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施肥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017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种植施肥辅助系统,属于农作物耕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离不开肥料,肥料的使用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一般针对农作物施肥,大多就是普通的喷洒或者类似播种的方式,这样会造成肥料的浪费,特别是一般施肥的方式比较随意,无法衡量农作物施肥的定量,造成农作物施肥随意性,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有必要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施肥系统,调节针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部位、不同阶段予以施肥,改善其生长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作物种植施肥辅助系统,以便能够更好地针对农作物进行施肥,且能根据需要调节施肥量的大小,更有助于控制施肥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农作物种植施肥辅助系统,包括搅拌容器和补液容器,搅拌容器与补液容器之间安装有隔板,隔板上部安装有供液口,供液口上安装有供液开关;其中,搅拌容器上部分别安装有供料口和驱动动力机构,驱动动力机构与垂直安装在搅拌容器内的旋转轴相连接,旋转轴上安装有多个旋转叶片;补液容器上部分别安装有左水泵和右水泵,左水泵和右水泵的出口分别安装有上出液管和下出液管,上出液管和下出液管分别安装有上喷头和下喷头;上出液管和下出液管分别与安装在补液容器左上侧和右侧的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补液容器底部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供液容器和右供液容器,左供液容器和右供液容器上部和补液容器顶部连接;左供液容器和右供液容器内分别安装有左进液管和右进液管;左进液管和右进液管顶端分别与左水泵和右水泵相连接,下端分别与安装在左供液容器底部和右供液容器底部的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左供液容器左上侧和右供液容器右上侧分别安装有左进液口和右进液口。

进一步地,左供液容器右侧和右供液容器左侧分别安装有左刻度尺和右刻度尺。

进一步地,支撑座内安装有连通管。

进一步地,搅拌容器左侧安装有推把,搅拌容器下部左侧和供液容器下部右侧均安装有转向轮。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发明系统能够有效地针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施肥量便于通过刻度尺衡量,且能实现不同部位施肥,利用连通器原理实现施肥溶液的供给,改善了施肥的效果,提高了施肥的效率,更有助于控制对农作物施肥量的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本实施例中农作物种植施肥辅助系统,包括搅拌容器和补液容器,搅拌容器与补液容器之间安装有隔板,隔板上部安装有供液口,供液口上安装有供液开关;其中,搅拌容器上部分别安装有供料口和驱动动力机构,驱动动力机构与垂直安装在搅拌容器内的旋转轴相连接,旋转轴上安装有多个旋转叶片;补液容器上部分别安装有左水泵和右水泵,左水泵和右水泵的出口分别安装有上出液管和下出液管,上出液管和下出液管分别安装有上喷头和下喷头;上出液管和下出液管分别与安装在补液容器左上侧和右侧的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补液容器底部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供液容器和右供液容器,左供液容器和右供液容器上部和补液容器顶部连接;左供液容器和右供液容器内分别安装有左进液管和右进液管;左进液管和右进液管顶端分别与左水泵和右水泵相连接,下端分别与安装在左供液容器底部和右供液容器底部的左过滤器和右过滤器相连接。左供液容器左上侧和右供液容器右上侧分别安装有左进液口和右进液口。左供液容器右侧和右供液容器左侧分别安装有左刻度尺和右刻度尺。支撑座内安装有连通管。搅拌容器左侧安装有推把,搅拌容器下部左侧和供液容器下部右侧均安装有转向轮。

在具体使用该农作物种植施肥辅助系统时,将供液开关关闭,从供料口注入肥料和水,将驱动动力机构接通电源,驱动动力机构工作,带动旋转轴旋转,搅拌容器内肥料和水在旋转叶片的作用下被搅拌均匀。打开供液开关,肥料水由供液口进入左侧补液容器。由于左右两侧的补液容器采用连通管连通,所以左右两侧供液容器内的液位是一致的。随着液位的不断升高,当液位到达左进液口和右进液口时,肥料水进入左供液容器和右供液容器。供料口不断给的补给肥料和水,一直到所需的肥料水量为止。当需要对植物茎叶进行施肥,将左水泵接通电源,左水泵工作,使得肥料水通过左过滤器进入左进液管,肥料水顺着左进液管进入上出液管,再从上喷头喷出给植物茎叶施肥,施肥量由左刻度尺量出。当需要对植物根部进行施肥,将右水泵接通电源,右水泵工作,使得肥料水通过右过滤器进入右进液管,肥料水顺着右进液管进入下出液管,再从下喷头喷出给植物根部施肥,施肥量由右刻度尺量出。通过推把给系统前进的动力,通过转向轮调整前进方向。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