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乔木原土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9967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绿化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乔木种植结构。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在盐碱地上仅能生长少数盐生和耐盐性强的植物,植被结构单一,不能形成较好的观赏景观。盐碱地园林绿化的主要矛盾是土壤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分,移栽的植株成活率低,绿化难度较大。

传统盐碱地的绿化种植主要通过客土回填和大水灌溉的方式进行,客土回填需从异地购买大量的客土,买土和运输成本都较高;大水灌溉可以达到快速排盐的目的,但需要大量的淡水,成本也较高。以上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绿化效果,但其成本过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乔木原土种植结构,该种植结构提供适宜绿化乔木生长的种植环境,就地采用原土进行改良并回填种植,降低买土运土成本,节省灌溉用水,提高盐碱地绿化乔木的成活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盐碱地乔木原土种植结构,包括树穴,所述树穴四周内壁上设有不透水隔离层,所述树穴的底部铺设有隔盐层,所述隔盐层上部为带土球的乔木,以及在所述树穴内包覆所述土球的改良种植土层,所述改良种植土层的上表面铺有覆盖层。

进一步地,所述树穴的直径是所述土球直径的2-2.5倍。

进一步地,所述不透水隔离层为塑料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隔盐层为两层,下层为20cm-25cm厚的碎石块层,上层为15-20cm厚的秸秆层。

进一步地,所述秸秆层与所述改良种植土层之间设置有底基肥层。

进一步地,所述底基肥层中间凸起,凸起部分的厚度为10-15cm。

进一步地,所述覆盖层为塑料薄膜。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盐碱地乔木原土种植结构包括树穴,且树穴四周内壁上设有不透水隔离层,可以在横向上阻断入侵的盐碱,防止回填的种植土层盐碱化;铺设在树穴底部的隔盐层可以有效阻断含盐地下沿毛细管孔隙上升,将地下水位控制在隔盐层以下,以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的目的;该结构中包覆乔木土球的改良种植土层为乔木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空间和营养;改良种植土层的上表面铺有覆盖层,可有效减少树穴内上部水分的蒸发,利于乔木生长。

由于碎石块层与改良种植土层之间设置有底基肥层,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还能促进微生物活动,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利于乔木的生长;底基肥层中间设有10-15cm的凸起可以增加与改良种植土层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底基肥层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由于改良种植土层是由原土与改良肥按照2: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而成,在保证乔木生长需求的同时,摆脱了了对客土的依赖,降低了买土运土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盐碱地乔木原土种植结构,提供适宜绿化乔木生长的种植环境,就地采用原土进行改良并回填种植,降低买土运土成本,节省灌溉用水,提高盐碱地绿化乔木的成活率,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可在滨海盐碱地地区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盐碱地乔木原土种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树穴,11-不透水隔离层,12-隔盐层,121-碎石块层,122-秸秆层,13-底基肥层,14-改良种植土层,15-覆盖层,2-乔木,21-土球,3-盐碱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盐碱地乔木原土种植结构,包括树穴1,树穴1的直径是土球21直径的2-2.5倍,树穴1四周内壁上设有不透水隔离层11,不透水隔离层11采用的是成本低廉的塑料薄膜,树穴1的底部铺设有隔盐层12,隔盐层12分为两层,下层为20cm-25cm厚的碎石块层121,包括大粒砂和炉灰,上层为15-20cm厚的秸秆层122,包括麦糠、锯末和树皮。秸秆层122上部为带土球21的乔木2,以及在树穴1内包覆土球21的改良种植土层14,改良种植土层14是由原土与改良肥按照2: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而成;秸秆层122与改良种植土层14之间设置有底基肥层13,底基肥层13中间凸起,凸起部分的厚度为10-15cm,改良种植土层14的上表面铺有覆盖层15,覆盖层15亦为成本低廉的塑料薄膜。

施工时,在事先选定的位置先挖好树穴1,一般树穴1为圆柱形,直径是土球21直径的2-2.5倍,深度比土球21直径深50cm。树穴1挖好后首先进行大量淡水浇灌,盐随水走,对周边盐碱土3进行第一次排盐;随后在树穴1的四周内壁上铺设不透水隔离层11,不透水隔离层11采用整体结构,不拼接,从树穴1侧面的上部一直延伸到树穴1侧面的底部,不透水隔离层11可以为塑料薄膜。本步骤是防止改良种植土层14后期横向盐碱化的关键。

随后在树穴1的底部铺设隔盐层12,隔盐层12分为两层,下层为20cm-25cm厚的碎石块层121,包括大粒砂和炉灰,上层为15-20cm厚的秸秆层122,包括麦糠、锯末和树皮,隔盐层12可以有效阻断含盐地下沿毛细管孔隙上升,将地下水位控制在隔盐层12以下,以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的目的。

隔盐层12铺好后在上面铺设有底基肥层13,底基肥层13中间凸起,凸起部分的厚度为10-15cm,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还能促进微生物活动,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利于乔木2的生长。

将乔木2置于树穴1的中间位置,回填改良种植土层14,改良种植土层14是由原土与改良肥按照2: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而成。回填完后进行淡水浇灌,待水渗透后在改良种植土层14表面铺设覆盖层15,抑制改良种植土层14中水分蒸发,覆盖层15可以为塑料薄膜。致此乔木2种植完毕。乔木2种植完毕后及时绑扎,以便于乔木2的固定和防止遇风倒伏,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乔木2的成活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盐碱地乔木原土种植结构,提供适宜绿化乔木生长的种植环境,就地采用原土进行改良并回填种植,降低买土运土成本,节省灌溉用水,提高盐碱地绿化乔木的成活率,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可在滨海盐碱地地区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