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95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稻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泉水丰富的稻田,并对稻田四周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处理;

(2)暂养池设置:选择稻田里泉水比较丰富的田块处设置暂养池,暂养池具体包括池底、池壁和投料台,池底为向稻田内侧倾斜的平板状结构,池底依次等间距设置有防滑条板,池壁后侧与左右两侧均为水泥板结构,池壁前侧为倾斜状的土埂结构,且池壁前侧内端面上等间距设置有固土条板,投料台安置在池壁后侧上方位置处;

(3)进水系统铺设:进水系统铺设在暂养池后方右侧,进水系统包括蓄水池、进水管、水泵、出水管和调节装置,蓄水池设置在稻田泉水源头处,且蓄水池采用半埋式安装方式安放,进水管呈L型结构,进水管一端插入到蓄水池内部,进水管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接,出水管采用软管结构,出水管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接,出水管另一端穿过池壁后侧插入到暂养池内部,且出水管通过调节装置固定在池壁上;

(4)排水系统设置:排水系统设置在暂养池前侧底端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槽和闭合开关,排水槽插装在暂养池前侧处,闭合开关安装在排水槽上;

(5)水稻栽植;选用单季杂交水稻,在暂养池周围的田块上进行种植,且水稻种植密度为32×32厘米;

(6)鳖苗投放及饲养管理:将排水系统关闭,开启进水系统,当暂养池内储存一定深度的积水后关闭进水系统,选择体重为200-240克的健康鳖苗投放到暂养池内进行饲养,并进行日常饲养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投料台包括投料板、铰链、支撑滑轮、转杆、调节绳、固定耳座和限位插杆,投料板后侧与池壁后侧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投料板前方上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座,支撑滑轮固定在池壁后侧外端面上,支撑滑轮下端设置有连接臂,支撑滑轮上端为工字轮结构,转杆一端设置有连接盘,转杆另一端设置有把手,转杆中部通过固定耳座安装在池壁后侧的外端面上,调节绳一端固定在投料板的安装座上,调节绳另一端绕过支撑滑轮固定在转杆的连接盘上,转杆上的把手通过限位插杆安装在池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调节装置包括导轨、耳座导块、伸缩连杆、转动销、转动轴和固锁环,且导轨、耳座导块、伸缩连杆、转动销和转动轴的数量为四,导轨均匀布置在出水管四周,且导轨与池壁相固定,导轨两端设置有限位板,耳座导块安装在导轨上,伸缩连杆一端通过转动销与耳座导块相连接,伸缩连杆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固锁环相连接,且伸缩连杆采用微型电动伸缩杆形式,固锁环外侧壁上设置有固锁座,固锁环与出水管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日常饲养管理包括定期投料和定期换水,定期投料可根据投料规则形状和重量大小来调节好投料台倾斜度,便于投料工作,定期换水打开排水系统,将掺和有鳖排泄物的污浊积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入到稻田内用作肥料,排尽后关闭排水系统,打开进水系统,对暂养池进行干净活水补充。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