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云英的选育方法

文档序号:274722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紫云英的选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紫云英的选育方法。该方法采用新的良种标准,通过对野生紫云英进行两次种子筛选,并对所获得的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选育出具有鲜草产量适中、种子产量高、耐渍、耐迟播、盛花期早、抗病性和抗寒性强等特点的紫云英新品种,该品种的紫云英与南方双季稻种植相匹配,能够提高南方农产品的整体品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收益的提高。
【专利说明】一种紫云英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紫云英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30多年来,我国绿肥相关研究大大萎缩、绿肥作物生产迅速滑坡,绿肥作物种子资源退化甚至消失,已无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且已有的绿肥作物种子资源、绿肥生产与利用技术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绿肥科研推广人才流失,队伍涣散,亟需整合和恢复,绿肥生产的种子短缺,甚至无种可用。解决上述问题,是发展绿肥作物生产利用、保障国家粮食核心区农业生态良性发展的关键。
[0003]紫云英一直是稻田绿肥的主要品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紫云英品种退化混杂严重,生产性能较低,且市场上良种供应缺乏。近些年来,南方稻区在耕地地力提升中的紫云英种子几乎全部依赖其它地区供应,而这些年其它地区紫云英品种在南方稻区省份多表现出盛花期早、鲜草产量低或鲜草产量高、盛花期迟、抗逆性差、种子价格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种植紫云英的积极性,尤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南方稻区绿肥恢复发展进度。
[0004]选育鲜草产量适中、种子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综合性状优的一些传统选育方法,在现代稻作制下即为选育早花、适产、耐溃、高养分含量紫云英与南方双季稻种植相匹配的新品种。
[0005]因此,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需要选育出的种子不仅可实现稻区紫云英种子的自给,也能为紫云英种子出口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种源,还可为我国南方稻区紫云英种植提供大量优质良种,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和低碳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减少化肥投入量、充分利用冬闲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土壤肥力,改变南方紫云英种子完全依赖其它省份供应的局面,提高南方农产品的整体品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收益的提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紫云英的选育方法。该方法采用新的良种标准,通过对野生紫云英进行两次种子筛选,并对所获得的良种进行繁育,选育出具有鲜草产量适中、种子产量高、耐溃、耐迟播、盛花期早、抗病性和抗寒性强等特点的紫云英新品种,该品种的紫云英与南方双季稻种植相匹配,能够提高南方农产品的整体品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收益的提高。
[0007]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云英的选育方法,包括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获得一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以及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的过程。
[0008]根据本发明,所述紫云英良种标准包括:
[0009]鲜草产量1500-2000公斤/亩;
[0010]种子产量> 40公斤/亩;
[0011]耐溃:在0〈田面水< 5厘米条件下,水淹3天,90%以上植株还能继续存活生长;
[0012]耐迟播:晚稻收获后15天以内播种,鲜草产量彡1500公斤/亩;
[0013]盛花期早:3月上中旬进入盛花期;
[0014]抗病性好:菌核病感病率< 0.10%,白粉病感病率< 15.0% ;
[0015]抗寒性强:在0°C以下连续3天,80%以上的植株还能继续存活生长。
[0016]根据本发明,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的过程包括:
[0017]步骤A,选择野生紫云英生长区;
[0018]步骤B,对野生紫云英植株进行鉴别并标记;
[0019]步骤C,收获所标记的野生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一次紫云英良种;
[0020]其中,在步骤A中,选择潮湿低洼地带的野生紫云英生长区,其中所述潮湿低洼地带包括湖区、河滩。
[00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B中,对野生紫云英进行观测和鉴别,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野生紫云英植株进行标记,其中,所述观测是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对紫云英的整个开花期进行。
[0022]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B中,对野生紫云英的进行观测和鉴别,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野生紫云英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基因片段,其中,所述观测是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对紫云英的整个开花期进行。
