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自动化生产用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园林生产实现机械化播种,但是传统的机械化播种播幅窄,播种时,种子密度大,导致果实不饱满,果实秸秆细,秸杆易倒伏。为解决这种技术问题,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强度高且撒种均匀、种子密度小的播种、施肥、罐盖一体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园林自动化生产用一体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园林自动化生产用一体机,操作具体如下:包括机体、驾驶舱、前进轮、翻土器、操作杆、车轮、升降支撑杆、蓄水箱、种子仓、翻土电机、肥料仓和控制装置,所述机体后端连接设置有升降支撑杆,所述升降支撑杆上方设置有驾驶舱,所述升降支撑杆底部设置有车轮,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蓄水箱、种子仓和肥料仓,所述机体前端上方设置有翻土电机,所述机体顶端连接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连接设置有翻土器,所述翻土电机通过驱动轴与操作杆相连,所述机体前端下方通过支架连接设置有前进轮,所述蓄水箱上方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蓄水箱底部连接设置有灌溉管,所述肥料仓底部连接设置有施肥斗,所述种子仓底部连接设置有播种管,所述驾驶舱底部通过连接杆设置有覆土器所述驾驶舱内底部设置有配电箱,所述翻土电机通过导线分别与配电箱相连,所述翻土电机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施肥斗内顶部和肥料仓连接处设置有计量器。
作为优选,所述驾驶舱上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驾驶舱上方通过支杆连接设置顶棚,所述顶棚上设置有太阳能接收板,所述控制装置和太阳能接收板通过导线分别与配电箱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翻土电机上方设置有照明灯。
作为优选,所述灌溉管、播种管和施肥斗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机体前后下方连接设置驱动轮和车轮进行行进操作,然后在机体前后端上分别连接设置翻土器和驾驶舱进行翻土和控制操作;在机体上设置蓄水箱和种子仓并且下方连接设置晒水管、施肥斗和播种管分别进行晒水、施肥和播种工作;设置太阳能接收板顶棚充分利用太阳能,节能环保;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园林自动化生产用一体机包括机体1、驾驶舱2、前进轮3、翻土器4、操作杆5、车轮6、升降支撑杆7、蓄水箱8、种子仓9、翻土电机10、肥料仓13和控制装置15,所述机体1后端连接设置有升降支撑杆7,所述升降支撑杆7上方设置有驾驶舱2,所述升降支撑杆7底部设置有车轮6,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蓄水箱8、种子仓9和肥料仓13,所述机体1前端上方设置有翻土电机10,所述机体1顶端连接设置有操作杆5,所述操作杆5上连接设置有翻土器4,所述翻土电机10通过驱动轴与操作杆5相连,所述机体1前端下方通过支架连接设置有前进轮3,所述蓄水箱8上方设置有进水管14,所述蓄水箱8底部连接设置有灌溉管11,所述肥料仓13底部连接设置有施肥斗18,所述种子仓9底部连接设置有播种管12,所述驾驶舱2底部通过连接杆设置有覆土器19所述驾驶舱2内底部设置有配电箱,所述翻土电机10通过导线分别与配电箱相连,所述翻土电机10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装置15相连,所述施肥斗18内顶部和肥料仓13连接处设置有计量器。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驾驶舱2上设置有控制装置15,所述驾驶舱2上方通过支杆连接设置顶棚16,所述顶棚16上设置有太阳能接收板,所述控制装置15和太阳能接收板通过导线分别与配电箱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翻土电机10上方设置有照明灯17。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灌溉管11、播种管12和施肥斗18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控制装置15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坐在驾驶舱2通过控制装置15进行控制前进轮3、翻土器4、操作杆5、车轮6、升降支撑杆7、蓄水箱8、种子仓9、翻土电机10、肥料仓13分别进行前进、翻土、升降、播种、施肥、灌溉等操作。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机体前后下方连接设置驱动轮和车轮进行行进操作,然后在机体前后端上分别连接设置翻土器和驾驶舱进行翻土和控制操作;在机体上设置蓄水箱和种子仓并且下方连接设置晒水管、施肥斗和播种管分别进行晒水、施肥和播种工作;设置太阳能接收板顶棚充分利用太阳能,节能环保;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