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属于设备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实验用水稻的无土栽培装置。技术背景无土栽培是完全摆脱对土壤的依赖,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各种营养物质转化为营养液,供植物吸收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水栽法、雾培法和基质栽培等方式,而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形式。植物无土栽培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受成本、实用性和操作管理难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全球90%以上的商业化非土壤栽培都是利用基质栽培。无土栽培基质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稳定植物,为植物根系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化肥环境。无土栽培将在农业领域蓬勃发展,将使农业、园艺、林业、花卉生产及开发等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我国设施作物生产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土地较少的地区或者土壤受污染地区,在蔬菜、瓜果等的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方面应用较多。在实验室研究中,经常需要一些单丛的水稻,常规种植方法是将育好的水稻秧移栽于装满泥土的小盆钵中,长到适用苗龄时用于试验。在种植、试验和用完后需要搬运大量泥土,一是不方便,二是途经的地方都是落下的泥土或泥水,导致环境很脏。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实验用水稻的无土栽培装置。该装置不仅能方便、干净地种植水稻用于研究,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培养液从而控制一些生长条件,得到不同营养条件下(如缺少或增加氮肥、钾肥、其它微量元素等)种植的水稻,研究其性状或供其它试验用。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实验用水稻的无土栽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盒和栽培基质块,所述底盒为上部开口其余面封闭的空心腔体,底盒内放置有栽培基质块,底盒的内腔高度大于栽培基质块的厚度。进一步,所述栽培基质块为岩棉块或玻璃棉块。进一步,所述栽培基质块为正方体或长方体。进一步,所述栽培基质块顶部设有栽培孔。进一步,所述栽培基质块为统一规格大小,如统一为10*10*10cm、20*20*20cm等。进一步,所述底盒为上部开口其余面封闭的正方体空心腔体或长方体空心腔体。进一步,所述底盒为有机玻璃盒或塑料盒。进一步,所述底盒内可单层放置多个培养基质块。进一步,所述底盒内可单层放置多个统一规格大小的培养基质块。本实用新型中,培养基质块以天然岩石如玄武岩、辉长岩、白云石、铁矿石、铝矾土等为主要原料,或者以玻璃为主要原料再按照一定比例配加其它各种辅料混合,经高温熔化、纤维化而制成的无机质纤维,经黏结、固化并定型为不同大小规格的岩棉或玻璃棉为基质。培养基质块的制备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培养基质块上设有栽培孔,栽培孔用于种植水稻苗,每个培养基质块顶部设一个栽培孔,可种植一丛水稻苗。所述的底盒为上部开口,方便浇水或浇培养液。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培养基质块和底盒都可以统一规格,在不使用时可以层叠堆放,使用过程中因为没有泥土,搬运路上、实验室内、培养箱中都干净整洁,而且单个培养基质块可以培养单丛水稻,方便实验搬运转移;培养基质块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培养条件一致,方便控制或调整;装置燃点高,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验用水稻的无土栽培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放置多个栽培基质块的无土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栽培基质块;2-底盒;3-栽培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饲养褐飞虱用苗种植实验用水稻无土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装置包括底盒2和栽培基质块1,底盒2为上部开口其余面封闭的空心腔体,底盒2内放置有栽培基质块1,底盒2的内腔高度大于栽培基质块1的厚度。