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竹的肥水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8521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树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竹的肥水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山竹是《中国植物志》收载的莽吉柿的俗名,又名山竺、山竹子、倒捻子。既可以指植物山竹,也可以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山竹。为著名的热带水果,可生食或制果脯。[1] 原产于东南亚,一般种植10年才开始结果,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与榴莲齐名,号称“果中皇后”。

对山竹幼龄树进行有效的肥水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山竹幼龄树的成活率,进而提高山竹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竹的肥水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山竹的肥水管理方法,对第一年的幼龄树施1次尿素水肥,结合淋水进行,每株施用量50-80mL,浓度1-1.5%,促进山竹小苗生长,雨季初期,施1次有机肥加钙镁磷肥,每棵树用5-8kg左右有机肥,混合0.1-0.2kg的钙镁磷肥,在植株两侧开穴,撒施,回土时先将表土填到根系分布层,底土与有机肥混匀后压在中、表层,雨季期间,施肥3-5次,用氮磷钾比例为11:15:17的三元复合肥,在幼树两侧开沟撒施,东西和南北两侧依次轮换施肥.每棵幼树复合肥用量共为0.3kg,施肥完后及时覆土。

进一步地,对第一年的幼龄树施1次尿素水肥,结合淋水进行,每株施用量65mL,浓度1.2%,促进山竹小苗生长,雨季初期,施1次有机肥加钙镁磷肥,每棵树用6kg左右有机肥,混合0.15kg的钙镁磷肥,在植株两侧开穴,撒施,回土时先将表土填到根系分布层,底土与有机肥混匀后压在中、表层,雨季期间,施肥4次,用氮磷钾比例为11:15:17的三元复合肥,在幼树两侧开沟撒施,东西和南北两侧依次轮换施肥.每棵幼树复合肥用量共为0.3kg,施肥完后及时覆土。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山竹的肥水管理方法,方法科学合理,有效提高山竹幼龄树的成活率,使山竹幼龄树成活率达到95%以上,同时,提高山竹产量,将山竹产量提高2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山竹的肥水管理方法,对第一年的幼龄树施1次尿素水肥,结合淋水进行,每株施用量50mL,浓度1%,促进山竹小苗生长,雨季初期,施1次有机肥加钙镁磷肥,每棵树用5kg左右有机肥,混合0.1kg的钙镁磷肥,在植株两侧开穴,撒施,回土时先将表土填到根系分布层,底土与有机肥混匀后压在中、表层,雨季期间,施肥3次,用氮磷钾比例为11:15:17的三元复合肥,在幼树两侧开沟撒施,东西和南北两侧依次轮换施肥.每棵幼树复合肥用量共为0.3kg,施肥完后及时覆土。

实施例2:

一种山竹的肥水管理方法,对第一年的幼龄树施1次尿素水肥,结合淋水进行,每株施用量80mL,浓度1.5%,促进山竹小苗生长,雨季初期,施1次有机肥加钙镁磷肥,每棵树用8kg左右有机肥,混合0.2kg的钙镁磷肥,在植株两侧开穴,撒施,回土时先将表土填到根系分布层,底土与有机肥混匀后压在中、表层,雨季期间,施肥5次,用氮磷钾比例为11:15:17的三元复合肥,在幼树两侧开沟撒施,东西和南北两侧依次轮换施肥.每棵幼树复合肥用量共为0.3kg,施肥完后及时覆土。

实施例3:

一种山竹的肥水管理方法,对第一年的幼龄树施1次尿素水肥,结合淋水进行,每株施用量65mL,浓度1.2%,促进山竹小苗生长,雨季初期,施1次有机肥加钙镁磷肥,每棵树用6kg左右有机肥,混合0.15kg的钙镁磷肥,在植株两侧开穴,撒施,回土时先将表土填到根系分布层,底土与有机肥混匀后压在中、表层,雨季期间,施肥4次,用氮磷钾比例为11:15:17的三元复合肥,在幼树两侧开沟撒施,东西和南北两侧依次轮换施肥.每棵幼树复合肥用量共为0.3kg,施肥完后及时覆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