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278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属于电子线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秋季,农作物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对霜冻的自然灾害的控制十分必要。否则,农作物会减产,甚至出现死亡。目前,市面上的农作物防霜冻控制装置,电路复杂,成本高,农作物的不便于批量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农作物防霜冻控制装置,电路复杂,成本高,农作物的不便于批量安装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通过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检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否存在霜冻,若存在触发暖光灯亮起,进行发热除霜,并采用太阳能供电,节能环保,电路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晶闸管VT、暖光灯HL、太阳能蓄电池GB和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用于采集太阳能并转换为电能,其的电能输出端与太阳能蓄电池GB的充电端子相连接,所述太阳能蓄电池GB的正极串联有开关S1,且开关S1分别与电阻R1、暖光灯HL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暖光灯HL的另一端通过限流电阻R3与晶闸管VT的正极相连,所述晶闸管VT的负极与太阳能蓄电池GB的负极相连接,所述阻R1的另一端分别电阻R2、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的另一端与太阳能蓄电池GB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晶闸管VT的门极相连接,所述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的两端还并联有电容C1。前述的一种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蓄电池GB的输出电压为24V。前述的一种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输出功率为36W。前述的一种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为可调式电接点水银温度计,且内设置有两片铂金电极。前述的一种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10KΩ。前述的一种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S1的一端、太阳能蓄电池GB的负极之间还串联电阻R4、发光二极管D1,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4与开关S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太阳能蓄电池GB的负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通过电接点水银温度计检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否存在霜冻,若存在触发暖光灯亮起,进行发热除霜,并采用太阳能供电,节能环保,电路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包括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晶闸管VT、暖光灯HL、太阳能蓄电池GB和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用于采集太阳能并转换为电能,其的电能输出端与太阳能蓄电池GB的充电端子相连接,所述太阳能蓄电池GB的正极串联有开关S1,且开关S1分别与电阻R1、暖光灯HL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暖光灯HL的另一端通过限流电阻R3与晶闸管VT的正极相连,所述晶闸管VT的负极与太阳能蓄电池GB的负极相连接,所述阻R1的另一端分别电阻R2、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的另一端与太阳能蓄电池GB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晶闸管VT的门极相连接,所述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的两端还并联有电容C1。所述太阳能蓄电池GB的输出电压为24V。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输出功率为36W。所述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为可调式电接点水银温度计,且内设置有两片铂金电极,通过调节两片铂金电极之间的间距调整触发温度,提高防霜触发的灵敏度。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10KΩ,用于保护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防止电电流过大,烧坏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所述开关S1的一端、太阳能蓄电池GB的负极之间还串联电阻R4、发光二极管D1,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4与开关S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太阳能蓄电池GB的负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D1用于指示太阳能蓄电池GB的电量。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白天太阳能光伏板采集太阳能给太阳能蓄电池GB进行充电,晶闸管VT的门极为低电平截止,暖光灯HL不工作。夜晚,气温下降,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断开,闸管VT的门极为高电平触发导通,暖光灯HL有电流经过,进行发热除雾。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农作物自动防霜冻控制电路,通过电接点水银温度计检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否存在霜冻,若存在触发暖光灯亮起,进行发热除霜,并采用太阳能供电,节能环保,电路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