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南方气候的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764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作生产蔬菜(花卉)等作物的设施,尤其涉及到一种适用于南方地区生产蔬菜(花卉)的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在我国北方已经全面推广,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地生产率的设施。然而,将其移植到南方,却不能成功。分析其原因:一是北方日光温室保温能力强而通风降温能力弱;二是南方气温高。即使在冬季,遇上晴暖天气,温室内的气温也会因通风降温能力弱而升到35度甚至40度以上,从而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更不用说在其他季节。针对这一情况,本人设计了一种适应南方气候特点的日光温室(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6.20106758.4)这种日光温室,在外形、结构和建造原理方面都和北方日光温室相似。其特征在于:一为了加强日光温室通风降温的能力,在温室东、西保温墙上,在南坡坡面下端都设有通风窗;二、将东、西、北三方向的保温墙由固定改变成可以拆卸的。在不需要保温的季节,将保温墙拆卸,进一步改善日光温室的通风降温性能。这种日光温室较好地解决了北方日光温室的通风降温能力弱的问题,保温性能虽然不如北方日光温室,但已能保证在整个冬季,日光温室内的喜温作物不受冻害,在大多数的时间能正常生长,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二年的试验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日光温室存在严重的问题。即保温墙每年都要安装和拆卸,每次都需要数个劳动力,这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浙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再加上保温墙等材料虽然重量不重,但体积膨大,一亩温室的保温材料拆卸下来需要30——50平方米的房间或场地堆放,由于保温材料易遭受鼠害,也增加了存放的难度。这一难题使得南方日光温室的推广工作无法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既要保证南方型日光温室在整个冬季的保温性能和通风降温性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又能解决每年因安装和拆卸保温墙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推动日光温室在我国南方的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适应南方气候的日光温室,由弧形拱架、覆盖于拱架上的塑料薄膜、保温被、通风窗及安装在拱架顶部的雨棚和基部的保温墙构成,其特征是:在拱架顶部安装了一个通风窗,在通风窗的顶部安装了一个倒人字形的雨棚;在雨棚撑杆和拱架相交所形成的一个可避雨的角落安放保温被;在拱架的基部四周修建有固定的保温墙,在温室南面和北面均安装有可拆卸的双层薄膜。

所述的设于拱架顶部的通风窗,在雨棚撑杆内,用卡具或螺钉将卡槽固定在紧靠撑杆的拱杆上形成一个窗框,将一块长度和温室等长,宽度比窗框略长的多功能膜一端用卡簧固定在窗框的西边,另一端固定在卷帘轴上,卷帘轴的一端与卷帘器相联接,通过旋转卷帘器控制窗膜卷起或展开,通风窗下端设有横杆,用U形卡固定在撑杆上,其上设有黑白薄膜,黑白薄膜的一端固定在通风窗一侧的卡槽内,另一端固定在卷帘轴上,卷帘轴的一端与卷帘器相联接,控制旋转卷帘器就能将窗膜卷起或展开,形成第二个窗口。

所述的雨棚由一组组雨棚支架、卡槽、卡具、卡簧和棚膜所构成,每组雨棚支架由两条撑杆和一条弧形的拉杆所组成,两条撑杆的一头用U形的压板和螺丝共同固定在立柱或立柱的拉杆上,另一头分别和弧形拉杆的两头相联接,撑杆的中间分别和温室的拱杆相交,相交处用U形卡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倒人字形的雨棚。

所述的日光温室四周设有保温墙,保温墙由三层构成,里层为轻质砖或多孔保温砖,中间一层为聚氨酯泡沫保温板,外层为竖砌的普通砖或黑白膜,其中正视方向及左右视方向的保温墙高度低于后视方向的保温墙。

由于本发明将原设计可以拆卸的保温墙改变成低矮固定的保温墙,从而解决了原日光温室每年都要安装和拆卸保温墙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避免了北方日光温室因高大固定的保温墙所带来通风不良的难题。

固定的保温墙白天可吸收和储存太阳光的能量,夜晚可释放白天储存的太阳能,保温墙还可以阻挡温室内外地表温度和表土层热量的交换,从而提高了温室的保温性能;经过今年一个冬天的观察,温室的保温性能确有了明显的提高。2016年1月25日在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寒流袭击,室外最低气温达零下9.5度的情况下,本温室内的最低气温仍保持在1度以上,室内的番茄安然无恙。而相邻60米的连栋大棚内的番茄,虽另加中棚覆盖,并在大棚中间生火加温,结果中棚内南、北两头的番茄仍遭受冻害,部分植株被冻死。

