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浪鱼藻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750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风浪鱼藻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贝藻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风浪鱼藻礁。



背景技术:

受近岸海洋环境变化影响,海水透明度降低,近岸岩礁附着基上沉积物增多,海藻的栖息地被能够适宜环境变化的大量低矮珊瑚藻类所覆盖,以及近岸岩礁基质坡度大等因素影响,导致适宜海藻栖息的空间逐渐缩小。

目前的人工海藻礁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沉底式藻礁,这类藻礁对海区海水透明度的要求非常高,否则海藻难以获得适宜的光照条件;而且容易被沉积物覆盖;其二,浮式藻礁(通过浮球漂浮在海面上,将藻礁悬挂在海水中),这类浮式藻礁随海面波浪浮动受海面波浪影响极大,容易因海面波浪浮动而损坏藻礁上生长的海藻;由其是风浪较大(例如台风等恶劣天气)时,整个藻礁都会被破坏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对海区海水透明度要求不高,而且可以有效解藻礁随海面波浪浮动而损坏藻礁上生长的问题的防风浪鱼藻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风浪鱼藻礁,包括:鱼礁本体,鱼礁本体下沉至海底;以及悬浮在水中的藻礁本体,藻礁本体的浮力大于重力,藻礁本体通过连接绳与鱼礁本体相连接;所述藻礁本体包括藻礁架体及若干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海藻附着结构,所述海藻附着结构包括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竖直安装杆、开口朝上的半球形藻礁架及若干设置在半球形藻礁架上的海藻附着基,所述半球形藻礁架上设有与竖直安装杆相配合的竖直安装套,半球形藻礁架通过竖直安装套安装在对应的竖直安装杆上,竖直安装杆上还设有用于锁紧竖直安装套的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位于竖直安装套的上方。

本方案的防风浪鱼藻礁不仅对海区海水透明度要求不高,而且可以有效解藻礁随海面波浪浮动而损坏藻礁上生长的问题。

同时,本方案海藻附着结构的半球形藻礁架的拆装方便,由于半球形藻礁架可以由支撑架上拆下,这样便于藻礁本体的叠放、减小运输过程中的占用空间。

另一方面,本方案的防风浪鱼藻礁可以在海底形成鱼礁林,聚鱼栖息;上部形成海藻林,具有育幼、改善水体环境功能。

作为优选,海藻附着基固定在半球形藻礁架的内侧面上。

由于海藻附着基固定在半球形藻礁架的内侧面上;半球形藻礁架构能够构建相对稳定的小环境,有利于海藻繁衍生息。另一方面,半球形支撑结构能够增加单位海水表面积的利用率,并且藻株在凹面上倾斜或垂直立面立体固着,模仿陡峭海底岩礁的环境,有利于海藻的生长。

作为优选,海藻附着基朝半球形藻礁架的中心的一侧面上附着有人工移植的海藻。

作为优选,鱼礁本体内设有庇护内腔,鱼礁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庇护内腔相连通的连接通道。

作为优选,鱼礁本体由混凝土制成,鱼礁本体的顶部设有连接环。

作为优选,藻礁本体还包括若干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浮力装置、位于藻礁架体正下方的支撑浮架、漂浮在水面上的触发浮架、连接藻礁架体与支撑浮架的连接件以及沉降触发装置;所述连接绳的下端与鱼礁本体相连接,连接绳的上端与支撑浮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浮架上的第一竖直导杆及设置在藻礁架体上并与第一竖直导杆相配合的第一竖直导套,所述第一竖直导杆上并位于第一竖直导套上方设有导杆限位挡块;所述藻礁架体上设有第二竖直导套,所述触发浮架上设有与第二竖直导套配合的第二竖直导杆;所述浮力装置包括竖直浮筒、设置在竖直浮筒内的浮筒活塞及连接竖直浮筒内顶面与浮筒活塞的复位拉簧,竖直浮筒的外底面设有浮筒下通孔,竖直浮筒的外顶面设有浮筒相连接口;所述沉降触发装置包括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第三竖直导套、滑动设置在第三竖直导套内的竖直触发杆、设置在竖直导杆上并位于竖直触发杆正下方的触发平板、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水平缸体、设置在水平缸体内的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连接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的第一连接杆及位于第一活塞与水平缸体内端面的预紧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活塞位于预紧压缩弹簧与第二活塞之间,水平缸体的两外端面上均设有与水平缸体的内腔相连通的端面通孔,水平缸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水平缸体的内腔相连通的缸体连接口和竖直通孔,竖直通孔内设有竖直挡杆,竖直挡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竖直触发杆相连接,且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三竖直导套的上方,所述缸体连接口与浮筒相连接口通过连接管密封连接,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与预紧压缩弹簧位于竖直挡杆的同一侧,且第二活塞抵靠在竖直挡杆上时:缸体连接口位于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

