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林下套种紫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6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油茶林下套种紫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套种过程如下:

㈠、油茶林选择:

选择坡度平缓,海拔高度在800m以下,林间郁闭度在0.6以下,土层厚度在30cm以上的油茶林作为套种油茶林;

㈡、套种油茶林整理:

按坡度方向,将套种油茶林中油茶树冠幅投影之外的行间林地作为套种林地;先将套种林地深翻20cm以上,除去杂草、杂木或石块,同时将浓度为200-300ppm的草甘膦溶液按10-30ml/㎡的标准洒入土壤中,自然处理3-5天,再将浓度为1.5-3.5%的石灰水溶液按300-500ml/㎡的标准洒入土壤中,耙细整平,成为待种林地;

㈢、待种林地土壤改良:

对待种林地进行深翻,并按照20-30kg/㎡的用量,将土壤改良剂随着深翻时,均匀施于土层,成为改良待种林地;

㈣、林地作畦:

将改良待种林地按坡度方向整理成长、短相间的种植畦,长种植畦的长度为油茶树间距的2-4倍,短种植畦的长度为油茶树间距的1-2倍,长短种植畦的间距为油茶树间距的0.2-0.5倍;种植畦的高度均为15-25cm,其四周作成4-8°的斜坡形;同时,将油茶树根部垒堆成高度与种植畦齐平、周边成4-8°斜坡形的垄堆;垄堆与种植畦的间距作为排水沟,兼作蓄肥沟;

㈤、挖种植沟:

在长种植畦上,按照一宽行、二窄行相间的方式开挖种植沟;在短种植畦上,按照一宽行、三窄行相间的方式开挖种植沟;种植沟的沟深均为5-10cm,宽行种植沟的沟宽20-35cm,窄行种植沟的沟宽10-15cm;宽行种植沟与窄行种植沟的间距为30-40cm,相邻两窄行种植沟的间距为20-30cm;

㈥、种植:

在4月中旬的清晨或傍晚,将紫苏种子按20-30g/m的标准均匀撒播在宽行种植沟里,按6-10g/m的标准均匀撒播在窄行种植沟里,然后用盖土覆盖宽、窄行种植沟,整平,再用稻草或其它遮盖物覆盖土表,厚度为2-4cm;

㈦、管理:

⑴、出苗前管理:

当气温在25℃时以上时,每隔2-3天浇一次水,水量为500-600ml/㎡;每隔5-10天,将由农家肥与水按1: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的肥水均匀洒入种植沟土表,施用量为100-200ml/㎡;

当气温在25℃时以下时,每隔4-6天浇一次30-40℃的温水,水量为200-300ml/㎡;每隔5-10天,将由农家肥与水按1: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的肥水均匀洒入种植沟土表,施用量为100-200ml/㎡;

待长出幼苗后,即揭去稻草或其它遮盖物;

⑵、幼苗管理:

出苗后1个月内,每隔3-5天浇一次水,水量为5-12L/㎡;每隔4-6天施用由农家肥与水按1: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的肥水,施用量为10-20L/㎡;每隔10天施用钾肥50-120g/㎡,磷肥40-80g/㎡;

⑶、后期管理:

幼苗生长一个月后,按紫苏常规植管理方法管理;

㈧、采收:

当紫苏苗主茎长至第五对子叶或分枝长出第三对子叶时,按常规方法进行子叶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林下套种紫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善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其制备过程如下:

①、先将树叶堆积在潮湿阴凉处,处理至有酸腐味发出时,再将其平铺于地面,自然晾干至水分小于10%,成为处理树叶;

②、再将豆粕处理成60目以上细料,同时加入占豆粕重量1.2-2.5%糖化酶,然后堆积在潮湿阴凉处,处理4-6天,成为处理豆粕;

③、将处理树叶、处理豆粕和1/2重量份的微生物功能团混合,在相对湿度90%以上、30-40℃环境下,处理3-5天,成为初混料;

④、将硫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镁、土杂肥、保水剂、聚乙烯酰胺、生物有机肥、余下的1/2重量份的微生物功能团以及初混料混合成总混料,再加入占总混料重量5-10%的清水,混匀,即成土壤改良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油茶林下套种紫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功能团是解钾菌、解磷菌、木霉菌、乳酸杆菌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等份或其它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茶林下套种紫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土是由锯木屑与林间表土按1:(3-6)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