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采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2856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杨梅采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摘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杨梅采摘器。



背景技术:

在杨梅成熟时,需要大量人力去上山采摘,而采摘杨梅是件不容易的事。现在技术中虽然有出售的杨梅采摘工具,但是这些采摘工具在采摘杨梅时非常费劲,不容易采摘。

另外,现在技术中杨梅采摘工具容易对杨梅产生严重的损伤,使得杨梅的观感不佳,影响销售和保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杨梅采摘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杨梅采摘器存在采摘杨梅时费劲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杨梅采摘器包括设于空心杆内的旋转杆、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限位板、钢丝、网兜、铰接有握把的把手、第一爪杆、第二爪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空心杆一端,所述网兜设于所述空心杆另一端,所述第一爪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爪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分别铰接第二爪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爪杆,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爪杆、第二爪杆,所述钢丝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另一端与所述握把连接,所述钢丝具有一螺旋弧度段,该螺旋弧度段在所述旋转杆上滑动,所述第二弹性件穿设于所述钢丝中,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空心杆中并限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轴向移动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的爪端分别设有具有一弧形面的海绵体,所述弧形面上设有颗粒状凸起。

其中,所述空心杆包括主杆,伸缩于所述主杆上的伸缩杆。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其中,所述网兜具有一钢圈,在所述钢圈上设有弹性布。

其中,所述钢圈的两端分别通过松紧螺母连接于所述空心杆上。

其中,所述空心杆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第一爪杆与所述第二爪杆的铰接点与所述空心杆的端口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握下握把时,第一爪杆与所述第二爪杆夹住杨梅时,能够夹住杨梅拉回并且旋转,松开握把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自动旋转回缩,杨梅落入下面的网兜,使采摘杨梅时非常轻松;另外,弧形面的海绵体,能够夹住杨梅,不会损坏杨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杨梅采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杨梅采摘器的采摘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丝的螺旋弧度段在旋转杆上滑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杨梅采摘器如图1、2、3所示,包括设于空心杆1内的旋转杆21、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3、限位板4、钢丝5、网兜6、铰接有握把7的把手8、第一爪杆9、第二爪杆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空心杆一端,所述网兜设于所述空心杆另一端,所述第一爪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爪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分别铰接第二爪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一爪杆,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爪杆、第二爪杆,所述钢丝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铰接点13,另一端与所述握把连接,所述钢丝具有一螺旋弧度段100,该螺旋弧度段在所述旋转杆上滑动,所述第二弹性件穿设于所述钢丝中,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空心杆中并限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轴向移动距离,即第二弹性件受限位板的影响,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伸缩。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爪杆与所述第二爪杆的铰接点14与所述空心杆的端口15平齐,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在作选择运动时不受影响。

所述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的爪端16分别设有具有一弧形面的海绵体17,所述弧形面上设有颗粒状凸起18,这样在夹住杨梅时不会对杨梅产生严重的损伤,保持杨梅的观感,不影响销售和保存。

所述空心杆包括主杆19,伸缩于所述主杆上的伸缩杆20。所述空心杆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牢固耐用,重量轻,成本低廉。

所述网兜具有一钢圈22,在所述钢圈上设有弹性布23。所述钢圈的两端分别通过松紧螺母24连接于所述空心杆上,便于使用者安装。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调节空心杆到合适的长度,将具有海绵体的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对准杨梅,用手握下握把,握把随之将钢丝拉动,钢丝的螺旋弧度段在所述旋转杆上滑动,使得钢丝产生旋转运动,钢丝又拉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又拉动第一爪杆、第二爪杆夹紧并且旋转,松开握把时,第二弹性件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弹回,第一弹性件将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弹回,使杨梅落入网兜中,采摘成功,准备下一次采摘。

本实用新型握下握把时,第一爪杆与所述第二爪杆夹住杨梅时,能够夹住杨梅拉回并且旋转,松开握把时,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自动旋转回缩,杨梅落入下面的网兜,一次能装更多的杨梅,使采摘杨梅时非常轻松。另外,弧形面的海绵体,能够夹住杨梅,不会损坏杨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