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种植,具体是一种农业植物浇灌壶。
背景技术:
浇灌壶是现在最常用的种植植物的浇水工具,由于其的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现有的浇灌壶包括简单的浇灌壶和稍微高级点可以加压的浇灌壶,然而由于植物种植的大小不同使得浇水时如何控制水喷出的角度成了一个困难的问题,如果角度小,容易使得浇灌大颗植物时来回移动,如果角度大,则在浇灌小颗植物时又容易洒到外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植物浇灌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业植物浇灌壶,包括搅拌装置和灌溉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桨、转轴、联轴器、搅拌电机、蓄电池、隔板、充电口、防护罩和控制开关;所述隔板固定设置在壶体的内部,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壶体内腔的两侧上;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壶体内腔的底部上;所述蓄电池固定设置在搅拌电机的左侧;所述联轴器固定设置在隔板的下方,且一端固定设置在搅拌电机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转轴通过隔板固定设置在壶体的内部;所述搅拌桨固定设置在转轴上;所述防护罩固定设置在隔板的上方,且在搅拌桨的上方;所述充电口固定设置在把手的底部上;所述控制开关固定设置在把手上;所述灌溉装置包括壶体、盖子、拉环、过滤罩、扣盖、出水管、把手、定位块、主出水口、副出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壶体固定设置在桌面上;所述盖子通过铰链设置在壶体的顶部;所述定位块焊接在壶体内腔的上方;所述过滤板设置在定位块上;所述拉环固定设置在过滤板上;所述把手固定设置在壶体的左侧上;所述出水管固定设置在壶体的右侧底部上,且在隔板的上方;所述扣盖通过铰链设置在出水管的顶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出水管的顶部上;所述主出水口固定设置在扣盖上;所述副出水口固定设置在扣盖上,且在主出水口的周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板固定设置在定位块上,且过滤板上设置有拉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上设有小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扣盖设置在出水管的顶部,且扣盖上设置有一个主出水口和七个副出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搅拌装置对添加进来的种植需求物进行搅拌,且设置有防护罩防止对搅拌电机造成损坏,通过灌溉装置进行灌溉浇灌,且出水口上设置有小孔,能够在倾倒时使浇灌更加均匀,扣盖上设有主出水口和副出水口能够快速的对植物进行灌溉,且不会出现洒出的现象;本实用新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农业植物浇灌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农业植物浇灌壶中出水管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壶体,2-盖子,3-拉环,4-过滤板,5-扣盖,6-出水管,7-搅拌桨,8-转轴,9-联轴器,10-搅拌电机,11-蓄电池,12-隔板,13-充电口,14-防护罩,15-把手,16-定位块,17-控制开关,18-主出水口,19-副出水口,2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农业植物浇灌壶,包括搅拌装置和灌溉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桨7、转轴8、联轴器9、搅拌电机10、蓄电池11、隔板12、充电口13、防护罩14和控制开关17;所述隔板12固定设置在壶体1的内部,且两端分别固定在壶体1内腔的两侧上,将壶体1的内腔分为两个部分,防止对搅拌电机10造成损坏;所述搅拌电机10固定设置在壶体1内腔的底部上,对添加进来的肥料等用品进行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所述蓄电池11固定设置在搅拌电机10的左侧,为装置提供动力;所述联轴器9固定设置在隔板12的下方,且一端固定设置在搅拌电机10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转轴8上;所述转轴8通过隔板12固定设置在壶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桨7固定设置在转轴8上;所述防护罩14固定设置在隔板12的上方,且在搅拌桨7的上方,防止添加的农业用品在搅拌时对装置造成损坏;所述充电口13固定设置在把手15的底部上;所述控制开关17固定设置在把手15上;所述灌溉装置包括壶体1、盖子2、拉环3、过滤罩4、扣盖5、出水管6、把手15、定位块16、主出水口18、副出水口19和出水口20;所述壶体1固定设置在桌面上;所述盖子2通过铰链设置在壶体1的顶部;所述定位块16焊接在壶体1内腔的上方;所述过滤板4设置在定位块16上,对添加进来的水进行过滤,防止对植物造成伤害;所述拉环3固定设置在过滤板4上;所述把手15固定设置在壶体1的左侧上;所述出水管6固定设置在壶体1的右侧底部上,且在隔板12的上方;所述扣盖5通过铰链设置在出水管6的顶部;所述出水口20设置在出水管6的顶部上;所述主出水口18固定设置在扣盖5上,用水多的时候,能够将水快速倒出;所述副出水口19固定设置在扣盖5上,且在主出水口18的周围,上面设置有小孔,能够进行均匀的灌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