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蟑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3341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捕蟑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诱捕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蟑螂装置。



背景技术:

夏季,屋里总会有蟑螂,并且蟑螂的繁殖能力很强,使用灭蟑螂的药,不仅会造成污染,而且也会担心小孩误食。因此,也有研究专门捕蟑螂的装置,例如,专利号为CN204837643U的一种捕蟑螂器,提供了一种不用灭蟑螂药,安全环保的捕蟑螂装置,但是,在瓶体的入口处抹上油性物吸引蟑螂到入口,蟑螂不一定会掉入瓶体内,并且入口处抹的油性物因比较少,容易挥发,因此一次诱捕时间并不长,另外,因为诱饵在瓶口,落入瓶体内的蟑螂在没被杀死之前会向瓶口靠近,很容易从入口逃走,因此捕蟑螂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蟑螂逃出、无毒、捕蟑螂效果好的捕蟑螂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蟑螂装置,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隔网、以及入口单元,其中,箱体的顶部设置入口,隔网中间设置缺口,入口单元设置在入口的下方,入口单元包含:两端分别与入口和缺口相同侧的侧边相连接的两个挡板、转动安装在箱体上且分别位于挡板之间的两个第一导辊、两个第一导辊的表面分别与箱体的顶板沿缺口延长线相切。

本实用新型的捕蟑螂装置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还包括加热器和底板,加热器设置在箱体内底部,底板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隔网和加热器之间。加热器用于将掉入箱体内的蟑螂高温杀死,底板将加热器与蟑螂隔开,避免蟑螂被杀死时,堆积在加热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捕蟑螂装置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入口单元还包含第二导辊,第二导辊转动安装在箱体上且位于两个第一导辊中间的下方。第二导辊将缺口和入口之间的直线通道变为弯曲的通道,从而增大了蟑螂从箱体逃走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捕蟑螂装置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每个挡板的上部分横截面均为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导辊相匹配的半圆形,且与相对应的第一导辊之间存在一间隙,两个挡板的下半部分横截面为弧形,与第二导辊之间形成两个弧形通道。将进入箱体的通道设计为弯曲的弧形,能够增加掉入箱体内的蟑螂逃出箱体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捕蟑螂装置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还包括第三导辊和两个导板,两个所述导板竖直设置,且一端与所述挡板隔网侧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导辊转动安装在所述箱体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导板中间的正下方。两个导板组成的竖直的出口通道和第三导辊能够进一步增加蟑螂逃出箱体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捕蟑螂装置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限定:入口上设置一个盖子,所述盖子打开时,所述盖子与所述箱体的顶板之间形成两个入口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捕蟑螂装置,因为箱体内设置隔网,隔网中间设置有缺口,两个挡板分别与缺口和箱体的入口的两侧相连接,从而将入口与隔网上面空间隔开,诱饵放置在隔网上,掉入箱体内的蟑螂吃不到诱饵,所以能够一直引诱蟑螂;入口的两侧下方分别设置有与箱体的顶板相切且能够灵活转动的第一导辊,有助于蟑螂掉落进箱体内;并且由于入口和缺口之间有一定距离,增加了蟑螂逃走的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捕蟑螂装置具有避免蟑螂逃出、无毒、捕蟑螂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捕蟑螂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捕蟑螂装置作具体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捕蟑螂装置包含:箱体10、加热器20、隔网30、底板40、入口单元。

箱体10的顶部设置有入口11,在本实施例中,入口11为长方形,长度方向延伸至箱体10的两侧板。入口11上设置有盖子12,将盖子12打开,盖子12与箱体10的顶板之间形成两个入口通道。加热器20设置在箱体10 底部,用于加热杀死落入箱体10内的蟑螂。隔网30设置在箱体10内,将箱体10分隔为两部分,上部分为诱饵区,下部分为蟑螂区,隔网30上放置诱饵,隔网30中间设置有缺口31。在本实施例中,缺口31为长方形且长度方向延伸至箱体10的两侧板,缺口31位于入口11的正下方,缺口31的宽度小于入口11的宽度。底板40设置在箱体10内且位于加热器20和隔网30之间,用于将加热器20与蟑螂隔开。

入口单元设置在入口11的下方,用于使在入口11处的蟑螂掉入箱体10内,并防止蟑螂逃出箱体10。入口单元包含:两个第一导辊51、第二导辊52、两个挡板53、两个导板54和第三导辊55。

两个第一导辊51转动安装在箱体10内且位于入口11的两侧下部,两个第一导辊51的表面分别与箱体10的顶板沿缺口延长线相切,第一导辊51有助于蟑螂掉入箱体10内。第二导辊52转动安装在箱体10内且位于两个第一导辊51的中间的下方。挡板53的两端分别与入口11和缺口11相同侧的侧边相连接,以图1中的方向看,左边的挡板53的上端与入口11的左侧边连接,下端与缺口31的左侧边连接;右边的挡板53的上端与入口11的右侧边连接,下端与缺口31的右侧边连接。两个挡板53将箱体10的入口通道与隔网30上部的诱饵区隔开。挡板53的上部分的横截面为与第一导辊51相匹配的半圆形,第一导辊51安装在箱体10内后,与挡板53的上部分之间存在一间隙,间隙使得第一导辊51转动时不与挡板53接触,从而不影响第一导辊的转动,间隙小于1cm。挡板53的下部分的横截面为弧形,挡板53的下部分与第二导辊52之间形成两个弧形通道。两个挡板53的于第二导辊52的设置使得掉入箱体内的蟑螂很难逃离箱体。两个导板54竖直设置且一端分别与挡板53隔网侧的一端相连接,两个导板54组成一个出口通道,避免掉入箱体内的蟑螂爬到隔网上时,通过缺口31爬进两挡板53之间,进而爬出箱体,进一步增加了蟑螂逃离的难度。第三导辊55转动安装在箱体10内且位于两个导板54中间的正下方,用于防止蟑螂朝向隔网飞向诱饵,或加热器加热向上飞时,误飞入两个导板54中间,继续向上爬,进而逃离箱体,更进一步增加了蟑螂逃离的难度。

制作时,第一导辊51、第二导辊52和第三导辊55的转动应非常灵活,稍微不平衡即会让导辊转动。

使用时,将隔网30上放置诱饵60,打开盖子12,诱饵60的香味从入口11飘出,当蟑螂闻着香味爬到入口11,踩到第一导辊51上时,第一导辊51转动,蟑螂随着第一导辊51滑落到第二导辊52上,第二导辊52在蟑螂的作用下转动,蟑螂通过挡板53与第二导辊52之间的弧形通道进入两个导板54之间的出口通道,直接落到第三导轨55上,使得第三导轨55转动,最后滑落到底板40上。因为诱饵放置在隔网30上,落入箱体10内的蟑螂不能穿过隔网30将诱饵吃掉,因此,一直可以引诱蟑螂进入箱体内。一定时间后,打开加热器将蟑螂杀死,同时也将蟑螂体内的蟑螂卵杀死。不用时,将盖子12闭合。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