虽然本发明的藻礁架体位于水面下方,但藻礁架体与水面的间距有限,在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往往会因海浪波动过大,导致藻礁架体上的海藻被破坏,甚至会造成藻礁架体损毁的问题。本方案针对台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对防风浪鱼藻礁进行改进,有效避免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因海浪波动过大,导致藻礁架体上的海藻被破坏,甚至会造成藻礁架体损毁的问题。

作为优选,支撑浮架的浮力大于藻礁本体的重力。

作为优选,竖直浮筒的外顶面还设有充气接口,充气接口上设有密封端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不仅对海区海水透明度要求不高,而且可以有效解藻礁随海面波浪浮动而损坏藻礁上生长的问题。

其二,底部形成鱼礁林,聚鱼栖息;上部形成海藻林,具有育幼、改善水体环境功能。

其三,可以有效避免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因海浪波动过大,导致藻礁架体上的海藻被破坏,甚至会造成藻礁架体损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防风浪鱼藻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中C-C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藻礁架体1,第二竖直导套1.0,海藻附着结构1.1、竖直安装杆1.1.1、竖直安装套1.1.2、锁紧螺母1.1.3、半球形藻礁架1.1.4、海藻附着基1.1.5;

浮力装置2,竖直浮筒2.1,复位拉簧2.2,浮筒活塞2.3,浮筒下通孔2.4,充气接口2.5,浮筒相连接口2.6;

支撑浮架3;

鱼礁本体4,连接环4.1,庇护内腔4.2,连接通道4.3;

触发浮架5,第二竖直导杆5.1;

沉降触发装置6,触发平板6.0,竖直触发杆6.1,第三竖直导套6.2,触发杆限位块6.3,水平缸体6.4,第一活塞6.5,缸体连接口6.6,第二活塞6.7,预紧压缩弹簧6.8,端面通孔6.9,第一连接杆6.10,竖直挡杆6.11;

连接件7,第一竖直导杆7.1,第一竖直导套7.2,导杆限位挡块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风浪鱼藻礁,包括:鱼礁本体4,鱼礁本体下沉至海底;以及悬浮在水中的藻礁本体,藻礁本体的浮力大于重力。

鱼礁本体由混凝土制成。鱼礁本体的顶部设有连接环4.1。鱼礁本体内设有庇护内腔4.2。鱼礁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庇护内腔相连通的连接通道4.3。

藻礁本体包括藻礁架体1、若干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海藻附着结构1.1、若干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浮力装置2、位于藻礁架体正下方的支撑浮架3、漂浮在水面上并位于藻礁架体正上方的触发浮架5、连接藻礁架体与支撑浮架的连接件7以及沉降触发装置6。藻礁本体通过连接绳与鱼礁本体相连接。连接绳的下端与鱼礁本体的连接环相连接,连接绳的上端与支撑浮架相连接。支撑浮架的浮力大于藻礁本体的重力。海藻附着结构位于藻礁架体的上方。

如图1、图2所示,海藻附着结构包括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竖直安装杆1.1.1、开口朝上的半球形藻礁架1.1.4及若干设置在半球形藻礁架上的海藻附着基1.1.5。半球形藻礁架上设有与竖直安装杆相配合的竖直安装套1.1.2。半球形藻礁架通过竖直安装套安装在对应的竖直安装杆上。竖直安装杆上还设有用于锁紧竖直安装套的锁紧螺母1.1.3,锁紧螺母位于竖直安装套的上方。海藻附着基固定在半球形藻礁架的内侧面上。海藻附着基朝半球形藻礁架的中心的一侧面上附着有人工移植的海藻。

如图1、图2、图3所示,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浮架上的第一竖直导杆7.1及设置在藻礁架体上并与第一竖直导杆相配合的第一竖直导套7.2。第一竖直导杆插设在对应的第一竖直导套内。第一竖直导杆上并位于第一竖直导套上方设有导杆限位挡块7.3。

藻礁架体上还设有第二竖直导套1.0。第二竖直导套为两个。

浮力装置包括竖直浮筒2.1、滑动设置在竖直浮筒内的浮筒活塞2.3及连接竖直浮筒内顶面与浮筒活塞的复位拉簧2.2。复位拉簧位于浮筒活塞上方的竖直浮筒内,复位拉簧的上端与竖直浮筒的内顶面相连接,复位拉簧的下端与浮筒活塞相连接。竖直浮筒的外底面设有与竖直浮筒的内腔相连通的浮筒下通孔2.4。竖直浮筒的外顶面设有与竖直浮筒的内腔相连通的浮筒相连接口2.6。竖直浮筒的外顶面还设有与竖直浮筒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接口2.5,充气接口上设有密封端盖。

