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草原退化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617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天然草原退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科学合理确定放牧时间;遵循牧草返青早期禁牧、抽穗分枝前放牧利用原则,并依据当年气候条件,建立以牧草生长期确定该区域草原进退时间机制,适当提前该区域草原放牧利用时间,提前该区域牲畜出场时间,给牧草再生留出时间,为来年牧草生长打好基础;

二.推行划区轮牧技术;划区轮牧可以有效提高该区域牧草的再生能力,同等数量的牲畜采食完毕转场时,围栏内划区轮牧区域牧草留茬高度较围栏外高出近30%~50%,来年牲畜未进场前进行测产结果是围栏内产草量高出围栏外30%~50%,因此,在该区域采用划区轮牧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抓好牧区水利、交通等项目建设在有山泉水区域,可以利用移动式喷灌设备结合补播、施肥等措施进行灌溉,促进天然草原恢复;实施牧民定居、人工饲草料基地、交通等项目建设时,要规范项目实施制度建设,推进草原生态恢复;3.4加大对草原技术人员和牧民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四.首先是要强化对草原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天然草原的改良、保护、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资料和经验资料,提高他们对天然草原保护治理的综合能力;其次是重点加强对牧民的培训,培训指导牧民合理利用、改良、保护天然草原,掌握定居后饲草料种植、加工、科学饲养管理、冷季舍饲等方面的技术,提高牧民的综合素质,达到保护天然草原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草原退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大牲畜品种改良力度,合理配置畜种,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首先应加大对天然草原放牧牲畜改良力度,尤其是加快肉用牛羊杂交改良力度,尽快提高放牧牲畜良种化程度;其次是要合理配置畜种,实行以小换大,减少小畜比例,提高单位草原的产出效益;第三是在此基础上,以尽量不减少牧民收入为宗旨,通过合理测算,减少牲畜数量,达到治理退化天然草原的目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