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317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控制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池水位和定时自动排泡沫的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循环水鱼类养殖过程中,养殖废水处理需要经过机械过滤、沉淀,再进入处理池中的气浮池、紫外杀菌池和溶氧补充池分别进行生物膜处理、气浮除有机物、臭氧和紫外杀菌和补充氧气等处理过程,从而重新变成洁净的养殖新水再进入循环使用。在气浮池气浮机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气泡会堆积聚集到在气浮池与紫外杀菌池之间的墙体位置,随着水处理池液面升高,排水量不断增加,大量的水和泡沫被排出循环水系统,然而在处理过程中,因为气浮池与紫外杀菌池是通过墙体下部相互导通的,并且气浮池与紫外杀菌池之间墙体通常高于紫外杀菌池与溶氧补充池之间的墙体,不容易出现气浮池中水位大量抬升使得泡沫从墙体上沿通过的情况,而当液面降低时,容易使得堆积于排泡口的泡沫迅速并且大量的破灭,而养殖废水中泡沫通常含有大量有机物,随着泡沫破灭,其中携带的有机物又回到循环水系统中,降低了循环水处理池的工作效率,也容易对养殖生物造成影响,而传统排泡方式通常为在处理池中进行人工在紫外杀菌池和溶氧补充池之间墙体架设砖块从而进行水位调整,进而实现除泡操作,但是采用人工进行排泡费时费力,并且操作也十分的不方便,也难以排除大部分的泡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池,可以控制各个处理池中水位,使得堆积的泡沫可以自动便捷的排出,提高养殖废水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池,包括气浮池、紫外杀菌池和溶氧补充池,所述气浮池、紫外杀菌池和溶氧补充池依次设置,所述气浮池与紫外杀菌池之间设置第一墙体,所述气浮池与紫外杀菌池通过第一墙体底部的水流通道相互导通,所述紫外杀菌池与溶氧补充池之间设置有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均矮于处理池周壁,所述第二墙体上设置有水位控制装置,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包括电气控制设备和受电气控制设备控制垒高第二墙体的挡水设备,所述第一墙体高于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矮于垒高后的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上沿设置有泡沫通槽。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当第二墙体垒高使得第二墙体高度高于第一墙体时,随着进入紫外杀菌池的水量增多,并且无法通过第二墙体进入溶氧补充池时,气浮池中水位也同步升高,使得气浮池中的部分水体会漫过第一墙体上沿进入紫外杀菌池中,而气浮池中的泡沫也通常堆积在第一墙体这个位置,使得泡沫容易随着进入紫外杀菌池的水体翻越第一墙体,然而第一墙体上沿上设置有泡沫通槽,使得泡沫容易容易随着水流从泡沫通槽直接排出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池,避免了泡沫堆积,也有效消除了泡沫对水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墙体靠近溶氧补充池一侧稍高于紫外杀菌池一侧,所述水位控制装置挡水设备包括支架、挡水片和气缸,所述支架架设于第二墙体附近的处理池周壁上,所述气缸固定于支架上,所述气缸驱使挡水片与第二墙体形成格挡水流配合或形成水流导通配合,所述挡水片挡水面平行于第二墙体并设置于第二墙体溶氧补充池一侧,所述挡水片下端面与第二墙体紫外杀菌池一侧齐平设置。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种挡水片可以快速垒高墙体,通过气缸驱动,动作快捷简单,便于维护,并且第二墙体一端高一端较低的设置,并配合挡水片的位置,挡水片前进与第二墙体溶氧补充池一侧墙面构成限位配合,实现抬高第二墙体的效果,避免了挡水片与墙体就之间的摩擦,损坏挡水片与墙体,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设备还包括连接挡水片和气缸的支撑臂,所述气缸活塞杆自由端与支撑臂连接,所述挡水片安装于支撑臂自由端。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种挡片结构简单实用,易于维护修理,配合气缸可以实现快速垒高第二墙体,挡水片向紫外杀菌池方向移动就可以实现快速垒高第二墙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墙体靠近溶氧补充池一侧稍高于紫外杀菌池一侧,所述水位控制装置挡水设备包括支架、若干挡水片和气缸,所述支架架设于第二墙体附近的处理池周壁上,所述气缸数量与挡水片数量相对应,所述气缸均布于支架上,所述气缸驱使挡水片与第二墙体形成格挡水流配合或形成水流导通配合,所述挡水片挡水面平行于第二墙体并并排无间隔的设置于第二墙体溶氧补充池一侧,所述挡水片下端面与第二墙体紫外杀菌池一侧齐平设置,所述挡水设备还包括连接挡水片和气缸的支撑臂,所述气缸活塞杆自由端与支撑臂连接,所述挡水片安装于支撑臂自由端。