[0023]根据本发明,对紫云英进行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的过程包括:
[0024]步骤L,对一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殖;
[0025]步骤M,对一次紫云英良种的繁殖植株进行筛选获得紫云英优选株;
[0026]步骤N,收获紫云英优选株的种子作为二次紫云英良种;
[0027]其中,在步骤L中,选取半径>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和/或采用套袋方法,对一次紫云英种子进行繁殖。
[002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M中,在开花前对一次紫云英种子的繁殖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检测,并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植株进行标记并套袋和/或剔除掉不符合紫云英种子的标准的植株获得优选紫云英单株,对所收获的优选紫云英单株的种子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紫云英优选株。
[0029]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M中,在开花前对一次紫云英种子的繁殖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并进行基因比对,对基因片段与步骤B中所筛选出的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基因片段具有90%—致性,优选具有95%—致性,更为优选的具有100%—致性的植株进行标记并套袋和/或剔除掉不符合紫云英种子的标准的植株获得紫云英优选株。
[0030]根据本发明,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的过程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获得紫云英复壮良种,并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获得紫云英扩繁良种。
[0031 ] 本发明中,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包括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殖,剔除病株、弱株,收获非病、弱紫z?英植株的种子作为紫z?英复壮良种。
[0032]根据本发明,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包括对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种子繁殖,所收获的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紫云英扩繁良种。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发明更加容易理解,但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起说明性作用,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提及的具体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实验方法进行。
[0034]本发明基于上述紫云英良种标准进行紫云英选育,其包括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获得一次紫云英良种,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以及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的过程。
[0035]1.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获得一次紫云英良种。
[003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米用传统育种技术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的过程包括:
[0037]步骤A1,选择野生紫云英生长区:选择潮湿低洼地带的野生紫云英生长区,其中所述潮湿低洼地带包括湖区、河滩;
[0038]步骤B1,对野生紫云英植株进行鉴别并标记:对野生紫云英进行观测和鉴别,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野生紫云英植株进行标记,其中,所述观测是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对紫云英的整个开花期进行。
[0039]步骤C1,收获所标记的野生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一次紫云英良种。
[0040]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的过程包括:
[0041]步骤A2,选择野生紫云英生长区:选择潮湿低洼地带的野生紫云英生长区,其中所述潮湿低洼地带包括湖区、河滩;
[0042]步骤B2,对野生紫云英植株进行鉴别并标记:对野生紫云英的进行观测和鉴别,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野生紫云英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基因片段,其中,所述观测是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对紫云英的整个开花期进行;
[0043]步骤C2,收获所标记的野生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一次紫云英良种。
[0044]2.对紫云英进行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
[0045]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对紫云英进行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的过程包括:
[0046]步骤L1,对一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殖: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和/或采用套袋方法建立选种圃,对一次紫云英种子进行繁殖;