浮力装置为藻礁架体及其上的海藻附着结构提供浮力。当浮筒活塞抵靠在竖直浮筒的底面上时:藻礁架体将沿第一竖直导杆上浮,直至第一竖直导套抵靠在导杆限位挡块上为止。

如图1、图3所示,触发浮架包括触发架体及设置在触发架体上的浮力块。触发浮架的浮力大于触发浮架的重力。触发浮架上设有与第二竖直导套配合的第二竖直导杆5.1。第二竖直导杆为两根,且第二竖直导杆与第二竖直导套一一对应。第二竖直导杆穿过对应的第二竖直导套。

如图1、图3、图4所示,沉降触发装置包括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第三竖直导套6.2、滑动设置在第三竖直导套内的竖直触发杆6.1、设置在竖直导杆上并位于竖直触发杆正下方的触发平板6.0、设置在藻礁架体上的水平缸体6.4、设置在水平缸体内的第一活塞6.5与第二活塞6.7、连接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的第一连接杆6.10及位于第一活塞与水平缸体内端面的预紧压缩弹簧6.8。水平缸体位于藻礁架体的上方。第三竖直导套位于两第二竖直导套之间。触发平板连接两根竖直导杆的下端。第一活塞位于预紧压缩弹簧与第二活塞之间。

竖直触发杆的外侧面上设有触发杆限位块6.3,且触发杆限位块位于第三竖直导套的上方。当触发杆限位块抵靠在第三竖直导套的上端面时:竖直触发杆的下端位于第三竖直导套的下方,且竖直触发杆的下端与触发平板之间的间距为3米。

水平缸体的两外端面上均设有与水平缸体的内腔相连通的端面通孔6.9。水平缸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与水平缸体的内腔相连通的缸体连接口6.6和竖直通孔。缸体连接口与浮筒相连接口通过连接管密封连接。

竖直通孔内设有竖直挡杆6.11。竖直挡杆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竖直触发杆相连接,且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三竖直导套的上方。第二连接杆位于触发杆限位块的上方。

当第一活塞、第二活塞与预紧压缩弹簧位于竖直挡杆的同一侧,且第二活塞抵靠在竖直挡杆上时:缸体连接口位于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

本实施例的防风浪鱼藻礁的具体使用如下:

鱼礁本体作为配重,沉至海底。

藻礁架体悬浮在水中,第一竖直导套抵靠在导杆限位挡块上。(竖直浮筒内充满空气,浮筒活塞抵靠在竖直浮筒的底面上)。藻礁架体与海面保持设定距离(例如4米或5米或6米或8米或10米)。

支撑浮架与藻礁本体保持设定距离,例如6米或8米或10米或12米。

由于藻礁本体靠近海面,并且海面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连接绳来调节,因而藻礁本体上的海藻可以获得适宜的光照条件,对海区海水透明度要求不高。同时,由于藻礁本体通过连接绳与鱼礁本体悬浮在水面下方,因而可以有效解因藻礁随海面波浪而上下浮动,导致损坏藻礁上生长的海藻的问题。

另一方面,触发浮架随海面的波浪而上下浮动,触发浮架通过第二竖直导杆带动触发平板一同上下移动。在平静的海面(海浪较小)的情况下,触发平板上下移动幅度较小,触发平板不会与竖直触发杆接触,藻礁本体保持悬浮状态。当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海面波浪较大时,触发浮架通过第二竖直导杆带动触发平板一同上下移动的幅度将随海浪的增大而增大,当海浪的高度超过3米后,触发浮架带动触发平板上移抵靠在竖直触发杆的下端,并将竖直触发杆顶起,从而通过第二连接杆带动竖直挡杆一同上移;当竖直挡杆上移至水平缸体的上方时:在预紧压缩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将往水平缸体的端面移动,直至第二活塞抵靠在水平缸体的端面上为止,此时缸体连接口位于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的同一侧。

当缸体连接口位于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的同一侧时:在复位拉簧的作用下,浮筒活塞将往上移动,从而将竖直浮筒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缸体连接口、水平缸体及端面通孔排出,海水通过浮筒下通孔进入竖直浮筒内,进而使藻礁本体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沉,并带动触发浮架一同下沉;从而有效避免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因海浪波动较大,整个藻礁会被破坏掉的问题。

另外,通过支撑浮架来支撑下沉的藻礁架体,可以避免藻礁架体的下降行程过大破坏藻礁架体上的藻类,甚至发生藻礁架体倾斜或翻转等问题,而破坏藻礁架体上的藻类;同时有利于在台风过后的恢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