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合式软塑秧盘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783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合式软塑秧盘托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合式软塑秧盘托盘。



背景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前国内从轻简化栽培技术出发,主要趋向使用软塑秧盘降低育秧成本,由于软塑秧盘不同于硬塑秧盘,软盘的盘体较弱,在播种和流水线作业过程(供盘,叠盘,压实等)中容易发生变形,需要配套托盘使用。现用托盘广泛使用铁托盘,虽然结构简单,但对于需要压实穴内土壤的钵体软塑秧盘,现有的铁托盘不能防止压穴过程中钵体软塑秧盘的移动;其次,现有铁托盘不能适用于机械化操作,且不能与硬秧盘通用使用,造成工厂化育秧流水线生产效率低等问题。目前若要使供送硬秧盘的供盘装置通用软秧盘,可使用硬秧盘直接作为软秧盘托盘,但存在软,硬秧盘尺寸不配套;两种盘不易嵌合;软盘放入硬秧盘后影响秧盘层叠效果以及抽取软塑秧盘不方便、层叠费时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可嵌合层叠设置、抽取软塑秧盘便捷、可自动化机械操作的嵌合式软塑秧盘托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嵌合式软塑秧盘托盘,包括底面托盘和立面,所述底面托盘呈长方形,所述立面设有三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面托盘的两个长边和一个短边上,所述三个立面上均设有立面护沿,所述两长边立面护沿上设有向外转折而成的翻边;所述长边立面的立面护沿上设有顶护沿凸起和底护沿凹槽,所述顶护沿凸起与底护沿凹槽设置成可嵌合式组合结构;所述底面托盘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翻边宽度为7-10毫米;这样设置有利于自动化机械操作托盘,使托盘不至于脱出。

优选地,所述顶护沿凸起呈倒“V”形结构,相应地所述底护沿凹槽也呈倒“V”形结构;顶护沿凸起和底护沿凹槽设置成倒“V”形结构可使托盘在层叠作业时能够准确对中,不会产生移位。

优选地,所述三个立面的立面护沿外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翻边垂直连接;设置加强筋有利于立面护沿的稳固性。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设有多条,其中两两加强筋的间距为100毫米,长度为25毫米,宽度为5毫米,厚度为3毫米。

优选地,所述底面托盘的盘底上设有交错分布的底面加强筋,所述底面加强筋横向、纵向和斜向交错;底面托盘的盘底上设置底面加强筋有利于底面托盘的稳固性。

优选地,所述底面托盘的盘底上设有定位卡条,所述定位卡条与所述长边立面相平行;设置定位卡条能够防止在托盘层叠作业过程中托盘左右定位失效。

优选地,所述定位卡条设有两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面托盘盘底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底面托盘由复合材料制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托盘的顶护沿凸起与底护沿凹槽设置成可嵌合式结构,可使多个托盘层叠设置,而托盘在互相层叠时有重力势能稳定点,设计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能够使托盘在层叠作业时有自动对中的作用;

(2)本发明与软塑秧盘嵌合良好,其外部尺寸与硬秧盘类似,可以和硬塑秧盘通用,设计成三个立面结构,一端开口,便于抽取软塑秧盘;

(3)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机械操作,搬运和摆盘,能与软塑秧盘配套自动化供盘和叠盘使用,并可与现有硬秧盘通用,使软塑秧盘用于水稻工厂化育秧流水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

(4)本发明的托盘能重复循环使用,降低了农民的育秧成本,满足轻简栽培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嵌合软塑秧盘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底面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托盘的层叠效果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底面托盘;2、加强筋;3、翻边;4、立面护沿;5、顶护沿凸起;6、底护沿凹槽;7、排水孔;8、底面加强筋;9、定位卡条;10、软塑秧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5所示,一种嵌合式软塑秧盘托盘,包括底面托盘1和立面,所述底面托盘1呈长方形设置,为与现用的软塑秧盘相类似的矩形盘,所述底面托盘1由具有一定硬度的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立面设有三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面托盘1的两个长边和一个短边上,所述三个立面上均设有立面护沿4,所述两长边立面护沿4上设有向外转折而成的翻边3,所述翻边3宽度为7-10毫米,这样设置有利于自动化机械操作托盘,使托盘不至于脱出;所述三个立面的立面护沿4外侧设有加强筋2,所述加强筋2与所述翻边3垂直连接,设置加强筋2有利于立面护沿4的稳固性,所述加强筋2设有多条,其中两两加强筋2的间距为100毫米,长度为25毫米,宽度为5毫米,厚度为3毫米;所述长边立面的立面护沿4上设有顶护沿凸起5和底护沿凹槽6,所述顶护沿凸起5与底护沿凹槽6设置成可嵌合式组合结构,所述顶护沿凸起5呈倒“V”形结构,相应地所述底护沿凹槽6也呈倒“V”形结构,顶护沿凸起5和底护沿凹槽6设置成倒“V”形结构可使托盘在层叠作业时能够准确对中,不会产生移位;所述底面托盘1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水孔7;所述底面托盘1的盘底上设有交错分布的底面加强筋8,所述底面加强筋8横向、纵向和斜向交错,底面托盘1的盘底上设置底面加强筋8有利于底面托盘1的稳固性;所述底面托盘1的盘底上设有定位卡条9,所述定位卡条9与所述长边立面相平行,所述定位卡条9设有两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面托盘1盘底的两侧,设置定位卡条9能够防止在托盘层叠作业过程中托盘左右定位失效。

在水稻工厂化育秧过程中,由于底盘设有立面护沿4和翻边3,因此方便工人搬运或机械操作,在铺放盘时,也能从没有立面护沿4的一侧把软塑秧盘10轻易地抽出,完成铺放后,托盘可重复使用。托盘内部尺寸可足够放下软塑秧盘10,与软塑秧盘10嵌合良好,其外部尺寸与硬秧盘类似,可以和硬塑秧盘通用。托盘两侧立面护沿4设计成倒“V”形的顶护沿凸起5与底护沿凹槽6结构,当托盘互相层叠时则有重力势能稳定点,也有自动对中作用。

本发明托盘的顶护沿凸起与底护沿凹槽设置成可嵌合式组合结构,可使多个托盘层叠设置,而托盘在互相层叠时有重力势能稳定点,而设计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能够使托盘在层叠作业时也有自动对中的作用;本发明与软塑秧盘嵌合良好,其外部尺寸与硬秧盘类似,可以和硬塑秧盘通用,设计成三个立面结构,一端开口,便于抽取软塑秧盘;结构简单,方便机械操作,搬运和摆盘,能与软塑秧盘配套自动化供盘和叠盘使用,并可与现有硬秧盘通用,使软塑秧盘用于水稻工厂化育秧流水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托盘能重复循环使用,降低了农民的育秧成本,满足轻简栽培技术要求。

上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