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深耕整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3166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室深耕整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在温室大棚内翻土整地的温室深耕整地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温室大棚耕作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目的在于为作物的播种发芽、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温度水分适宜的土壤环境。耕渲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消灭杂草及病虫害,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机械翻松土壤,可以使耕层疏松绵软、结构良好、活土层厚、平整肥沃,使固相、液相、气相比例相互协调,适应作用生长发育的要求。但目前无论是旧式耕作或机械翻地,普遍存在耕地浅,有的14-16厘米,障碍了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增长。长此以往,熟土层厚度减少,犁底层厚度增加,熟土层的营养会被作物大量吸收,同时熟土层内积攒了细菌,很难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时对土壤的要求,农作物产量就会受到影响。深耕可以加厚耕作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土壤熟化,加速养分的分解和积累,为作物生长提供深厚的耕层,去除表层土壤的细菌,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温室环境的有限,内部分部着许多用于支撑的水泥柱子,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只有将上部的塑料棚顶掀开,用挖掘机进行深挖翻土,但是水泥柱附近是不容易被挖到,同时挖掘机速度较慢,翻土后土地不平整,需要二次人工用铁锹整理,同时挖掘机的费用较高,农户耕作成本增加,深挖翻土后的土地,还存在熟土层和下层的犁底层,土壤混合不均匀,现在急需,一种小型深耕翻土整地机,可以自由进出温室大棚,无死角快速深挖翻土,翻土后土地平整不需要二次平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上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室深耕整地机,以供满足温室大棚内机械深耕翻土整地。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温室深耕整地机,包括:车体、动力机构、液压机构以及深翻机构;其中,

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上部前端,所述液压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深翻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部,所述动力机构为所述深翻机构提供动力,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液压机构进而控制所述深翻机构的升、降与左、右动作;

所述深翻机构包括:连杆提升装置、安装板、主动轴、主齿轮箱、销轴、第二液压杆、深翻刀以及平土板;

所述深翻刀两两为一组,一个逆时针旋转、一个顺时针旋转,所述平土板设置在所述深翻刀的尾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车体包括:车架、两排履带以及运动变速箱,所述履带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下部,所述运动变速箱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两排所述履带之间的后部,所述运动变速箱与两排履带之间为轴连接或齿轮连接。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主离合器以及主变速箱;所述主离合器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运动变速箱并为其提供动力。

优选地,所述主变速箱与所述运动变速箱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运动变速箱的副离合器。

进一步,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油泵、液压油箱以及分配器;所述液压油泵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主变速箱为所述液压油泵提供动力,所述液压油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箱的出油口之间设有油管,所述液压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分配器的进油口之间设有油管,所述分配器具有多个出油口。

进一步,所述连杆提升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以及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连杆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之间,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铰接,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三者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连杆提升装置设有两套,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车架的两侧,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四连杆之间;所述主动轴两端分别设有万向节,一端的万向节与所述动力机构的所述主变速箱连接,另一端的万向节与所述深翻机构的所述主齿轮箱连接;所述主齿轮箱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液压杆设置在所述主齿轮箱的上方,一端与所述安装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主齿轮箱铰接,所述第二液压杆伸缩带动所述主齿轮箱左、右运动;。

优选地,所述履带内侧前部还设有防卡死弹簧,当遇见障碍物阻碍所述履带前进时,所述防卡死弹簧压缩,当通过障碍后,所述防卡死弹簧再弹开。

优选地,所述深翻刀的长度为30~5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方便灵活、便于在温室大棚内移动且深翻土壤效率高,对于满足温室大棚的土壤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温室深耕整地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温室深耕整地机的深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2中,各标号所表示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

1 车架

2 履带

3 运动变速箱

4 发动机

5 安装板

6 主动轴

7 主齿轮箱

8 销轴

9 第二液压杆

10 深翻刀

11 平土板

12 第一连杆

13 第二连杆

14 第三连杆

15 第四连杆

16 第一液压杆

17 防卡死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请先参照图1~2所示,其为本发明的温室深耕整地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和本发明的温室深耕整地机的深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温室深耕整地机包括:车体、动力机构、液压机构以及深翻机构;其中,

