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

文档序号:278704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包括放养细鳞斜颌鲴和使用益生菌制剂,更换大网目网箱和投放颗粒底净,以及对网箱内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本发明通过生物调节、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方法来提高网箱养鳝池塘的水质,水质优良、稳定,养殖过程中无需换水,主要化学、物理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网箱内外水体氨氮0.2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0.1毫克/升以下,硫化氢0.05毫克/升以下,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水体透明度35-40厘米。
【专利说明】—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黄鳝(Monopterus albus)俗称鳝鱼,隶属于属硬骨鱼纲,合觸目,合觸科,黄鳝属,主要分布于中国、越南、朝鲜、泰国、日本,是我国主要淡水名优水产品。鳝鱼是我国近年养殖发展十分迅速的名优鱼类之一,其主要养殖产区遍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等省。鳝鱼养殖已成为这些区域水产养殖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0003]长期以来,黄鳝人工养殖的方法主要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和网箱养殖三种;近年来黄鳝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方式除少部分稻田养殖外,主要集中在网箱养殖。
[0004]池塘设置网箱养殖黄鳝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养殖技术,也是黄鳝养殖的一种新模式,具有占用水面少、固定资产投入少、易养易捕、便于管理、方便操作、劳动强度低、饵料利用率高、黄鳝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见效快、单位面积效益高、广大农民容易接受、易于推广等优势。
[0005]网箱养殖黄鳝是当前我国黄鳝主要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存在以下缺点:(I)黄鳝投喂饲料是高蛋白的配合饲料和鱼糜,黄鳝排泄物和残剩饲料对水质污染大;(2)网目小,一般是30目/平方厘米,易被污泥、着生藻类、黄鳝排泄物堵塞,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差,网箱内水质易变坏;(3)水质差,黄鳝发病率高,生长慢,饵料系数大,效益低,养殖风险大。
[0006]网箱养殖黄鳝水质调节至关重要,决定养殖成败。传统网箱养殖黄鳝水质调节以换水和泼洒生石灰水为主,换水,污染环境,一次性换水超过1/3容易造成黄鳝应激反应,水源不好地方难以进行;黄鳝喜酸性环境,生石灰水是碱性,用量大了或频繁使用,影响黄鳝生长。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使用该方法处理的网箱养鳝池塘水质优良、稳定,主要化学和物理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
[0008]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包括生物调节、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所述生物调节包括如下步骤:
1)、网箱外水体放养细鳞斜颌鲴;
2)、周期性使用益生菌制剂;
3)、移植移走水草吸收带走氮、磷;
所述物理调节包括如下步骤:
1)、养殖中期更换大网目网箱;
2)、周期性往网箱内投放颗粒底净; 所述化学调节为周期性对网箱内水体进行消毒杀菌。
[0009]进一步地,生物调节中步骤I)所述的网箱外水体放养细鳞斜颌鲴为:
每公顷投放3000尾、大小为13-15厘米的细鳞斜颌鲴,1-3月份水温10_15°C时投放,,利用细鳞斜颌鲴刮食习性,摄食网衣上着生藻类,既疏通网目,促进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又收获细鳞斜颌鲴商品鱼,增收、增效。
[0010]步骤2)所述的周期性使用益生菌制剂为:
黄鳝放养前10天至10月下旬(水温15°C以上),每隔10天往网箱养鳝水体中泼洒益生菌制剂,用量、用法按产品说明书使用;黄鳝放养20天至10月下旬(水温15°C以上)借助的PVC管(长1.5米,内径5厘米),每隔7天往网箱底部投放片状缓释益生菌制剂,用量为产品说明书用量的5倍;利用益生菌制剂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0011]步骤3)所述的移植移走水草吸收带走氮、磷为:
网箱中移殖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凤眼莲(水葫芦),水花生面积占网箱面积的2/3,水葫芦面积占网箱面积的1/3,用毛竹隔开。水葫芦生长快,吸收氮、磷作用强,当水葫芦长满圈定面积时,移走一半,喂养网箱外水体套养的草鱼。一举两得,既吸收带走网箱内氮、磷,净化水质,又作为草鱼饲料。10月上旬,网箱中水葫芦及毛竹全部移除,让水花生平铺网箱。
[0012]物理调节中步骤I)所述的养殖中期更换大网目网箱为:
养殖中期,黄鳝放养后40天,将小网目网箱(30目/平方厘米)换成大网目网箱(网目为16目/平方厘米)。操作方法是用大网目网箱将小网目网箱兜住,将小网目网箱从一侧慢慢抽出,水草连同黄鳝一起移进大网目网箱。有利于养殖中后期网箱内外水体交换,改善网箱内水质。
[0013]步骤2)所述的周期性往网箱内投放颗粒底净为:
黄鳝放养20天至10月下旬(水温10°C以上),借助PVC管,每隔7天往网箱底部投放主要成分为活性碳、腐殖酸钠的颗粒状底质改良剂,用量为产品说明书用量的10倍。吸附网箱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与上述投放益生菌制剂一起施用。
[0014]上述的周期性对网箱内水体进行消毒杀菌为:
养殖季节每隔7天借助PVC管往网箱底部投放二氧化氯片剂,且与益生菌制剂错开投放使用,用量为产品说明书用量的3倍,与上述益生菌制剂错开使用,使用二氧化氯片剂3天后使用片状缓释益生菌制剂。利用环保型水体消毒剂——二氧化氯杀灭病原菌,调节水质。
