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922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种的记录。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味甘、酸、性温,入心、脾、肝经;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荔枝木材坚实,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但是由于荔枝容易遭受病虫害的迫害,使得荔枝的产量不高,导致市场上荔枝的价格过高;目前我国荔枝的种植中常用的杀虫剂为化学合成杀虫剂,虽然这种杀虫剂杀虫效果明显,但是其容易残留在果实和土壤中,不仅影响荔枝的口味,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长期使用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荔枝尖细蛾.叉名爻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以幼虫为害叶片、嫩梢、花穗,但不为害果实.这是与荔枝蒂蛀虫为害特征上的本质区别一荔枝尖细蛾幼虫除蛀食Ⅱ十片中脉外,还蛀食叶肉,留下表皮呈枯袋状.在荔枝、龙眼秋梢抽生期常同时混台发生为害,造成花枯死梢、叶片变枯破裂,近年来荔枝尖细蛾的危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目前国内对于荔枝尖细蛾多采用的是兼治的方法,这样防治选择性差,而且容易误杀天敌,专门研制用来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目前还没有报道。

在目前对植物源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化学防治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大多数都是使用传统的化学农药,尽管使用初期防效可能不错,但是随后对人畜和环境存在毒副作用,同时还存在抗药性等问题,例如期刊《农业科技通讯》2002年05期 荔枝尖细蛾的发生与防治,该文摘上介绍了几种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治方法,其中化学防治的方法就是用比较传统的几种杀虫剂在荔枝树上进行喷药,这样防治的方法很难应对安全、环境污染还有抗药性等问题,而另外使用人工防治的方法人工成本高,工作量大,付出与防治效果不一定成正比。查阅其它文献后并没有发现研制天然无污染的植物源为基础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

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安全、环保,高效的农药来防治荔枝尖细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配伍合理,对荔枝尖细蛾防效高,杀灭和残留时间短,绿色无公害,大大减少了为害虫口基数,在防治荔枝尖细蛾上具有巨大的优势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意大利苍耳挥发油13~26份、水胺硫磷8~15份、苦楝提取物7~14份、香柠檬油12~22份、蛇床子8~16份、大葱6~14份、印楝树花4~12份、植物油34~48份、助溶剂6~12份及表面活性剂4~13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意大利苍耳挥发油16~20份、水胺硫磷10~13份、苦楝提取物9~12份、香柠檬油15~18份、蛇床子10~13份、大葱9~12份、印楝树花6~9份、植物油38~43份、助溶剂8~10份及表面活性剂6~10份。

最佳优选地,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意大利苍耳挥发油18份、水胺硫磷12份、苦楝提取物10份、香柠檬油16份、蛇床子11份、大葱10份、印楝树花8份、植物油40份、助溶剂9份及表面活性剂8份。

作为优选,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植物油为棕仁油、玉米油、花生油、樟树油、桐树油的一种或多种;助溶剂为甘油、丙酮、丙二醇、氯仿的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琥珀酸二辛酯碳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聚氧乙烯碳酸钠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水胺硫磷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4~8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意大利苍耳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7~10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6~12℃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0~14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意大利苍耳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苦楝,过90~150目筛,按料液比1:5~17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60~11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苦楝提取液;向苦楝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意大利苍耳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的配比合理性,下面对主要成分进行介绍:

意大利苍耳(Xanthium italicum Moretti)为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南北美洲。中国于1991年首次在北京发现该植物,由于其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目前已经蔓延到广东、广西、河北、新疆、辽宁、山东等地。由于意大利苍耳易于扩散、危害严重、防控困难,2007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目前对于意大利苍耳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关于其生物学特性及危害性等方面的描述,对于其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挥发性物质的性质及功能研究较少。意大利苍耳的挥发性物质具有化感作用,可以令鳞翅目害虫特别是荔枝尖细蛾产生拒食性,进而影响荔枝尖细蛾的神经系统来杀灭害虫。意大利苍耳挥发油与水胺硫磷复配可增强意大利苍耳挥发油的杀虫活性,特别是高温或多雨天气。在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中加入意大利苍耳挥发油可以将入侵植物变废为宝,将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入侵植物加以重复利用,达到提高杀虫效果,延长持效期的作用,同时为意大利苍耳综合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水胺硫磷是一种速效广谱硫逐式一硫代磷酰胺类杀虫、杀螨剂,对蛛形纲中的螨类、昆虫纲中的鳞翅目、同翅目昆虫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水胺硫磷能通过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中毒。对害虫、害螨具有触杀、胃毒及内渗作用,还具有很强的杀卵作用。在昆虫体内首先被氧化成毒性更大的水胺氧磷,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速效性好,也有相当持效,叶面喷雾持效可达7~14天。但在土壤中持效性差,易于分解。水胺硫磷与碱性物质混用,易分解失效。水胺硫磷与意大利苍耳挥发油混合使用,可增加对荔枝尖细蛾的作用方式,在原来化感作用产生拒食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从而使得本发明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治更加有效,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水胺硫磷遇碱失效,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中选用的溶剂和助溶剂都为像植物油,甘油等中性物质,保证了水胺硫磷的持效不被破坏。