[0047]步骤M1,对一次紫云英良种的繁殖植株进行筛选获得紫云英优选株:在开花前对一次紫云英种子的繁殖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检测,并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植株进行标记并套袋和/或剔除掉不符合紫云英种子的标准的植株,对所收获的优选单株的种子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紫云英优选株;
[0048]步骤N1,收获紫云英优选株的种子作为二次紫云英良种。
[0049]本发明中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主要是防止蜜蜂类飞行较远的昆虫授粉,从而影响种子的纯度。
[0050]本发明中,所述比较试验包括株系比较试验、品系比较试验和优株比较试验。其中,所述株系比较试验是指,例如,在对所收获了优选紫云英单株的种子后,建立株系圃,并在其中对优选紫云英单株的种子进行单株单独播种繁育,并在次年春季从中选出了整齐度一致、综合表现好的优良紫云英株系。
[0051]所述品系比较试验是指,例如,在获得了优良紫云英株系后,建立株行圃所获得的优良株系进行繁育,并与当年秋季到隔年春季对紫云英通过品系比较,选育出早花、耐迟播、适产、NPK养分含量高的优良紫云英品系。
[0052]所述优株比较试验是指,例如,在获得了优良紫云英品系后,建立株行圃对优良紫云英品系进行繁育,并于当年秋季到隔年春季对紫云英进行优株比较,从优良紫云英品系中选出优选株,淘汰劣系,套袋。
[0053]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对紫云英进行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的过程包括:
[0054]步骤L2,对一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殖: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和/或采用套袋方法,对一次紫云英种子进行繁殖;
[0055]步骤M2,对一次紫云英良种的繁殖植株进行筛选获得紫云英优选株:在开花前对一次紫云英种子的繁殖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并进行基因比对,对基因片段与步骤B中所筛选出的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植株的基因片段具有90%—致性,优选具有95% —致性,更为优选的具有100%—致性的植株进行标记并套袋和/或剔除掉不符合紫云英种子的标准的植株获得紫云英优选株;
[0056]步骤N2,收获紫云英优选株的种子作为二次紫云英良种。
[0057]3.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
[0058]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的过程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获得紫云英复壮良种,并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获得紫云英扩繁良种。
[0059]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包括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殖,剔除病株、弱株,收获非病、弱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紫云英复壮良种。
[0060]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包括对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种子繁殖,所收获的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紫云英扩繁良种。
[0061 ]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的过程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建立原原种制种田和原种圃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获得紫云英复壮良种,并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获得紫云英扩繁良种。
[006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包括采用科学施肥和高效种植的方式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殖,剔除病株、弱株,收获非病、弱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紫云英复壮良种。
[0063]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包括对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种子繁殖,选取种子产量> 40公斤/亩的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紫云英扩繁良种。
[0064]本发明所述用语“鲜草产量”亦称盛花期鲜草产量,是指盛花期紫云英的产量。
[0065]本发明所述用语“上中旬”是指一个月中的1-20日。
[0066]本发明所述用语“上旬”是指一个月中的1-10日。
[0067]本发明所述用语“下旬”是指一个月中的20日到该月最后一天。
[0068]本发明中所有表示“月”的时间均是指公历。
[0069]本发明所述用语“潮湿低洼地带”是指附近有河流和湖泊的较低陆地和沙洲等,每年有8个月的湿度超过60 %。
[0070]本发明所述用语“种子的纯度”是指紫云英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本紫云英样品种子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0071]本发明所述用语“原原种制种田”是指根据种子的量,估计所生产的种子能保证下年大量扩繁后,可以用于生产推广所使用的制种田叫做原原种制种田。用原原种制种田生产的种子留下一部分保存在冷库中,作为以后生产过程中品种退化后的繁殖原种。
[0072]本发明所述用语“原种圃”是指用于生产下年进行推广生产所需要种子的繁种圃。
[0073]本发明所述用语“原原种”是由育种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最原始的一批种子。
