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1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本发明所述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为水剂,包括活性成分、极性有机溶剂、十二烷基盐和水。所述的活性成分为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胺鲜酯。该组合物的应用方法为在蒜薹采收前用水稀释200~500倍后进行叶面喷施,对防治蒜薹黄斑病效果显著。该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生物安全性高,且能促进蒜薹增产。
【专利说明】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及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病害防治领域,涉及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蒜薹是大蒜的幼嫩花茎,营养丰富,功能作用突出,深受消费者喜爱。蒜薹可通过 低温、气调等措施进行批量、长期贮藏而实现周年供应。然而蒜薹在采收前后会受到各种病 害的威胁,其中采前的主要病害为蒜薹黄斑病。
[0003] 蒜薹黄斑病是指在蒜薹的薹茎和薹苞上出现的黄色病斑,初期呈芝麻大小,散点 状,严重时会连接成片。带有黄斑病的蒜薹在冷库贮藏3?4个月后,黄斑处向下凹陷,极 易受到微生物侵染而发生老化、缩根、烂窝等。患黄斑病的蒜薹不耐贮藏,收购及销售价格 均较低,病害发生率高的年份严重影响蒜薹品质,影响农民的收入。丁超2003年在《长江蔬 菜》上发表的文章中分析了全国蒜薹产销行情,指出蒜薹黄斑病等病害已经严重制约大蒜 及蒜薹品质,严重时甚至造成大蒜种植区域的减少。
[0004] 对于蒜薹黄斑病的发病原因有以下2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蒜薹黄斑病是一种微生物病害,由田间带菌引起,可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沈瑞2007年在《河南科技》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在4?5月份用50%速克灵剂1000倍液 或用4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可抑制蒜薹黄斑病的发生,与0. 3%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 效果更好。但是采用化学杀菌剂容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及诱导病虫害抗性,并且,化学杀菌 剂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果蔬出口的重要因素。
[0005] 第二种观点认为蒜薹黄斑病属于生理病害,在逆境条件下容易发生,其发病与种 植技术、田间施肥管理有明显关系。周晓琳在2012年的硕士学位论文中介绍,蒜薹黄斑病 属于生理性病害,采收前如遇阴雨、雾天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需要通过改变种植制度、改进 田间管理、换种等措施减轻或消除病害。目前通过改变种植制度、改进田间管理等措施在实 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薛萍霞在1997年发表的文章中用实验证明蒜薹黄斑病患病部 位培养后镜检未发现任何病原物,并指出施用钾肥对该病害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蒜薹田间 管理及种植制度等的改良均需要耗时耗力,施用钾肥对防治蒜薹黄斑病的效果也不理想。
[0006] 目前国内外针对蒜薹黄斑病的研究还较少。而针对植物斑点病害,基本采用施用 化学杀菌剂或喷施拮抗微生物的方法。但施用化学杀菌剂容易引起的化学残留等安全问 题。拮抗微生物使用有一定条件限制且效果有限。因此,急需要开发一种安全高效的特异 性针对蒜薹黄斑病的药剂,以减少蒜薹黄斑病的发生,减轻蒜薹贮藏过程中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大蒜生长期间施 用可有效抑制蒜薹黄斑病的产生。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水剂,包含活性成分、极性 有机溶剂、十二烷基盐和水。
[0008] 所述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活性成分为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胺鲜酯。
[0009] 所述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为,活性成分、极性有机溶剂、十二烷 基盐和水所占质量百分比分别为:活性成分l_50wt%,极性有机溶剂1-lOwt%,十二烷基盐 l-5wt%,水补足余量。
[0010] 所述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为,活性成分、极性有机溶剂、十二烷 基盐和水所占质量百分比优选为:活性成分4-25wt%,极性有机溶剂3-7wt%,十二烷基盐 3-5wt%,水补足余量。
[0011] 所述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为,活性成分中水杨酸、茉莉酸甲酯、 胺鲜酯的质量比为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胺鲜酯=1 : (〇. 01-20) : (0. 05-30)。
[0012] 所述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为,活性成分中水杨酸、茉莉酸甲酯、 胺鲜酯的质量比优选为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胺鲜酯=1 : (〇. 05-2) : (0. 2-5)。
[0013] 所述的极性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4]所述的十-烧基盐为十-烧基硫酸纳、十-烧基硫酸按、十-烧基苯横酸1丐、十- 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 所述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照常规制备方法制 备即可,多种制备方法均适用于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先用极性有机溶剂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基硫酸 盐溶解并混匀,过滤、得到成品,经分装,即成为水剂。
[001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应用方法是将组合物用水稀释 200~500倍混合后喷施应用,应用时间为蒜薹采收前10?30天,可喷施1~2次。
[0017] 在蒜薹采收前10?20天喷施一次即可;或是在蒜薹采收前20?30天喷施第1 次,采前7?15天喷施第2次。
[0018]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作用显著,对蒜薹黄斑病防治效果较好。该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成 本低,效果显著,生物安全性好,且能促进蒜薹增产。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0020]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 等,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1] 实施例1 组合物1 :水杨酸〇. 5wt%,茉莉酸甲酯10wt%,胺鲜酯15wt%,甲醇Iwt%,十二烧基 硫酸钠Iwt%,水补足100wt%。
