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包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1332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包埋方法,采用脂质体包埋性信息素的方法,使得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药效时间得到延长,以加强对梨小食心虫交配干扰的目的。



背景技术: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小食心虫属,是一种世界性果树害虫,广布于亚洲、欧洲、美洲和澳洲,对梨、桃和杏的危害严重。为害严重时,折梢率可达95%以上,虫果率达70%以上。

目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学农药,但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较为严重,而且梨小食心虫的抗药性正在增强,因此急需新的环保方法对其进行防控。

应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方法,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无毒、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性、使用方便等优良特点,能有效引诱到梨小食心虫并干扰其交配,为控制其种群数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效果。

脂质体是一种将药物包封于类脂双分子层中所形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制剂,具有缓释性、减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透皮吸收效率高等特点,采用包埋技术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包埋在类脂双分子层中,起到保护性信息素却不破坏其药效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改变了使用传统化学农药防治梨小食心虫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致使梨小食心虫抗药性增加的缺点,达到了无毒、无污染、不易产生抗性的效果,而且较大的延长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药效时间,增强了引诱效果。

本发明一种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脂质体包埋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脂质体壁材采用卵磷脂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壁材比例为卵磷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1∶5,芯材和壁材比例为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壁材=1∶10,均质压力为30mpa,脂质体喷雾条件为进风量500l/h,进料速度270ml/h,进风温度15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备工艺简便,壁材容易取得而且无毒,能有效诱捕梨小食心虫并干扰其交配,具有无毒、无污染、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降低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释放速度,延长了其作用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配制一种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脂质体:

壁材比例为卵磷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1∶5,芯材和壁材比例为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壁材为1∶10,均质压力30mpa。脂质体最优喷雾条件为进风量500l/h,进料速度270ml/h,进风温度150℃。

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结合粘虫板放置在果园等梨小食心虫经常出没造成危害的地方。

引诱效果:我们在新疆库尔勒市f果园内进行试验,每亩地放置5个带有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索脂质体的粘虫板,每隔50米放一张,30天之后,每一张粘虫板平均引诱梨小食心虫9头。

实施例二

配制一种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脂质体:

壁材比例为卵磷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2∶5,芯材和壁材比例为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壁材为1∶10,均质压力30mpa。脂质体最优喷雾条件为进风量500l/h,进料速度270ml/h,进风温度150℃。

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结合粘虫板放置在果园等梨小食心虫经常出没造成危害的地方。

引诱效果:我们在新疆库尔勒市g果园内进行试验,每亩地放置5个带有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的粘虫板,每隔50米放一张,30天之后,每一张粘虫板平均引诱梨小食心虫10头。

实施例三

配制一种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脂质体:

壁材比例为卵磷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3∶5,芯材和壁材比例为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壁材为1∶10,均质压力30mpa。脂质体最优喷雾条件为进风量500l/h,进料速度270ml/h,进风温度150℃。

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结合粘虫板放置在果园等梨小食心虫经常出没造成危害的地方。

引诱效果:我们在新疆库尔勒市h果园内进行试验,每亩地放置5个带有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的粘虫板,每隔50米放一张,30天之后,每一张粘虫板平均引诱梨小食心虫10头。

实施例四

配制一种梨小食心虫信息素脂质体:

壁材比例为卵磷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1∶4,芯材和壁材比例为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壁材为1∶10,均质压力30mpa。脂质体最优喷雾条件为进风量500l/h,进料速度270ml/h,进风温度150℃。

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结合粘虫板放置在果园等梨小食心虫经常出没造成危害的地方。

引诱效果:我们在新疆库尔勒市i果园内进行试验,每亩地放置5个带有梨小食心虫脂质体的粘虫板,每隔50米放一张,30天之后,每一张粘虫板平均引诱梨小食心虫8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包埋方法。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脂质体包埋工艺,脂质体壁材采用卵磷脂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壁材比例为卵磷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1∶5,芯材和壁材比例为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壁材=1∶10,均质压力为30MPa,脂质体喷雾条件为进风量500L/h,进料速度270mL/h,进风温度150℃。

技术研发人员:温秀军;史先慧;马涛;陆雪雷;沈婧;孙朝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6.09.27
技术公布日:2017.09.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