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种挡水片可以快速垒高墙体,通过气缸驱动,动作快捷简单,便于维护,并且第二墙体一端高一端较低的设置,并配合挡水片的位置,挡水片前进与第二墙体溶氧补充池一侧墙面构成限位配合,实现抬高第二墙体升高水位的效果,避免了挡水片与墙体就之间的摩擦,损坏挡水片与墙体,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挡水片分体设置,可以实现在第二墙体上沿局部区域内垒高墙体,使得水体进入溶氧补充池的入口变窄,从而实现紫外杀菌池水位提升,实现对水位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位控制装置电气控制设备包括电源、时间继电器、开关和控制气缸驱动挡水片前移或后退的气缸控制器,所述开关和气缸控制器数目与气缸数目相对应,所述开关对应控制气缸控制器的进气,所述时间继电器控制开关在单位时间内同时开启。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外接电气控制设备对气缸进行控制,避免带电控制设备靠近水体,造成电路短路或者使得电器设备失效,更加安全,控制也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开关和气缸控制器对应设置,操作目标明确,不易出错,开可实现两种排泡方式,一种为部分开关直接控制电磁阀,开启一个开关后,水位少量抬升,可以排除少量泡沫,另一种为在时间继电器和开关同时控制部分电磁阀,单位时间继电器和开关在短时间内同时开启,第二墙体迅速垒高,使得水位有较大的提升,使得大量泡沫从泡沫通槽中快速排出,两种排泡方式相互配合,使得设备使用更加合理,提高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池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泡沫通槽倾斜设置在第一墙体上沿,所述处理池周壁上设置有与泡沫通槽导通的排泡口,所述排泡口位于泡沫通槽的较低端。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这样使得排除泡沫更加流畅快捷,提高了养殖循环水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气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池,包括气浮池3、紫外杀菌池4和溶氧补充池5,所述气浮池3、紫外杀菌池4和溶氧补充池5依次设置,所述气浮池3与紫外杀菌池4之间设置第一墙体2,所述气浮池3与紫外杀菌池4通过第一墙体5底部的水流通道相互导通,所述紫外杀菌池4与溶氧补充池5之间设置有第二墙体1,所述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1均矮于处理池周壁6,所述第二墙体1上设置有水位控制装置,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包括电气控制设备8和受电气控制设备8控制垒高第二墙体1的挡水设备7,所述第一墙体2高于第二墙体1,所述第一墙体2矮于垒高后的第二墙体1,所述第一墙体2上沿设置有泡沫通槽21,所述泡沫通槽21倾斜设置在第一墙体2上沿,所述处理池周壁6上设置有与泡沫通槽21导通的排泡口22,所述排泡口22位于泡沫通槽21的低端,所述第二墙体1靠近溶氧补充池5一侧稍高于紫外杀菌池4一侧,所述水位控制装置挡水设备7包括支架73、6片挡水片72和气缸71,所述支架73架设于第二墙体附近的处理池周壁6上,所述气缸71数量与挡水片72数量相对应,所述气缸71均布于支架73上,所述气缸71驱使挡水片72与第二墙体1形成格挡水流配合或形成水流导通配合,所述挡水片72挡水面平行于第二墙体1并并排无间隔的设置于第二墙体1溶氧补充池5一侧,所述挡水片72下端面与第二墙体1紫外杀菌池4一侧齐平设置,所述挡水设备7还包括连接挡水片72和气缸71的支撑臂74,所述气缸71活塞杆自由端与支撑臂74连接,所述挡水片72安装于支撑臂74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所述水位控制装置电气控制设备8包括电源81、时间继电器82、开关83和控制气缸71驱动挡水片72前移或后退的气缸控制器84,所述开关83和气缸控制器84数目与气缸71数目相对应为6个,所述开关83对应控制气缸控制器84的进气,所述时间继电器82控制开关83在五分钟内同时开启。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比如采用类似工艺、类似结构的等效产品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