[0022] 制备方法:先用甲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硫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23]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400倍,在蒜薹采收25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在蒜薹采收 10天前再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24] 实施例2 组合物2 :水杨酸15wt%,茉莉酸甲酯0. 2wt%,胺鲜酯Iwt%,乙醇3wt%,十二烧基苯 磺酸钠3wt%,水补足100wt%。
[0025]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苯磺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26]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200倍,在蒜薹采收15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对照组为喷 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27] 实施例3 组合物3 :水杨酸10wt%,茉莉酸甲酯0. 5wt%,胺鲜酯2wt%,甲醇3wt%,十二烧基苯 磺酸f丐3wt%,水补足100wt%。
[0028] 制备方法:先用甲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苯磺酸钙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29]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300倍,在蒜薹采收20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在蒜薹采收 13天前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30] 实施例4 组合物4:水杨酸2wt%,茉莉酸甲酯5wt%,胺鲜酯10wt%,甲醇4wt%,十二烧基磺酸 钠3wt%,水补足100wt%。
[0031] 制备方法:先用甲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磺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32]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400倍,在蒜薹采收16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对照组为喷 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33] 实施例5 组合物5 :水杨酸4wt%,茉莉酸甲酯4wt%,胺鲜酯8wt%,乙醇4wt%,十二烧基硫酸 铵4wt%,水补足100wt%。
[0034]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硫酸铵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35]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500倍,在蒜薹采收28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在蒜薹采收7 天前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36] 实施例6 组合物6:水杨酸6wt%,茉莉酸甲酯3wt%,胺鲜酯6wt%,乙醇5wt%,十二烧基苯磺 酸钠4wt%,水补足100wt%。
[0037]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苯磺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38]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200倍,在蒜薹采收10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对照组为喷 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39] 实施例7 组合物7:水杨酸8wt%,茉莉酸甲酯Iwt%,胺鲜酯4wt%,甲醇5wt%,十二烧基苯磺 酸隹丐4wt%,水补足100wt%。
[0040] 制备方法:先用甲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苯磺酸钙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41]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200倍,在蒜薹采收30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在蒜薹采收 15天前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42]实施例8 组合物8:水杨酸14wt%,茉莉酸甲酯6wt%,胺鲜酯12wt%,乙醇6wt%,十二烧基磺 酸钠5wt%,水补足100wt%。
[0043]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磺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44]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400倍,在蒜薹采收23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间隔7天后再 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45] 实施例9 组合物9:水杨酸Iwt%,茉莉酸甲酯0. 3wt%,胺鲜酯1. 5wt%,乙醇6wt%,十二烧基 硫酸钠5wt%,水补足100wt%。
[0046]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硫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47]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500倍,在蒜薹采收24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在蒜薹采收7 天前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48] 实施例10 组合物10 :水杨酸Iwt%,茉莉酸甲酯4. 5wt%,胺鲜酯9wt%,甲醇7wt%,十二烧基苯 磺酸钠5wt%,水补足100wt%。
[0049] 制备方法:先用甲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苯磺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50]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400倍,在蒜薹采收20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对照组为喷 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51] 实施例11 组合物11 :水杨酸10wt%,茉莉酸甲酯5wt%,胺鲜酯10wt%,乙醇7wt%,十二烧基硫 酸铵5wt%,水补足100wt%。
