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川桤木两段式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30028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苗木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川桤木两段式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四川桤木(AlnuscremastogyneBurk)为桦本科桤木属落叶乔木,材质轻软,硬度适中,纤维素含量较高,灰分含量中等,抽出物含量较低,是集造纸材、薪材、饲料和绿化治荒为一体的多功能树种。四川桤木具有根瘤茵,为重要的非豆科固氮树种,每100株桤木的根瘤平均每年能给土壤增加相当于15kg的硫酸铵肥效的氮素,能改良土壤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四川桤木种植的自我调节和“自肥”能力,对土壤氮含量偏低的川中丘陵区森林生态系统中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效果非常显著。由于四川桤木的一些固有特性,现已成为世界热点研究树种。目前四川桤木的繁殖方法基本采用常规播种育苗,由于种子很小(每kg100—140万粒,育苗时每亩播种量只需2.0-3.0kg),发芽时,根和芽都极其细嫩,生长慢,40d左右萌芽出土,场圃发芽率低(50%以下)。在幼苗长到5-6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或移栽,种植当年须根萌发少,根瘤少(呈不规则形),长势弱,移栽成活率低(低于80%),出苗量少(每亩出苗2.0万株左右)。(参考四川省地方标注---桤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B51/T1162-201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川桤木两段式育苗方法,解决现有种子育苗技术中人工培养生长慢、根瘤少、场圃发芽率和移栽成活率低、出苗量少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四川桤木两段式育苗方法,分为种子母田培育阶段和大田排栽繁育阶段,种子育苗阶段的步骤如下:(1)种子处理:用高锰酸钾液浸泡四川桤木种子后,再用清水浸泡,捞起下沉的种子与细土拌在一起。(2)播种:采用大棚设施培土育苗,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撒播于育苗床上,覆土后浇透水。(3)保持大棚湿度60-65%,平均温度22-24℃,幼苗出土后用锯末或稻草覆盖苗床,幼苗长出4片真叶后,用稀释人粪尿追肥1次。栽培阶段的步骤如下:(1)芽苗移栽:在幼苗长出6~8片真叶时适量灌水后开始移栽,移栽后立即浇足定根水。(2)移栽后的管理:成活后每10d淡施人粪尿,6-8月后出圃造林。进一步地,种子育苗的步骤为:(1)种子处理:用0.1%高锰酸钾液浸泡种子2min后,再用清水浸泡24h,捞起下沉的种子与细土拌在一起;(2)播种:采用大棚设施培土育苗,按10kg每亩的播种量撒播于育苗床上,覆土后浇透水;(3)保持大棚湿度60-65%,平均温度22-24℃,幼苗出土后用锯末覆盖苗床,幼苗长出4片真叶后,用稀释人粪尿追肥1次;栽培阶段的步骤为:(1)芽苗移栽:5月中旬在幼苗长出6~8片真叶时适量灌水后开始移栽,移栽小苗的株行距为10cm×15cm,移栽后立即浇足定根水;(2)移栽后的管理:幼苗移栽10d后转青成活,成活后每10d淡施人粪尿,6-8月后出圃造林。进一步地,具体步骤如下:(1)果球采摘:选用10-15a生的优良母树林,要求果球饱满,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果球采摘时间为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底。(2)晾晒:选晴天进行晾晒,随时进行翻晒,防止雨淋。(3)脱壳包装及储藏:脱壳后进行分选,保留籽粒饱满的种子用布袋进行分装,储藏温度在8-10℃,防止霉变;(4)整地: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较荫蔽、土壤湿润、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或轻粘土,也可选择地势较高又能离水的水田作苗床,作床前细致整地、经过深耕细耙、施足底肥并用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量25kg,碾碎撒施;或者3%硫酸亚铁液喷施,以高床为宜,按宽1.2m作床,其长度依地块和种子数量而定,以方便田间操作。(5)浸种消毒:播种前:将种子用0.1%高锰酸钾液浸泡2min,再用清水浸泡24h,将下沉的种子捞起与细土拌在一起准备播种。(6)播种在早春2月播种,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然后用筛过的细土覆盖,厚度不超3mm,以不见种子为度,每亩播种量5-10kg,最多不超过15kg。