[0074]本发明所述用语“原种”是指用原原种直接繁育出来的,或推广品种经过提纯后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0075]本发明所述用语“科学施肥”是指根据紫云英的需肥规律,合理搭配养分施肥。
[0076]本发明所述用语“高效种植”是指种植紫云英时开沟、清沟排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0077]本发明中抗病性是指紫云英对于菌核病和白粉病等的抗感染力。其检测方法是对紫云英植株进行菌核病和白粉病人工接种感病,然后观察并计算植株感病率。具体检测方法是紫云英盛花期用含孢子IX 14个的菌核病或白粉病菌悬液接种10株植株上100片叶片(每株10片),接种后黑暗保湿24h,随后转为白天温度23?27°C,相对湿度60%?85 %,夜间温度16?18°C,相对湿度95 %?100 %的环境条件适宜菌核病或白粉病的侵染,接种15d (天)后进行抗病性鉴定,计算感染病菌的叶数,用感染病菌的叶数比植株的平均叶数计算植株的感病率。
[0078]目前,分子标记广泛存在于基因组的各个区域,通过对随机分布于整个基因组的分子标记的多态性进行比较,就能够全面评估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并揭示其遗传本质。利用遗传多样性的结果可以对物种进行聚类分析,进而了解其系统发育与亲缘关系。分子标记的发展为研究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0079]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对紫云英种子进行选育。例如,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利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切割不同生物个体的基因组DNA,得到大小不等的DNA片段,所产生的DNA数目和各个片段的长度反映了 DNA分子上不同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通过凝胶电泳分析这些片段,就形成不同带,然后与克隆DNA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和放射显影,即获得反映个体特异性的RFLP图谱。通过与植株大量比对找出在RFLP的等位基因其有共显性特点的基因片段。再采用序列特异性扩增区(Sequence—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1n, SCAR)标记,将目标 RFLP的等位基因其有共显性特点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并对其末端测序,根据目标RFLP的等位基因其有共显性特点的基因片段两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基因DNA片段再进行PCR特异扩增,把与原目标RFLP的等位基因其有共显性特点的基因片段相对应的单一位点鉴别出来。SCAR标记是显性遗传,待检DNA间的差异可直接通过有无扩增产物来显示。SCAR标记方便、快捷、可靠,可以快速检测大量个体,结果稳定性好,重现性高。
[0080]又例如,序列特异性扩增区(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 Reg1n, SCAR)标记,是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RAPD)的基础上完成。本发明在通过对野生紫云英仔细观测和对共显性特点的基因片段进行合理预测,在这些检测样品中找到目标RFLP的等位基因其有共显性特点的基因片段。再通过SCAR标记方便、快捷、可靠,可以快速检测大量个体,结果稳定性好,重现性高。
[0081]对紫云英品种材料进行分子标记,用分子探针和基因片段技术找出控制早花、适产、耐溃的野生紫云英植株品种特性的基因片段,能确保新品种的纯度,缩短品种的选育时间,节省劳动强度,初次筛选时确定该品种控制早花、适产、耐溃的野生紫云英植株品种特性的基因片段,标记套袋生产筛选出植株的种子,进行二次筛选只保留具有控制早花、适产、耐溃的野生紫云英植株品种特性基因片段的植株;相比紫云英常规系统选育,缩短了品种特性稳定性初筛选1-2个紫云英生育周期(1-2年),缩短了品种特性稳定性二次筛选1-2个紫云英生育周期(1-2年),且方便二次筛选时较容易剔除掉(或分辨出)具有控制早花、适产、耐溃的野生紫云英植株品种隐性基因的植株。
[0082]本发明的优点和技术效果在于:一、创新性地提出了选育具有鲜草产量适中(每亩1500公斤左右)、种子产量高(大于等于40公斤/亩)、鲜草养分含量高、耐溃、耐迟播、盛花期早、抗病性和抗寒性强等特点的紫云英新品种。二、综合考虑到品种选育目标。对品种材料来源地进行了定义,选择湖边湿地、河滩等低洼地带野生紫云英生长区,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对紫云英的整个开花期进行观测,野生紫云英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为适应环境(早花植株当雨季洪水来时种子已经成熟得以保存,长期在河沙泥中生长使得紫云英对土壤中的养分有效性增强植株中的鲜草中的水分含量较低而养分含量较高,长期的优胜劣汰使得野生种的抗病性和抗寒性强,需要等到野生杂草枯萎时,紫云英种子才有合适的出苗时候使种子保存了耐迟播的特性,长期生长在低洼地带紫云英耐溃的特征明显),保留了鲜草产量适中,开花早,耐溃、耐迟播、抗病性和抗寒性强,一次观察中选择具有上述特征的植株进行筛选并进行分子标记。因此,本发明将选育具有鲜草产量适中、种子产量高、耐溃、耐迟播、盛花期早、抗病性和抗寒性强等特点并适合双季稻区种植的紫云英新品种;有效解决南方稻区紫云英生产与利用中种子短缺和种子品质差,生产和利用效果差等问题。
[0083]另外,本发明采用分子标记技术甄别紫云英良种,为紫云英育种提供了新的选育途径,免去了常规品种选育中通过选种圃(用于选择优选单株)、株系圃(用于选择优良株系)、株行圃(用于选择优良品系和优选株)这“三圃”来淘汰劣系的复杂过程,缩短了紫云英品种特性稳定性筛选的时间(2-4年),节省了选育场地和劳动强度;对我国再次兴起的绿肥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在紫云英新品种的选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0084]实施例
[0085]以下实施例中选择紫云英良种标准为:
[0086]鲜草产量1500-2000公斤/亩;
[0087]种子产量> 40公斤/亩;
[0088]耐溃:在0〈田面水< 5厘米条件下,水淹3天,90%以上植株还能继续存活生长;
[0089]耐迟播:晚稻收获后15天以内播种,盛花期鲜草产量彡1500公斤/亩;
[0090]盛花期早:3月上中旬进入盛花期;
[0091]抗病性好:菌核病感病率< 0.10%,白粉病感病率< 15.0% ;
