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材小蠹属引诱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314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引诱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材小蠹属引诱剂。
背景技术
:材小蠹类昆虫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材小蠹属XyleborusEichhoff,材小蠹属是小蠹科中林木危害较大的属,能带来重大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材小蠹常用的信息素为植物信息素,植物信息素的对材小蠹有很强的诱集效力,不同的材小蠹所用植物诱剂成分及比例不同,部分诱剂成分间甚至存在抑制作用。在检疫、森林等工作环境经常多种小蠹同时出现,需要同时对多种小蠹进行监测、治理,如何兼顾诱集多种材小蠹并所用诱剂互相不发生抑制作用,是材小蠹所需高效的广谱性诱剂研发的总旨,目前市场上尚未见材小蠹高效广谱性诱剂的任何产品。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材小蠹属引诱剂,能对多种小蠹具有诱集效果。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材小蠹属引诱剂,其包括: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3-蒈烯和乙醇。其中,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和3-蒈烯为寄主挥发物,如松针林植物中的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进一步地,所述月桂烯、莰烯、3-蒈烯、β-蒎烯、α-蒎烯、和乙醇的摩尔比为0.8~1.2:3.8~4.2:6.3~6.7:10~14:27~31:587.5~591.5。作 为优选,所述月桂烯、莰烯、3-蒈烯、β-蒎烯、α-蒎烯、和乙醇的摩尔比为1:4:6.5:12:29:589.5。进一步地,所述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3-蒈烯和乙醇缓释载体。进一步地,所述缓释载体为缓释袋或缓释瓶。更进一步地,所述乙醇的缓释载体为聚乙烯缓释小袋;将乙醇载入聚乙烯缓释小袋,排出袋中空气,将缓释小袋放在封口机上封口。更进一步地,将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和3-蒈烯混合后注入缓释瓶。使用时,将载有乙醇的缓释袋和含有五种寄主挥发物(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和3-蒈烯)的缓释瓶一起悬挂在诱捕器上进行诱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引诱剂对材小蠹属多种昆虫成虫成本低,广谱性高,具有极强的诱集作用。实现了在不同工作环境,同时对多种材小蠹发挥高效诱集作用,诱集到的部分材小蠹甚至尚未明确其信息素。同时本发明对长小蠹,叶甲等其它多种昆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1、材料α-蒎烯,购自Sigma公司。β-蒎烯,购自Sigma公司。莰烯,购自Sigma公司。月桂烯,购自Sigma公司。3-蒈烯,购自Sigma公司。缓释袋,购自台州市名科塑业有限公司,10cm*15cm*6聚乙烯缓释小袋(黑)。16ml聚乙烯缓释小瓶,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用量组分用量乙醇342.52mMα-蒎烯17mMβ-蒎烯7.04mM3-蒈烯3.77mM莰烯2.34mM月桂烯0.581mM3、制备方法乙醇加入10cm*15cm*6聚乙烯缓释小袋内,将缓释小袋赶走起泡后封口2次,每次5s。将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和3-蒈烯混合后注入16ml聚乙烯缓释小瓶中。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3-蒈烯和乙醇的用量不同,具体为:组分用量乙醇341.36mMα-蒎烯15.83mMβ-蒎烯5.87mM3-蒈烯3.65mM莰烯2.22mM月桂烯0.46mM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3-蒈烯和乙醇的用量不同,具体为:组分用量乙醇343.68mMα-蒎烯18.17mMβ-蒎烯8.21mM3-蒈烯3.89mM莰烯2.46mM月桂烯0.70mM实验例1分别制备包含乙醇(组1)、α-蒎烯+乙醇(组2)、α-蒎烯+β-蒎烯+乙醇(组3)、乙醇+3-蒈烯+莰烯+月桂烯(组4)的四种引诱剂,其中涉及乙醇、α-蒎烯、β-蒎烯、3-蒈烯、莰烯和月桂烯的用量与实施例1中各组分对应的用量相同。另设不挂任何诱芯的空白诱捕器作为空白对照(组5)。将制备好的四组引诱剂和空白对照与实施例1所得的引诱剂(组6),悬挂在诱捕器上进行诱捕对比实验,每种实验5个重复,任意打乱顺序后间隔50米悬挂在诱捕器中,每周检查收集一次,带回实验室鉴定。结果如表1所述:表1不同混配后诱捕小蠹种类对照表注:+表示诱捕到小蠹虫。由表1可知,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3-蒈烯和乙醇六种化合物同时使用的诱捕种类明显多于单独使用化合物或者任意两种~四种化合物混合使用时的诱捕种类。本发明中六种化合物组成的诱剂不仅可以诱捕材小蠹属的小蠹,还可以诱捕到齿小蠹属、大小蠹属和条木小蠹属等小蠹虫。该诱剂的使用将会大大降低外来小蠹虫尤其是材小蠹属对我们进口木材的危害。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