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育甘薯苗的温室冷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9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培育甘薯苗的温室冷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育甘薯苗的温室冷床,是在日光温室内部搭建拱圆形小拱棚,在拱圆形小拱棚内部的甘薯苗苗床上面再铺设地膜:所述甘薯苗苗床上面铺设地膜时,使用玉米秸或麦秸制作的草棒将地膜中间支撑起来,保持地膜距离地面高度为6.0-8.0cm,地膜四周用碎土压住。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将日光温室、小拱棚和地膜覆盖有机组合,同时根据甘薯块根呼吸旺盛的特点,在地膜与苗床表面之间留取一定的空间。一方面,保证了甘薯顺利发芽、出苗;另一方面,达到了与温床相似的保温效果,当春季日平均气温上升到0oC左右时即可开始排种,可以使开始采苗和栽插的时间较传统的冷床育苗提前30d左右、较日光温室育苗提早15d左右。
【专利说明】一种培育甘薯苗的温室冷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育甘薯苗的温室冷床,属于育苗【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0002]甘薯为异花授粉作物,自交不孕,用种子繁殖的后代性状很不一致,产量低。因此,除杂交育种外,在生产上很少采用有性繁殖。由于甘薯块根、茎蔓等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较强,并能保持良种性状,故在生产上采用茎蔓扦插、块根直播或育苗移栽等无性繁殖方法。在中国北方地区,主要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
[0003]作为一种无性繁殖作物,甘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期,适时早栽能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由于北方地区早春气温较低,为了满足甘薯早栽的需要,生产中一般采用温床育苗。常用的温床包括:利用煤炭、柴草或电等热源的加热温床,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释放热能的酿热温床。但是,温床育苗具有消耗能源、费工费时等缺点,增加了育苗成本。因此,发明一种能够满足甘薯早栽需要的冷床育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4]传统的甘薯冷床育苗方法是使用覆膜冷床,其规格为:苗床宽120?150cm、北墙高80?100cm、南墙高45?50cm、长度因场地而异,苗床上方覆盖厚度0.10?0.12mm的塑料薄膜,夜间再盖一层草苫子或其它保温材料。该种冷床由于塑料薄膜距离地面高度不足100cm,保温效果较差,一般要到春季日平均气温上升到7?8°C时才可以开始排种,在北方薯区要等到4月下旬才可以开始采苗、栽插。
[0005]小拱棚和日光温室在北方地区的保护地栽培中已经广泛应用。其中,小拱棚的塑料薄膜距离地面高度一般在IOOcm左右,保温效果与传统的覆膜冷床相似,单独应用于甘薯育苗的意义不大;日光温室虽然保温效果较好,可以提早采苗,但是单独应用于甘薯育苗仍然达不到温床所具备的保温效果。
(三)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传统甘薯冷床育苗中存在的保温效果差、排种晚、采苗栽植时间晚等缺陷,在不消耗能源的前提下,大幅度提早开始排种和采苗的时间,满足甘薯早栽、高产的需求,在现有日光温室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培育甘薯苗的温室冷床。
[0007]—种培育甘薯苗的温室冷床,是在日光温室内部搭建有拱棚,拱棚内部的甘薯苗苗床上面铺设有地膜:所述日光温室东西长60.0?80.0m,南北宽10.0m ;所述日光温室包括立柱、山脊、横梁、后主墙、水泥板、钢架、竹竿、钢丝、草苫子和塑料薄膜;所述后主墙高
2.3m,山脊由立柱支撑、高2.7m,后主墙到立柱的间距1.0m,立柱之间的间距2.0m ;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后主墙到横梁之间连接有水泥板;所述钢架支撑日光温室顶部,钢架上端与水泥板连接,另一端埋入土中0.3m,钢架之间的间距为4.0m,用钢丝东西连接所有的钢架,钢丝间距0.3m ;两个钢架之间与钢架平行摆放有竹竿,竹竿间距0.5m,竹竿固定在钢丝上;竹竿上面覆盖厚度0.10-0.12mm的塑料薄膜,夜间再盖一层草苫子;所述拱棚包括拱形骨架和塑料薄膜;采用毛竹片弯成宽1.0-1.2m、高0.8-1.0m的拱形骨架,拱形骨架间距0.5m,拱形骨架用铅丝连成整体,拱形骨架上面覆盖厚度0.10?0.12mm的塑料薄膜;拱棚南北长9.0m,东西宽1.0?1.2m,高0.8?1.0m ;所述地膜中间部分使用玉米秸或麦秸制作的草棒支撑,地膜距离地面高度为6.0-8.0cm0
[000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日光温室、小拱棚和地膜覆盖有机组合,同时根据甘薯块根呼吸旺盛的特点,在地膜与苗床表面之间留取一定的空间。一方面,保证了甘薯顺利发芽、出苗;另一方面,达到了与温床相似的保温效果,当春季日平均气温上升到o°c左右时即可开始排种,可以使开始采苗和栽插的时间较传统的冷床育苗提前30d左右、较日光温