苦楝(Melia azedarach)是一种常见的楝科植物,常用作绿化和观赏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该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区的良好造林树种,在村边路旁种植更为适宜。该种是材用植物,亦是药用植物,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润滑油和肥皂等。苦楝的树皮、果实中含有杀虫活性物质,对很多害虫具有驱避性和拒食性。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制作苦楝提取物可通过其所散发的味道来影响荔枝尖细蛾的神经系统,进而产生驱避性,进一步地提高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的杀虫活性,以此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

香柠檬(bergamot),唇形科薄荷属植物。香柠檬是酸的,它气味芬芳的皮可提炼出香柠檬油,这种油常用在伯爵茶中。它的精油则是芳香疗法中治疗忧郁症的其中一种成份。原产北美,亦称香蜂草、大红香蜂草、印第安羽毛,其叶可用作调味茶、潘趣饮料、柠檬水和其他冷饮的药草。在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中加入香柠檬油主要是因为其它组分例如苦楝提取物,水胺硫磷等可能会产生一些刺鼻的气味,而人对这些味觉比较敏感,在喷药时和观察喷药结果时可能会产生不便,而香柠檬油可散发芳香的气味来掩盖可能存在的刺鼻味道,防止喷药前后带来的不便,同时香柠檬油可保持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在一个酸性的环境中,防止其中主要成分水胺硫磷遇碱水解。

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L.)Cuss.)多年生草本。茎多数自根茎生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持效期长。蛇床子中主要成分属于香豆素类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杀虫效果,还可作为植保素提高植物的免疫能力。尽管香豆素有毒,用其擦皮肤会引起红肿、起泡, 误食嫩叶会引起头晕、呕吐, 还引起家畜和鱼类中毒,但是香豆素与大葱混合之后其毒性被中和,使得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使用安全。

大葱,学名:(Allium fistulosum L.var. giganteum Makion),是葱的一种,可分为普通大葱、分葱、胡葱和楼葱四个类型。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有解毒调味,发汗抑菌和舒张血管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症状。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有二烯内基硫醚、草酸钙。另外,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等、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钙、镁、铁等成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圆筒形,中间空,脆弱易折,呈青色。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加入大葱的目的是为了减小配制后的药剂毒副作用,因为大葱具有解毒调和的作用,而蛇床子,水胺硫磷和苦楝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而在本发明所做的毒性试验当中以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成分来配制的实施例1~5对昆明小鼠表现出了低毒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大葱的解毒调和作用。

印楝是一种速生落叶乔木的名称,种子和树皮都可入药。印楝是2013年世界上公认的理想的杀虫植物。印楝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柠檬素,带有许多相似的官能团。从印楝种子中曾分离出AZ-A至AZ-G7种活性化合物,其中A是最主要杀虫成分。印楝树花中提取的印楝素等成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且没有抗药性,对室内臭虫跳蚤具有驱杀效果。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取材为印楝树花。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配伍合理: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利用了科学配伍的原则,将意大利苍耳与水胺硫磷复配使用可以克服意大利苍耳在高温或者多雨天气杀虫活性较低的缺点,同时水胺硫磷可以增加意大利苍耳挥发油对荔枝尖细蛾的作用方式,在原来通过化感作用对害虫产生拒食性的基础上增加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从而提高了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效。在意大利苍耳挥发油和水胺硫磷的基础之上加入苦楝提取物,通过苦楝所散发的味道来影响荔枝尖细蛾的神经系统,进而产生驱避性,进一步地提高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的杀虫活性,以此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尽管苦楝提取物,水胺硫磷可以协同增效,但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刺鼻的气味,而人对这些味觉比较敏感,在喷药时和观察喷药结果时可能会产生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加入香柠檬油可散发芳香的气味来掩盖可能存在的刺鼻味道,防止喷药前后带来的不便,同时香柠檬油可保持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在一个酸性的环境中,防止其中主要成分水胺硫磷遇碱水解。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加入大葱的目的是为了减小配制后的药剂毒副作用,因为大葱具有解毒调和的作用,因为意大利苍耳,水胺硫磷和苦楝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而在本发明所做的毒性试验当中以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成分来配制的实施例1~5对昆明小鼠表现出了低毒反应,进一步证明了大葱的解毒调和作用。综上所述的几种优点可以体现出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实现了科学配伍的原则。