[0092]抗寒性强:在0°C以下连续3天,80%以上的植株还能继续存活生长。
[0093]实施例1:
[0094]紫云英的育种目标是选育早花、适产、耐迟播及耐溃、抗病虫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紫云英品种。
[0095]1.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
[0096]步骤(1),选择野生紫云英生长区:选择潮湿低洼地带的野生紫云英生长区,其中所述潮湿低洼地带包括湖区、河滩。
[0097]步骤(2),对野生紫云英植株进行鉴别并标记:2010年春,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对紫云英的整个开花期进行观测,根据紫云英育种目标,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在沅江和君山野生紫云英中,对野生紫云英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植株基因片段,对符合良种标准的野生紫云英植株套袋;
[0098]步骤(3),收获所标记的野生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一次紫云英良种:2011年5月收获其种子作为一次紫云英良种。
[0099]2.对紫云英进行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
[0100]步骤(1),对一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殖:2010年秋,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和/或采用套袋方法,对一次紫云英种子进行繁殖。
[0101]步骤(2),对一次紫云英良种的繁殖植株进行鉴别并标记:在开花前对一次紫云英种子的繁殖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并进行基因比对,对基因片段与步骤B中所筛选出的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植株的基因片段具有100%—致性的植株进行标记并套袋和/或剔除掉不符合紫云英种子的标准的植株获得紫云英优选株。
[0102]步骤(3),收获所标记的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二次紫云英良种:2011年5月收获紫云英优选株的种子作为二次紫云英良种。
[0103]3.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
[0104]2011年秋,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的过程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建立原原种制种田和原种圃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2012年5月获得紫云英复壮良种。
[0105]4.对复壮良种进行扩繁
[0106]2012年秋,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过程包括选取半径>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2013年5月获得紫云英扩繁良种。
[0107]5.对紫云英扩繁良种进行大田试验
[0108]2013年在华容县、沅江市、长沙县、祁阳县和祁东县安排了多点生产试验,在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进行较大面积的鲜草和种子产量测定。2014年5月收获时紫云英品性在各地的表现与育种目标一致且性状稳定,品种成熟期极早,综合性状好,适宜南方双季稻区种植的紫云英新品种材料2份(沅江种和君山种)。
[0109]实施例2:
[0110]紫云英的育种目标是选育早花、适产、耐迟播及NPK养分含量较高、抗病虫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紫云英品种。
[0111]1.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
[0112]步骤(1),选择野生紫云英生长区:选择潮湿低洼地带的野生紫云英生长区,其中所述潮湿低洼地带包括湖区、河滩。
[0113]步骤(2),对野生紫云英植株进行鉴别并标记:2005年春,根据紫云英育种目标,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在长沙县春华镇和望城县野生紫云英大田中,各地均按育种目标挑选出生育期较早、NPK养分含量较高、整齐度一致、综合表现好的优秀单种50个,当选的单株套袋。
[0114]步骤(3),收获所标记的野生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一次紫云英良种:收获套袋单株的种子并分别脱粒,按顺序编号。
[0115]2.对紫云英进行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
[0116]步骤(1),对一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殖: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和/或采用套袋方法选种圃,对一次紫云英种子进行繁殖。
[0117]步骤(2),对一次紫云英良种的繁殖植株进行筛选获得紫云英优选株:在开花前对一次紫云英种子的繁殖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检测,并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植株进行标记并套袋和/或剔除掉不符合紫云英种子的标准的植株,收获优选紫云英单株的种子用于比较试验。
[0118]( i )株系比较试验:2005年秋,建立株系圃,并在其中对优选紫云英单株的种子进行单株单独播种繁育,2006年春,从中选出了整齐度一致、综合表现好的优良紫云英株系7个。
[0119]( ? )品系比较试验:建立株行圃对7个优良株系进行繁育,2006年秋-2008年春进行了品系比较试验,选育出了早花、耐迟播、适产、ΝΡΚ养分含量高的优良紫云英品系“春华种05-7”和望城种“06-7”,套袋并收获其种子。
[0120](iii)优株比较试验:建立株行圃筛选优良紫云英品系中的选优株,2008年秋-2010年春进行了优株比较试验,从优良紫云英品系“春华种05-7”和望城种“06-7”中选出优选株,淘汰劣系,套袋。
[0121]步骤(3),收获紫云英优选株的种子作为二次紫云英良种。
[0122]3.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