(7)播后管理:播种后,用稻草覆盖或用遮阳网搭棚,保持大棚湿度60-65%,平均温度22-24℃,在干旱天气应每日洒水1次,选择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出土后再用锯末或短节稻麦草覆盖苗床,用0.1%的退菌特、多菌灵或者托布津喷洒苗床并交替使用,幼苗长出4片真叶后,用稀释人粪尿追肥1次;(8)芽苗移栽:在幼苗的稳定期,6~8片真叶,即在5月上旬至中旬移栽,先移植大苗,分期栽植,移栽前适量灌水,然后用手将小苗轻轻提起,放在保湿盆内,用湿毛巾遮盖,移栽时用小铲刀挖穴,一刀一苗,若主根过长可以适当剪短,移栽后立即浇足定根水,移栽小苗的株行距为10cm×15cm;(9)移栽后的管理;幼苗移栽后若不下雨,每天浇水1次,幼苗成活后每10d左右淡施人粪尿或0.5%~1%尿素,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10)苗木出圃:6-8个月后桤木苗即可分级出圃造林。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播种后,保持大棚平均温度在22-24℃,湿度在60-65%。移栽时间必须在幼苗的稳定期(6~8片真叶),即在5月上旬至中旬移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苗木繁殖快(比常规育苗提前20d萌芽出土),出圃周期短;2、根瘤多、苗木健壮、整齐;3、移栽成活率高(可达98%以上),出苗率高(每亩可达2.5-3万株)。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在达州市宣汉县双河镇海拔400mN31°29′3″E107°37′24″1、第一阶段,种子育苗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果球采摘:选用10-15年生的优良母树林,要求果球饱满,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果球采摘时间为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底。(2)晾晒:选晴天进行晾晒,随时进行翻晒,防止雨淋。(3)脱壳包装及储藏:脱壳后进行分选,保留籽粒饱满的种子用布袋进行分装,储藏温度在8-10℃,防止霉变。(4)整地: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较荫蔽、土壤湿润、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或轻粘土,也可选择地势较高又能离水的水田作苗床。作床前细致整地、经过深耕细耙、施足底肥并用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量25kg,碾碎撒施(或者3%硫酸亚铁液喷施)。一般以高床为宜,可按宽1.2m作床,其长度依地块和种子数量而定,以方便田间操作。(5)浸种消毒:播种前:将种子用0.1%高锰酸钾液浸泡2min,再用清水浸泡24h,将下沉的种子捞起与细土拌在一起准备播种。(6)播种:一般在早春2月播种,早出苗可以增强幼苗的抗旱能力。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然后用筛过的细土覆盖,厚度不超3mm,以不见种子为度。每亩播种量5-10kg左右,最多不超过15kg。(7)播后管理:播种后,为保持苗床湿润和保温,可用稻草覆盖或用遮阳网搭棚,保持大棚湿度60-70%,平均温度20-25℃。在干旱天气应每日洒水1次,选择阴天或傍晚揭草,20d左右可以出苗。幼苗出土后再用锯末或短节稻麦草覆盖苗床效果更好。桤木幼苗既怕旱又忌水湿并易感染立枯病,因此可用0.1%的退菌特、多菌灵或者托布津喷洒苗床并交替使用。幼苗长出4片真叶后,可用稀释人粪尿追肥1次。2、第二阶段,栽培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芽苗移栽:幼苗出土后生长极为缓慢,在两个月内苗高不到5cm,并会出现根瘤及换根现象,因此移栽时间必须在幼苗的稳定期(6~8片真叶),即在5月上旬至中旬移栽。由于幼苗出土时间不一致,可以先移植大苗,分期栽植。移栽前应适量灌水,然后用手将小苗轻轻提起,放在保湿盆内(用湿毛巾遮盖)。移栽时用小铲刀挖穴,一刀一苗,若主根过长可以适当剪短。移栽后立即浇足定根水,移栽小苗的株行距为10cm×15cm,每亩产苗量可达1.8~2.5万株。(2)移栽后的管理。幼苗移栽后若不下雨,每天浇水1次,7d左右即可转青成活。幼苗成活后每10d左右淡施人粪尿或化肥(0.5%~1%尿素),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秋季苗高一般可达到1.0m以上,地径可达0.8cm以上。(3)苗木出圃:6-8个月后桤木苗即可分级出圃造林。一年生苗木苗高1.0-1.8m,地径≥0.8㎝,苗木健壮通直,生长整齐,一、二级苗达到90%以上。采用本发明的两段式育苗方法具有苗木繁殖快、根瘤多(近似球形,可将根部环绕一圈)、苗木健壮(生物量较常规育苗的重1.5-2.0倍)、场圃发芽率和出苗率高等特点,可广泛地应用于大规模人工造林、天保工程及道路绿化生产中。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