[0052]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硫酸铵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53]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200倍,在蒜薹采收26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在蒜薹采收 10天前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54] 实施例12 组合物12 :水杨酸2wt%,茉莉酸甲酯0. 5wt%,胺鲜酯1. 5wt%,乙醇2wt%,十二烷基 磺酸钠Iwt%,水补足100wt%。
[0055]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磺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56]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500倍,在蒜薹采收20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在蒜薹采收7 天前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57] 实施例13 组合物13 :水杨酸0. 5wt%,茉莉酸甲酯0.Iwt%,胺鲜酯0. 5wt%,甲醇8wt%,十二烧 基硫酸钠2wt%,水补足100wt%。
[0058] 制备方法:先用甲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硫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59]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300倍,在蒜薹采收20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在蒜薹采收 10天前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60] 实施例14 组合物14:水杨酸15wt%,茉莉酸甲酯5wt%,胺鲜酯5wt%,乙醇9wt%,十二烧基苯 磺酸钠2wt%,水补足100wt%。
[0061]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苯磺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62]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200倍,在蒜薹采收15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对照组为喷 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63] 实施例15 组合物15:水杨酸25wt%,茉莉酸甲酯10wt%,胺鲜酯25wt%,乙醇5wt%,甲醇5wt%, 十二烧基苯磺酸f丐Iwt%,十二烧基苯磺酸钠Iwt%,水补足100wt%。
[0064]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苯磺酸钙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65]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300倍,在蒜薹采收20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在蒜薹采收 10天前喷施第二次。对照组为喷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66] 实施例16 组合物16 :水杨酸15wt%,茉莉酸甲酯10wt%,胺鲜酯15wt%,乙醇10wt%,十二烧基 磺酸钠2wt%,水补足100wt%。
[0067] 制备方法:先用乙醇完全溶解芸薹素内酯、胺鲜酯和水杨酸,然后加入水和十二烷 基磺酸钠溶解并混匀,过滤即可。
[0068] 应用方法:加水稀释300倍,在蒜薹采收17天前进行叶面喷施一次。对照组为喷 水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平行。
[0069] 实施例17 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的应用 按实施例1?16所示方法制备和应用组合物1?16。供试品种为苍山、广饶的白薹。 在蒜薹成熟后收获,按当地采收方式进行采收。采收过程中,在每个处理的中心区域,采集 样品5kg左右。
[0070] 蒜薹黄斑病抑制率测定:采集得到的样品于0°C PVC硅窗袋贮藏30天后,统计黄 斑病发病率并计算平均值。
[0071] *抑制率%=100*(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对照发病率。
[0072] 蒜薹单根重测定:随机在每组处理选取30根蒜薹,测定薹条的长度、总重量,并计 算平均值。
[0073] 表一、各配方蒜薹黄斑病抑制率统计表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水剂,包含活性成分、极 性有机溶剂、十二烷基盐和水,其中活性成分为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胺鲜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极性有机 溶剂、十二烷基盐和水所占质量百分比分别为:活性成分l_50wt%,极性有机溶剂1-lOwt%, 十二烷基盐l_5wt%,水补足余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极性有机 溶剂、十二烷基盐和水所占质量百分比优选为:活性成分4-25wt%,极性有机溶剂3-7wt%, 十二烷基盐3-5wt%,水补足余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中水杨酸、 茉莉酸甲酯、胺鲜酯的质量比为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胺鲜酯=1 : (〇. 01-20) : (0. 05-3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中水 杨酸、茉莉酸甲酯、胺鲜酯的质量比为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胺鲜酯=1 : (〇. 05-2): (0. 2-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性有机溶 剂为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二烷基盐 为十二烷基硫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 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应用 方法为,将该组合物用水稀释200~500倍,在蒜薹采收前10?30天进行叶面喷施1~2次。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治蒜薹黄斑病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该组合物用水稀 释20(T500倍,在蒜薹采收前10?20天喷施一次,或是在蒜薹采收前20?30天喷施第1 次,采前7?15天喷施第2次。
【文档编号】A01N37/40GK104351178SQ201410671829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1日
【发明者】王庆国, 晏惠, 武欢欢, 牟文良, 李艳华 申请人:山东营养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