室育苗提早15d左右。
(四)【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1中I日光温室2小拱棚3草棒4地膜5拱形骨架6立柱7培土 8后主墙9水泥板10草苫子11钢架12竹竿13钢丝
(五)【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日光温室(I)、小拱棚(2)、草棒(3)和地膜(4)组成。其中,日光温室(I)由立柱(6)、后主墙(8)、水泥板(9)、钢架(11)、竹竿(12)、钢丝(13)、草苫子(10)和塑料薄膜等组成;小拱棚(2)由拱形骨架(5)和塑料薄膜等组成。
[0012]1、建造日光温室⑴,建造方法与一般日光温室相似。日光温室⑴东西长60.0-80.0m,宽10.0m,后主墙(8)高2.3m,山脊由立柱(6)支撑、高2.7m,后主墙(8)到立柱
(6)的间距1.0m,立柱(6)之间的间距2.0m ;立柱(6)之间用木制横梁连接,后主墙⑶至Ij横梁之间用长1.5m的水泥板(9)盖上。利用钢架(11)支撑日光温室⑴顶部,钢架(11)上端扣于水泥板(9)上,另一端埋入土中0.3m,钢架(11)之间的间距为4.0m,用钢丝东西连接所有的钢架(11),钢丝(13)间距0.3m,钢丝东西两端固定于地锚上。在两个钢架之间与钢架(11)平行摆放竹竿,竹竿(12)间距0.5m,搭于钢丝之上,用轮胎线绑在钢丝上。上面覆盖厚度0.10-0.12mm的塑料薄膜,夜间再盖一层草苫子(10)。
[0013]2、在日光温室内搭建拱圆形小拱棚(2),搭建方法与一般小拱棚相似。小拱棚(2)南北长9.0m,宽1.0-1.2m,在小拱棚北头留一条宽1.0m、东西方向的走道;采用毛竹片弯成宽1.0-1.2m、高0.8-1.0m的弓形骨架(5),骨架间距0.5m,骨架用铅丝连成整体,骨架上面覆盖厚度0.10?0.12mm的塑料薄膜。
[0014]3、育苗床的准备。为了防止病害,育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洒,而且每年更换床土。每m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5?8kg、氮0'010?15@、磷(P2O5) 8_10g钾(K2O) 15?20g,将肥料与耕作层土壤充分混匀。
[0015]4、种薯的准备。选取具有原品种特征,薯型端正,鲜亮光滑,无冷、冻、伤和病害的薯块,单块大小150?250g为宜;然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5min,防治黑斑病等。
[0016]5、适时排种。当春季日平均气温上升到(TC左右时(山东中南部地区在立春前后)开始排种,排种密度20?25kg/m2,采用斜排法,种薯头尾相压约1/4。排种前先取出一部分床土,种薯排好后用床土将薯块间隙填满、浇透水,上面覆盖2.0?3.0cm厚的床土。[0017]6、覆盖地膜(4)。在苗床表面每间隔0.5m与苗床宽平行放置利用玉米秸、麦秸等制作的直径6.0-8.0cm、长度100.0?120.0cm的草棒(3),然后将厚度0.0lmm左右的地膜
(4)覆盖在草棒(3)上面,四周用碎土压住。
[0018]7、苗床管理。甘薯出苗前,由于气温低,以增温、保温为主要目标,主要采用白天及时打开草苫、晚上及时覆盖草苫的方法;甘薯出齐苗后,及时撤掉地膜(4)和草棒(3);在秧苗生长前期,仍然以增温、保温为主要目标;在秧苗生长后期,气温升高,晴天中午前后应该及时通风降温,当气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撤掉小拱棚。另外,发现干旱及时浇水;秧苗生长后期,施用少量速效氮磷钾肥料。
[0019]本实用新型通过日光温室(I)的建造、圆形小拱棚(2)的搭建和苗床表面放置草棒(3)再覆盖地膜(4)等有效措施,克服了传统的覆膜冷床存在的保温效果差、排种晚、采苗栽植时间晚等缺陷,在不消耗能源的前提下,大幅度提早了排种和采苗的时间,很好地满足了甘薯早栽、高产的需要,在育苗【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权利要求】
1.一种培育甘薯苗的温室冷床,其特征在于日光温室内部搭建有拱棚,拱棚内部的甘薯苗苗床上面铺设有地膜:所述日光温室东西长60.0?80.0m,南北宽10.0m ;所述日光温室包括立柱、山脊、横梁、后主墙、水泥板、钢架、竹竿、钢丝、草苫子和塑料薄膜;所述后主墙高2.3m,山脊由立柱支撑、高2.7m,后主墙到立柱的间距1.0m,立柱之间的间距2.0m ;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后主墙到横梁之间连接有水泥板;所述钢架支撑日光温室顶部,钢架上端与水泥板连接,另一端埋入土中0.3m,钢架之间的间距为4.0m,用钢丝东西连接所有的钢架,钢丝间距0.3m ;两个钢架之间与钢架平行摆放有竹竿,竹竿间距0.5m,竹竿固定在钢丝上;竹竿上面覆盖厚度0.10-0.12mm的塑料薄膜,夜间再盖一层草苫子;所述拱棚包括拱形骨架和塑料薄膜;采用毛竹片弯成宽1.0-1.2m、高0.8-1.0m的拱形骨架,拱形骨架间距.0.5m,拱形骨架用铅丝连成整体,拱形骨架上面覆盖厚度0.10?0.12mm的塑料薄膜;拱棚南北长9.0m,东西宽1.0?1.2m,高0.8?1.0m ;所述地膜中间部分使用玉米秸或麦秸制作的草棒支撑,地膜距离地面高度为6.0-8.0cm0
【文档编号】A01G9/00GK203735138SQ20142010386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6日
【发明者】史春余, 吕钊钦, 柳洪鹃, 刘化学 申请人:山东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