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上部前端,所述液压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通过皮带连接,所述深翻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部,所述动力机构为所述深翻机构提供动力,所述动力机构带动所述液压机构进而控制所述深翻机构的升、降与左、右动作。

所述车体包括:车架1、两排履带2以及运动变速箱3,所述履带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下部,所述运动变速箱3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两排所述履带2之间的后部,所述运动变速箱3与两排履带2之间为轴连接或齿轮连接。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发动机4、主离合器以及主变速箱;所述主离合器一端与所述发动机4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运动变速箱并为其提供动力。

优选地,所述主变速箱与所述运动变速箱之间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运动变速箱的副离合器。

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油泵、液压油箱以及分配器;所述液压油泵与所述主变速箱连接,所述主变速箱为所述液压油泵提供动力,所述液压油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液压油箱的出油口之间设有油管,所述液压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分配器的进油口之间设有油管,所述分配器具有多个出油口。

所述深翻机构包括:连杆提升装置、安装板5、主动轴6、主齿轮箱7、销轴8、第二液压杆9、深翻刀10以及平土板11。

所述连杆提升装置包括: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14、第四连杆15以及第一液压杆16;所述第一连杆12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1上,所述第二连杆13与所述第三连杆14间隔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12与所述第四连杆15之间,所述第二连杆13和所述第三连杆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12和所述第四连杆15铰接,所述第一液压杆16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12和所述第二连杆13,三者成三角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杆提升装置亦可为四连杆结构或者为三连杆结构。

所述连杆提升装置设有两套,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所述车架1的两侧,所述安装板5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四连杆15之间;所述主动轴6两端分别设有万向节,一端的万向节与所述动力机构的所述主变速箱连接,另一端的万向节与所述深翻机构的所述主齿轮箱7连接;所述主齿轮箱7通过所述销轴8安装在所述安装板5上;所述第二液压杆9设置在所述主齿轮箱7的上方,一端与所述安装板5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主齿轮箱7铰接,所述第二液压杆9伸缩带动所述主齿轮箱7左、右运动;多个所述深翻刀10设置在所述主齿轮箱7下部,所述深翻刀10两两为一组,一个逆时针旋转、一个顺时针旋转,由此可将土壤搅碎搅拌均匀,所述平土板11设置在所述深翻刀的尾部;在所述深翻刀10旋转将土壤深翻后,所述平土板11在土壤表面旋转将土打平。

所述第一液压杆9的进油口与所述分配器的一个出油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杆16的进油口与所述分配器的另一个出油口通过油管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9与所述第二液压杆16的回油口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

优选地,所述履带2内侧前部还设有防卡死弹簧17,当遇见障碍物阻碍所述履带2前进时,所述防卡死弹簧17压缩,通过障碍后,所述防卡死弹簧17再弹开。

所述深翻刀的长度优选为30~50cm,过长会将犁底层的生土带上来太多,且影响作物的成长,太短又没翻到犁底层,熟土层细菌还在营养没有增加,经过试验,只有熟土层和犁底层的土壤按比例混合深翻后土壤肥沃、减少病菌,适合作物生长。

所述温室深耕整地机还设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用于控制所述温室深耕整地机的前进、转弯、深翻土壤。

所述温室深耕整地机还设有液压油冷却装置,为工作后的回油提供冷却。

所述温室深耕整地机还设有气动助力装置,为挂上或摘除所述主离合器提供压缩空气助力,使其更容易操作。

使用所述温室深耕整地机时,先启动发动机,挂上主离合器,主变速箱工作,带动主动轴转动,通过万向节传递到主齿轮箱,带动深翻刀转动;然后,主变速箱通过副离合器带动运动变速箱工作,副变速箱传递动力给履带前进,主变速箱的动力带动液压油泵提供液压油,通过分配器控制第一液压杆,控制深翻机构的升、降,当遇到温室大棚内有水泥桩时,可以将温室深耕整地机停在水泥桩边上;然后,分配器控制第二液压杆将主齿轮箱与深挖刀左右移动,将水泥桩死角的土壤深翻,又不碰到水泥桩。

由此,本发明的所述温室深耕整地机能够在温室大棚内灵活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