波器:50MHz (10MHz),垂向低通滤波器:400MHz (800MHz),发射率:100kHz,手动增益,不同的水库或堤防在探测时,首先进行介电常数标定工作。即根据已知埋深的被测物,采用以上参数进行探测,根据雷达反射的双程旅行时间和深度,反算电磁波在该段堤防或大坝实体中的综合传播速度,进而计算出该地区的介电常数,代入仪器设置中。六合地区水库及堤防土体为重粉质壤土和黄粘土等,介电常数标定后范围在5.6飞.3之间。现场测量方式采用天线沿设计测线贴面连续测量。为消除天线检测速度不均对测量位置的影响,每当天线移动到标志点时按动标记开关,以便准确控制剖面位置。
[0070]所有观测数据均通过模数转换后,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放于主机。200MHz有效深度5?6m,精度2?3cm ; 10MHz有效深度l(Tl5m,精度8?1cm ;400MHz有效深度3m,精度I?2cm ;900MHz有效深度Im,精度0.5?lcm。
[0071]数据及图像分析要点
经规一化、滤波处理,形成地质雷达彩色剂面。根据形成的地质雷达彩色剂面分析,当波的反射强、均匀、波的频率高时,介质均一;当波的反射弱,介质吸收程度高,并伴随波的频率降低,甚至还可见到反射剂面内有杂乱反射,波的同相轴错断等情况,说明介质不均一,强度低。当地下有蚁穴时,在地质雷达反射剂面上就出现了强反射弧。
[0072]从剖面图上看,白蚁洞穴的埋深大部分在I m以内,最深为2.2 m,最浅的已接近地表,其形态各异,有的呈扁显状,有的呈囊状,规模大的延仲达10 m以上,规模小的仅几十厘米,几个大的蚁穴连通呈蜘蛛状,结构复杂。
[0073]蚁穴的特征是由多个层叠的微笑孔洞组成,在雷达图像中显示的多个高频低振幅的区域组成,而普通孔洞则由单独一个较大的高频低振幅区域等。
[0074]实施例高密度电阻率探测的技术要点测线布置的要点
测线布置要点要考虑三个方面:
(I)测线位置:一般是沿堤坝上、下游面平行于堤坝轴线布设,测线间距要视堤坝坡度、可能的穴巢大小而定。坡度越大测线间距应适当减小;测线间距越小,所能探查到的蚁穴就越小。
[0075](2)电极数量:测线的长度受地形影响,应尽量多的布设电极。这样可以减少因滚动电极所需的时间,也能一次测出更长的距离。同时,所有的电极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否则所测的结果与所预设的目标就会出现出入。
[0076](3)电极间距:电极间距越大,测量的深度越大,但精度越差;反之,精度较好,能探测出较小蚁穴。
[0077]由于本水库库龄较长,白蚁群体已相当成熟,根据以往开挖揭露显示,蚁穴侵蚀面宽度大都在1.0m以上,本次探测,选择基本线距为1.5m?2.0 m,探测时对有异常情况的区域加密至1.0m。电极间距不宜超过1.0m,本次探测选用1.0m电极间距。
[0078]参数设置
为进行六合地区的白蚁巢穴探测,现场参数设置如下:电池电压采用10V,测量排列方式α排列(温纳装置)。
[0079]测量剖面数要根据电极数量、电极间距和目标深度确定,剖面越多,测量记录的数量就越多(深度越深),一个断面由若干条剖面线组成,且每条剖面线有唯一的剖面号。考虑到六合地区白蚁穴巢埋深在0.5m至3m之间不等,本次探测根据实地状况,分别在不同水库分别采用了 8、10、12个剖面。。
[0080]数据及图像分析
现场测试结束后,将数据导入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圆滑处理,再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然后进行自动二维正、反演计算,最后成图。
[0081]介质均一的视电阻率图像上表现出电阻率大小相差无几。当出现局部高阻区域,该处异常,可能存在空洞等缺陷。结合六合地区的土质,一般为粘性土或黄粘土,电阻率大致在5至20Ωπι之间,如果含水量更高的话,电阻率还要低一些,土体含水量很低的话,电阻率会高一些。如果在图像上,出现明显的高阻区域,可判断该处存在空洞异常,再结合白蚁洞穴埋深范围,如果异常区域在蚁穴埋深范围内,则为白蚁洞穴可能性非常大。采用上述分析方法,在大泉水库、三星水库、马洼塘坝均成功探测处白蚁巢穴若干。
[0082]本实施例采用的综合防治方法为挖巢法。
【权利要求】
1.堤坝白蚁防治技术,其特征是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堤坝进行探测并对发现的白蚁进行防治,采用雷达法和高密度电测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法对白蚁巢穴进行探测,对雷达法和高密度电测法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及图像分析,根据巢穴的成像特征来判断巢穴的位置及深度,然后对发现的白蚁巢穴进行综合防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雷达法探测程序如下:测线布置一连接天线与主机一设定测量模式一参数设置一拖动天线,扫描探测一扫描结束一数据预处理一数据回放一编辑处理一速度分析一滤波、反褶积一能量均衡一偏移一图形处理一成像显示—判定被巢穴位置和深度一开挖验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高密度电测法是根据实地状况进行场地电极布置,根据现场土质环境设置参数并采集信号,将数据导入计算机中进行反演分析,最后对成图进行分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结合雷达法和高密度电测法两种方法的成像特点和结果,对白蚁巢穴进行反复分析排查,对可疑区域进行加密、多次、重点探测,进一步缩小巢穴范围并最终确定其位置,而后进行开挖验证,并对发现的白蚁巢穴进行综合防治。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综合防治包括:诱杀法、挖巢法、灌浆法、烟熏法。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探地雷达技术参数选取如下:天线200/400MHz ;发射率 10Khz ;采样率 512samp/scan ;时窗 100ns/60ns ;介电常数在 5.6-6.3之间;扫描速度为64scan/sec;行进速度采用10cm/s ;垂向高通滤波器50MHz (10MHz)>垂向低通滤波器400MHz (800MHz)。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治技术,其特征在于高密度电法技术参数选取如下:电极间距0.5-1.0MHz;测量方式α排列,剖面数8_12,测线布置及其他参数根据实际地形变化。
【文档编号】A01G13/00GK104350984SQ201410630796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汤大祥, 李军, 杨宏丰, 苏静 申请人:南京市六合区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