(2)低毒、环保。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中加入了大葱,大葱具有解毒调和的作用,在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中意大利苍耳、苦楝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为了保证各组分协同增效同时又减小对人畜和环境的毒副作用而使用了大葱的解毒调和作用。而在本发明应用试验3中以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成分来配制的实施例1~5对昆明小鼠表现出了低毒反应,相比于用敌百虫和水胺硫磷急性经口的小鼠5天之内全部死亡表现出的高毒反应,证明了大葱发挥了解毒调和的功效,增强了使用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安全系数,进而达到了低毒环保的目的。

(3)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意大利苍耳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其大量繁殖会破坏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大利苍耳与水胺硫磷复配使用可以克服意大利苍耳在高温或者多雨天气杀虫活性较低的缺点,同时水胺硫磷可以增加意大利苍耳挥发油对荔枝尖细蛾的作用方式,在原来通过化感作用对害虫产生拒食性的基础上增加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从而提高了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效。在本发明应用试验1中可发现以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成分来配制的实施例1~5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治效力要高于市面上常用的药剂敌百虫和水胺硫磷,分别提高了24.19%和23.47%,证明了意大利苍耳的使用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因此对意大利苍耳这类入侵生物,将其充分利用来防治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危害,不仅提高了入侵生物的利用效率,变废为宝,而且也为日后入侵生物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但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意大利苍耳挥发油13kg、水胺硫磷15kg、苦楝提取物7kg、香柠檬油22kg、蛇床子8kg、大葱14kg、印楝树花4kg、植物油48kg、助溶剂6kg及表面活性剂13kg。其中植物油为花生油、助溶剂为丙二醇、表面活性剂为琥珀酸二辛酯碳酸钠。

上述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水胺硫磷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4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意大利苍耳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10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6℃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4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意大利苍耳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苦楝,过90目筛,按料液比1:17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5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苦楝提取液;向苦楝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意大利苍耳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

实施例2

一种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意大利苍耳挥发油26kg、水胺硫磷8kg、苦楝提取物14kg、香柠檬油12kg、蛇床子16份、大葱6份、印楝树花12kg、植物油34kg、助溶剂12kg及表面活性剂4kg。其中植物油为玉米油;助溶剂为重量比为1:1的丙酮和丙二醇;表面活性剂为重量比为1:2:1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琥珀酸二辛酯碳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上述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水胺硫磷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8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意大利苍耳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7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5℃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0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意大利苍耳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苦楝,过150目筛,按料液比1:5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10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苦楝提取液;向苦楝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意大利苍耳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

实施例3

一种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意大利苍耳挥发油16kg、水胺硫磷13kg、苦楝提取物9kg、香柠檬油18kg、蛇床子10kg、大葱12kg、印楝树花6kg、植物油43kg、助溶剂8kg及表面活性剂10kg。其中植物油为重量比为1:2的玉米油和桐树油;助溶剂为重量比为2:1:1的甘油、丙二醇、氯仿;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钙。

上述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水胺硫磷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5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意大利苍耳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8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9℃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1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意大利苍耳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苦楝,过120目筛,按料液比1:10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7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苦楝提取液;向苦楝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意大利苍耳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

实施例4

一种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意大利苍耳挥发油20kg、水胺硫磷10kg、苦楝提取物12kg、香柠檬油15kg、蛇床子13kg、大葱9kg、印楝树花9g、植物油38kg、助溶剂10kg及表面活性剂6kg。其中植物油为重量比为1:1的花生油和樟树油;助溶剂为甘油;表面活性剂为重量比为1:1:2的聚氧乙烯碳酸钠、琥珀酸二辛酯碳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上述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水胺硫磷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6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意大利苍耳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6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6℃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1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意大利苍耳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苦楝,过120目筛,按料液比1:12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8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苦楝提取液;向苦楝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意大利苍耳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

实施例5

一种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意大利苍耳挥发油18kg、水胺硫磷12kg、苦楝提取物10kg、香柠檬油16kg、蛇床子11kg、大葱10kg、印楝树花8kg、植物油40kg、助溶剂9kg份及表面活性剂8kg。其中植物油为棕仁油;助溶剂为甘油;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碳酸钠

上述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搅拌:将蛇床子、印楝树花和大葱用植物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置入具塞的容器内,加入水胺硫磷和香柠檬油,搅拌均匀,密封塞好,浸泡5天,取出,过滤得滤液备用;

(2)蒸馏、分离:取新鲜的意大利苍耳切碎后置于多功能中药提取罐中,然后按重量份取1份原料加3份水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通入水蒸气加热7小时,收集冷凝液,将冷凝液置于8℃以下的冷库中冷藏13小时以上,使油水充分分离,即得意大利苍耳挥发油;

