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2566阅读:1616来源:国知局
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属于药学【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外套管为空心管,外套管腔体内设置与其紧配滑动配合的内套管,外套管头部设置灌药口,内套管头部为封闭端。上述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将不宜破碎的微丸、颗粒制成液体或混悬液给老鼠灌胃,其流动性好,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药学【技术领域】,具体为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有些微丸、颗粒若采用了包衣技术或其他原因不宜破碎制成液体或混悬液灌胃老鼠,而需要以固体形式直接灌胃。现有的固体微丸或者固体颗粒的灌胃均采用自制的灌胃针,没有统一的商品,或者先将药物灌装于小动物灌胃胶囊,然后用专门的仪器进行灌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装置比较贵,用于灌胃的胶囊也比较贵,更重要的是,当给药量比较多时,需要灌胃很多粒胶囊,并且胶囊本身占据掉一定的体积,使实际可用的灌胃体积大量减小,很难普遍适用。另一种自制的灌胃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微丸或颗粒在管道中流动性比较差,灌装药物到灌胃针中不方便,并且当灌胃针底部接触到胃液时,有些遇水后具有黏性的微丸或颗粒有可能将底部堵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用于微丸、颗粒不宜破碎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的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
[0004]所述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外套管为空心管,外套管腔体内设置与其紧配滑动配合的内套管,外套管头部设置灌药口,内套管头部为封闭端。
[0005]所述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的外径为10_20mm,内径为 5~1 Smnin
[0006]所述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尾部为喇叭形结构。
[0007]所述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套管与外套管尾部齐平或长l-3mm。
[0008]所述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套管尾部配合设置膨胀圈,膨胀圈宽度大于外套管内径。
[0009]上述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将不宜破碎的微丸、颗粒制成液体或混悬液给老鼠灌胃,其流动性好,使用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外套管、Ia-灌药口、2-内套管、2a_膨胀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3]如图所示,该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包括包括外套管1,外套管I为空心管,外套管I腔体内设置与其紧配滑动配合的内套管2,外套管I头部设置灌药口 la,内套管2头部为封闭端。外套管I的外径为10-20mm,内径为5_15mm,根据所制备的微丸或颗粒直径,使外套管I内径刚好略大于I粒微丸或颗粒的直径而不能超过2粒微丸或颗粒的直径之和。外套管I尾部为喇叭形结构,方便安装内套管2。内套管2与外套管I尾部齐平或长l-3mm。内套管2尾部配合设置膨胀圈2a或焊接两个小圆柱,膨胀圈2a或小圆柱宽度大于外套管I内径,顶部略微膨大的装置防止灌装药物从底部漏出,还防止内套管2在外套管I中滑落并且便于手持转动。内套管2的外径和外套管I内径基本相同,能很好的吻合,内套管2外壁和外套管I内壁均非常光滑,便于药物流动。
[0014]使用时,内套管2由外套管I尾部插入,药物由灌药口 Ia吸入外套管I腔体内,夕卜套管I插入大鼠胃部后开始给老鼠灌药,内套管2往下压,微丸或颗粒的固体药物流到大鼠胃部,如此往复实现装药、灌胃工作。
【权利要求】
1.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外套管(I)为空心管,外套管(I)腔体内设置与其紧配滑动配合的内套管(2),外套管(I)头部设置灌药口(la),内套管(2)头部为封闭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I)的外径为 10-20mm,内径为 5_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I)尾部为喇叭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套管(2)与外套管(I)尾部齐平或长l_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固体微丸或颗粒灌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套管(2)尾部配合设置膨胀圈(2a),膨胀圈(2a)宽度大于外套管(I)内径。
【文档编号】A61D7/00GK203815657SQ201420069710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熊阳, 胡雄伟, 郭莹, 谷满仓 申请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