栽培基质块1顶部设有栽培孔3。本实施例中,栽培基质块1为岩棉块,正方体,尺寸规格为10*10*10cm,在顶部有一直径为2cm的栽培孔3。进一步,所述底盒为上部开口其余面封闭的正方体空心腔体或长方体空心腔体。本实施例中,底盒2为长方体有机玻璃盒,内部有效空间为31*21*10.5cm,可单层同时放置不同(1,2,3,4,5,6)个数的岩棉块,可同时放置多个栽培基质块的无土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底盒2中可同时放置最多6个岩棉块1,岩棉块上的栽培孔未画出。利用上述无土栽培装置进行水稻苗培养,采用的培养液按下表1和表2配制而成,使用时用水稀释200倍,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浓度从低到高的入。每隔10天种植一批。取按常规方法育苗至3叶1心的水稻苗移栽于本装置中,用3份营养液+1份微量元素混合后稀释200倍后浇灌岩棉块)。温度:25±2℃,湿度:50%-75%,光照: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移栽30天后,发现种植的水稻苗健壮,健康,无病害,适宜用于饲养褐飞虱。表1水培营养液配方(贮存液为200倍500ml)表2微量元素(贮存液为200倍500ml)试剂质量(g)MnCl2·4H2O0.2704(NH4)6Mo7O24.4H2O0.0138H3BO30.1693ZnSO4·7H2O0.0066CuSO4·5H2O0.0059FeC6H5O7·5H2O1.7997表1和表2中,贮存液为200倍500ml是指按表中的原料质量投料,配成500mL的溶液,作为贮存液,在使用的时候,将贮存液稀释200倍使用。对比例1饲养褐飞虱用苗种植(水栽法)取上部开口的其余面封闭的长方体空心腔体有机玻璃底盒,内部有效空间为31*21*10.5cm,里面填充水培培养液,顶端用略大于底面的有机玻璃板盖住,在板上每隔10cm开一个直径为1cm的小孔,将水稻苗通过开孔处用海绵进行固定,使水稻根置于水培营养液中。采用的培养液配方同实施例1。温度:25±2℃,湿度:50%-75%,光照: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移栽30天后,发现种植的水稻苗水稻长势与实施例1无差异。但浇灌营养液时极其不方便,每次浇灌营养液均需要把顶端盖板移开,操作不方便。要取单丛水稻苗用于饲养稻飞虱时,要从培养液中取出来移栽于装满泥土的小盆钵中,要来回搬运多个盆钵,泥土容易泼洒到地上。而实施例1中的无土培养装置,底盒为上方敞开式的,可以直接浇灌营养液,移栽单丛水稻苗时,直接将单个基质块取出搬运至养虫笼或培养箱即可,不会泼洒泥土,环境整洁卫生。实施例2不同氮肥水平的稻苗种植本实施例中,栽培基质块为岩棉块,正方体,尺寸规格为10*10*10cm,在顶部有一直径为2cm的栽培孔。底盒为塑料盒,内部有效空间为100*60*15cm,每盒可同时放置24个岩棉块(岩棉间距15cm)。采用的培养液按下表3和表4配制而成,使用时用水稀释,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浓度从低到高的加入。种3组,第一组3份营养液+1份微量元素、不加氮肥母液;第二组3份营养液+1份微量元素+3份氮肥母液;第三组3份营养液+1份微量元素、6份氮肥母液(其中3份氮肥母液与第二组同时用,另3份在移栽后10天追加),每组种3盆,盆与盆之间距离15cm。3叶1心的水稻苗移栽于本装置中,用稀释后的培养液浇灌。温度:25±2℃,湿度:50%-75%,光照: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从而获得不同氮肥水平的水稻苗。移栽30天后,用于评价不同氮肥水平的水稻苗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试验。表3水培营养液(贮存液为200倍500ml)表4微量元素(贮存液为200倍500ml)试剂质量(g)MnCl2·4H2O0.2704(NH4)6Mo7O24·4H2O0.0138H3BO30.1693ZnSO4·7H2O0.0066CuSO4·5H2O0.0059FeC6H5O7·5H2O1.7997氮肥母液:NH4NO311.43g(贮存液为200倍500ml)比较例2:与实施例子2不同的是,不采用岩棉作为基质,而采用纯营养液(装置和操作参见比较例1)进行氮肥实验,同样的,浇水需要掀开盖子,操作麻烦;移栽时要搬运大量装有泥土的盆钵,增加工作量,影响环境整洁。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