(3)提取、制剂:称取苦楝,过100目筛,按料液比1:8g/ml 加入植物油、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于80℃回流提取,过滤,即得苦楝提取液;向苦楝提取液中加入步骤(1)所得的滤液和步骤(2)所得的意大利苍耳挥发油,研磨,搅拌,即可制得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

下面通过三个应用试验对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试验1:将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进行荔枝尖细蛾的防效和荔枝增产试验。

地点:广西百色市乐业县雅长镇,地势、长势及常年荔枝尖细蛾为害较为一致的荔枝园200亩,丘陵山地,种植规格8m×8m。

对照:对照例1:800倍敌百虫;对照例2:1000倍水胺硫磷。对照例1和2为市面上常用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药剂。

试验设计:共设7个处理,每个实施例处理面积为20亩,按实施例1~5的剂量配置好药剂在各自处理区域对荔枝树进行喷洒,每月喷洒两次,为了便于观察,选择早上10点左右进行药液的喷洒。以不喷洒任何防虫杀虫剂的荔枝树作为参照,评价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治效力以及荔枝产量的影响,同时以喷洒对照例1和2的荔枝树区域作为对比。

其中防治效力的评价方法:连续喷药2个月之后,在各自处理区域随机选取50棵荔枝树,观察50棵荔枝树上荔枝尖细蛾的总量。防治效力的计算公式为:防治效力=(不喷药的荔枝树的荔枝尖细蛾总数量-喷药荔枝树的荔枝尖细蛾总数量)÷不喷药的荔枝树的荔枝尖细蛾总数量×100%。

其中荔枝增产率的评价方法为:荔枝成熟后适时的采收,称重。荔枝增产率的计算公式为:荔枝增产率=(喷药的荔枝平均亩产量-不喷药荔枝平均亩产量)÷不喷药的荔枝平均亩产量×100%。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与对照例农药对荔枝尖细蛾防效以及荔枝增产试验

在实施例的试验过程中,申请人发现当对荔枝尖细蛾为害的荔枝树喷洒本发明实施例1~5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后,荔枝尖细蛾5分钟内开始在叶片上乱跑,2h内80%以上的荔枝尖细蛾停止跑动,12h内荔枝尖细蛾的死亡率为90%以上.表明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可有效杀死荔枝尖细蛾,且见效快。

同时,由表1可知,比较实施例1~5与对照例1和对照例2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治效力和对荔枝产量的影响,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治效力相比对照例1提高了24.19%,相比对照例2提高了23.47%,而相比对照例平均提高了23.83%,,荔枝的增产率相比对照例1提高了12.26%,相比对照例2提高了13.67%,相比两个对照例平均提高了12.97%。表明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其各组分原料配比合理,达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其效果优于传统化学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此外,比较实施例1~5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治效力和对荔枝产量的影响可知,实施例5与实施例1~4相比,其对荔枝尖细蛾的防治效力提高了7.26%,对荔枝的增产率提高了9.46%,表明本发明所述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中实施例5所述的防治荔枝尖细蛾农药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试验2:将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进行药液残留期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1~5所述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分别喷洒在荔枝叶子上,喷洒量为 5kg/ 叶。分别在不同时间采摘喷药后的荔枝叶片,制备荔枝叶提取液,采用薄层 - 比色法测定检测荔枝叶提取液中苦楝素的残留量,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苦楝素对照品为色谱纯,其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与对照例农药的药液残留期试验

由表2可知,本发明所述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中苦楝素的含量仅9天左右,亦即是说本发明所述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残留期短,仅9天左右。而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化学农药,例如水胺硫磷,敌百虫等残留期长,有时在投入市场后荔枝上依然存在农药残留,这使得人们食用极为不安全。因此相比传统化学防治用的农药,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对人畜毒副作用小,不会因残留时间过长而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能够安全使用。

试验3:将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进行动物毒性试验:取昆明种小鼠70只,雌雄皆用,体重20~30g,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第一~五组分别急性经口实施例1~5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1500mg/kg;第六组和第七组分别急性经口对照例1和2,用量为500mg/kg,分别观察5天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以此评价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和市面常用化学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对昆明种小鼠的毒性。其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与对照例农药对小鼠毒性试验

由表3数据可知,根据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配制的实施例1~5对昆明小鼠表现出的是低毒反应,在5天的时间里各自分组里急性经口的小鼠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而对照例1和2使用的是市面上常用化学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结果发现第六组和第七组急性经口的小鼠在试验5天的时间内全部死亡,表现出的是高毒反应。综上可知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区别与传统化学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例如敌百虫,水胺硫磷等,传统的化学防治农药尽管有一定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毒副作用,而本发明防治荔枝尖细蛾的农药对人畜毒副作用很小,几乎没有造成负面的安全问题,可以放心安全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