[0123]2010年秋,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建立原原种制种田和原种圃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2011年5月获得紫云英复壮良种。
[0124]4.对复壮良种进行扩繁
[0125]2011年秋,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过程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2012年5月获得紫云英扩繁良种。
[0126]5.对紫云英扩繁良种进行大田试验
[0127]2012年在岳阳市云溪区县、南县、长沙县、祁阳县和祁东县安排了多点生产试验,在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进行较大面积的鲜草和种子产量测定。2013年5月收获时紫云英品性在各地的表现与育种目标一致且性状较稳定,品种成熟期较早,综合性状好,能适宜南方双季稻区种植的紫云英新品种材料2份(春华种和望城种)。
[01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紫云英的选育方法,包括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获得一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以及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的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云英良种标准包括: 鲜草产量1500-2000公斤/亩; 种子产量>40公斤/亩; 耐溃:在0〈田面水< 5厘米条件下,水淹3天,90%以上植株还能继续存活生长; 耐迟播:晚稻收获后15天以内播种,鲜草产量> 1500公斤/亩; 盛花期早:3月上中旬进入盛花期; 抗病性好:菌核病感病率< 0.10%,白粉病感病率< 15.0% ; 抗寒性强:在0°C以下连续3天,80%以上的植株还能继续存活生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紫云英进行第一次种子筛选的过程包括: 步骤A,选择野生紫云英生长区; 步骤B,对野生紫云英植株进行鉴别并标记; 步骤C,收获所标记的野生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一次紫云英良种; 其中,在步骤A中,选择潮湿低洼地带的野生紫云英生长区,其中所述潮湿低洼地带包括湖区、河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对野生紫云英进行观测和鉴别,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野生紫云英植株进行标记,其中,所述观测是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对紫云英的整个开花期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对野生紫云英的进行观测和鉴别,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野生紫云英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基因片段,其中,所述观测是在3月上旬到4月下旬对紫云英的整个开花期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紫云英进行第二次种子筛选获得二次紫云英良种的过程包括: 步骤L,对一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殖; 步骤M,对一次紫云英良种的繁殖植株进行筛选获得紫云英优选株; 步骤N,收获紫云英优选株的种子作为二次紫云英良种; 其中,在步骤L中,选取半径>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和/或采用套袋方法,对一次紫云英种子进行繁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Μ中,在开花前对一次紫云英种子的繁殖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检测,并对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植株进行标记并套袋和/或剔除掉不符合紫云英种子的标准的植株获得优选紫云英单株,对所收获的优选紫云英单株的种子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紫云英优选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Μ中,在开花前对一次紫云英种子的繁殖植株的叶子或一个植株分支进行取样并进行基因比对,对基因片段与步骤Β中所筛选出的符合紫云英良种标准的基因片段具有90%—致性,优选具有95% —致性,更为优选的具有100%—致性的植株进行标记并套袋和/或剔除掉不符合紫云英种子的标准的植株获得紫云英优选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繁育的过程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获得紫云英复壮良种,并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获得紫云英扩繁良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二次紫云英良种进行品种复壮包括对二次紫z?英良种进行繁殖,剔除病株、弱株,收获非病、弱紫z?英植株的种子作为紫云英复壮良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种子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扩繁包括对包括选取半径> 5公里的范围内无紫云英生长的试验田块,对紫云英复壮良种进行种子繁殖,所收获的紫云英植株的种子作为紫云英扩繁良种。
【文档编号】A01H1/04GK104396734SQ20141065735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廖育林, 刘鹏飞, 聂军, 鲁艳红, 谢坚, 杨曾平, 曹卫东, 吴翠霞, 余国鸿, 刘菁, 周兴, 吴浩杰 申请人: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桃江县农业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