[0015]上述的益生菌制剂为光合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EM菌的一种或多种。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生物调节、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方法来提高网箱养鳝池塘的水质,水质优良、稳定,养殖过程中无需换水,主要化学、物理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网箱内外水体氨氮
0.2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0.1毫克/升以下,硫化氢0.05毫克/升以下,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水体透明度35-40厘米。网衣上较少附着物,网目通畅,网箱内外水质基本一致。黄鳝摄食、生长正常,病害少,成活率9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0017]试验网箱养鳝池塘面积0.5公顷,平均水深2.5米,淤泥深30厘米,设置网箱440只,网箱规格为长2米X宽2米X高2米,网箱入水1.6米,水上部分高40厘米,每行间距3米,两箱间距0.5米,网箱面积占水面积的35%。网箱由30目/平方厘米聚乙烯网片缝制而成。试验时间2013年I月至11月。
[0018]试验网箱鳝苗放养、投饲等养殖、管理技术与现广泛使用网箱养鳝技术相当。采取以下措施调节水质:
1、在网箱外水体放养细鳞斜颌鲴鱼种。2月15日往试验池塘投放细鳞斜颌鲴鱼种1500尾,平均规格14厘米。
[0019]2、周期性使用益生菌制剂。6月25日至10月25日,每隔10天往水体中泼洒EM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药物实验厂生产,商品名:调水王二号),每次每亩水深I米用1250毫升。7月5号放养鳝苗,自7月25日至10月25日,借助PVC管,每隔7天往网箱底部投放片状缓释益生菌制剂(北京鑫洋水产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原菌片),每次每箱投放5片。
[0020]3、移植移走水草吸收带走氮、磷。试验网箱中移殖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凤眼莲(水葫芦),水花生面积占网箱面积的2/3,水葫芦面积占网箱面积的1/3,用毛竹隔开。当水葫芦长满圈定面积时,移走一半,喂养网箱外水体套养的草鱼。10月10号,网箱中水葫芦及毛竹全部移除,水花生平铺网箱。
[0021]4、养殖中更换大网目网箱。8月15号,将小网目网箱(30目/平方厘米)换成大网目网箱(16目/平方厘米)。操作方法是用大网目网箱将小网目网箱兜住,将小网目网箱从一侧慢慢抽出,水草连同黄鳝一起移进大网目网箱。
[0022]5、周期性往网箱内投放颗粒状底净。7月25号至10月25号,借助PVC管,每隔7天往网箱底部投放主要成分为活性碳、腐殖酸钠的颗粒状底质改良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药物实验厂生产,商品名:颗粒底净),每次每箱投放50克。
[0023]6、周期性对网箱内水体进行消毒杀菌。7月15日至10月25日,每7隔天借助PVC管往网箱底部投放二氧化氯片剂(北京鑫洋水产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三金菌毒消),每次每箱投放3片。
[0024]7月I号至10月30号,每隔5天对网箱内外水质进行监测。网箱内外水体氨氮0.2毫克/升以下,亚硝酸盐0.1毫克/升以下,硫化氢0.05毫克/升以下,溶氧5毫克/升以上。水体透明度35-40厘米,水质稳定。网衣上较少附着物,网目通畅,网箱内外水质基本一致。黄鳝摄食、生长正常,病害少,成活率达96%,增重3倍。
[0025]对比例
网箱养鳝池塘面积、网箱设置和试验时间均与实施例相同,管理技术与现广泛使用网箱养鳝技术相当,调控和病害防治方法采用一般农户的做法,水质调控依靠施用生石灰和换水,未施用微生物制剂,不放养刮食性鱼类。
[0026]对照池于7?9月份每隔2周就需换水I次,每次换水量占全池水量I / 2左右,每隔I 5天就要清洗网箱I次,对照池水质变化较大,难以控制,透明度较小,甚至出现了蓝藻。
【权利要求】
1.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包括生物调节、物理调节和化学调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调节包括如下步骤: 1)、网箱外水体放养细鳞斜颌鲴; 2)、周期性使用益生菌制剂; 3)、移植移走水草吸收带走氮、磷; 所述物理调节包括如下步骤: 1)、养殖中期更换大网目网箱; 2)、周期性往网箱内投放颗粒底净; 所述化学调节为周期性对网箱内水体进行消毒杀菌。
2.如权利要I所述的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调节中步骤I)所述的网箱外水体放养细鳞斜颌鲴为: 每公顷投放3000尾、大小为13-15厘米的细鳞斜颌鲴,1-3月份水温10_15°C时投放; 步骤2)所述的周期性使用益生菌制剂为: 黄鳝放养前10天至10月下旬、水温15°C以上时,每隔7-10天往网箱养鳝水体中泼洒£fL生囷制剂; 步骤3)所述的移植移走水草吸收带走氮、磷为: 网箱中移殖水花生和水葫芦,水花生面积占网箱面积的2/3,水葫芦面积占网箱面积的1/3,两者用毛竹隔开。
3.如权利要I所述的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物理调节中步骤I)所述的养殖中期更换大网目网箱为: 养殖中期,黄鳝放养后40天,将30目/平方厘米的小网目网箱换成16目/平方厘米的大网目网箱; 步骤2)所述的周期性往网箱内投放颗粒底净为: 黄鳝放养20天至10月下旬、水温10°C以上时,借助PVC管,每隔7天往网箱底部投放主要成分为活性碳、腐殖酸钠的颗粒状底质改良剂,且与益生菌制剂一起投放使用。
4.如权利要I所述的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期性对网箱内水体进行消毒杀菌为: 养殖季节每隔7天借助PVC管往网箱底部投放二氧化氯片剂,且与益生菌制剂错开投放使用。
5.如权利要I所述的一种网箱养鳝池塘水质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调节中步骤2)所述的益生菌制剂为光合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EM菌的一种或多种。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86886SQ201410774686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6日
【发明者】潘庭双, 江河, 胡王, 段国庆, 凌俊, 胡玉婷, 陈小雷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