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在需要保温的季节,打开温室顶部的通风窗,很容易将温室内的热空气排走,从而增强温室通风降温性能;而同时冷空气需经过顶部通风窗进入温室,在沉降过程中不断和周围的热空气进行热量的交换,提高了自身的温度,缓和了冷空气对作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而在不需要保温的季节,可将温室两侧的通风窗和顶端的通风窗同时开启,由于两侧通风窗和顶端通风窗的高度相差三米,产生“烟囱”效应,加快了温室内空气的流动,增强温室通风降温的能力。

雨棚能保证在雨天,顶端通风窗也能开启。在连续阴雨天,顶端通风窗开启加快了温室内空气的流动,,明显降低温室内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减轻或避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上述的优点能最大程度保证本日光温室在南方应用时,温室内的气温在喜温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促进作物生长,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纵切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天窗及雨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按间距为四米设立一根立柱1,立柱1一端用螺帽固定在预先埋在地里的螺杆上,另一端和纵拉杆112相连接成一体。

用轻质保温砖或多孔保温砖砌保温墙3的内墙,东、南、西三面保温墙3地上高度为60厘米,地下深度为30厘米;北面保温墙3地上高为200厘米,地下深度为30厘米。

如图2,将两条撑杆4的一头固定在立柱1或纵拉杆112上,撑杆4的夹角保持90度,另一头分别和弧形拉杆115的两头用螺丝连接在一起,组成一组雨棚支架。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雨棚支架,再用卡具和螺丝将卡槽固定在每一组的弧形拉杆115上,将雨棚支架连接成一体,将棚膜6固定在卡槽里,便组成了一个雨棚。

将两条拱杆7的一端分别紧贴保温内墙的外侧,另一端相互连接,便组成一组拱架。每隔一米安装一组拱架,将拱架和雨棚撑杆4相交处用U形卡固定,使拱架和雨棚连接成一体。

如图3,在拱架两侧,离地高60厘米、180厘米处,用卡具将卡槽和拱杆7连接在一起,便形成两个侧通风窗8a窗框。将窗膜一端固定在窗框的上端,另一端固定在卷帘轴9a上,卷帘轴9a一端连接卷帘器10a,便组成两个侧通风窗8a。

用卡具将卡槽固定在雨棚撑杆4内侧的拱杆7上,组成顶端通风窗8b的窗框,将一块长度和温室等长,宽度比窗框略长(长20厘米)的多功能膜一端用卡簧固定在窗框的西边,另一端固定在卷帘轴9b上,卷帘轴9b的一端(北端)与卷帘器10b相联接,组成顶端通风窗8b。为加强顶端通风窗8b的保温性能,在通风窗下面将横杆17用U形卡固定在撑杆4上,将一条长度略小于温室长度,宽度略大于顶端通风窗8b的黑白膜一端固定在顶端通风窗8b东边的卡槽内,另一端固定在卷帘轴9c上,卷帘轴9c的一端(北端)与卷帘器10c相联接,通过旋转卷帘器10c就能将窗膜卷起或展开,形成顶端通风窗8b的第二个窗口。

在温室宽度1/4和3/4处,用弹簧夹和固定件将拱架的拉杆11和所有的拱杆7固定,并连接成一体。

如图2,将温室的横拉杆12,水平吊杆,斜撑杆4用固定件或螺丝安装固定。

为了保证顶端通风窗8b在弧形的窗面上能开关自如,需要将细绳的一头固定在卷帘轴上,另一端穿过拱架的拉杆11,在离地10厘米处悬挂一重物(最好是2——2.5公斤的砂袋)。这样的细绳每隔4——6米安装一条。

将保温墙3中间层的泡沫板和外层竖砌砖墙或黑白膜安装好。

用自攻螺丝将卡槽固定在温室两端的棚架上。

在需要保温的季节,将南北两端的第二层膜装上。南、北面第二层膜15上端固定在南北端的拱架上,南面下端固定在离保温墙350厘米的土中。北面下端固定在北保温墙3外墙上的卡槽里。北端双层膜中间还可以悬挂保温被16,以增强保温效果。同时将两侧通风窗8a关闭,温室通风降温主要依靠开启顶端通风窗8b的大小来调节。夜晚则通过覆盖保温被16、保温墙3、和南北两端的双层膜来保温。

在不需要保温的季节,首先将南北端的第二层膜拆卸下来,将保温被16卷起,放置在雨棚撑杆4和拱架相交所形成的的角落。然后根据需要打开两侧的通风窗。由于两侧和顶端的通风窗高度相差近三米,便能产生“烟囱效应”,很快将温室中的热空气排出,使温室内的温度很快下降,再也不会出现普通大棚因热空气堆积在拱棚上部而形成的“热岛”现象。通风降温的能力明显优于普通大棚。

在阴雨连绵的天气,由于有雨棚的遮护,能随时打开顶端的通风窗,加速温室内空气的流动,排出湿气,降低温室内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减轻或避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